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桑305”是采用多倍体育种方法选育的桑树新品种。为解决桑树品种混杂,病虫害严重,桑树产叶量低,质量差等问题,于1999年引入汉中市,经在略阳、勉县、汉台、南郑、城固5县(区),37个乡镇116个村,采用高接换头的方法对原有低产桑园进行改造,来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叶量和亩桑产茧量。通过调查,低产桑园改造第一年,亩产茧比对照区增产23.4公斤;低产桑园改造第二年,亩产茧比对照区增产42.1公斤,全市累计改造低产桑园8082亩,平均亩产茧比对照区增产32.8公斤,增产蚕茧26.51万公斤,增加经济效益450.67万元。在生产上表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现将该品种的丰产栽培技术推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桑树病虫害综合防治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是蚕桑业大省,现有桑园面积80多万亩,年发蚕种量90万盒,居全国第六位。歙县是全国第一批农业生态县.是发展蚕桑生产最适宜的地方。县政府出台了配套扶持政策,每年对桑园基地建设给予补助。经过多年发展,全县桑园面积已达5.5万亩,蚕茧产量4000余吨,茧农收入6000余万元。全县已初步形成制种栽桑养蚕,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概况 大理州有着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是我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一博南古道的必经之地,也是驰名中外的“赵洲丝”和“永昌绸”的重要产地。2001年11月州委、州人民政府在祥云县召开了大理州蚕桑产业化建设现场办公会,决心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东桑西移为契机,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把蚕桑列为新的支柱产业进行培植。通过六年(2002—2007年)的快速发展,全州蚕桑产业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至2007年,全州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由2001年的3.71万亩和1154吨,发展到27.88万亩和7215吨,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是2001年的7.5倍和6.3倍。  相似文献   

4.
田洪云 《科技信息》2011,(20):359-359
蚕桑是我区一项优势传统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年来,全区上下坚持狠抓蚕桑不放松,全力推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就我镇而言,共有桑园面积0.23万亩,其中优质桑园0.15万亩,有养蚕户1200余户。2007年全镇发种1200张,产茧4.2万斤,农民蚕茧收入38万余元,同2006年发种1000张相比,增发蚕种200张,增长8%。全镇现有年养蚕100张以上的村4个,全年养蚕5张以上的户30多户。2007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受国际丝绸市场影响,蚕茧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5.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整风运动以来,萧山县广大贫下中农利用海涂发展蚕桑生产取得了可喜成果。近几年来,全县新桑园面积扩大了二万余亩,其中海涂桑园一万五千亩。1973年全县产茧量仅三千多担,1976年成为万担茧县。为进一步提高担桑产茧量,今年中秋蚕我们在城北公社明星大队蚕桑队进行控制壮蚕期用桑量试验,结果达到提高担桑产茧量20%以上。现将情况简述于下:供试蚕种,东34×苏12,8月25日收蚁,收蚁后用一般饲育方法进行饲养,到三龄取眠蚕二干头作为试验区,另设对照区。对照区,以多数小叶脉食净为标准;试验区,每次实际给桑量系对照区的70~80%。结果,试验区小叶脉全部吃光,粗叶脉大部食净;对照区小叶脉大部吃净,粗叶脉普遍不吃,还留有少量残桑。试验成绩如下表:  相似文献   

6.
2006年全市油菜面积101.3万亩,总产13.41万吨,平均亩产132.3kg,单产创历史新高。汉中是我国长江上游冬油菜的高产区,据科学试验和生产调查,我市油菜高产田块亩产可达250Kg左右,中产田块亩产在180-200kg。百万亩油菜平均亩产130Kg与中产田平均亩产相差50-60kg,提高我市百万亩双低油菜生产整体水平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7.
榆林小杂粮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部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种类多,面积大,分布区域较广,是我国小杂粮生产的适宜区之一。全市小杂粮种植面积324.4万亩,总产22万吨,分别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总产的37.2%和20%,而全国小杂粮生产占粮食生产的比重不足10%,足见小杂粮在榆林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日本蚕业的特点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实行精耕细作的商品性生产,然而茧丝加工则操纵在大资本家手里,实行高度的机械化。据统计,1972年日本桑园总面积2461500亩,全年收蚁3307400盒(每盒蚕卵2万粒),产茧2102194担(较1971年减2.4%),其中丝茧208526担,全年平均每盒种产茧量63.6斤,亩产蚕茧85.5斤。收购上茧率在95%以上,茧检定出丝率18.56%,茧丝长平均1225米,解舒率73%。对1斤茧所费劳动时间为1.53小时,丰产户仅为0.9小时,1971年产丝量为19684.26吨(系按生丝年度计,即自6月起至次年5月止),1人1日缫丝量约8.8公斤。  相似文献   

9.
童英富 《杭州科技》1998,19(5):22-24
1.柑桔生产的现状1997年建德市工农业总产值79.五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9.7亿元。在农业总产值中水果总产值三.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其中柑桔总产值4918.5万元*发展概况建德市柑桔栽培己有40年历史,现有面积10万余亩,投产面积6.5万亩。年产量最高达8.2万吨,年产值达8000万元。品种以温州蜜柑为主,其次是新柑。柑桔发展历经三个阶段:一是试种阶段。自1959年在新安江村种植实生本地早98亩、3900株作为绿化造林,1965年开始投产,1970年产量达到1万公斤。至1972年全市先后在不同地点搞了ic个村的多点试种,共栽温州蜜柑…  相似文献   

10.
市场角     
全国种养之最 1、全国花生第一大县在河南正阳,该县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以上,年产花生果3亿公斤。 2.我国最大的天然胡萝卜素生产基地在内蒙古兰泰生物工程公司,生产胡萝卜素500 公斤。 3.“中国桃李之乡”在湖北枣阳,目前种植面积30万亩,是当地农民致富的主要项目。 4.黑龙江甘南县成为我国“向日葵之乡”,年种植面积在80万亩左右,年产葵花籽1.5亿公斤。 5.我国最大的彩色棉花种植基地在新疆启动,总投资1.47亿元,将推广种植彩棉40万亩。 6.国内最大的粮食综合加工基地在辽宁大连金州,年加工玉…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面积总产快速提高 1980年:393.8万亩,220.6万吨,单产560kg 1997年:559万亩,总产350万吨,单产626kg  相似文献   

12.
循环利用蚕桑下脚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蚕桑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据统计,每亩桑园年均产桑枝和更新的树桩折干重约400千克,9.61万亩桑园年可产干桑枝(桩)3.8万吨。同时,在养蚕过程中尚可得到干叶柄、残叶1.5万吨、干蚕粪1.6万吨、干蚕蛹961吨,这是一笔可观的资源。但在传统经济中,桑枝作为燃料、蚕粪还田作肥料,蚕蛹除食用外,大部分作为饲料,经济效益甚微。  相似文献   

13.
宜宾市翠屏区渗育紫泥田水稻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翠屏区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2.5万亩,其中渗育紫泥田4.16万亩,占种植面积的18.5%,亩产508公斤,年产值1902万元。由于长期以来不平衡施肥,肥料利用率比较低,现有化肥资源综合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虽然历年来化肥施用量增加,但增产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 水稻是临沧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90万亩,占全市大小春粮豆面积的24%,产量占全市大小春粮豆总产的40%,全市绝大多数人口均以大米为主食,水稻在粮食生产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临沧市97.5%的地区均为山区和半山区,平坝仅占2.5%,立体气候复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解决12.1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合理地保护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文章针对我国人口年增加1500万,耕地年减少600万亩,人需粮食逐年增长的实际,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确保2000年实现生产5000亿公斤粮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1大理州水稻生产发展概况水稻是我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约占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总产则占全年粮食总产的近40%.同时稻米又是人民最喜爱的食物,全州约8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因此,切实抓好大理州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7.
杨春  马骥 《定西科技》2005,(2):35-35
我市日光温室生产不但加快了“菜篮子工程”建设速度,也从根本上解决了蔬菜淡季供应问题,二00四年全市日光温室生产面积15309亩,蔬菜面积13368亩,花卉面积1647亩,种苗繁育147亩,养殖142亩,果树栽培5亩,日光温室总产值达到15721.96万元,纯收入10008.22万元。日光温室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就业、稳定社会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日光温室生产范围已从种植业拓展到养殖业,温室类型增多,建造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这样才能提高日光温室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8.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解决12.1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合理地保护利用现有的耕地资源。文章针对我国人口年增加1500万,耕地年减少600万亩,人需粮食逐年增长的实际,根据中国的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确保2000年实现生产5000亿公斤粮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蚕桑生产模式是利用桑叶养蚕,桑枝用于燃料,蚕粪(沙)作为有机肥料,蚕茧作为缫丝原料。这种生产模式使各种产物用途单一,没有充分发挥各种产品的作用和效益,许多桑叶因养蚕不足而浪费,造成蚕桑业的整体效益不高,经济效益低,产业发展缓慢。因此,要想提高蚕桑产业的整体效益,迅速促进蚕桑业的发展,除充分利用桑叶养蚕外,还要巧用人力、地力、场地,以充分开发利用蚕桑副产品,使蚕桑业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此激发农民植桑养蚕的热情和投入。对此,笔者认为,应注意研究桑(根、茎、叶、果)和蚕桑副产品的综合利用价值,综合利用蚕(幼虫、蛹、蛾)开发新产品;提高茧、丝的经济价值;提高蚕室、蚕具等设备的利用率,对桑、蚕业及其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才能使蚕桑业的比较优势更加明显。现就桑、蚕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出一些思路,供在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棉花是新疆的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棉花生产的兴衰,直接影响着新疆经济的振兴和棉农致富.改革开放十四年来,我区棉花生产稳步增长,面积、单产、总产不断增长,与七十年代末相比,1991年面积达820.41万亩,年均递增10.7%;单产78.0公斤/亩,年均递增23.1%,已分别跃居全国面积第四位,单产第一位,总产第三位,增幅之大发展之快,在全国也是少有的.棉花生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收购品级和纤维长度的显著提高.1990年与1979年相比,平均收购品级陆地棉由2.17级提高到1.37级,平均收购绒长由26.9毫米上升到29.1毫米.品级高,纤维长是新疆棉花质量方面的优势,做为全国的优质棉基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此同时,棉花纤维内在质量却没有得到相应改善和提高,出现了含糖超标,强力不足,马值偏低等问题.特别是纤维含糖高,造成纺纱过程的“三绕”现象,即绕皮辊、罗拉和垫圈,严重影响纺织工效和产品质量.国内外客商对此反映强烈,这不仅降低了新疆棉花的声誉,而且成为商品棉基地建设,扩大棉花生产和深加工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