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研究以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 L.)为材料,研究其柱头和花柱在授粉前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酚类、氨基酸、脂肪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部位授粉前和授粉后的成份变化为:柱头和花柱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均表现为授粉前低于授粉后,可溶性蛋白和脂肪含量在柱头和花柱中表现为授粉前高于授粉后,柱头和花柱在授粉前后总酚含量无明显变化,柱头氨基酸含量授粉前高于授粉后,花柱氨基酸含量授粉后高于授粉前;2)同一时期花柱与柱头成份比较表现为:无论是授粉前还是授粉后,花柱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柱头,而柱头中的可溶性蛋白、酚类、氨基酸、脂肪的含量及POD 活性都高于花柱中.  相似文献   

2.
自交不亲和甘蓝的花粉萌发与花柱内保护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柱头提取液对自交不亲和甘蓝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以及自花、异花授粉过程中花柱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自花柱头提取液能显著抑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而异花柱头提取液能提高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的生长;授粉过程中花柱内SOD,POD和CAT活性都显著上升,而自花授粉上升幅度明显低于异花授粉.花柱内蛋白质含量在授粉过程中都会上升,但自花授粉在授粉后最初3~5min出现一个含量峰值.  相似文献   

3.
以莫尔特尼李和泰安水杏为试材,对李、杏属间杂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授粉后属间杂交组合的SOD活性均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先上升后下降,呈现波动性变化,不同组合之间存在差异,而对照的SOD活性的高峰出现时期均早于处理;属间杂交授粉组合的POD活性也呈波动性变化,但其酶活性高于对照,并且该酶活性高峰期也较对照提前;李×杏杂交组合授粉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一直处于缓慢的上升趋势,而反交组合在一个较大幅度的下降过程后才开始缓慢上升;属间杂交组合的MDA含量均随着授粉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而对照的MDA含量基本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杂交不亲和性的存在以及花粉与柱头的识别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4.
把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L.)作为供试材料,用高温(45℃)高湿(100%RH)的人工老化方法处理供试种子,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电导率、丙二醛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种子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发芽指数都呈下降趋势;种子的电导率没有显著变化且差异不显著(P0.05);丙二醛和可溶性糖的含量上升,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SOD,POD的活性降低,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降低,老化6~7 d的蛋白含量与对照比差异显著(P0.05)。电导率不能很好的衡量垂穗披碱草种子的活力、丙二醛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能衡量种子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NaCl对萝卜幼苗逆境指标及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NaCl对萝卜(Raphanussativus)幼苗叶片内SOD,POD,CAT活性,Vc、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和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以及激酶活性与部分金属离子的关系.结果表明,0 5%的NaCl能使萝卜体内SOD,POD,CAT活性,Vc、蛋白质含量以及生物量降低.与此同时,提高体内脯氨酸、可溶性糖,促进蛋白激酶活性增加,反应体系的Ca2 ,Mn2 ,Mg2 对蛋白激酶活性的发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黄化苗转绿过程中叶片内脯氨酸、可溶性糖、蛋白质、叶绿素、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和SOD、POD、CAT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见光初期,黄化苗的所有生理生化指标均低于对照,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在见光后明显上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CAT活性等指标先升高后降低,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蛋白质含量以及POD、SOD活性等指标则先降低后升高,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温胁迫对条斑紫菜丝状体的生长和生理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培养条斑紫菜丝状体,观察丝状体生长状态并测定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温度低于24℃条件下,条斑紫菜丝状体各生理指标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24℃时,丝状体生长状态良好,POD活性在培养初期有所下降,36 h活性有所提高;在28、30℃条件下,培养超过12 h后,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丝状体变成棕红色,培养后期细胞内容物外溢,出现死亡.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低于对照组.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紫菜抗高温分子机制和培育抗高温紫菜新品种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授粉是植物生活史周期中的一个重要过程.茄科植物属于湿柱头,实心花柱.成功授粉起始于花粉粘附在成熟的柱头表面,接着水合、萌发,花粉管穿过柱头后沿着花柱传导组织细胞间隙朝着胚囊的方向生长,经过助细胞后释放精子完成双受精.在这个过程中,花粉外壁决定因子与花粉管生长通道中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激活花粉管细胞内部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存在于烟草柱头、花柱传导组织细胞、子房和助细胞中的各种分泌物对于花粉细胞粘附、花粉管生长营养供给、信号传导、方向引导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某些花粉决定因子与雌蕊成分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导致自交不亲和与杂交不亲和.文章总结了烟草授粉后花粉与雌蕊相互作用涉及的物质及机理,这些物质主要包括蛋白质、多糖、脂类、激素、酶类和黄酮类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实验法,分别用盐度为2,4,6,8的NaCl溶液对蛋黄果(Lucuma nervosa A.DC)进行了NaCl胁迫处理,测定其叶绿素、超氧化物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等生理生态指标以及盆土的实际盐度,研究蛋黄果的耐盐性并为果树的耐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NaCl胁迫下,蛋黄果的生长及叶绿素合成受到明显抑制,在土壤盐度小于0.19时无盐害现象;SOD、POD的活性均随NaCl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CAT活性在盐度为4~8时与对照有显著差异;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变化均与处理盐度呈现正相关,其中,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各个处理盐度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盐度为6和8时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经模拟低温(-12、-8、-4、0、4℃)胁迫处理后,长苞铁杉幼苗叶片和根系相关生理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温度降低,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增加,但反映光合活性强弱的Chla/Chlb降低;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r=0.804,p<0.01),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减少说明根对低温胁迫的渗透调节更依赖于脯氨酸的累积.幼苗在-4℃及更低温度胁迫下受到严重的冻害使SOD活性持续下降,叶片中POD活性与SOD活性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8,p<0.01),但根系中POD活性与SOD活性没有相关性,说明长苞铁杉幼苗对抗外界胁迫机理的复杂性.叶片MDA含量比根系低可能与叶片中Car能缓解1O2对细胞的伤害有关.  相似文献   

11.
比较酸雨和O3复合污染与酸雨单因子污染对马尾松伤害及叶片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对马尾松幼苗的外部受害症状进行观察记录,测定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CAT)、过氧化物酶活性(POD)、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复合污染比酸雨单因子污染对马尾松幼苗伤害更严重,生理指标变化更明显。复合污染处理导致马尾松叶片叶绿素、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CAT活性降低,POD活性提高,在单因子酸雨污染条件下,叶绿素的含量变化不明显,说明该种类在此项指标方面对酸雨有较强的抗性;在CAT活性方面表现出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明显上升,且差异各处理均达到显著水平。POD活性方面也表现出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各浓度处理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MDA含量是随污染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比对照达到显著水平。而在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方面则污染处理的与对照的变化值无明显差异。酸雨单因子污染和O3复合污染在症状和生理指标上不同的变化,说明同一种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反应强度和变化动态有相当大的区别,对于进一步研究生物物种的独特性状对不同污染物和浓度的反应和适应特点,探究其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性状对污染物作用特性的综合表现的差异性及生态复杂性提供了更多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以健康当归植株为材料,人工接种当归根腐病菌不同菌种侵染当归,每隔7天测定植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脯氨酸含量,以探讨当归感病后植株体内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当归感染根腐病菌后,不同病株体内SOD和CAT活性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都在第7天达到峰值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变化也是先升高后降低,但可溶性糖在0~7天内快速升高,在第7天达到了高峰,而可溶性蛋白在第14天时达到高峰;丙二醛(MDA)和脯氨酸的含量在接种后持续增加,且随接种时间的延长,增加幅度不断增大,到21天时都达到了峰值.  相似文献   

13.
在相等土壤肥力和相同体积花盆中培养的大豆幼苗,分别用浓度5、10、20mmol.L-1的抗坏血酸(VC)和自来水(CK)浇灌,18d后逐步测定正在扩张生长期的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NR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表明:10mmol.L-1 VC处理的大豆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SOD酶活性比CK均有所提高;3个处理的硝酸还原酶(NRA)活性均比CK有所增大;10mmol.L-1 VC处理对POD酶活性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比较两个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种质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内源激素含量差异,为后续的金线莲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以福建小圆叶金线莲和福建黑叶金线莲30 d扩繁丛生苗、30 d生根试管苗和30 d温室移栽苗为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别测定两个金线莲种质的内源激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试验结果显示在扩繁、生根、移栽过程中,福建小圆叶金线莲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POD活性、MDA含量及其体内脱落酸(ABA)、赤霉素(GA)含量均高于福建黑叶金线莲,且两个不同种质金线莲扩繁、生根苗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总糖及其体内玉米素(ZR)、GA和生长素(IAA)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移栽苗。因此,福建小圆叶金线莲可能更易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同质量分数PEG-6000溶液,对牛膝菊(Galinsoga parviiflora)植株(株高30-40cm)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了其叶片MDA(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OD(超氧化歧化酶)及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增加,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EG质量分数为20%时,MDA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达到最大值;PEG质量分数为15%时,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PEG质量分数达到25%时,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降低.不同PEG质量分数处理,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除5%PEG外)均高于CK,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PEG质量分数处理下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低于CK,差异也不显著(P〉0.05);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在不同PEG质量分数处理下,牛膝菊叶片MDA含量、SOD活性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减少,而POD活性具有明显阶段性变化:0~24h时间段,10%~20%PEG处理组POD活性呈递增趋势;24~48h时间段,10%~20%PEG处理组POD活性下降显著;48-72h时间段,10%~20%PEG处理组POD活性变化不明显,25%PEG处理组和CK的POD活性上升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并比较了低温(4℃)和高温(40℃)胁迫下, 麻疯树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活性氧水平以及活性氧清除酶类的活性变化. 研究发现在低温或高温胁迫下, 活性氧(H2O2、O2 )含量均呈现出先保持不变后上升的趋势, 而SOD、CAT、POD活性先上升后降低. 在低温胁迫下, 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时间增长而逐渐升高; 而高温胁迫虽使MDA、脯氨酸含量增大, 但变化趋势不如受冷胁迫的麻疯树变化明显, 且高温胁迫未使可溶性糖含量发生明显变化. 综上麻疯树对高温胁迫的应答程度低于对低温胁迫的应答程度.  相似文献   

17.
鸦胆子素D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的诱导抗性和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植物源抗病毒化合物鸦胆子素D(Bruceine D)对烟草抗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的诱导抗性及其对TMV感染后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分别设置清水处理作为阴性对照,接种TMV作为阳性对照,检测施用Bruceine D对烟草体内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并检测了Bruceine D对烟草感染TMV后体内叶绿素、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以及对烟草POD和PPO同工酶的诱导作用。结果表明,Bruceine D能够系统性地诱导烟草体内POD,PPO,PAL以及SOD活性的提高;能够抑制烟草因感染TMV造成的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以及MDA含量的升高;诱导烟草产生新的POD和PPO的同工酶;阻止TMV造成的烟草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Bruceine D能够诱导烟草产生对TMV的抗性并对感染TMV的烟草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NaCl浓度对大米草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NaC1浓度下大米草根部和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的变化.结果表明:CNaC1等于100 mmol/L时,大米草生长良好;Cnacl高于100 mmol/L时,大米草通过提高SOD、POD和CAT活性,增加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以适应NaCl浓度变化;CNacl达到500 mmol/L后,保护酶活性开始下降,而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却持续上升,叶片MDA含量亦持续上升,根部MDA却略有下降.在NaC1胁迫下,大米草叶片较根部对NaC1浓度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浓度PEG处理小豆幼苗,生理生化方法测定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各种酶活性变化.叶片制作石蜡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构.结果显示在整个水分胁迫过程中,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小豆叶片MDA含量总体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PEG浓度较低时,小豆SOD活性下降,随着浓度的增加,SOD活性又上升.POD与CAT活性变化趋势一致.经PEG处理后,3种栽培小豆叶片结构变化均表现为叶片失水,萎焉,表皮细胞萎缩或者破碎,栅栏组织细胞变短,形状变不规则,海绵组织变小,细胞破碎,细胞结构破坏,细胞间隙变小.  相似文献   

20.
不同菜心品种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高温胁迫对4个菜心品种田间及苗期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不同菜心品种热害指数和电解质渗透率有不同反应,热害指数和电解质渗透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热胁迫时间的延长,PRO含量和SOD活性逐步增加,POD活性则先升后降;501号和1号菜心品种的PRO含量、SOD和POD活性、叶面积、折算产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显著高于2号和31号品种,表明其耐热特性强于31号和2号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