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以往的“情绪”一节的教学实践中,受惯性的教学价值观,目标,内容,模式及评价支配,并未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改革了的“情绪”教学中,围绕“唯知”转向“人格发展”,进行了一系列教学实践重心的转移,较好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价值与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2.
余胜培 《科技信息》2009,(28):I0244-I0244
在当前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情感教学在数学课上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充分体现了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情绪情感,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本文结合实际,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上作文课,教师没谱,学生头痛。要改变作文教学这一现状,实现培养学生既会作文,又会“做人”的终极目的。我认为要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实施科学教学。下面就是我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任何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学生的主体活动,作文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点上处于承前启后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为突出。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圈子中,但信息社会使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宣泄、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实践使我认识到:作为语言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脱离学生实际,在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观念去束缚学生,其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鉴于此,我觉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搞好初中作文教学的首要条件。二、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化教学,教师必须力争登上时代和科学的制高点,才能...  相似文献   

4.
杨静 《甘肃科技》2009,25(17):191-192
在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中,要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实践,通过精心设计、激发兴趣、激励探究、做好总结等环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思想品德课程特别是“活动课”成为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积极实践的阵地。  相似文献   

5.
一、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1.突出学生主体 构建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基础是靠学生主体与物理世界客体的相互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就是要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物理环境)。这种能动作用表现为“两个飞跃”,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做到:第一,强调客体的重要作用,要使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学习物理,要通过各种直观形式,包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现生动具体的物理世界;  相似文献   

6.
沈云香 《科技资讯》2006,(28):147-147
本文是一篇以课堂教学的方式来探讨计算机教学中“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文章,它打破了传统的“课本本位”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7.
将素质教育之“互动”教学的理念与方法运用于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背越式跳高教学过程中并进行对比性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互动式”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背越式跳高的教育教学质量,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育人观,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素质教育理念,而且有助于加强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教师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8.
情境教学作为目标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即教师将教学目标外化为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浓厚的情绪氛围可以感受,让学生先感受、后表达。情景教学,以“形”为手段,以“趣”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智慧的源泉,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证。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求知、认知的乐趣,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和自我需求的活动。“情境”的运用,改变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达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群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那么在平时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情境”,使学生乐学、好学。使之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9.
坚持邓小平关于素质教育的思想,必须改革高校“两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实施电化教学是学生接受政治理论信息方式的深刻变革,可以增强“两课”教学的感染力、说服力、时代感,加大“两课”教学的知识容量;案例教学法是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讨论法是创新思维的摇篮,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情境教学”是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新模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学生作为“情感”主体予以关注,强调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动机,并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协调的教学情境,使得学生在认知结构获得改善的同时,心理机能也能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最终实现全面发展。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与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处,本质上是人本主义教学观在当代中国语文教学中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新大纲要求在物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过去“一言堂”、“注入式”、“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指导学生读书自学“愚蠢的老师授与学生真理,聪明的老师授与学生获得真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前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将来迎接信息社会的唯一出路.而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认识过程.因此,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2.
“学情”是近年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中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它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情感等现有的程度或状态,是可持续发展和变化的。关注“学情”更能体现教师教学的价值,实现教学目的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关注“学情”,从哪几个方面来关注“学情”呢?  相似文献   

13.
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常拘泥于知识的灌输,课堂上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满堂听”使教师成了“主体”,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的机器,处于“客体”地位。现代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是从问题着手,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使学生有较多的思考、讨论空间,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  相似文献   

14.
作者以辨证唯物主义为指导,针对化学反应工程的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过程的内在规律,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体会,提倡变客为主的教学思想,即将学生由教学客体变为教学过程的亚主体和认识过程的主体,使二体合一;教学中强调思路,注重传心受意,点化悟性;提倡“透明式”教学法,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变客为主的软手段以“武装”学生,启迪和调动学生的能动思维,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具体经验归纳为:备课四清楚,概要五指明,授课突出  相似文献   

15.
苏海燕 《科技资讯》2013,(32):177-178
教育的真谛是发现学生的价值,发现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用生命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教学,突出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生命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课堂生命活动的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遣在课堂上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大纲的颁布,倡导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提高与个人综合素质的拓展。要求学生在教学中“突出自我”,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在新课程的倡导下发挥学科优势,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成了把握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将集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来浅谈几点。  相似文献   

17.
田思峰 《科技信息》2009,(28):I0239-I0243
“诱恩探究教学法”是陕西师范大学张熊飞教授等人十余年潜心研究的一项教育科研成果,该项研究在教学的目标、思想、模式、方法等方面突出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了系统的教学理论,即:诱导思维,探索研究。它比较系统地体现了现代教学改革的三大基本问题:主体论、动力论、过程论,使学生在跳一跳摘到桃子的过程中,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成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为主体”已是教育界的共识。本文不讨论“学生为主体”这个原则本身,而是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发展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所谈教学方法,多为作者教学实践的心得。  相似文献   

19.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教与学过程中难以处理的问题,提出了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课程项目教学方法,并详细讨论项目式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掌握了相关的理论和技能,既突出了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程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教育讲究诗性,在乎中庸,贵在仁和.而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的不良情绪将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学回避”现象是对当前教师群体的情绪管理的一项新措施,也是社会对教师人文关怀的典型,并且对当今师生关系的缓解有一定的意义,引起了更多专家学者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