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提高光纤陀螺的精度,必须对其进行温度补偿.详细分析研究了光纤陀螺温度数据采集方法,采用FPGA和DSP设计并实现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和稳定性,实现了温度数据的快速采集,为温度补偿奠定了基础.通过比较补偿前后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陀螺精度确实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光纤陀螺非线性温度漂移模型的辨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纤陀螺对环境温度的敏感性一直是影响其漂移特性的重要因素,对于陀螺的漂移特性一般是利用线性AR,ARMA模型表示,但在温度变化情况下,用线性模型很难得到好的拟合效果和对漂移进行预测和补偿。试用小波网络对光纤陀螺进行非线性温度模型的辨识,经实测数据验证,表明具有较好预测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桩基静载试验是一种准确、可靠的桩基承载力测试试验,通过静载试验中桩身变形的测试,有利于分析桩基变形和承载特性.在桩基静载试验过程中,采用光频域反射(OFDR)技术开展桩基变形测试,考虑到温度的影响,对OFDR技术测得应变结果进行了温度补偿.结果显示:在本次试验中,用于温度补偿的温度传感光纤应变值随着桩顶上部加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其原因是光纤传感器与钢筋笼之间绑扎过于紧密.对比进行温度补偿和不进行温度补偿的桩身应变数据,发现不做温度补偿造成的影响不能忽略,因此应变传感光纤测试结果必须进行温度补偿.研究结果可为桩基变形高精度监测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光纤陀螺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其探测器的温度特性也是值得探索的课题。着重分析全保偏数字闭环光纤陀螺(I-FOG)中的探测器——半导体PIN光电二极管的温度特性以及其对整个光纤陀螺系统的影响,为建立和完善光纤陀螺整体温度特性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光缆传输系统中,环境温度的变化会使数字信号发生漂移,从而影响传输质量,在长途架空光缆传输系统中,这种影响最为严重。首先对影响光纤中数字信号漂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给出试验光纤的温度漂移特性的测试结果,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最后,对光缆中数字信号的温度漂移特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自适应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光纤陀螺温度漂移模型参数随环境温度或陀螺本身工作状态的不同产生缓慢变化的现象,通过自适应建模的方法,自动修正模型参数,准确揭示了陀螺温度漂移特性.  相似文献   

7.
光纤陀螺零偏温度补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琦  罗超  孙蓉 《应用科技》2005,32(10):36-37,46
为光纤陀螺因温度效应而产生的零偏提供一种补偿方法,针对自行研制的光纤陀螺仪的零值漂移,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一种温度补偿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出所需的修正系数对其预测补偿.补偿结果表明:光纤陀螺经模型补偿后零偏基本可以减少一个数量级,并进一步提高了零偏稳定性,补偿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由于微机电系统(MEMS)陀螺通常采用微加工工艺生产制造,因此总是受微加工过程带来的的各种精度缺陷影响。对于MEMS陀螺,其零位输出误差因受环境因素影响而无法保持稳定,随时间表现出漂移特性,这种特性严重限制了MEMS陀螺在更高精度应用中的可用性。该文研究了一种改善MEMS陀螺零位误差温度稳定性的方法。通过分析陀螺运动特性及主要误差源,阐明陀螺驱动力对检测方向的耦合作用是零偏误差同相分量产生并随温度漂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抑制陀螺驱动力耦合作用,提出对陀螺检测轴施加补偿静电力的方法。温度试验结果表明:施加补偿作用后,陀螺零偏误差同相分量的温度稳定性在12~60℃范围内提高了3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在机器学习温度补偿算法的基础上,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均值逼近算法,能更好的减小光纤陀螺零漂的温度依赖性。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在环境温度从-40℃到60℃变化的情况下,通过均值逼近方法,补偿后的光纤陀螺的零偏输出减小了95%,光纤陀螺的零偏精度可以达到0.05°/h。因此,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与其他温度补偿方法相比,均值逼近算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光纤陀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上分析了动态偏置干涉型光纤陀螺的温度噪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调制频率对温度噪声的影响.最后给出抑制这种噪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补偿姿态测量系统中光纤陀螺(Fiber Optic Gyroscope,FOG)的误差,根据光纤陀螺的静、动态误差在时频域上的分布,介绍了小波滤波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分析并比较了阈值和阈值函数的选取;采用数据滑动窗的方法实现了递推运算和实时的数据更新,对窗内数据进行周期对称延拓解决滤波信号的边界问题。仿真实验验证了实时小波阈值滤波在光纤陀螺信号处理中的可行性,得出了不同小波基函数的选取对滤波效果的影响,并验证了采用软硬阈值结合方法实时滤波的优越性,该实时滤波方法不仅提高了陀螺输出的稳定性和使用精度,且对光纤陀螺信号处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吴军伟  高洪涛  王威  王立辉 《应用科技》2006,33(5):56-58,62
高精度光纤陀螺是导航与制导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采用基于数字信号调制解调技术对光纤陀螺进行闭环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光纤陀螺的精度.对光纤陀螺原理及信号检测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以高速数字信号处理芯片TMS320F2812为基础,研制成功了基于阶梯波调制技术的闭环光纤陀螺全数字式信号检测系统,并给出了性能及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DAVAR的FOG随机信号处理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定量描述光纤陀螺(FOG)测试信号中各误差分量的动态变化过程,分析了多个随机信号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常用Allan方差分析不能辨识FOG信号非平稳性因素的不足,提出采用动态Allan方差(DAVAR)对FOG信号动态特性进行分析,采用二维表示法定量描述FOG各主要噪声项变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DAVAR能够反映FOG数据的非平稳特性;利用二维表示的方法,可准确地反映动态误差中各噪声项的变化特征。新的方法可作为FOG信号非平稳性分析的一种定量评价工具,为研究各干扰因素对FOG组成系统精度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和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神经网络辨识的移动机器人航向误差校准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E-Core RD1100干涉型光纤陀螺的误差产生机理, 提出利用RBF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实现光纤陀螺漂移误差模型的辨识. 通过实验获得进化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 在RBF神经网络的训练中, 提出了基于Elitist竞争机制的遗传进化训练方法. RBF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局部逼近能力, 而遗传算法具有优良的全局搜索与优化性能, 从而能够有效地对陀螺误差的非线性与时变特征进行建模与辨识.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大幅度减少了光纤陀螺的误差, 从而提高了移动机器人导航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光纤陀螺温度漂移模型的PPLN辨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较大温度漂移始终是制约光纤陀螺(FOG)性能提高的重要因素.FOG温度漂移本质上是一组与温度有关的多变量非线性时间序列,为此采用投影寻踪学习网络(PPLN)方法建立新的FOG温度漂移模型.该方法结合了统计学中投影寻踪算法节点函数灵活的非参数估计特点和人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功能,具有简捷的网络结构和良好的鲁棒性能,对未知模型辨识能力较强.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型FOG温漂模型实测数据的辨识中,经验证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单谐振环结构的双谐振环光纤陀螺结构。对照传统单谐振环结构分析了该结构方案所具有的显著特点和重要价值,同时通过详尽的公式推导和计算,给出了带焊接点谐振环和不带焊接点谐振环各自的谐振条件和谐振输出特性。  相似文献   

17.
光纤陀螺技术分布式测量思安江面板堆石坝面板挠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挠度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并首次在思安江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实现了混凝土面板挠度光纤陀螺(FOG)系统的测量技术,取得了令人关注的科研成果.研制的光纤陀螺具有小动态、高精度的特点;FOG系统运行管道的设计是合理的,且测值稳定、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8.
RBF神经网络用于辨识光纤陀螺温度漂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度漂移是存在于光纤陀螺系统中使得输出信号产生较大偏置误差的一种不可忽略因素,准确地辨识漂移并有效地对其进行补偿直接关系到陀螺的测量精度。文中比较了前馈网络中的BP网络和径向基函数(RBF)网络,采用RBF网络进行温漂辨识,温漂辨识可以通过离线事先学习,因而在多种学习方法中选择了简单易行、精度高且运算速度快的正产郇小二乘(OLS)法。通过仿真验证,采用RBF网络及其OLS学习算法可以快速、有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