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叠层石广泛见于燕山西段前寒武系雾迷山组,文中将其分为六种类型:核形石、凝块石、层状叠层石、波状叠层石、锥状叠层石和柱状叠层石。叠层石形态的变化由前向后代表由低能向高能的环境转变,其中以层状叠层石在雾迷山组最为丰富。研究表明,在当时无捕食动物与钻孔动物存在的情况下,大多数叠层石发育于潮下带环境。层状和波状叠层石主要出现在潮下高能带的下部,少量见于受保护的潮间环境。潮下层状和波状叠层石以其色深、纹层密集、缺乏干裂收缩缝和窗格状组构区别于潮间带。锥柱状叠层石出现于潮间带和潮下高能带的上部;潮间带的锥柱状叠层石可能因暴露干裂而继承性地有壁,但潮下带的却可能没有。核形石和凝块石占据着泻湖和水下凹地(生物丘之间的低洼地或废弃潮汐沟道)等低能环境。燕山西段的叠层石罕见于潮上带和波基面之下的潮下低能带。  相似文献   

2.
深海锰结核的描述方法及术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生物岩的角度提出深海锰结核(锰质核形石)的描述方法及所用术语。从宏观到微观应按(1)核心和包壳,(2)壳层和叠层石礁体,(3)叠层石建造体和柱体,(4)纹层以及(5)生物组构5个层次进行描述。文献中关于锰结核的同心环带结构、同心球粒状构造、鲕状构造、斑杂构造实际上是叠层石柱体的不同切面。作者提出,锰质叠层石中的纹层疏密相间,是微生物周期性生长而形成的。其中亮层和暗层的元素成分基本一致,主要由铁锰质矿物所组成。  相似文献   

3.
三疣梭子蟹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组织学、组织化学两个方面研究了三疣梭子蟹的雄性生殖系统.其精巢是由无数的生殖小管盘绕成的.小管壁由位于基膜上的大部分生精上皮和少量管壁上皮构成.生精上皮不断向管腔中增殖,产生了不同的生殖带.生殖小管间充填着结缔组织,内有血管和神经等分布.前、中、后输精管壁组织结构相似,均由位于基膜上的单层柱状上皮和其外侧的环形横纹肌构成,上皮细胞具分泌功能.射精管壁亦由单层柱状上皮及内纵、外环两层横纹肌组成.精巢的发育有季节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巴西桑托斯盆地为典型的南大西洋被动大陆边缘含盐盆地,裂谷期白垩系Barra Velha组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微生物礁滩,是盐下含油气系统主要储层,叠层石微生物灰岩是组成微生物礁滩的主要岩石成分。本文通过地震剖面的振幅反射结构、钻井岩性剖面、岩心观察、岩心薄片分析,研究微生物礁滩主要特征。叠层石颗粒组成岩石格架,粒间孔发育,是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东部隆起带上。鲕粒灰岩颗粒为叠层石,颗粒形态多样、大小不一,为叠层石微生物礁破碎后就近堆积、经波浪改造后的产物。桑托斯盆地湖相碳酸盐岩微生物礁滩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古环境、水体深度变化及藻类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5.
深海锰结核的分类及两类锰结核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国内外各种深海锰结核分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案,即将前人分类中的次要分类依据(内部构造和表面结构)提高为分类的第一标志,将前人分类中的主要标志(外形和大小)作为第二标志.新分类所划分的表面光滑的和瘤状-粗糙深海锰结核正好与微小叠层石和奇异叠层石两个族相对应,而且还进一步与中华微放线菌和太平洋螺球孢菌两种超微生物化石相对应.两类锰结核在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叠层石种类等各方面的区别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柱状节理岩体模型试验探究白鹤滩水电站坝区柱状节理岩体各向异性特征.使用了模拟岩体内部节理的新方式——3D打印制作不同倾角六棱柱形节理试件,以树脂为节理打印材料,水泥砂浆为模型材料,通过立方体试件单轴压缩试验考察节理岩体强度随倾角0°~45°变化的各向异性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岩体压缩强度随着节理面延伸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的逐渐增大而减小,单轴压缩下柱体破坏模式主要为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7.
鳖胰腺和胆囊组织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鳖胰腺为弥散型,其外分泌部为浆液性的复管泡状腺,腺泡由单层锥体形或矮柱状细胞围成,导管可分为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和胰总管等;内分泌部的胰岛很小,大多由几个或十几个内分泌细胞组成.胆囊壁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细胞,疏松结缔组织,肌层为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外膜为薄层结缔组织.  相似文献   

8.
二维方柱绕流阻塞效应的大涡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均匀流条件下对阻塞比(R)分别为4.2%、10%、16.7%、20%和25%的二维方柱绕流进行了大涡模拟(LES)研究,对比了各工况下柱体的整体气动力和表面风压分布随阻塞比的变化规律,分析了阻塞比对柱体附近区域内流场特性和瞬时涡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阻塞比由4.2%增大到25%,柱体的平均阻力系数、脉动升力系数和Strouhal数分别增加了27.6%、43.6%和31%.随着阻塞比的增大,侧面及背风面负风压系数的均值绝对值以及脉动值均显著增加,柱体两侧附近流场特性也有明显的变化.在大阻塞比工况中,洞壁附近会生成二次旋涡,并与柱体脱落的旋涡相互掺混.  相似文献   

9.
对于凸透镜形横截面带电柱体产生的电磁场,由于横截面的几何图形为非完整的球面或者圆柱面,用泊松方程或拉普拉斯方程求解很困难。本文采用复变函数理论中分式线性变换的重要特性—两条相交曲线的保角性与空间电势差的不变性,根据柱体横截面为凸透镜形的情况,选取适当的变换函数,非常简便地求得了横截面为凸透镜形柱状分布电荷的场强和电势,其大小分布关于凸透镜中心对称,并描绘出带电柱体内外等势线分布,其分布也关于凸透镜中心对称,为探讨电磁场是否对凸透镜的光学性质有影响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0.
叠层石是一种微生物岩,在天津市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中分布之广泛、数量之丰富、种类之多样是世界上其他地区所少见的,因此叠层石的大量发育也是元古界地层的显著特点。叠层石是以兰藻为主的微生物通过生长和代谢活动而吸收沉淀矿物质或捕获矿物颗粒,自一个点或一个表面单向增生,构成具有纹层的层状体所形成的生物沉积构造。它通常由一层碎屑层一层有机层交替叠置而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离子芥Chorispora tenella(pall)DC.适应特殊环境的结构特点。茎、叶表皮细胞外面有角质层,根的木栓层有栓化现象,叶表皮气孔多,栅栏组织发达,其维管束围有一层维菅束鞘细胞,内含较多叶绿体,为C_4植物型。茎具有髓腔的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12.
波纹型规整填料的壁流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数学角度分析了波纹型规整填料塔内流体流动的宏观现象,建立了此类填料塔的壁流边界数学模型。求得了它们的壁流边界曲线和几种填料的壁流不充分度曲线,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3.
多层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加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灵活的使用空间,例题其柱截面较大,墙面凸处,影响使用,针对多层建筑的结构计算采用设计中常用的振型分解地和动力时程法,研究多层建筑中异形柱框架结构的动力特性,并对结构进行抗震分析。结果表明,异形柱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完全可以满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双异质结发光二极管(DH-LED)实际材料生长过程中,它的限制层的Al组分的确定有较大的随意性.在不同的P型掺杂程度下,通过分析载流子在双异质结中的输运及受约束情况,从理论上剖析了限制层Al组分分别对应确定为一个最合适的取值,此时有源层中的载流子应有一个最大数量的复合,LED的复合效率最高.从而可以探索P型掺杂对限制层Al组分确定的影响的规律,并得到一个较合适的掺杂浓度.这对于器件结构设计以及相关的金属有机化合物气相沉积(MOCVD)材料生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柴达木盆地西部花土沟油区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上干柴沟组的上部和下油砂山组的底部 ,与砂岩、泥岩呈不等厚互层 ,单层厚度 0 .5~ 3m,累计厚度可达 10多米。其中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灰岩溶孔发育 ,分布范围广 ,厚度大 ,物性最好 ,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灰岩发育于相对稳定的滨浅湖环境 ,其发育规模和储层性质主要受沉积环境的稳定性、早期淋溶程度和晚期胶结充填强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沙田柚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途径及其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酶标ConA电镀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沙田柚不同发育时期1/2花柱通道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结果表明,四分体至双核期,是壁物质,胞间质和糖蛋白合成期,双核至开花期,通道细胞分化成熟,壁物质降解,角质层下腔形成并贮存胞间质,糖蛋白呈颗粒状定位于质膜与壁之间电子透明层中,授粉后1-3d,通道细胞逐步衰老,糖蛋白定位地纤维外壁,未见胞间隙形成,花粉管是从几个相邻通道细胞角隅处的角质层下腔和纤维外壁之间生长通过,自交花粉管因胼胝质在壁上添加而停止生长,花粉管生长道路决定于引导组织细胞壁的厚薄及角质层破裂时间,此外,讨论了纤维外壁上的糖蛋白对花粉管与花柱的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7.
For three billion years, before the Cambrian diversification of life, laminated carbonate build-ups called stromatolites were widespread in shallow marine seas. These ancient structures are generally thought to be microbial in origin and potentially preserve evidence of the Earth's earliest biosphere. Despite their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little is known about stromatolite formation, especially the relative roles of microb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stromatolite accretion. Here we show that growth of modern marine stromatolites represents a dynamic balance between sedimentation and intermittent lithification of cyanobacterial mats. Periods of rapid sediment accretion, during which stromatolite surfaces are dominated by pioneer communities of gliding filamentous cyanobacteria, alternate with hiatal intervals. These discontinuities in sedimentation are characterized by development of surface films of exopolymer and subsequent heterotrophic bacterial decomposition, forming thin crusts of microcrystalline carbonate. During prolonged hiatal periods, climax communities develop, which include endolithic coccoid cyanobacteria. These coccoids modify the sediment, forming thicker lithified laminae. Preservation of lithified layers at depth creates millimetre-scale lamination. This simple model of modern marine stromatolite growth may be applicable to ancient stromatolites.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喀斯特洞穴有光及黑暗环境中的洞穴叠层及其沉积作用的基础上,总结出喀斯特洞穴叠层石的沉积模式,进一步确定了喀斯特洞穴石灰华沉积物的生物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为了避免方形截面柱柱角突出问题,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异形柱的多腔钢管再生混凝土叠合短柱的新型构件形式,运用ABAQUS分析了叠合短柱的再生混凝土取代率、再生混凝土强度、钢管壁厚等参数对其荷载位移曲线、延性和刚度退化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叠合短柱的承载力随着再生混凝土强度和钢管壁厚的增加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随着取代率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叠合短柱的延性和刚度随着钢管壁厚的增加有一定的提升,但随着再生混凝土的取代率和强度的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