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希华  侬天涛 《广东科技》2013,(12):180+227
我省生物制药厂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生物稳定性,在抑制猪瘟发生、流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多年来,由于多种因素导致本地少数养殖户的生猪在接种了猪瘟兔化弱毒苗后仍发生猪瘟疫情。为有效防控猪瘟疫情,减少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损失,发挥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对这一问题进行多年的调查研究,获得一些粗浅的认识,就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失效的原因及改进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鉴别猪瘟病毒(CSFV)野毒感染和疫苗接种,系统比较分析CSFV标准强毒株、疫苗株、不同基因亚型的野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差异,设计一套分别针对猪瘟强毒与弱毒NS5B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建立特异性的猪瘟强毒株与疫苗株的LAMP检测方法.LAMP扩增产物用罗丹明B指示剂或者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该方法特异性好,比RT-PCR灵敏度高出1 000倍,且重复性稳定性良好,为快速准确地鉴别CSFV野毒感染和疫苗接种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猪瘟弱毒苗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的短期安全性和中和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动物短期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用大剂量(每头10~25个免疫剂量单位)猪瘟弱毒苗注射犊牛、成年奶牛、怀孕母牛和牦牛后,对体温、食欲、生产性能及妊娠牛的胎儿均无不良影响,微量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成年奶牛每头注射6个免疫剂量单位的猪瘟弱毒苗15d后,有50%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每头注射10个免疫剂量单位的猪瘟弱毒苗15d后,有83.3%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小牛每头注射3个免疫剂量单位的猪瘟弱毒苗15d后,有50%产生保护性中和抗体;抗体产生的滴度与免疫剂量成正比,上述结果表明用猪瘟弱毒苗预防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痛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猪瘟病毒兔化弱毒疫苗株(HCLV)的5′端非编码区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特异性检测HCLV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的最低拷贝数为45拷贝/μL,灵敏度比普通PCR方法高10^4倍,在较广的范围内(4.5×10^1-4.5×10^6拷贝/μ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分别以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作为模板进行TaqMan RT-PCR扩增,未出现阳性信号:4个不同浓度标准品组内试验变异系数为1.90%~5.82%,组间试验变异系数为4.02%~5.69%:HCLV3个cDNA样本组内试验变异系数为3.72%~4.93%;组间试验变异系数为2.99%~4.02%.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能够快速准确定量检测HCLV,为HCLV疫苗的研制、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为了尽快地消灭猪六号病,我们继鼠化弱毒疫苗、鼠毒和水泡皮毒灭能疫苗研究之后,采用1~4日龄乳猪,以黄岩系三十四代鼠化毒为种毒,试制“乳猪弱毒反应苗”。经毒价测定、免疫试验和农村疫区应用,初步看出疫苗安全性可靠,并有较好的免疫效果。1.乳猪弱毒反应苗的毒价,经六批次测定,基本符合制苗要求。对30~40斤重杂交猪进行免疫试验,在免疫后第10天进行强毒攻击。用20倍稀释,注射3毫升,保护率为75%;5毫  相似文献   

6.
猪瘟是一种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高度接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猪瘟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使用的弱毒疫苗均为1.1亚型猪瘟病毒兔化弱毒株.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2.1亚型猪瘟病毒已经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流行毒株.本研究利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研究了2.1b型CSFV E2蛋白及其截短体mE2(690-916aa)在马克斯克鲁维酵母中的重组表达,发现去除E2蛋白跨膜区域可以显著提高E2蛋白表达水平,mE2的表达量在5L发酵罐中达1.25~2.5g/L.经分子筛纯化,mE2蛋白纯度达90%.纯化的mE2作为抗原蛋白,注射免疫小鼠28d后,可诱导小鼠产生抗CSFV的IgG特异性抗体,表明马克斯克鲁维酵母重组表达的mE2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用E玫瑰花环试验检测奶犊牛的细胞免疫状况,实验组8头奶犊牛注射疫苗前的E玫瑰花环率平均为20%,注射疫苗后第45天E玫瑰花环率平均为26%,而对照组5头犊牛E玫瑰花环率平均为22%,数据显示注射疫苗后比注射疫苗前上升了6%,比对照组上升了4%.实验结果表明犊奶牛注射猪瘟弱毒苗后能够引起细胞免疫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兔脾淋组织液增强猪瘟细胞苗免疫抗体效价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健康兔脾淋组织液稀释猪瘟细胞苗分别免疫10日龄经猪瘟乳前免疫的仔猪和经60~65日龄采用细胞苗二免的120日龄中猪,与生理盐水稀释组对照,免疫后15d采血检测抗体(IHA法)。二次试验结果表明:用兔脾淋组织液稀释猪瘟细胞苗免疫猪比用生理盐水稀释猪瘟细胞苗免疫猪可产生更高的保护性抗体效价,两者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9.
采用RT-PCR方法从新疆临床发病猪场采集的病料中扩增了CSFV流行株E2基因的主要抗原位点编码区,测定了15株CSFV的核苷酸序列。应用DNAstar计算机软件对6个地区6个代表株CSFV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疆6株CSFV流行株与猪瘟兔化弱毒株(C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0.9%~82.8%,氨基酸的同源性为86.2%~88.3%,说明新疆CSFV流行株E2基因发生了部分变异,与疫苗株相比抗原性产生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不同剂量的猪瘟乳兔组织苗给牦牛、奶牛、怀孕奶牛、小犊牛皮下注射,观测15天,并与注苗前和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受试牛注苗后,精神、饮食、体温、血相正常,妊娠母牛无一出现流产、难产、和死胎,注苗后产奶量与注苗前产奶量无显著差异.可见,猪瘟弱毒苗对牛是安全可靠的,注苗后不影响产奶量,该项研究为将来用猪瘟防制牛黏膜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猪瘟病毒兔化弱毒疫苗株(HCLV)的5′端非编码区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TaqMan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特异性检测HCLV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的最低拷贝数为45拷贝/μL,灵敏度比普通PCR方法高10^4倍,在较广的范围内(4.5×10^1-4.5×10^6拷贝/μ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4);分别以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作为模板进行TaqMan RT-PCR扩增,未出现阳性信号:4个不同浓度标准品组内试验变异系数为1.90%~5.82%,组间试验变异系数为4.02%~5.69%:HCLV3个cDNA样本组内试验变异系数为3.72%~4.93%;组间试验变异系数为2.99%~4.02%.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及稳定性,能够快速准确定量检测HCLV,为HCLV疫苗的研制、猪瘟病毒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研究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遵照毛主席“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的教导,在象山系鼠化弱毒疫苗对小猪初步试验安全有效的基础上,于去年12月,用不同含毒量的疫苗(第二、第三批疫苗)以不同的免疫途径对大、小猪做了安全与效力试验。现将结果简介如下:(1)疫苗:疫苗种毒用象山系猪水泡皮鼠化弱毒第十九代(对2至3日龄乳鼠,每只皮下注射0.1毫升,10~(18)).疫苗(第二十代,对2~3日龄乳鼠,每只皮下注射0.1毫升,10~(-8)菌检无菌)。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猪的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相应的疫苗作预防接种,使其在一定的期限内不生该病。目前又发展到二联苗三联苗的配制,并已获得成功。然而二种病毒配制的二联苗,在国内尚未见报导。本试验研究就是使用猪瘟猪水泡病的弱毒疫苗配制而成的二联苗,用小动物和猪进行免疫试验,并已获得成功。两种不同的病毒同时侵入易感动物细胞时,其中一种病毒可以阻止另一种病毒在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口服 3种形式眼镜蛇毒的急性毒性及对肝癌的在体抑瘤作用。方法 :按Bliss法设计急性毒性实验 ,蛇毒兔血清、原毒和经酸热处理后蛇毒分别一次性给小鼠灌胃 ,观察其急性毒性。移植小鼠腹水型肝癌于小鼠右腋皮下 ,应用以上 3种形式蛇毒连续灌胃 9d ,每天给药量以最大耐受量 (LD1)的 1/3,计算其抑瘤率。结果 :小鼠口服上述 3种形式蛇毒的LD50 及 95 %可信限分别为 5 4 10mg·kg- 1(46 5 0~ 6 2 90mg·kg- 1)、5 2 94mg·kg- 1(42 0 7~ 6 6 6 3mg·kg- 1)和 97 4 5mg·kg- 1(83 6 2~ 113 5 6mg·kg- 1)。 3种形式蛇毒 2次抑瘤实验的抑瘤率 :蛇毒兔血清冻干粉为35 5 %、32 9% ,原毒为 2 2 9%、2 0 3% ,经酸热处理后蛇毒为 2 5 3%、2 1 3%。结论 :眼镜蛇毒原毒的抗肿瘤作用在蛋白变性或消化吸收后仍然得以保留 ,蛇毒兔血清冻干粉的毒性较其他两种低但抑瘤作用强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武宁县宋溪公社畜牧兽医站,试用癞蛤蟆毒浆(或中草药蟾酥)治疗猪瘟初步获得成功,用癞蛤蟆毒浆或蟾酥嵌入猪尾根,具有“透浓化毒”作用,药物通过静脉,直入肠经,可以毒攻毒,使病毒被杀死和抑制,再通过血液循环,将余毒排出体外。治疗末期,病猪尾部嵌药处溃烂,尾巴脱落,瘟病就好了。 1968年以来,先后治疗瘟病猪213头,疗效达98%。1971年又治疗患三疯症(产后疯、摆头疯、破伤疯)和其他疾病的猪193头,治好了179头,疗效达93%。全社的生猪死亡率由过去  相似文献   

16.
非晶Fe77.5Si8.5B14合金晶化动力学的非等温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非等温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研究了非晶Fe77.5Si8.5B14合金的晶化动力学.不同升温速率的DSC曲线表明非晶Fe77.5Si8.5B14合金的晶化过程为两步晶化.通过对不同升温速率的DSC曲线的分析,计算了两个析晶峰的晶化表观激活能E1(388.2 kJ·mol-1)和E2(339.0 kJ·mol-1),以及两个析晶峰的Avrami指数n1(1.7)和n2(3.3).根据动力学参数分析了非晶Fe77.5Si8.5B14合金的析晶机理晶化峰1的成核类型为均匀成核,晶粒生长为扩散控制的一维生长和二维生长;晶化峰2为整体析晶,晶粒生长以界面控制的二维生长和三维生长为主.最后结合表观激活能计算了两个析晶反应的频率因子ν1(4.05×1025)和ν2(1.14×1021).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凉山地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分子特征,利用实验室采集保存的感染IBD的法氏囊提取出总RNA.采用RT-PCR方法对IBDV VP2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后与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扩增出1 369 bp的VP2基因片段;样品与弱毒株和经典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8.4%~99.6%;系统发生树表明样品中的IBDV与弱毒株B87亲缘关系最近;样品与弱毒株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9%~99.1%;样品中的IBDV分子特征完全符合弱毒类型的特征,样品与弱毒株的抗原性基本一致,推测样品中的IBDV应与弱毒株或疫苗毒株同一来源.该毒株与疫苗用毒株亲缘关系最近,且IBDV疫苗多为活疫苗,因此,试验结果说明凉山地区IBDV免疫接种率可能较高,但应该拟定更合理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8.
利用啤酒生产的废酵母,可以开发生产许多调味品.一、生产营养酱油1.先将啤酒酵母经预处理,即加2倍无菌水稀释啤酒酵母,分别过70目、90目筛子筛分,再用高速离心分离得干燥啤酒酵母,然后加2倍体积5%酒石酸离心分离,再加2倍体积无菌水离心分离得干净废酵母.2.将干净废酵母 加数倍体积5%食盐水后,缓缓通入蒸气搅拌2h时升温到48℃保温6h,再缓升温到52℃左右,加木瓜蛋白酶搅拌30分钟,保温14h,再升温到65℃,保温4h,冷却静置24h,取上清液杀菌,加15%~16%食盐,1%苯甲酸钠、砂糖酱色,升温到80℃杀菌20min,杀菌结束前2min左右调入4%谷氨酸钠及10%食用酒精,杀菌结束后泵入冷却锅中冷却到常温,经过滤、灌装得成品.二、生产鲜厚调味料在啤酒酵母中加等量水,搅拌后离心分离,得洗净的啤酒酵母液(含菌体浓度20%),取2000g,加等量水,于60℃加热处理10min后离心分离,得轻液2300g(干物质浓度2.3%),用该轻液作调味料基质,配入下列鲜味物质即得到鲜味醇味厚的调味料.强度分别达,(?)卅,卌.配方实例:  相似文献   

19.
用液晶聚合物(LCP)作增容剂采用熔融插层法制备了PA1010/滑石粉(FCP)杂化材料·用广角X射线衍射、小角X射线散射和DSC对杂化材料的结构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LCP3%时,FCP质量分数小于10%范围内,FCP质量分数对杂化材料的融体粘度显著下降的现象几乎没有影响,加入少量FCP时PA1010的结晶速率基本没有改变.随FCP质量分数的增加,杂化样品中PA1010的结晶度先降低后增加,FCP质量分数为10%时,PA1010组分的结晶度最低,杂化材料中滑石粉的层间距为4011nm·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酵母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融合过程.培养亲株对数生长早期的细胞(浓度为2.5×10~7细胞/ml),在1.5-2%蜗牛酶及0.1%β-巯基乙醇的作用下,45-60分钟后,原生质体的形成率可达99-100%,在35%聚乙二醇(分子量为6000)和10mMCaCl_2溶液的作用下进行融合实验,可得融合率为2.6×10~(-6)-2.1×10~(-7),它是自发回复突变率的100-100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