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蔬菜温室白天接受太阳光,并将热量贮存在土壤和墙体中,夜间这些热能又通过有效的热辐射加热温室内的空气,并以贯流放热、缝隙放热和土壤横向传热等形式消耗热能,使温室气温下降。早春温室的保温效果将直接决定温室早春茬蔬菜的产量和效益,因此,在寒冷季节里的温室的保温及增温关键是白天加大土壤及墙体对太阳能辐射的吸收率,同时夜间减少贯流放热、缝隙放热和土壤横向传热等热损失。  相似文献   

2.
为得到较为准确的南向墙体冬季热负荷情况,对南向3种墙体全天得热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对南向墙体内、外表面温度及逐时热负荷等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冬季夜间供暖空调标准工况下,利用室外综合空气温度计算3种墙体内表面温度变化均很小,温度波动在0.2 ℃左右;3种墙体在室外综合温度条件下计算的热负荷均比在室外空气温度下计算的热负荷要小18.1%;对保温性能好的墙体计算逐时负荷意义不大,但是对于保温性能差的墙体计算逐时负荷意义则很大.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中部气温条件较好,东部上午低下午高,西部相反。北、中、南三个部位温度变化规律与东、中、西的类似。中部和北部气温始终高于南部,日照条件好时,中部气温升高幅度大于南、北。阴雨天空气相对湿度一直处于近饱和状态,揭帘子与放帘子对其影响不大;日照条件较好时,揭帘子后空气相对湿度迅速下降;室内气温达最高,空气相对湿度达最低,之后迅速升高,放帘子后1.5h空气湿度上升到近最大值,之后变化平缓。日光温室后墙具有广泛的利用前景,其光照条件可以满足植株生长发育要求。  相似文献   

4.
变室温供暖房间动态特性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某房间围护结构、散热器、温控阀的数学模型,基于房间热平衡理论联立各模型求解,得出设定条件下室内温度、散热器流量、散热量及外墙各层温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室外温受在10℃温差范围内波动时,外保温外墙的保温层内侧温度受室外温度影响很小,散热器温控阀调节流量对室内温度影响不大,室内温度还受墙体蓄热和放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调节日光温室内环境的土壤-空气换热系统为背景,开展白天降温、夜晚升温两种不同工况下的试验,从而探究地埋管周围轴向和径向上的温度、湿度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土壤的热饱和程度会随之产生周期性变化,土壤中蓄放热状态的差异性也会引起温度、湿度分布的动态变化;土壤-空气换热器作用下的土壤热湿耦合的作用明显,温度梯度对湿分迁移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产生的湿度梯度同时也会影响温度分布;土壤-空气换热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径向上的变化,即在竖直方向上产生明显的湿度分层及温度变化,且距离换热管越近,变化幅度越大,变化趋势也越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电地热运行过程中,为了对室内温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引入了多元自适应样条回归模型。使用多元自适应样条算法对室外因素(室外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时间)、不同材料墙体、窗户朝向以及不同楼层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结果表明:室外因素中对室内温度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室外温度,其影响系数为0.405;墙体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93时,其保温性越差,对室内温度影响越大,其影响系数为0.530;西向、东向、顶层和底层的房间保温性和隔热性最差,对室内温度影响最大,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706、0.423、0.610、0.580。可见对室内温度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持续对西藏林芝色季拉山东坡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Smithii林郁闭上限(海拔4 320m)数据进行观测,分析林线气候特征如下:1林线空气温度年变化呈现单峰型曲线,年均气温为0.56℃,年温差可达17.6℃;林线年降水总量为1 480.2mm,集中于春夏季节,具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林线空气湿度较高,高于河谷地带,年变幅仅有25%,空气湿度年变化较小.2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辐射量年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辐射量以12月最低,8月最高.3林线盛行南风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77m/s;以冬春季节风速大.4林线土壤含水量有明显的垂直变化,土壤含水量从10cm土层到100cm土层变化范围为5.25%~19.02%;林线地表土壤温度变化剧烈,年温差可达22.41℃,地表以下土壤温度变化较为平缓,土壤温差随着深度逐渐递减.  相似文献   

8.
裴海昆 《青海大学学报》1999,17(1):14-16,24
利用差热分析(DTA)技术对青海高寒草甸蘑菇菌影响下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研究结果表明:蘑菇圈上表层土壤吸湿水吸热峰峰值温度由对照的60℃提高到68℃,土壤有机质放热峰峰值温度由328℃提高到335℃,深层土壤(10 ̄20cm)该两项指标的变化不显著。土壤各种有机-无机复合体及土壤矿物的吸热峰或放热峰峰值,峰高都显示出与对照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26650型圆柱形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为原型,建立电化学-热耦合模型。研究放电倍率对电池热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倍率下电池处于吸热状态,电池内部温度反而低于外部;高倍率下电池一直是放热状态,内部温度一直高于外部。为了控制高倍率放电过程中电池模块的温度,比较讨论风冷散热和相变材料散热系统,最终发现具有0.01 m/s的微胶囊型相变材料散热系统降温效果最为显著,电池模块温度被控制在50℃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调湿型涂料对建筑室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调节性能,对涂装了调湿型涂料的房间(实验房)内的空气温湿度进行全天候的动态测量,并与未涂装调湿型涂料的房间(对比房)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当室外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区间分别为26~33℃和35%~85%时,开启门窗条件下实验房内空气温湿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8.3~30.2℃和49.3%~63.5%、关闭门窗条件下实验房内空气温湿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8.9~29.6℃和57%~61%.与对比房比较,实验房内的空气温湿度变化范围更窄.此外,实验房内的温湿度变化与对比房内和室外空气的温湿度保持相似的趋势,但是变化幅度更平缓.研究表明:调湿型涂料可以比较有效地调节建筑室内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改善室内热湿环境,是一种节能环保的被动式建筑环境控制材料.  相似文献   

11.
长期处于潮湿易腐蚀环境中的悬索桥主缆受到太阳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影响,很可能生锈断裂而影响大桥的安全。以西堠门大桥主缆系统为研究对象,为数值研究其温湿度变化机理提供物性参数,设计主缆室外温湿度监测试验。根据太阳运行轨迹提出了一种主缆太阳辐射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日的年概率统计分布并对典型工况日的气温日变化函数曲线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锚室内温湿度变化平稳,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鞍座内温湿度变化剧烈,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晴天工况下主缆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显著,而降雨/雪会使气温下降进而影响其太阳辐射规律。  相似文献   

12.
长期处于潮湿易腐蚀环境中的悬索桥主缆受到太阳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影响,很可能生锈断裂而影响大桥的安全。以西堠门大桥主缆系统为研究对象,为数值研究其温湿度变化机理提供物性参数,设计主缆室外温湿度监测试验。根据太阳运行轨迹提出了一种主缆太阳辐射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日的年概率统计分布并对典型工况日的气温日变化函数曲线进行了拟合。研究结果表明:锚室内温湿度变化平稳,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鞍座内温湿度变化剧烈,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晴天工况下主缆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显著,而降雨/雪会使气温下降进而影响其太阳辐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闵文彬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2):3497-3504
红外测温仪是检验卫星反演地表温度准确性的主要仪器,其测得的地表温度被看作卫星反演地表温度最准确的参考值。通过对2008年青藏高原东侧高山草甸的遥感地表温度Tc、0 cm地温Ts和空气温度Ta的分析,认识三种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探寻Tc与Ts、Ta间的相互关系,为利用遥感技术,准确获取地、气温度的空间分布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相同时刻的Tc同Ts和夜间Ta不论年、月平均,还是瞬时值之间都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同白天Ta的相关性不稳定,受草甸状态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基于Tc的相同时刻年平均、月平均和瞬时Ts的最大估算标准误差分别是0.507 6℃,2.359 3℃和3.021 2℃,夜间Ta的估算标准误差分别是0.262 5℃,1.662 3℃和2.328 1℃。  相似文献   

14.
昼间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1年 9月在广西大学林学院校区内进行昼间室内外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定位观测。室内观测设在四层实验室楼内的三楼 ,室外观测设在四周无高大建筑物的空旷地块内。观察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并进行相关分析 ,建立昼间室内外气温和相对湿度的预测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昼间室内平均气温比室外低 0 .2℃ ,晴天和夏季昼间室内平均气温低于室外 ,阴雨天和冬季昼间室内平均气温高于室外。昼间室内平均相对湿度高于室外 5 % ,晴天昼间室内平均相对湿度高于室外 ,阴雨天昼间室内平均相对湿度低于室外 ,四季昼间室内外相对湿度差异不显著 (t=- 1.94 75~ - 0 .774 1相似文献   

15.
西安吴家坟秋季土壤的碳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西安呈家坟秋季土壤CO2释放量的监测,研究了影响土壤CO2释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作用下,土壤CO2释放量变化的特点,总结出西安南郊地区秋季土壤CO2释放量的变化主要随着温度而变化,即气温降低,土壤CO2释放量逐渐减少,在昼夜时段中,土壤CO2释放量也随温度变化,但相比温度变化有明显的滞后,大约滞后6h,且夜间释放量明显高于白天。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气温数字控制系统和非饱和带温度场自动监测系统,编制了相应的信息监测与处理软件,研究了非饱和带冻结期土壤温度变化特征。模拟实验结果表明,非饱和带土壤冻结过程中同样的气温降幅条件下,空气温度的变幅(3℃)远大于土壤表面温度的变幅(1℃),砂土要比亚黏土地表温度降幅大;冻结期土壤温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效应,其时间滞后效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类型土壤,其温度差别主要在土壤表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室内温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引入了多元自适应样条回归模型。使用多元自适应样条算法对室外因素(室外温度、太阳辐射、风速、时间)、不同材料墙体、窗户朝向以及不同楼层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室外因素中对室内温度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室外温度,其影响系数为0.405;墙体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93时,其保温性越差,对室内温度影响越大,其影响系数为0.530;西向、东向、顶层和底层的房间保温性最差,对室内温度影响最大,其影响系数分别为0.706、0.423、0.610、0.580。对室内温度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室外空气温度对采暖室内平均辐射温度和热舒适的影响,利用室内热舒适环境评价指标(PMV),分析计算了相同热舒适条件下,由于辐射热损失的不同导致的舒适性室内空气温度的差异.结果表明,达到和北京地区室内空气温度18.0℃时相同的热舒适度,广州地区的室内空气温度为17.2℃.因此,广州地区采暖室内计算温度可以比北京降低约0.8℃.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渠道在冬季冻融作用下渠底土层温度及位移的变化,甘肃水务清水供水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了C20混凝土预制+砂砾石垫层和C20预制混凝土+聚苯乙烯保温板衬砌下距离渠底80 cm内土层温度随着气温变化,以及渠底垂直位移、边坡不同位置处水平位移的研究。结果表明距离渠底深度越小,土壤温度随着气温变化越剧烈,且渠道下部土层温度均为正积温。在2021年3月7日之前,渠道在冻胀作用下,均处于抬升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渠底位移处于波动、下降的状态,越靠近渠堤,当气温变化时,水平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日光温室南北向地表面热湿耦合传递的规律,以一栋日光温室为试验平台,对南北向地表面温湿度场、地表面辐射强度以及近地空气温湿度进行了连续测试。结果表明:无论是夜间的冷凝过程还是白天的蒸发过程,温室中部地表面的温湿度变化梯度最大,换热量最大;白天8:00-18:00时间段内,地表水分发生蒸发现象,土壤含水率下降,夜间18:00-次日8:00时间段内,近地表空气发生冷凝现象,土壤含水率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