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澳门的路环湿地是全球性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重要越冬地之一,为了全方面认识这种鸟的生活习性和规律,研究人员对它们在路环湿地的夜宿地和夜宿行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如何呢? 黑脸琵鹭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仅分布在亚洲东部,是全球性濒危珍稀鸟.据2014年黑脸琵鹭全球同步普查结果,当年共记录到黑脸琵鹭2726只,在数量上与国宝大熊猫不相上下(据魏辅文等研究,野外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在2500 ~ 3000只之间),是濒危严重程度仅次于朱鹮的水禽.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生命在后退。在你的视线之外,远离道路、村庄、人群。你真的难以想象,在大海的边缘,在形人砣子的巨石上有一种鸟——黑脸琵鹭,在艰难地生存。在人类与时俱进的今天,人进一尺,鸟退一丈。仅有两巢,离永远的消失很近。生命的宽厚,从来都是以另一种形式滋养我们,比如鸟的歌唱  相似文献   

3.
1995年4月16日,笔者在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观察迁徙候鸟时,发现7只一群的黑脸琵鹭。这是近年来,在我国大陆继江苏盐城、深圳福田、香港米埔、海南岛东寨港之后,新发现的又一个尚有黑脸琵鹭分布的地方。黑脸琵鹭是涉禽的一种,属鹳形目、鹮科、琵鹭属。它被认为是中国继朱鹮以后最濒危的三种水鸟之一(另两种为白颧和中华秋沙鸭),也是被许多国  相似文献   

4.
黑脸琵鹭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鸟类之一,如今只生活在东亚的中国(包括香港、台湾、澳门)、日本、越南、朝鲜、韩国等少数地区,数量日趋减少。前几年最少时仅剩300多只。经多国大力协作保护,今冬数量回升至611只。但只能在越冬地见到它们,至今还没有找到它们的主要繁殖地,所以保护此种濒危鸟类形势极为严峻(详见本刊1996年第6期)。今年冬季日本山阶鸟类研究所的鸟类学家们与香港、台湾的同行们在香港和台湾共捕捉、环志和重新放飞17只黑脸琵鹭,给它们的脚上带了彩色的塑料环和金属号码环,并有6只戴上了无线电卫星追踪仪。春天到来,它们离开了南方越  相似文献   

5.
黑脸琵鹭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是已知的仅次于朱鹮的第二种濒危水禽.1989年世界范围内种群数量在300只左右,被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濒危物种红皮书中.黑脸琵鹭体长740mm左右,嘴呈琵琶状,黑色,夏羽冠羽长而明显呈黄色,额部裸出并与嘴基相连,裸出部分(即脸)黑色.据资料记载,国  相似文献   

6.
黑脸琵鹭繁殖地鸟类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仁砣,是黑脸琵鹭在我国唯一的繁殖地,其表面积约0.5平方公里。岛上有列入《世界频危鸟类名录》中“极濒危种”黑脸琵鹭11只和黄嘴白鹭300余只,还有“辽宁省有重要科研价值的鸟类”鸬鹚6只,黑尾鸥4000余只。此4种鸟类均在此繁殖,这些种类间既相互抑制,又相互促进。本文对上述鸟类在繁殖季节的种群数量、结构、巢位选择、取食特点以及相互关系做以科学研究和论述。  相似文献   

7.
以前《大自然》杂志曾多次报道濒危鸟类黑脸琵鹭的消息。1998年初在东亚地区总共统计到越冬黑脸琵鹭613只。为了进一步追踪它们的繁殖地,1998年2月,曾在台湾和香港分别给总共6只黑脸琵鹭安置了卫星追踪无线电发射器,给包括此6只在内的17只个体的脚上,套上了号码环(右脚)和双色标志环(左脚)。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去年安置在黑脸琵鹭背上的卫星追踪无线电发射器工作不理想,在黑脸琵鹭到达浙江舟山群岛后发射讯号终止,没有达到追踪至北方繁殖地的预期目标。今年根据东亚各国、各地区同步调查的统计,到1999年3月11日止,除了中国大陆及日本的一些零星地区数据尚未汇总外,在日本、朝鲜半岛、香港米埔、澳门、台湾曾文溪口、越南红河和海南东寨港,共记录到越冬黑脸琵鹭580  相似文献   

8.
舞姿曼妙的“黑面舞者”——黑脸琵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琵鹭属的鸟类共有6种,它们是东亚的黑脸琵鹭、非洲的非洲琵鹭、南美洲的美洲琵鹭(或称粉红琵鹭或玫瑰琵鹭)、澳洲的皇家琵鹭和黄嘴琵鹭,以及欧洲的白琵鹭。在这6种琵鹭中,黑脸琵鹭体型最小、数量最少、分布范围最窄、命名最晚。1849年,荷兰鸟类学家Tem m inck在日本鉴定并命名了黑脸琵鹭。1861年1月,任英国驻台副领事的斯文豪,前来淡水任职,从此也开始了他的探险和采集之旅。他前后在台湾生活了4年,为台湾生物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1863年,斯文豪在台湾的淡水发现了4只琵鹭。经鉴定,其中3只黑脸琵鹭,1只白琵鹭(标本现存于大英博物…  相似文献   

9.
崇明东滩黑脸琵鹭迁徙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2年4月至2003年12月,对迁徙途中在崇明东滩停留的黑脸琵鹭进行了观察,记录到718只次在东滩活动.结果发现,黑脸琵鹭主要在春季北迁时在东滩停留,占全年的93.2%, 时间长达1个月以上,并选择鱼蟹塘作为主要的栖息和觅食地,占94.8%.冬季黑脸琵鹭在东滩偶见,说明该区域不是其重要越冬地.2002年春季黑脸琵鹭以相对较大的集群在东滩活动,而2003年春季则是小种群分批到达并离开.其中经过并停留的黑脸琵鹭达130只左右,说明崇明东滩是该物种在迁徙过程中重要的栖息地.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2016,(1)
正人们常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关心澳门地区黑脸琵鹭生存状况的人们而言,值得忧虑的事件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也越来越多了。珍稀的"海上大熊猫"黑脸琵鹭隶属于鹳形目鹮科琵鹭属(Platalea),由荷兰鸟类学家施莱格尔(TemminckSchlegel)于1849年在日本发现并命名。全球共有琵鹭属鸟类6种: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白琵鹭;分布于澳洲的黄嘴琵鹭;分布于澳洲和东南亚的澳洲琵鹭;分布于北美洲南部和南美洲的粉红琵鹭;分布于非洲南部数个国家的非洲琵鹭及分布于  相似文献   

11.
以鹳形目5种鹭科鸟类和1种鹮科鸟类的组织为实验材料,采用PCR方法扩增其性别基因相关片段,探讨鹭科鸟类性别的分子鉴定方法.通过测定3对已知性别的白鹭(Egretta garzetta)、岩鹭(Egretta sacra)和黄嘴白鹭(Egretta eulophotes)以及12只未知性别的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池鹭(Ardeola bacchus)、白鹭、牛背鹭(Bubulcus ibis)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的性别基因CHD或EE0.6上的基因相关片段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扩增EE0.6或CHD基因片段的性别鉴定分子方法都能够适用于鹭科鸟类的性别鉴定,由此能够解决鹭科鸟类雌雄外形同色而难以从外貌上区分其性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朱鹮是珍稀的鸟,那么还有没有比朱鹮更稀有、更罕见的鸟呢? 有一种鸟,它忽隐忽现,恍若仙踪,一直是鸟类爱好者的一个谜,被称为世界上最神秘的鸟类之一。这种鸟,被所有的国际自然保护组列为世界上极度濒危的物种,在国际上深受关注。这种鸟,只分布在中国;而在中国,一直到今年初为止只有在广西南部还偶尔能见到它的活动踪迹,在其它曾有分布记录的地方已是杳如黄鹤,几十年来再也没见过它的踪影。这种鸟,其濒危程度可能更甚于朱鹮,可说是中国最稀有的鸟。这种鸟,就是海南(?)(Gorsachius magnificus)。海南(?)鸦读音yán)又名海南虎斑(?),是我国特有鸟类,在分类上隶属于鹳形目、鹭科、虎斑(?)属。它的分布区十分狭窄,仅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南、广西、广东等地;此外,福  相似文献   

13.
鸟类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组成部分之一,它在生态平衡中执行着它的功能,它对人类的生产——农、林、牧、付、渔——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鸟类对人类是有益的。人类由于衣食等各种不同目的而无限制的猎取一些鸟类以及其它原因,致使成百上千种的鸟类在地球上绝灭。全世界大约有181种鸟类被列入濒临绝灭的名单中。全世界认为应加以保护的珍贵雉类,共约20种,其中13种是出产在中国。1973年林业部制定了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又一种珍稀鸟类正在走上趋于灭绝的道路,这就是继朱鹮之后,位居我国最濒危的三种水禽之首的黑脸琵鹭(另二种是白鹳和中华秋沙鸭)。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是中等体型的涉禽,初看像白鹭,但与白鹭有明显的区别。其体长735—800毫米,嘴长而直,黑色,扁  相似文献   

15.
黑脸琵鹭俗称"海划拉",是一种全球性濒危涉禽,目前全球仅有2700只左右。它最醒目的特征是黑色的像琵琶又像勺子的嘴巴,爱鸟人士亲切地称它为"黑琵"。黑脸琵鹭行踪隐秘、难得一见,它们迁飞的具体路线是什么?途经的地方状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近年来,香港和台湾的科研环保机构对越冬的黑脸琵鹭展开了深入研究,进行卫星跟踪调查,通过卫星传回的信号,人们可以在地图上准确地描绘出鸟儿的迁徙路线,为  相似文献   

16.
<正>"华丽羽王龙是已知的、唯一带羽毛的大型暴龙。同时,它也是目前发现的个体最大、羽毛最长的恐龙。"发现"中华龙鸟"众多周知,身覆羽毛是鸟类共有的一个特征。自从1861年,第一枚始祖鸟化石的发现,让人们了解到了最古老的羽毛的样子,也让科学界相信远在一亿五千万年前地球上就出现了鸟类的踪影。其实,在遥远的中生代时期,身上长有羽毛的动物不仅只有鸟类。1996年,中国辽宁省西部距今约1.25亿年的地层中发现了一块重要的化石——一只鸡一般大小的恐龙,在这只小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1991,(3)
在1991年第二期《大自然》上读到王会先生的《拯救黑脸琵鹭》,这大概是国内刊物首次呼吁保护黑脸琵鹭的文章.虽说珠玉在前,但我还是想作一二补充,好让广大读者更认识这一种鸟,更明白对它采取保护行动的迫切需要.很久以来,黑脸琵鹭都没有受到应有的注意,甚少人知悉它的数目,这大概跟它和白琵鹭外貌太相似有关系.没有高倍的望远镜,在野外根本不能分辨二者.去年我从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的陈魁武先生那里得悉,在改善观察设备后,证实洞庭湖有黑脸琵鹭越冬.类似的情况,在其他湿地保护区也一定存在.未能有效测定黑琵鹭的数量及分布,对保护它极为不利.  相似文献   

18.
胡军华 《大自然》2009,(4):66-69
联安围地处粤东沿海,是广东省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主要由黄江、丽江、大液河出海口水面和连片的基围、泥滩、农田、水产养殖场组成,属于典型的沿海湿地,总面积约4501公顷。在联安围,现今还保留有一定面积的红树林,水域面积宽广,是水禽觅食、栖息、繁殖的优良场所,也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驿站。每当迁徙季节来临,成千上万只候鸟会飞临至此,特别是近几年在此地还记录到许多黑脸琵鹭、卷羽鹈鹕等珍稀濒危鸟类。正是因为拥有这些丰富而宝贵的水鸟资源,海丰于2005年荣获“中国水鸟之乡”的美称。  相似文献   

19.
在2008年3月~2009年2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对西天目山区的鸟类多样性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 982只、85种,隶属9目32科,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物种8种,省重点保护物种10种,中国特有鸟类7种.西天目山鸟类中,属古北界的有8种(占13.8%),东洋界38种(占65.5%),广布种12种(占20.7%);按季节型划分,留鸟58种(68.2%),冬候鸟13种(15.3%),夏候鸟11种(12.9%),旅鸟3种(3.5%).西天目山区鸟类呈周期性波动特征,表现为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以6月最高,分别为8.551、3.206、1.898;1月最低,分别为2.015、0.051、0.022.西天目山区的鸟类罕见种有31种,占总种数的36.47%,鸟类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在维持鸟类生物多样性上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别,为进一步推进崇明东滩互花米草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工程提供参考。【方法】对比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上各月鸟类观测数量、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种数量所占比例的差异,并对两种湿地中鸻形目、雁形目鸟类种类、数量及共有的优势种、常见种鸟类进行两两配对的Kendall相关性分析。【结果】自然湿地与人工修复湿地鸟类种群相似度为0.36,全年鸟类生物多样性及均匀度方面自然湿地低于人工修复湿地。两种湿地的鸟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鸻形目鸟类的数量及种类、雁形目鸟类的种类有显著差异(P< 0.05),而鸟类总数量、种类及雁形目鸟类数量无显著差异。在自然湿地中,鸻形目鸟类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占62.92%); 在人工修复湿地中,雁形目鸟类的数量最多(占50.20%)。在鸟类迁徙过程中,两种湿地的雁形目鸟类变化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鸻形目鸟类无此特征。7种优势种及常见种鸟类的变化中,两种湿地中记录到的雁鸭类存在显著的种内及种间相关性; 两种湿地记录到的4种鸻鹬及白鹭的数量变化无显著种内相关性。【结论】人工修复湿地为多种途径东滩自然保护区的水鸟,特别是雁形目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而鸻形目鸟类更偏好栖息于自然湿地,所以除开展人工湿地修复工程外,保障未被破坏的自然湿地不受外界干扰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