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郑县蚕桑生产现状是桑园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科学养蚕技术得以普及,产业化经营初具雏形:并分析了存在问题:集约化程度不高、管理粗放、抵御风险能力差、技术力量薄弱、投入不足等,提出了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田洪云 《科技信息》2011,(20):359-359
蚕桑是我区一项优势传统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年来,全区上下坚持狠抓蚕桑不放松,全力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就我镇而言,共有桑园面积0.23万亩,其中优质桑园0.15万亩,有养蚕户1200余户。2007年全镇发种1200张,产茧4.2万斤,农民蚕茧收入38万余元,同2006年发种1000张相比,增发蚕种200张,增长8%。全镇现有年养蚕100张以上的村4个,全年养蚕5张以上的户30多户。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丝绸市场影响,蚕茧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阳平关镇引导农民发展蚕桑产业,桑园面积已达600余hm2,养蚕量已发展到了3000余张,经济收入达200余万元。存在问题是桑园质量差、效益低,蚕茧价格波动大,技术服务差,资金投入少。发展对策和建议是:综合利用蚕沙、蚕蛹、桑条,提高效益,建立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技术服务和资金支持力度,完善镇、村干部抓产业发展的考核奖罚机制。  相似文献   

4.
桑园单位面积产茧量是衡量蚕桑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桑园高产又是提高单位面积产茧量的前提条件。据统计,去年全国桑园面积1149.3万亩,养蚕1705万张,总产茧57.0235万吨,平均亩桑养蚕1.48张,亩桑产茧49.6公斤。略阳县累计地存桑园5.2万亩,拥有桑树4800万株,年养蚕2.02万张,总产茧65万公斤,平均亩桑养蚕O.39张,亩产茧12.5公斤,生产效率低,桑园产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实施国家“东桑西移”工程,加快略阳县“东桑西移”建设步伐,加强我县现有桑园管理,迅速提高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和养蚕量,有效改善养蚕环境,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已显得尤为重要。现就提高现有桑园产叶量,改善桑园低产面积,提出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吴堡县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东南部,黄河中游西岸,境内气候、地形地貌及生物资源条件有利于蚕桑业。是陕北蚕业较为稳定的两个县之一,在西北地区有较为广泛的影响。2006年,全县保存桑园面积1333hm^2,其中退耕还林幼龄桑园667hm^2,养蚕1100张,蚕桑综合收入130余万元,部分重点村户的蚕业收入占总收入的25%以上,毗邻县已将蚕桑生产立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因此,  相似文献   

6.
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是蚕桑业大省,现有桑园面积80多万亩,年发蚕种量90万盒,居全国第六位。歙县是全国第一批农业生态县.是发展蚕桑生产最适宜的地方。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扶持政策,每年对桑园基地建设给予补助。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桑园面积已达5.5万亩,蚕茧产量4000余吨,茧农收入6000余万元。全县已初步形成制种栽桑养蚕,  相似文献   

7.
一、蚕丝产业发展现状 略阳县是省、市蚕桑生产基地县,也是陕西省蚕丝产业一体化建设科技示范县。当地农民素有兴桑养蚕的传统习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蚕桑生产就具有一定发展规模和水平,尤其是集中催青小蚕共育、桑树冬芽接等技术已在全市领先,曾是其它各县市参观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概况 大理州有着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是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一博南古道的必经之地,也是驰名中外的“赵洲丝”和“永昌绸”的重要产地。2001年11月州委、州人民政府在祥云县召开了大理州蚕桑产业化建设现场办公会,决心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为契机,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把蚕桑列为新的支柱产业进行培植。通过六年(2002—2007年)的快速发展,全州蚕桑产业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至2007年,全州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由2001年的3.71万亩和1154吨,发展到27.88万亩和7215吨,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是2001年的7.5倍和6.3倍。  相似文献   

9.
循环利用蚕桑下脚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蚕桑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据统计,每亩桑园年均产桑枝和更新的树桩折干重约400千克,9.61万亩桑园年可产干桑枝(桩)3.8万吨。同时,在养蚕过程中尚可得到干叶柄、残叶1.5万吨、干蚕粪1.6万吨、干蚕蛹961吨,这是一笔可观的资源。但在传统经济中,桑枝作为燃料、蚕粪还田作肥料,蚕蛹除食用外,大部分作为饲料,经济效益甚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茧丝行情好转,蚕茧价格稳定,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有所恢复。自上世纪90年代末始,陕南蚕区结合以湖桑系列桑品种为代表的桑树品种推广,在蚕桑低潮期进行大面积的桑园园区改造,现在已进入盛产期,对稳定当地良好的茧丝环境,我们除了引导农户种好桑、改好桑,应多指导蚕农做好秋冬明春的桑园管理工作,并通过提高地力进而提高桑园单产,  相似文献   

11.
《榆林科技》2007,(2):9-11
榆林属全国的优质茧主产区。蚕桑作为传统区域特色产业,为我市南部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以及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各地抢抓机遇,大力发展生态桑园,蚕桑业发展呈现出了可喜局面。为了尽快把榆林建成陕西乃至全国退耕还林后续优质茧丝基地,不断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如何打造蚕桑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海丽 《科技资讯》2011,(10):232-232
种桑养蚕产业是以农民创收,富农为指导思想的,紧紧围绕市、县、乡发展蚕桑产业总体的思路。把蚕桑生产当做重点来抓,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优势,加大发展蚕桑生产的规模,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是利用桑叶养蚕,桑枝用于燃料,蚕粪(沙)作为有机肥料,蚕茧作为缫丝原料。这种生产模式使各种产物用途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各种产品的作用和效益,许多桑叶因养蚕不足而浪费,造成蚕桑业的整体效益不高,经济效益低,产业发展缓慢。因此,要想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效益,迅速促进蚕桑业的发展,除充分利用桑叶养蚕外,还要巧用人力、地力、场地,以充分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使蚕桑业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激发农民植桑养蚕的热情和投入。对此,笔者认为,应注意研究桑(根、茎、叶、果)和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综合利用蚕(幼虫、蛹、蛾)开发新产品;提高茧、丝的经济价值;提高蚕室、蚕具等设备的利用率,对桑、蚕业及其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才能使蚕桑业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现就桑、蚕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出一些思路,供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镇巴蚕桑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蚕桑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实现规范化种植,加快蚕桑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实现镇巴蚕桑产业突破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绩溪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全县11个乡镇,有10个乡镇、近2万农户栽桑养蚕,已形成制种、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服装一条龙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蚕桑生态系统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生态环保、休闲文化多种功能,加强陕南生态桑防护林建设,发挥其对汉江水源保护的服务功能,通过栽桑养蚕、开发绿化桑和果桑资源及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拓宽蚕桑产业链,促进蚕桑产业升级,实现水源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新建桑园产叶量,阐述了新建桑园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实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省力化养蚕技术,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降低燃料消耗,有利消毒防病,提高功效,提高蚕茧的产量、质量,适应蚕桑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现将我市重点推广的省力化养蚕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山区目前的养蚕方式,房屋占用量大、所需蚕具多,且投资大,已不能适应规模化、专用化、优质高效的蚕业发展要求。要使山区蚕桑生产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将大棚养蚕技术与山区的实际相结合进行推广应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山区大棚高效养蚕技术推介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汉台区现有桑园面积1200hm^2,桑园主要分布在北部丘陵区的老君、望江、汉王、武乡及沿江河滩区的铺镇、七里等镇乡的150个行政村,现有养蚕户6000余户。2006年全区饲养蚕种17000余张,产鲜茧680t,产值达1200余万元。已建成望江刘河村、铺镇大梁村和武乡曹党村三个区级蚕桑科技示范村和望江刘河村、老君拐拐村、汉王黑庙村等10个以蚕桑产业为重点的“一村一品”村。目前,蚕桑业已经成为我区广大蚕农致富增收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