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对虾原产黄渤海,浙江海域仅偶见其踪迹。其个体大,生长快,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是较理想的增养殖品种。为将中国对虾引入我省自然海域,我们在象山港进行了中国对虾苗种放流试验。关于中国对虾在黄、渤海域的生长情况,已有较祥尽的研究。为了解在象山港放流的中国对虾(以下简称放流群)对港内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及生长情况,本课题组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本文就放流群在港内的生长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中国对虾资源时空分布特征,本文根据2010—2020年每年8月份在该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运用全局莫兰指数、热点分析和分布重心法,比较分析了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中国对虾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自相关性。结果显示: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中国对虾资源密度的时空分布差异明显,年际间分布范围为(8.69±2.95)~(35.53±8.60)g/h,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随机性;中国对虾分布重心较为集中,均分布在25 m等深线附近,在经度和纬度上分表现出在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上来回往返的趋势。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分析表明,除2020年存在较弱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外,其他年份均表现出显著的随机分布模式;中国对虾分布的冷点、热点渔区均表现出一定的随机性,局部空间自相关性较低。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明晰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中国对虾资源的分布规律,可为今后中国对虾资源调查和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增殖放流对山东半岛南部中国对虾资源贡献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1—2016年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本底调查及跟踪调查,初步掌握了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中国对虾的资源量在1 097. 75 t左右.结果显示:本底调查中,中国对虾的相对资源密度为0. 43尾·网~(-1)·h~(-1);放流10 d后的跟踪调查中,其相对资源密度为2. 60尾·网~(-1)·h~(-1); 6年内中国对虾的平均放流群体比例达到了97. 16%,平均回捕率为1. 64%,平均可捕量为832. 88 t.数据表明,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中国对虾自然资源量均较低,且有逐年递减的趋势.通过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对虾资源量显著增大,有效缓解了渔业生产对中国对虾自然资源的捕捞压力,对山东南部的中国对虾资源补充和资源修复方面均起到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象山港中国对虾(包括人工放流群体和自然繁殖群体)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放流群体的生长特征与自然繁殖群体基本相同;人工放流群体雌、雄虾的体重生长拐点分别为8月3日及7月28日;人工放流群体的体长、体重生长方程为: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修复大黄鱼资源及评估增殖放流效果,1998-2014年,分别在位于浙江沿岸的象山港、岱衢洋、洞头列岛三个水域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和挂牌标记等标志方法,进行大黄鱼标志放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标记方法的不同及海区的选取对标志鱼的回捕有差别性影响。在目前渔获交易的市场体制下,金属线码标记和荧光色素标记识别率较低,回捕效果不明显,放流宜采用较为直观的挂牌标志;三个水域的回捕率为象山港海域高于洞头海域,岱衢洋海域最低。放流后,标志鱼在三个放流水域均能够存活、生长和索饵洄游,并呈现不同的移动分布特点和回捕效果。文章还对影响回捕率的因素和试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今后的增殖放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虾鱼鱼类Gobioidei是包括弹涂鱼科Periophthalmidae,鳗虾虎鱼科Taenioididae等在内的一群小型鱼类,全世界计有约1720种左右,全国有161种海水虾虎鱼类,其中有20种分布于渤海,这次调查共采到19种,其中有2种系黄海边缘分布,为渤海首次记录,本报告了虾虎鱼类在渤海水域的名录,分布和生态学特征,分析了它们在渤海生态系中的作用,特别是对增殖放流对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鳍鲷挂牌标志放流和流刺网探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对厦门湾黄鳍鲷增殖放流效果的评估.于2011年在厦门五缘湾增殖放流97万尾黄鳍鲷苗种,其中放流标志黄鳍鲷苗种15 036尾.结果表明,一年标志鱼回捕率为0.612%;放流标志鱼主要回捕海域为厦门湾大离浦屿—后田—刘五店—欧厝—小嶝岛邻近海域;放流黄鳍鲷在海区的生长情况良好,平均生长速度约0.56 g/d;经1 a时间,放流黄鳍鲷平均尾重约0.27 kg,形成资源量约263 t,形成捕捞产量约1.61 t;从2006到2011年每年进行增殖放流,结果使厦门湾黄鳍鲷种群的相对资源量比例提高了约3.83%.表明,黄鳍鲷增殖放流获得了一定的资源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8.
描述中国对虾体部肌肉解剖,指出中国对虾体部的肌肉结构与分布和白对虾相似,但两者的肌肉束数目各有不同,详细区别用表格方式列于文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幼体血液循环的活体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汊对中国对虾早期幼体的循环系统及血液流向进行了活体观察,描述了中国对虾早期幼体发育阶段中幼体循环系统血管的走向与分布、血液的流向及循环路径等,比较期幼体循环系统的形态,并探讨对雨早期本循环系统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石斑鱼增殖放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使用体外挂标志牌和体内注射着色液(入墨法)方法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和青石斑鱼Epinephelusawoara幼鱼(人工培育幼鱼和野生幼鱼)和野生成鱼进行标志放流试验。结果表明:石斑鱼幼鱼和成鱼移动范围不大,幼鱼最长经651d、成鱼最长经48d的移动均在2n mile以内,其栖息习性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挂牌标志法只获得放流当年重捕记录,入墨法获得当年、第二年和第三年的重捕记录,室内水泥池暂养标志鱼有1/3标志牌脱落,说明体外挂牌标志对石斑鱼不太适合。放流入墨法标志幼鱼各水域重捕率第一年1.4%-4.5%、第二年3.1%-13.4%、第三年0.7%。此标志法对研究群体生长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B_(12)对中国对虾抗Cu(Ⅱ)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添加了维生素B_(12)的配合饵料饲喂中国对虾,采用国内外通用的鱼类毒性实验方法,对中国对虾进行Cu(Ⅱ)急性致毒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B_(12)在配合饵料中的添加量达到6×10 ̄(-6)%时,中国对虾对Cu(Ⅱ)毒的抵抗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2.
同工酶电泳法鉴定对虾幼体种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同工酶电泳法鉴定了南海几种主要养殖对虾幼体发育阶段的种类.通过对7种对虾2个不同发育阶段幼体(糠虾幼体、仔虾P2-5及P10-12期幼体)酯酶同工酶的分析表明,其酶谱特征显示出明显的种间特异性.文中提出了这7种对虾幼体的同工酶酶谱特征检索图,并就该酶谱检索图在对虾幼体资源监测、评估应用时的具体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范围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的感染途径和宿主种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利用生物检测、PCR、组织病理和电镜技术,通过投喂和浸泡感染方式,结果表明口和消化道是斑节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BV)的主要途径;宿主经口摄食携带WSBV媒介生物是WSBV传播的主要途径;确定了21种较大型的WSBV宿主种类,其中以虾蟹为主;桡足类可携带WSBV并起媒介生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中国对虾配合饵料营养价值的化学评价法进行了研究。评价内容包括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蛋白价(PS)、必需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供求比。通过各种分析结果及实际投喂试验的比较,认为利用几个化学指标综合评价,能反映饵料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方法较简单,省工省时。  相似文献   

15.
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不同年龄侧柏人工林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婷  袁志良  叶永忠  张军 《河南科学》2009,27(7):817-820
采用样地法对嵩山地区侧柏10,17,21,31,44,65龄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林龄的侧柏人工林中,其单株侧柏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均为树干>树枝>树叶;不同恢复时期侧柏人工林乔木层的各部分器官生物量以及地上部分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长都呈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时期的生产力不同.  相似文献   

16.
秋汛(9—12月)渤海中国对虾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虾(Pe(?) (?)talas Kishinouye)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重要经济虾类,本文研究了分布于渤海的中国对虾9~12月份的生长规律,结果为: 1、中国对虾的生长与蜕壳有密切关系,雄虾只进行“生长蜕壳”,到10月上旬以后,蜕壳基本停止.主要生长期结束.雌虾除了“生长蜕壳”之外,在10月下半月还要进行一次“生殖蜕壳”.其主要生长期约比雄虾延长近一个月,即到11月初结束. 2、生活于渤海的中国对虾个体的生长状况与其群体密度呈负相关关系.这一现象符合A.Buckmann氏提出的单纯增重量法则(the simple growth law)。 3、本文设计出用以计算雌、雄性个体自然大小差异较大的水生动物的“渔获尾数”和“渔获平均体重”的数学公式.并用此公式计算出1970~1972年渤海中国对虾在秋汛(9~12月)的各旬(月)被捕捞的准确尾数和个体大小,提出较合理的捕捞时间。  相似文献   

17.
侧柏古树扦插试验及插穗营养物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侧柏古树的嫩枝扦插生根率,建立侧柏古树扦插繁殖技术体系。【方法】 采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BT1,NAA和IBA+NAA(等质量比)]的3组质量浓度(200~600,1 000~3 000和4 000~10 000 mg/L)处理采自5、100、300、700 a侧柏的插穗,对插穗生根进程、生根性状(生根率、生根数量、最长根长)、生根进程中营养物质(可溶性淀粉、可溶性糖)含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0~35 d为愈伤组织形成期;35~65 d为不定根形成期;65~95 d为不定根伸长期。50 a侧柏以南面上部的插穗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为40.8%。100 a侧柏6月扦插的生根率为20.1%。5 a用质量浓度600 mg/L的ABT1处理4 h时的生根效果最好,而100、300、700 a侧柏插穗用中浓度的IBA+NAA (1:1)处理时扦插生根率较高。进一步筛选发现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IBA+NAA (等质量比)处理1 min的插穗生根效果最好。全部年龄段侧柏插穗在愈伤组织形成期,可溶性糖、淀粉含量都上升,而5 a侧柏插穗上升的幅度最大。【结论】 选择侧柏古树幼嫩枝条夏季扦插有利于促进插穗不定根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水、热蒸汽两种工艺对南美白对虾进行干燥前热预处理,对不同预处理虾的干燥过程及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以虾干制品的硬度、弹性、复水率等为指标,研究预处理对干制后品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得到的虾含水率不同,相比热水预处理方式,经过热蒸汽处理虾的初始含水率更低,干物质量损失更小。南美白对虾的干燥过程仅经历降速阶段,水分扩散起主导作用。干燥前预处理有助于虾干制品品质的提高,经过热蒸汽处理后的虾干制品复水率更高,色泽更加鲜亮,肌肉组织更加紧密有弹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乙醇冷浸法对东方蝼蛄的干燥品粉碎物进行提取,采用聚酰胺柱层析分离划段得到东方蝼蛄乙醇提取物的不同部位,所得部位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对3种人宫颈癌细胞株(He La、Caski、C-33A)进行了体外肿瘤细胞毒性测试.结果表明,东方蝼蛄提取物中有1个分离样品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接近10.0μg/mL,对3种人宫颈癌细胞株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东方蝼蛄乙醇提取物中存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物质,值得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