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与分析牛磺酸干预对高糖培养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及其具体机制。通过将复苏的H9c2心肌细胞传至3~4代,分为以下三组:(1)对照组(CN):葡萄糖浓度为5. 5 mmol/L;(2)高糖组(HG):葡萄糖浓度为25. 5 mmol/L;(3)牛磺酸干预组(TAU):HG组基础上,加终浓度为40 mmol/L的牛磺酸。48 h后收集细胞,采用Annexin-V/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发生情况,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的蛋白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TNF-α表达量,并采用相关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显示:与CN组相比较,HG组H9c2心肌细胞经高糖培养48 h后细胞凋亡率增加(P 0. 001),细胞TNF-α、MDA显著水平升高(P 0. 001),SOD水平降低(P 0. 001),胞内磷酸化p38水平亦升高(P 0. 001);加入牛磺酸干预后,与HG组比较,TAU组细胞凋亡率减小(P 0. 01),细胞TNF-α、MDA及磷酸化p38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0. 05),SOD水平升高(P 0. 01)。可见牛磺酸能够减轻高糖刺激下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SOD水平,下调TNF-α、MDA水平,降低胞内p38磷酸化来实现对高糖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
探讨牛磺酸对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H9c2心肌细胞,分3组:正常对照组(CN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1))、高糖组(HG组,葡萄糖浓度为25.5 mmol·L)、牛磺酸干预组(TAU组,葡萄糖浓度为25.5mmol·L~(-1)基础上加终浓度为40 mmol·L~(-1)牛磺酸)。48 h后,采用MTT检测心肌细胞活力,荧光酶标仪检测胞内ROS含量,RT-PCR法检测PI3KmRNA表达量,ELISA法检测磷酸化Akt蛋白(phospho-Akt,p-Akt)蛋白含量,比色法检测Caspase3水平,并采用Annexin-V/PI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高糖诱导48 h后细胞活力下降(P0.001),ROS含量升高(P0.001),PI3KmRNA水平与p-Akt蛋白含量降低(P0.001),Caspase3活性升高(P0.001);并伴有凋亡率显著增加(P0.001);与HG组相比,牛磺酸干预可显著提高细胞活力(P0.001),降低ROS含量(P0.001),增加PI3KmRNA表达(P0.01)与p-Akt蛋白含量(P0.05),降低Caspase3活性(P0.001),抑制细胞凋亡(P0.001)。说明牛磺酸可通过PI3K/Akt途径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和Caspase3活性,抑制高糖诱导H9c2心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的糖脂代谢影响及心肌的保护作用。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对照组(NC)、高脂组(H)、高脂+溶媒(C)、高脂+溶媒+RES干预组(R),分别给予相应饲料喂养14周后给予相应灌胃干预处理。8周后检测小鼠血脂、血糖、血清脂肪因子;检测心肌羟脯氨酸;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WB检测小鼠的心肌PPARγ(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ADPN(脂联素)、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NC组相比,H组与C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a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升高(P0.01);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升高;心肌中羟脯氨酸、胶原、TNF-α升高(P0.01或P0.05);PPARγ、ADPN表达下降(P0.01);而R组较H组TC、LDL降低(P0.05);血清瘦素、抵抗素水平下降;心肌中胶原、TNF-α降低(P0.01或P0.05);PPARγ、ADPN的表达升高(P0.01)。RES可能是通过激动PPARγ调节ADPN、TNF-α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糖脂代谢紊乱、心肌肥厚、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雅安藏茶水提物调控PPARα水平及降脂的分子机制,构建pET32a-PTD-PPARα原核重组载体,表达具有进入细胞能力的PTD-PPARα融合蛋白,利用肝细胞L02构建高脂细胞模型. 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TD-PPARα融合蛋白纯度及特异性较高,能自由进入L02细胞并降低L02高脂细胞中脂类沉积.L02高脂细胞模型经藏茶水提物处理24 h,油红O染色表明细胞脂类沉积显著降低,Western blotting表明PPARα蛋白水平显著增加,并具有浓度梯度依赖性.结果表明:藏茶水提物可能通过促进PPARα蛋白水平抑制脂类在细胞中沉积,调控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EVn-50)诱导人结肠癌HT-29细胞凋亡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EVn-50处理体外培养的HT-29细胞;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梯形条带;Western blot分析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EVn-50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HT-29细胞凋亡率(P〈0.05)。10.0tanoVLEVn-50处理HT-29细胞48h导致典型DNA梯形条带形成。10.0umol/LEVn-50以时间依赖方式下调Bcl-2蛋白表达,同时,上调Bax蛋白表达(P〈0.05)。结论EVn-50诱导HT-29细胞凋亡作用与增加Bax/Bcl-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格列卫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格列卫对Raji细胞在不同时间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Raji细胞Caspase-3的表达及G1期、S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比例,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药物对Raji细胞P16蛋白的表达.结果格列卫使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未能上调Caspase-3表达(P〉0.05);无明显诱导凋亡作用(P〉0.05);格列卫在低浓度72h与高浓度48h、72h时P16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格列卫对Raji细胞G1期、S期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T1571在高浓度时可以上调Raji细胞P16蛋白的表达;ST1571对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无上调Caspase-3表达及影响细胞周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缝隙连接是否参与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原代及传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为模型,实验分2组:对照组、缝隙连接阻断剂18α-甘草次酸(18α-—Glycyrrhetinicacid,18Q—GA)组。MTT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染料示踪分子传递法(划痕标记染料传输法)检测细胞的缝隙连接功能,Western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缝隙连接蛋白40(Cx40)和43(Cx43)表达。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18α-GA组MTT法测得的氏,。值及细胞周期S期比例均降低(P〈0.01),细胞增殖活性减弱;(2)与对照组相比,18α-GA组罗氏黄荧光染料传递百分数显著降低,缝隙连接功能明显减弱(P〈0.01);(3)与对照组相比,18rGA组Cx40和总Cx43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磷酸化Cx43与非磷酸化Cx43的比值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知,18α-GA可能主要通过下调血管平滑肌细胞磷酸化Cx43蛋白表达,引起缝隙连接通讯功能减弱,从而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
人参皂甙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人参皂甙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用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原位标记凋亡的心肌细胞,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电镜观察发现,心肌细胞出现典型凋亡结构特征。TUNEL染色结果表明:用人参皂甙保护后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1),而心肌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  相似文献   

9.
利用AdEasy腺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Nkx2.5重组腺病毒.Nkx2.5基因克隆入pAdTrackcmv质粒,pAdTtrackcmv—Nkx2.5经Pme I线性化后转化含pAdEasy-1的BJ5183菌进行同源重组,以构建pAdEsay-Nkx2.5重组质粒.pAdEsay—Nkx2.5转染293A细胞进行病毒包装.以Ad-Nkx2.5重组腺病毒感染Hela及乳鼠心肌细胞,检测了Nkx2.5蛋白表达及对下游ANF和β-MHC基因的表达调控;并采用感染病毒的H9c2心肌细胞经H2O2处理建立细胞凋亡模型,采用噻唑蓝法和荧光染色法检测了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显示,Nkx2.5过表达能抑制H2O2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香青兰总黄酮对体外培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采用体外原代培养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建立H/R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香青兰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及丹参滴丸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香青兰总黄酮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比色法测定培养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的含量;HE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表明,香青兰总黄酮各给药组均能降低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均能够明显降低MDA含量(P0.01,P0.05),降低LDH释放量(P0.01,P0.05),增加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香青兰总黄酮高剂量组可以提高SOD活性(P0.01),降低CK释放量(P0.05)。香青兰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细胞H/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和调节凋亡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铁椆根调节高糖高脂大鼠肝功能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A、B、C、D、E、F组各8只.A组仅饲喂基础饲料,连续6周;其余5组则饲喂高糖高脂饲料3周建立高糖高脂大鼠模型,其后B组采血检验,C组继续饲喂高糖高脂饲料3周,D、E、F组则分别饲喂含铁椆根水煮液437、583、875g/kg的高糖高脂饲料3周.6周后以摘眼球取血法采血检测各组肝功能各项指标.结果高糖高脂模型大鼠肝功能主要指标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饲喂铁桐根3周后,D、E、F组肝功能明显改善,与C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铁椆根能有效减轻肝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2.
探讨PKCβ抑制剂(LY333531)对高糖高脂环境下系膜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单独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LY333531组、高糖高脂组、高糖高脂+LY333531组.首先采用qRTPCR检测PKCβI的表达,然后通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Col IV、Fn的含量.结果显示,高糖高脂组相较于对照组,PKCβI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LY333531可以明显抑制PKCβI的表达(P0.05);高糖高脂组相较于对照组,细胞上清液Col IV、Fn含量明显增加(P0.05),而这种作用可被LY333531所抑制(P0.05).表明高糖高脂可通过促进系膜细胞PKCβI表达从而诱导ECM的分泌,增加肾纤维化发生的风险,而LY333531可明显抑制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高糖(25mmol/L葡萄糖)和胆固醇(0.8, 1.6, 3.2mmol/L)处理EA.分析高糖高胆固醇诱导EA.hy926细胞凋亡中对HSPD1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表明随胆固醇浓度的增加,EA.hy926细胞活性下降,呈浓度依赖性.0.8mmol/L胆固醇低糖培养液培养12h的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0.8mmol/L胆固醇高糖培养液培养12h的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高糖培养液+0mmol/L胆固醇)具显著性差异(P<0.01).低糖或高糖培养液+0.8mmol/L胆固醇处理EA.hy926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活性呈时间依赖性下调,48h后细胞大部分变圆,脱落.高糖高胆固醇处理的细胞大部分发生凋亡(50%),HSPD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对高糖环境(25 mmol/L)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 MSCs)存活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全髓贴壁法纯化培养r MSCs,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Hoechst 33258染色从形态学角度观察细胞凋亡评估SDF-1α对高糖环境下r MSCs存活的影响,同时通过transwell实验评估SDF-1α对高糖环境下r MSCs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发现,与低糖培养液(5.6mmol/L)比较,高糖培养液可明显抑制r MSCs增殖、促进细胞凋亡(P0.05),SDF-1α(50 ng/m L)可减轻高糖培养液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P0.05),CXCR4受体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10μg/m L)虽能进一步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Transwell实验发现高糖培养液可明显抑制r MSCs的迁移作用(P0.05),SDF-1α(50 ng/m L)可逆转高糖培养液对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P0.05),AMD3100(10μg/m L)可进一步抑制细胞迁移,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SDF-1α可能通过CXCR4受体改善高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的抑制,而其改善高糖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的抑制则可能通过非CXCR4受体介导,为改善MSCs用于治疗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梗后心力衰竭疗效进一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不同状态的牛供核细胞对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2-5,6—10,11—15,16v20代的供核细胞的融合率和卵裂率没有差异,但随着体外培养代数的增加,重构卵发育到囊胚的比例下降.16—20代供核细胞组的囊胚率显著低于2—5和6—10代供核细胞组的囊胚率(分别为19.61%,26.67%和28.57%,P〈0.05);来源于原代牛(G0),克隆一代牛(G1)和克隆二代牛(G2)的供核细胞的融合率,卵裂率和囊胚率没有明显差异;对于新鲜供核细胞和冷冻供核细胞,胞质内注射法的重构卵率要明显高于透明带下注射法的重构卵率(分别为81.31%,67.96%和82.08%,52.94%,P〈0.05),但各组重构卵的卵裂率和囊胚率没有差异,冷冻供核细胞结合胞质内注射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核移植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16.
结核分枝杆菌Hsp16.3对感染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结核分枝杆菌Hsp16.3对感染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分别用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H37Rv)、结核分枝杆菌国际标准强毒株H37Rv株Hsp16.3基因缺失突变株(△H37Rv)、卡介苗(BCG)和卡介苗Hsp16.3基因缺失突变株(△BCG)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株,使用流式细胞技术于感染1、3、6及12h检测各组感染巨噬细胞的凋亡率,并分析其变化。结果显示,巨噬细胞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凋亡率升高,其中在感染1、3、12h,BCG组与H37Rv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感染1、3h,△BCG组与AH37Rv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3、6、12h,△H37Rv组与H37Rv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G组与BC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结核分枝杆菌Hspl6.3可抑制感染巨噬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7.
探讨黏附相关因子变异体CD44v6、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和抑癌基因FIEN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三者的关系。表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D44v6、Survivin和FIEN蛋白在73例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印戒细胞癌中CD44v6、Survivin和PI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1%(57/73)、63.0%(46/73)、34.2%(25/73)。CD44v6随胃印戒细胞癌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逐渐上升(P〈0.05);随浸润深度加深、淋巴结的转移、器官转移、临床分期增加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P〈0.01),而FTE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在胃印戒细胞癌组织中CD44v6与PF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214,P〈0.05),Survivi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404,P〈0.01),CD44v6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P〈0.01)。因此可知,CD44v6、Survivin和PIEN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有关,PIEN和Survivin基因表达可以作为判断胃印戒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CD44v6与Survivin的协同作用,以及两者与PTEN拮抗作用共同参与胃印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8.
探讨维生素C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成脂相关分子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和脂联素(adiponectin)表达水平的时序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维生素C处理组的成脂率明显大于非处理组的;维生素C处理组SREBP-1、PPARγ2和C/EBPα的转录水平在3T3-L1细胞整个分化过程中明显大于非处理组的,脂联素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显著小于非处理组的;维生素C处理组SREBP-1、PPARγ2和C/EBPα的翻译水平在早、中期明显大于非处理组的,晚期时与非处理组基本一致;维生素C在3T3-L1细胞成脂分化早、中期上调SREBP-1、PPARγ2和C/EBPα的表达,而在整个分化过程中下调脂联素的表达,促进3T3-L1细胞的成脂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依地福新对体外培养的Jurkat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不同浓度依地福新处理Jurkat细胞24~96h后,细胞增殖显著受到抑制,并呈现浓度及时间依赖性;1.0μmol/L、5.0ymol/L、10.0μmol/L依地福新处理72h后,Jurkat细胞G0/G1期细胞数量显著增加,S期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各浓度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依地福新对Jurkat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与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用于无血清培养扩增软骨细胞的可行性及最适质量浓度。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肋生长板软骨细胞(rat costochondral growth plate chondrocyte,RGC)。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第1代RGC中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的表达。观察0.1、1.0、10.0和100.0μg/L bFGF对无血清培养RGC形态的影响,并分别用^3H—TdR和^3H—Proline掺入法检测上述质量浓度bFGF对无血清培养RGC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第1代RGC表达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保持了软骨细胞的分化表型。随着bFGF质量浓度的增加RGC的形态由多角形变为梭形和圆形。与无血清对照组相比,上述4个质量浓度的bFGF均显著促进RGC的增殖和胶原合成(P〈0.05),其中1.0和10.0μg/L bFGF促RGC增殖的作用与10%胎牛血清(FBS)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促胶原合成作用较弱,相当于10%FBS对照组的印%左右(P〈0.05)。结论:bFGF可用于无血清扩增软骨细胞,1.0~10.0μg/L是适宜的质量浓度范围,但其促胶原合成作用较弱,还需添加其他因子以弥补促胶原合成作用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