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度副词+名词"与潜语言的显性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是一种由潜在语言现象变成显性语言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上下三个方面:潜词义的显性化;潜在功能的显性化;潜性效果的显性化。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基于认知语义学意义观,运用构式压制、概念转喻等理论来探剖析"副名结构"。解构了"副名结构"中名词的功能,从传统上指称实体转化为描述事物性状,功能发生游移。阐述了"副名结构"中的转喻机制,指出了名词之所以能够实现转喻操作的内在动因,即语义压制。概念转喻是"副名结构"中语义压制得以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用光杆短语结构理论分析英语和汉语中的生成性名词短语,认为汉语中的一部分"的"字结构、"者"字结构和英语中的"the+形容词"、"the+分词"以及"通过词缀名词化的短语"都是生成性的名词短语,它们都可以被描述为限定词短语,限定词短语具有名词性。在这项研究中英语与汉语呈现共性,名词短语与句子也呈现共性。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语法中,副词主要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但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副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语法学界称为"副+名"现象。作为文学语言表达中较为特别的"副+名"语法现象,虽历史极为渊源,却也是语言学家长期争议的一个焦点。随着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理论层出不穷,语言学界对这种语法现象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化。本论述就"副+名"这一特殊语法现象的基本概念、构成原因和语法结构做一分析和梳理,并就其现实意义做一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5.
判定一个成分是名量词而非名词主要看量词所由产生的句法环境,在和数词组合的情况下作名词的谓语,并具计量单位的陈述功能,能在"名+数+X"结构中承担计量功能的,是名量词,不能,则不是.判定"数+X(+之/的)+名"中的X是不是名量词,可以运用"转换+替换"法.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藏文中的"名词+名词"(N1+N2)短语的直接成分和语法功能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名词+名词"(N1+N2)短语的语法组合关系和语义结构、性质、功能及其词义的联想和搭配等,实例分析了藏文名词性短语的韵律特征。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斯古德说过,语言就像一座冰山,语言符号中显而易见的东西仅仅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的十二分之一,其他十二分之十一往往是隐含的,但是代表着共同的潜能。我们必须到水面下的语言冰山的那十二分之十一中去寻找语言科学的一般原理。现在,“特喜剧”之类的说法很流行。这种表达方法,难以断言是合乎规范的新的语言现象,但它在社会上却愈来愈流行开来。究竟应当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呢?本文就“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的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探讨该结构的潜性和显性特质。  相似文献   

8.
潜显理论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形成的一种关于语言发展的重要理论,它的出现受到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不少研究者都把潜显理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语言的方法,以此为思路,解释分析语言学研究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现象与问题。文章从初显状态的语言与语境、利用潜显理论预测外国学生学习中可能发生的偏误两方面入手,力求将潜显理论运用于国际汉语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教材在谈到名词的语法特征时,一般都是说它不能受副词修饰,但在语言实践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程度副词修饰一般名词的形式。本文从词性转变,语言的审美选择,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这种“副+名”结构进行了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李金霞 《科技信息》2009,(30):135-135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结构是一种由潜性语言现象转变成显性语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试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名心理学家奥斯古德说过,语言就像一座冰山,语言符号中显而易见的东西仅仅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的十二分之一,其他十二分之十一往往是隐含的,但是代表着共同的潜能。我们必须到水面下的语言冰山的那十二分之十一中去寻找语言科学的一般原理。现在,“特喜剧”之类的说法很流行。这种表达方法,难以断言是合乎规范的新的语言现象,但它在社会上却愈来愈流行开来。究竞应当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呢?本就“程度副词 名词”这一结构的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探讨该结构的潜性和显性特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语言的发展,程度副词的用法在逐渐扩大,除了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的原有用法之外,又出现了很+名词、很+动作动词、很+区别词等新的搭配方式。这些用法虽然外在表现不同,但却存在着共性,即它们都是人在认知上形成的"有界"和"无界"的对立在语法结构中的反映。所以,能够在"很+"框架中出现的词语都是无界的,其内部都具有同质性和可伸缩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里"动词+补语‘见’"与"动词+补语‘到’"在语义表达、语体特点等方面有明显差异,这些差异应该追溯到它们不同的来源和发展过程。从来源看,连动式"动词+到+名词词语"和"动词+见+名词词语"在内部语义关系的差异影响到它们各自的语法化进程。从发展来看,中古时期"运行义动词+到+时间或地点名词"中"到"语法化为介词,但这种结构中的"到"与补语"见"无关。近代汉语时期,在"感觉动词+到+名词(客观上不可到达的物体)"结构中,由于语义关系的改变,"到"意义虚化,逐渐依附于前面的动词,"动词+到"与"动词+见"开始混同,并且进一步扩展到感觉动词之外的其它动词。  相似文献   

14.
搜索引擎用短语词典能够有效地改善和提高信息检索的性能,"V+N1+N2"型结构是一种常见汉语短语结构.本文基于搜狗语料,分别从各组成要素特点、语义特征以及句法功能,对"V+N1+N2"型动词短语和名词短语进行统计分析和相关数据处理.针对不同语义关系,在不改变原语义的条件下,提出了相应的转换模式,为搜索引擎用短语词典的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名词本身具有性状特征,这为"副+名"的组合形式提供了形成的可能性,要使这种非常规组合方式具有合理性,还要求二者的语义能够相匹配,名词的类型不同,语义的匹配方式也不同,有的能直接组合,有的需要通过隐喻机制、显现内涵义等方式体现出名词的性状特征后,语义上才能匹配,进而形成"副+名"组合。  相似文献   

16.
以转换生成语法框架下的X-阶标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实义词短语即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内部结构特征作了详细分析,并结合实例论证了实义词短语的中间语类X'在消解歧义结构和解释某些语言现象方面的实用价值,从而为语言的结构分析开辟了新的视角和蹊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讨论了名转动这一语言现象的深层机理:名词转用作动词在词汇语法层次上的形式转变,必然有语义层次为其提供功能基础,即环境或参与者成分进入过程;而其动因就是及物系统内部各功能之间的隐喻,以及这种隐喻在词汇语法层上的体现。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名词转用为动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度副词如“很”、“非常”一般的用法是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来加强程度,但是汉语中目前有一种流行趋势,直接用它来修饰名词,我们把它统称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这是一种很有意思,但是又颇有争议的语言现象,许多研究者已经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看法。我们试图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这一特殊结构做一考察和解释。我们认为,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能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被语言社团使用和认可是因为在特定的语言使用场合下,此结构中的名词转指该名词所涵盖的世界知识意象或意象组合。但这一结构的使用并非没有限制,其存在的语义基础就是名词丰富的内涵意义。某些名词能够进入这一结构是由于在特定的语言发展历史中获得了特定的性状意义或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通过转喻、凸显等方式表现出来,从而产生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这一特殊结构。  相似文献   

19.
于璐  刘锦明 《长春大学学报》2014,(11):1524-1526,1555
随着"财政悬崖"的流行,"X+悬崖"类复合词逐渐被应用到各个领域。"X+悬崖"类复合词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X"被其他形容词和名词代替。"X+悬崖"类词语整体为名词短语,与运动类动词、含有危急性的名词搭配。依靠语言模因和隐喻类比机制,构建语义丰富的新词汇。对"X+悬崖"类词语的翻译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名转形现象,而特定的结构模更为名词向形容词的转变提供了一定的句法基础,使名转形的发生具有固定性和典型性。名转形现象的发生主要表现在心理机制和认知机制上。理性与感性的纠葛、联想机制是名转形发生的心理基础,而"转喻"、"隐喻"是名转形现象得以实现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