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铜类催化漆酚氧化聚合成膜的红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红外光谱研究了铜-吡啶络合物;铜-聚-4-乙稀基吡啶络合物和铜-氯化苄部分季铵盐化的聚4-乙烯基吡啶络合物催化漆酚氧化聚合交联过程.红外光谱变化表明这3种催化剂都模拟了漆酶的催化作用,并各有特点,催化有异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不同4-乙烯基吡啶含量和不同钕含量的聚(苯乙烯-4-乙烯基吡啶)钕配合物(NdCl_3·ps4Vpy)并对它们进行了表征。NdCl_3·ps4Vpy的红外光谱和电子能谱指出在这种配合物中存在着未配泣的4-乙烯基吡啶(4Vpy)单元。NdCl_3·ps4Vpy与烷基铝反应可生成一种新的丁二烯聚合二元催化体系,其催化活性要比相应小分子催化体系高得多。  相似文献   

3.
二价铜离子在水溶液中与氨生成深蓝色稳定的络合物;这一事实是用氨作铜离子的鑑定试剂及比色法测定铜离子浓度的基础。铜离子在水溶液中和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吡啶及4—甲基吡啶也形成有色络合物,B.J.Bruehlman及F.H.Verhock用pH法测定了这些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且Cu~(++)与吡啶形成有色络合物的反应已在定量分析中用来代替氢作为铜离子的比色测定,因为氨的发挥性高,浓度容  相似文献   

4.
报导一种新型吡啶衍生物4-[反式-2-(噻吩)-2-乙烯基]吡啶的合成,用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用量子化学方法进行了计算。将实验测得的紫外、红外光谱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所得到的理论值与实验结果一致,从微观上分析了该衍生物的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5.
以草酸二乙酯、丙酮为原料,运用收敛法合成了聚吡啶树枝状分子[(EtO2C)4-Py3-OCH2Ph],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树枝状分子外围及核进行化学改性,制备出一种新型的水溶性聚吡啶树枝状分子(HOH2C)4-Py3-OH.利用核磁氢谱、核磁碳谱、红外光谱以及DSC对部分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十五种新的2-[2-(4-二甲氨基苯基)乙烯基]-1-甲基吡啶稀土硝酸配合物,其化学式为:利用x—ray粉末衍射,热重一差热,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对这些配合物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7.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在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漆酶对蒽醌染料活性亮蓝(Remazol Brilliant Blue R,RBBR)进行催化脱色.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建立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分析模型,得到齿毛菌漆酶对RBBR脱色的最佳条件:漆酶浓度2.24U/mL,染料质量浓度123.83mg/L,pH 4.52,脱色时间38.30 min,预测理论脱色率为99.82%.RBBR在最佳脱色条件下的实际脱色率为(98.42±1.39)%.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酶浓度脱色时间染料质量浓度.红外光谱和薄层色谱分析发现齿毛菌漆酶处理后RBBR的结构发生改变,其中的C—N键发生断裂,证明该漆酶确实催化了RBBR的降解.齿毛菌漆酶对RBBR脱色反应的米氏常数Km值为(134.82±3.05)mg/L,不需要氧化还原介体就可以对RBBR进行高效脱色,在染料脱色和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研究用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纳米二氧化硅制备超疏水表面.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RAFT)合成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叔丁酯-b-聚(4-乙烯基吡啶),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凝胶渗透色谱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将嵌段共聚物接枝到纳米二氧化硅上,形成一个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调节pH值来控制杂化材料在水中的聚集行为,构筑了微纳双重结构的粗糙表面.该表面为超疏水表面,对水接触角达151°,滚动角5°.扫描电镜分析表面形貌表明:具有微纳双重结构的类似荷叶表面是形成超疏水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杂多酸H3PMo12O40为氧化剂和掺杂剂,化学氧化法制备掺杂态聚吡啶.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表征产物的结构和微观形貌,并研究掺杂态聚吡啶的循环伏安特性和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备的掺杂态聚吡啶形貌为0.1~0.6 μm的不规则颗粒,能表现出杂多酸和掺杂态聚吡啶的电化学行为,并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聚吡啶在511 ℃以上分解失重.  相似文献   

10.
共轭羧酸铕络合物发光的研究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对九个共轭羧酸铕络合物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及差热热重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中吡啶二羧酸铕的发光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1.
硼酸漆酚酯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漆酚与硼酸正丁酯的酯交换反应和漆酚的不饱和直碳链基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的取合反应制得硼酸漆酚酯聚合物,用红外光谱,荧光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硼谱和热分析等对硼酸漆酚酯聚合物进行表征,并研究了该聚合物的配合性。  相似文献   

12.
对漆酚铁铝高分子复合试剂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化合物中存在O-Fe和O-Al键.还测定了催化剂中的含水量,分析了催化剂活性与含水量的关系,探索了漆酚高聚物及其助催化剂在酯化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了催化剂的可能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光电子能谱和热重分析等表征漆酚镨聚合物(PUPr)的结构特征,并且探讨它的催化引发特性。  相似文献   

14.
聚苯胺/高岭土导电复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导电的聚苯胺(PAn)/高岭土复合物,当苯胺/高岭土投料质量比为15/100时,复合物的电导率达0.92S/cm,考察了制备工艺和原料配比对产物导电性能的影响,对复合物的导电性,密度,SEM和表面接触角的研究表明,反应体系中高岭土的存在,一方面阻碍了部分单体的聚合反应,另一方面由于苯胺在其表面的吸附和聚合,使得复合物在PAn含量较低时呈现较高的电导率,XRD的研究说明,单体尚未进入高岭土的层状结构内。  相似文献   

15.
以工业芴为原料,用丙烯酸丁酯为烷基化试剂,在温和的条件下,通过一步反应合成了9,9-双-(丙酸丁酯基)芴;研究了反应物摩尔数、反应时间和温度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是:芴与丙烯酸丁酯的摩尔比为1∶8,反应时间为20m in,温度为35℃;以FeC l3为聚合催化剂,合成了可溶性的聚芴衍生物聚9,9-双-(丙酸丁酯基)芴;用DSC、IR、1HNM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石油醚萃取生漆后,用硅胶、MCI和ODS等多种分离填料进行三烯漆酚的分离制备,纯化的单体以H-NMR、3C-NMR和高分辨质谱鉴定结构.结果表明,石油醚可萃取得到大量漆酚,硅胶柱分离以石油醚-乙酸乙酯(V(石油醚)∶V(乙酸乙酯)=30∶1~10∶1)为洗脱溶剂进行粗分,MCI和ODS分离以甲醇-水(甲醇体积分数90%)为流动相进行纯化,最后得到较高纯度的单体漆酚(质量分数达96%),经鉴定为一种三烯漆酚,3-(8′Z,11′E,13′Z-pentadecatrienyl) catechol.  相似文献   

17.
提纯过的漆酚在Na2SO4的乙醇/水溶液中用恒电位法,以铂或不锈钢为研究电极,其电位不低于0.680V(vs.SCE),进行电化学聚合,获得电化学聚合漆酚(EPU)。探讨了较适宜的聚合方式及反应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差热-热重(DTA-TG)等手段进行表征,确定其结构。研究发现,采用恒电位(1.600V)在不锈钢电极上电化学氧化聚合50min可获得EPU,其聚合部位主要在于漆酚的长侧碳链基上的不饱和双键。  相似文献   

18.
介绍漆酚磺化树脂的合成方法,并对树脂进行了红光谱分析。探索了漆酚磺化树脂对乙酸和正戊醇酯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酯化产率为72.5%。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CH3O)3SiC3H6-O-O-C(CH3)3结构的过氧化物硅烷偶联剂,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膨胀计法测定了该偶联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的效果,发现其引发聚合的速率远高于未使用该偶联剂的苯乙烯样品,对参与聚合的玻璃纤维表面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证明了该偶联剂对玻璃纤维偶联,引发聚合并产生高分子链的接枝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苯乙烯(St)-丙烯酸乙酯(EA)共聚物的热性能,以St、EA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有机硅氧烷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温度以及引发剂、乳化剂和VTMS浓度对乳液共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中1096cm-1处Si—O—Si键的吸收峰说明VTMS成功的与St、EA发生了共聚合反应;共聚物分子链中的硅氧烷水解产生的硅醇发生自缩合反应,从而使聚合物由线型结构变成交联的网状结构,因此提高了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升高反应温度、增大引发剂或乳化剂浓度以及降低VTMS浓度都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得到了聚合反应活化能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