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合成了一种新Zn~(2+)的荧光探针2-羟基-苯甲酸(2-羟基-萘-1-基亚甲基)-酰肼(P3),该探针Ag~+,Al~(3+),Bi~(3+),Cd~(2+),Co~(2+),Cr~(3+),Cu~(2+),Dy~(3+),Eu~(3+),Fe~(3+),Hg~(2+),K~+,Mg~(2+),Mn~(2+),Na~+,Ni~(2+),Pb~(2+),La~(3+),Sm~(3+),UO_2~(2+),Th~(4+)和Zr~(4+)等多种离子的存在下,对Zn~(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探究了探针P3识别Zn~(2+)的最佳条件,建立了一种荧光检测Zn~(2+)的方法。其结果表明在pH值为7. 36,φ(CH_3OH)=10%及φ(H_2O)=90%的体系中,Zn~(2+)浓度在1~9μmol/L范围内,探针的荧光强度与Zn~(2+)的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40. 333x+10. 323,R~2=0. 99),其检出限0. 045 6μmol/L。同时,研究了P3与Zn~(2+)的作用模式,提出了荧光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Al~(3+)与Cu—EDTA及PAN的定量交换反应(Cu~(2+)—EDTA+Al~(3+)+PAN■Cu~(2+)—PAN+Al~(3+)—EDTA以氯仿为萃取剂,分离出Cu~(2+)—PAN络合物。然后采用空气——乙炔火焰测定水相中剩余的Cu~(2+),从而间接测定铝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以钛酸丁酯为Ti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不同金属-N"共掺杂的TiO_2纳米粉体,比较了乙醇用量对酞酸四丁酯水解的影响,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衍射(XRD)对掺杂型TiO_2粉体的光催化活性和尺寸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凝胶时间按钛酸四丁酯与无水乙醇体积比的增大依次增加;单一金属掺杂的光催化剂光活性较多种金属更强,相较Mn~(2+),Cu~(2+),Fe~(3+),Al~(3+),Ba~(2+),Co~(2+)与Fe~(3+),Co~(2+)与N共掺杂TiO_2粉体可见光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4.
以1-氨基-2-萘酚和2,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席夫碱(2′,4′-二羟基苯亚甲基亚氨基)-2-萘酚(L),采用FT-IR,1 H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V(CH3CN)∶V(HEPES)=1∶1(pH=7.2)缓冲溶液中,研究了L对多种金属离子(Cu~(2+),Hg~(2+),Ag+,Pb~(2+),Cd~(2+),Zn~(2+),Ni ~(2+),Co~(2+),Fe~(2+),Al ~(3+),Mn~(2+),Ca~(2+),Mg~(2+),K+,Na+)的荧光响应性能.结果表明:L能够通过荧光猝灭响应选择性识别Cu~(2+),且几乎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在Cu~(2+)浓度为0~2.5×10~(-5)mol/L范围内,溶液荧光强度与Cu~(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计算L与Cu~(2+)的结合常数为3.33×10~4 L/mol,对Cu~(2+)的检出限为4.92×10-7 mol/L.L在实际水体中与Cu~(2+)在0~2.5×10~(-5) mol/L浓度下依然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Ca_(2. 95)Dy_(0. 05)(PO_4)_2荧光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Ca_(2. 35)Dy_(0. 05)(PO_4)_2:0. 60 M系列的荧光粉(M=Mg~(2+),Sr~(2+),Ba~(2+),Zn~(2+))。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样品的物相、组成、结构及发光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对X射线衍射结果的分析表明,本次试验成功制备了Ca2. 35Dy0. 05(PO4)2:0. 60 M系列的荧光粉(M=Mg~(2+),Sr~(2+),Ba~(2+),Zn~(2+)),固溶体离子的掺杂没有改变荧光粉的晶体结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固溶体离子M的掺杂可以有效提高Ca2. 95Dy0. 05(PO4)2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其中以掺杂Ba~(2+)对该荧光粉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过渡金属的氯化物(或硫酸盐)与吗啉二硫代甲酸吗啉(mcrpholinedithiocarbamic aid, morpholine salt)在水溶液中反应制备出7个新配合物(M=Mn~(2+),Cu~(2+),Cu~(2+),Ni~(2+),Zn~(2+),Cd~(2+),Hg~(2+))。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及部分配合物的溶度积常数的测定对配合物进行了性质鉴定。结果表明,所有7个配合物中配体均以二齿与金属离子蛰合配位,中心离子的配位数是4。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 Gd~(3+),Tb~(3+)与一缩二甘醇酸所形成的络合物的荧光性能及其发光机理;探讨了 Gd~(3+),Tb~(3+)同时测定的最佳条件和共存离子的影响;开发了同时测定 Gd~(3+),Tb~(3+)的高灵敏度荧光新体系,检测限分别达到 Tb~(3+)3ppb,Gd~20.16ppm。应用本体系测定了稀土氧化物中的 Gd_2O_3和Tb_4O_7含量,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成型后的不同硅铝比HZSM-5分子筛通过浸渍法合成了Si-La,Si-Mg-La和Si-Mg-P-La多组分复合改性的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和低温N2吸附等手段对改性前后催化剂的孔道结构和酸性的变化进行了表征.在小型固定床上考察了催化剂在甲苯与甲醇烷基化反应中的性能.在反应温度为440℃,液质空速2h-1,甲苯(T)/甲醇(M)=2的条件下,高硅铝比的Si-Mg-P-La-modified A-200催化剂显示了最高的对二甲苯的选择性(87%以上),并且在测试时间内,甲苯转化率和对二甲苯的选择性基本不变.其性能明显优于低硅铝比的Si-Mg-P-La-modified A-28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通过聚合物改性法合成了一种荧光素衍生物功能化的聚乙二醇(PEGSFl).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研究了PEGSFl对金属离子的检测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纯水溶液中,PEGSFl作为比色化学传感器可以检测Cu~(2+)和Hg~(2+),作为荧光化学传感器可以检测Hg~(2+),对Cu~(2+)和Hg~(2+)的检测均表现出高效的选择性和抗干扰性.利用PEGSFl制成检测试纸可实现对Cu~(2+)和Hg~(2+)的便捷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10.
根据络合返滴定中的络合平衡,推导了离子选择电极指示单点络合返滴定的计算公式和滴定曲线表达式,讨论了单点络合返滴定中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与电位测定误差之间的关系。用镉离子选择电极示指示电极,以 EDTA 为络合剂,Cd(NO_3)_2为返滴定剂,对 Zn~(2+),Cu~(2+),Al~(3+)Ti~(4+)分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本法的测定误差与一般容最分析相近。还用本法测定了矾土试样中 Al_2O_3和 TiO_2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捕集剂处理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采用重金属捕集剂处理重金属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讨论了pH值、捕集剂加入量、反应时间、絮凝剂种类及加入量、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对重金属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就捕集产物的稳定性与传统中和沉淀法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捕集剂对Pb^2 ,Cd^2 ,Cu^2 ,Hg^2 的去除率均可达99%以上,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且处理效果不受pH值、共存金属离子的影响.捕集剂与Pb^2 ,Cd^2 ,Cu^2 ,H^2 生成螯合物的稳定性高于中和沉淀法所得产物的稳定性,因而减少了捕集产物再次污染环境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研究了十三种金属离子在硫氰酸盐-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体系中的浮选行为。它是基于金属离子与硫氰酸盐(SCN-)生成络阴离子后,再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CPC 形成离子缔合物而进行浮选.在各自适宜的酸度下,Fe3+,Ag+,Cu2+,Au3+,Bi3+,Cd2+,Co2+和Ni2+的浮选率为92—100%,而 Pb2+,Mn2+,Zn2+,Ca2+和Mg2+的浮选率低于20%或几乎不被浮选.浮选富集倍数较大、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用于海水中微量铜和铁的测定,方法简便,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三脚架配体及其稀土配合物的配住形式和性质,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荧光性质、生物活性提供依据,以氨三乙酸为母体合成了N,N,N-三(2-甲基苯并咪唑)胺及其稀土配合物(La^3+,Sm^3+,Y^3+,Tb^3+,Ce^3+,Eu^3+).通过红外、核磁共振、差热-热重、紫外及荧光等分析手段研究了配体及其配合物的结构关系和荧光性质.研究表明。谊类配体是较好的主体分子。能够与稀土离子发生配位,形成配合物,配合物内界的NO3^-以双齿形式与中心离子配位;配合物热稳定性好,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特别是Tb^3+配合物是高效的稀土有机发光配合物,可用于荧光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吡啶-2,6-二羧酸体系荧光法同时测定钐、铕、铽、镝的最佳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影响等。本法与阳离子交换树脂联用,分离测定了地质和环境试样中的钐、铕、铽、镝含量。  相似文献   

16.
发现在草酸体系荧光法测定S_m~(3+)、Eu~(3+)、Tb~(3+)、Dy~(3+)含量时,由于Gd~(3+)的存在能使这些离子的特征荧光显著增敏,从而开发了Gd~(3+)一草酸增敏体系同时测定钐、铕、铽、镝的荧光新体系。用本法成功地同时测定了氟碳铈铜矿和氧化钆中的铕、铽含量。  相似文献   

17.
将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修饰在新制备的银纳米粒子(Ag nanoparti-cles,AgNPs)表面,制备成小型的TBA-AgNPs比色传感器.在相同条件下利用TBA-AgNPs的颜色变化对16种不同金属离子进行分析测定,发现当pH值为11时,该传感器只对Pb2+有明显响应,其他离子无明显干扰,且A540/A402与Pb2+的浓度在3.97~27.8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结果可视化等优点,有望用于环境样品中Pb2+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8.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基于联二萘酚衍生物的荧光传感器1,1在乙腈溶液中对Cu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当所加金属离子的浓度为1的10倍的时候,只有Cu2+能显著猝灭1的荧光,而其它离子(Hg2+,Pb2+,Sr2+,Ba2+,Cd2+,Ni2+,Co2+,Fe2+,Mn2+,Zn2+,Ce3+,Mg2+,K2+,Fe3+...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entres on the mechanism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viscose fibre production, in-volving the removal of sulphide (S2-), zinc(Zn2+), and organic substances( CODer), and meanwhile, de-termines the optimal strategy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of Shanghai No. 1 Chemical Fibre Factory. Hydrosul-phuric acid is a weak acid, and in a certain range of pH value(pH < 8 .18) the concentration of free S2- is below 1 mg/1. The H2S gas can be removed by intro-ducing compressed air. Actually, when pH < 3, the concentration of sulphide in wastewater can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 As to zinc (Zn2+), owing to its amphiprotic nature, it can be precipitated completely while pH value is within 8.24-10.5 . With the com-bined method of oxidation and coagulation, the average removal of CODer reaches 81.37% ,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CODer In the effluent is about 50mg/1 under the best conditions: bo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oxidant and coagulant are about 60 ppm and the pH is 7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