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SEXISM IN ENGLIS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language a culture uses reveals the values and beliefs of that culture. Sexism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s discussed from both linguistic form and conversational style in this paper. The correction of this problem has also been raised and several suggestions are given in the end of this paper.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reflects the sexism in our thoughts, so sexism will not disappear from the language we use until it is completely erased from our mind.  相似文献   

2.
间接使用语言现象在笑话中是重要的制笑因素之一。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笑话中间接语言使用的四个因素:语境、修辞、读者的背景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借此探讨笑话中的间接语言使用的现象和特点,以期获得创作笑话的基本技巧。以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或从事笑话文本创作时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这种话语形式。  相似文献   

3.
话语分析在其发展过程中和文学作品联系日益紧密,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所使用的两种引语—-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通过分析两类引语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从词法、句法、语用和语义四个方面分析了英语语言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而揭示了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简单介绍了消除性别歧视现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Ourlanguageisinextricablyboundupwithourhu manity.Tobehumanistouselanguageandtotalkistobeaperson.Languageuse,andthewordswhicharein troducedintoalanguage,reflecttheviewsandvaluesofsociety.Alanguageorwordsofalanguagecannotbeeithergoodorbadbutcanonlyviewe…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小说<艰辛爱情路>为例,借助女性文体学分析模式,通过分析小说中一个恋爱场景中涉及男女主人公的及物过程的类型选择的"质"与"量"的区别,揭示习俗化父权制社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人类如何通过语言来重构客观现实与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表现及社会成因的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红兰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1):125-129
语言中所折射的性别差异与性别歧视反映着各自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民族思维方式,英汉语言中也广泛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并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风格上得以体现。应从社会的历史原因与现实需要、社会化、性别差异理论、女性生理与心理因素上透视,探讨并归纳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8.
英语语言中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男性词泛化,把女性当作例外,当作男性的附属,以及女性名词的"消极化"倾向,等等.语言上的性别歧视,是个社会问题,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要实现男女真正平等,首先要根除社会上的性别歧视观念.  相似文献   

9.
陈蓉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31-134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关系密切。英语词汇、谚语中保留有很多西方轻视和压迫妇女的痕迹。这一性别歧视近些年来越来越引起女权主义者的不满和抗争。从社会心理语言学角度探讨英语中性别歧视语存在的诸多表现及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女权运动对性别歧视语的影响,号召人们特别是女性正确地认识和理解语言中的性别差异,并通过不断地努力来逐步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语篇分析是一个对于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语言学领域。对语篇的分析方法有很多,而由Winter和Hoey提出的语义单位关系理论就是其中很有创见的分析方法之一。从介绍语义单位关系这一理论开始,通过实例分析语义单位关系中的匹配关系在儿童故事中的应用,尝试从认知过程的角度对儿童故事中匹配关系的高出现率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小进 《科技信息》2008,(2):180-181
作为公共话语的新闻,其结构与社会实践和新闻制作的意识形态联系在一起。本文以Halliday的功能语法为主要理论依据,借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并参照Van Dijk的意识形态分析理论对新闻话语实例进行分析。因而进一步了解到新闻话语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辨证关系:意识形态通过新闻话语表现出来,新闻话语同时有助于建构现存的意识形态。这将有利于我们在阅读新闻报道时提高自身的批判语言意识。  相似文献   

12.
陈占岐 《科技信息》2008,(36):306-306
Mental space theory (MST), a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is a universal cognitive theory. And it can help greatly in explaining the dynamics, random and vague cognitive process. This paper tries to use this theory to explain how direct and indirect anaphora and exphora work in a discourse.  相似文献   

13.
颠覆男权中心话语,建立女性话语系统,作为一个理论主张,无疑具有最彻底的女性反叛色彩,但也有着明显的偏颇,实践中尤其显现出粗俗、轻浮与空想的毛病。话语系统的稳定性和宏大性,日用话语与文学话语的分野,决定了文学化的女性身体语言无法撼动千百年来形成的话语体系。只有从身体语言资源中突围出来,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妇女解放的实际问题出发,从语言文字改革的点点滴滴的实际工作入手,才能谈得上话语的颠覆与重建。  相似文献   

14.
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到语文这一学科重感情、重感性的特点,寻求体味这“感情”的更好方法,充分展现其“感性”,尽情发掘这门学科本身的魅力。教师应在教学中,重视文本,紧扣课文,引导学生花充足的时间,对语言本身进行充分感悟。如朗读、背诵或留空白等。教师也应该用“心”教书,尤其是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先自己用“心”悟出作品之妙,真正“走”进去,甚至达到忘情的境界,才能将学生“引”进来,做个好的向导,成为“引进门”的师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不停留于分析名词谓语结构的语义或句法特点,而是立足于汉语的事实.以"元"为基础,从发生学机制上提出了"维度观"的"重新分析"论点,旨在挖掘汉语背后的"殊相",为人文科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献上绵薄之力.同时也论述了汉语名词性词语的"述谓性"及层次性.对汉语教学与表达、汉语句法、句式及语义分析以及信忠工程等,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引起了我国社会的转型,即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作为我国根本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应相应地转型,即从批判性、革命性到建设性、建构性的转型。要实现这一深层转型要做到"三个必须":必须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隐性话语体系即建设性与建构性、必须立足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的相互批判与对话。  相似文献   

17.
曹广涛 《韶关学院学报》2004,25(11):129-132
福柯的权力话语和赛义德的新东方主义理论揭示了两个真相:知识纯粹中性之虚伪,话语霸权解构之可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可以从话语权力理论和新东方主义理论中得以重要的启示,以纠正跨文化交际教学中存在的偏差,以英语讲授的《中国国情与文化》课程的设置与教学为例,虽然其教学目的是多层面的,但从本质上讲该课程是话语霸权的一种文化抵抗,提出了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平衡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党婷云 《科技信息》2008,(22):173-173
随着媒体的发展,媒体语言对社会语言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了,因此对媒体语言的研究势在必行。现今媒体存在着对不同对象的歧视,如性别歧视、对边缘弱势群体的歧视。本文以媒体语言为视角,探究存在于媒体报道中的歧视现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不停留于分析名词谓语结构的语义或句法特点,而是立足于汉语的事实,以“元”为基础,从发生学机制上提出了“维度观”的“重新分析”论点,旨在挖掘汉语背后的“殊相”,为人文科学的多样性和多元化献上绵薄之力。同时也论述了汉语名词性词语的“述谓性”及层次性。对汉语教学与表达、汉语句法、句武及语义分析以及信息工程等,有一些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Chomsky提出了“语感”的概念,引发了对语感的研究。国内叶圣陶先生最早提出“语感”的理论,最近几年国内兴起了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的研究。从语篇层面,以词汇、语法为突破口,研究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话语分析理论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是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