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花生褐斑病是由落花生尾孢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侵染而引起的叶部病害。为了探究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SJ1606代谢物与化学杀菌剂的复配剂对落花生尾孢菌的抑制活性,首先采用对峙培养法检测了生防菌SJ1606对花生褐斑病菌的室内拮抗效果,然后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抗菌脂肽、6种化学杀菌剂及抗菌脂肽和化学药剂的复配剂对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对峙培养法显示SJ1606对花生褐斑病菌的拮抗效应明显,抑制率达71.8%;抗菌脂肽粗提物对病菌的EC50为1 149.89 mg/L;6种化学杀菌剂对病菌抑制效果以多菌灵最佳,EC50为1.53 mg/L;其次为咪鲜胺、戊唑醇、丙环唑、吡唑醚菌酯,其EC50分别为1.74、2.15、4.50和5.40 mg/L;苯醚甲环唑的抑菌活性最弱,EC50为13.14 mg/L。化学杀菌剂与抗菌脂肽的混剂在一定比例下大多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丙环唑与抗菌脂肽混配对落花生尾孢菌的抑制活性均为增效作用,体积比为1∶9时毒性比最高达1.39;其余5种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控提供新颖的杀菌剂及其增效组合。方法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化学杀菌剂、拮抗菌发酵代谢物及其复配剂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 7种化学杀菌剂均对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3种药剂对病菌抑制效果最佳,EC50分别达0.21、0.30和0.81 μg/mL,其次为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和嘧菌酯。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差,EC50为15.03 μg/mL。生防菌发酵上清液和发酵上清粗提物对病菌的EC50分别为2.38 μL/mL和0.53 μL/mL。发酵上清液粗提物和代森锰锌、吡唑醚菌酯的复配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体积比6∶4和7∶3达最大毒性比,分别为1.39和1.41。结论 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和丙环唑对苹果斑点落叶病菌的毒力最大。解淀粉芽孢杆菌SJ1606所产粗提物对化学杀菌剂代森锰锌和吡唑醚菌酯具有增效作用,为后续农药新制剂研发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1,3-二取代苯骈三氮唑叶立德与α,β-不饱和醛、酮、腈的加成反应,合成了9个多官能团取代的吡唑啉及2个多取代的吡唑化合物;通过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杨树溃疡病菌、苦瓜枯萎病菌、黄瓜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等8种植物致病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当供试剂量为100μg/m L时,1-[1-(2-乙基胺基苯基)-4,5-二苯基-4,5-二氢-1H-3-吡唑基]乙酮和1-[4-(3-甲基苯基)-1-(2-甲胺基苯基)-5-苯基-4,5-二氢-1H-3-吡唑基]乙酮对水稻稻瘟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制率分别达到100%和84%;1-(2-甲胺基苯基)-5-苯基-4-对甲苯基-4,5-二氢-1H-吡唑-3-甲醛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达到84.2%;1-[4-(2,5-二甲氧基苯基)-1-(2-甲氨基苯基)-5-苯基-4,5-二氢-1H-3-吡唑基]乙酮对苦瓜枯萎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的抑制率均高于75%.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WL2产生的脂肽对致病疫霉菌丝体生长的影响及其预防马铃薯晚疫病的潜力,以滤纸片法检测脂肽粗提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显微镜观察脂肽粗提物对致病疫霉孢子萌发的影响,离体组织培养法明确脂肽粗提物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纯化脂肽、电子喷雾质谱(ESI-MS)鉴定脂肽种类.结果表明,当脂肽粗提物质量浓度为25μg/mL时,抑菌圈直径为5.9mm,抑制后的菌丝恢复生长速度仅有5.2mm/d,与对照组(11.2mm/d)存在显著差异(P0.05);当脂肽质量浓度为3μg/mL时,孢子囊萌发比率只有9.7%,用质量浓度为4μg/mL的脂肽抑制后,释放游动孢子比率只有7.6%,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脂肽粗提物(20μg/mL)对晚疫病的预防效果最好,病情指数最低(20.6),与对照组病情指数(73.1)有显著差异(P0.05);经HPLC分离和ESI-MS鉴定,明确了WL2菌株可产iturinA和surfactin两类脂肽物质.以上结果说明WL2菌株产生的脂肽在预防马铃薯晚疫病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抑菌活性及增效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几种林木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供试林木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均有抑制作用,其中苦参碱对杨褐斑病菌和龙竹材霉变菌抑制作用较强,致死中量EC50分别为123、272 μg/mL.氧化苦参碱对杉木猝倒病菌抑制作用最强,EC50为26μg/mL,活性比供试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EC50=91μg/mL)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EC50=283 μg/mL)的活性高.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供试林木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中苦参碱对松枯梢病菌抑制作用较强,EC50为428μg/mL;氧化苦参碱对华山松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EC50为323μg/mL.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与合成农药按1:5质量比混合进行林木病原真菌菌丝生长抑制增效试验,结果表明混剂的EC50均低于34 μg/mL,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00,对华山松腐烂病菌具显著增效作用,对杉木猝倒病菌具不同程度的相加或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抑制马铃薯组培苗污染真菌的有效杀菌剂,本研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1种杀菌剂对3种污染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 roseas)、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和毛霉菌(Mucor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3种污染真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WP)和40%腈菌唑悬浮剂(SC)对粉红螺旋聚孢霉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4.07 mg/L和7.24 mg/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WG)、250 g/L嘧菌酯SC、3%中生菌素WP对产红青霉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3.48、7.94、8.71 mg/L;3%中生菌素WP和250 g/L嘧菌酯SC对毛霉菌的抑菌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12.02 mg/L和28.84 mg/L。综上所述,3%中生菌素WP对3种污染真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毒力和广谱的杀菌作用,在生产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4%治腐星膏剂及硫磺、硫酸铜单剂和对照为5%菌毒清水剂做抑制苹果腐烂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是:Ec50分别为:122.0956、287.7784、385.0142、18.5541μg/ml,1.4%治腐星膏剂共毒系数为205.4095,增效倍数为1.051。表明硫磺和硫酸铜复配制剂对苹果腐烂病菌抑制作用明显提高,可以复配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探索小桐子综合开发利用的价值,对小桐子生物碱粗提物杀虫抑菌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攀西地区2种农业主要害虫(甘蓝蚜虫、菜青虫)和3种病原菌(石榴干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为试验材料,采用点滴法和生长速率法对小桐子生物碱粗提物的杀虫抑菌活性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 在杀虫活性方面,小桐子生物碱粗提物对同翅目甘蓝蚜虫和鳞翅目菜青虫均具有较高触杀活性,其LC50值范围为42.247 8~46.249 7 mg/L,LC90值范围为331.714 0~342.491 7 mg/L,总体上与2.5%溴氰菊酯EC的杀虫效果相当;在抑制病原真菌方面,小桐子生物碱粗提物对石榴干腐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 70.635 5、52.400 6和133.412 2mg/L,其抑菌效果一定程度上优于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结论 小桐子提取物有较强的杀虫抑菌作用,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防控马铃薯干腐病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50%硫磺·多菌灵(WP)、60%唑醚·代森联(WG)、60 g/L戊唑醇(SC)、80%多菌灵(WP)和80%代森锰锌(WP)对马铃薯干腐病菌三线镰刀菌(Fusarium tricinctum)、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  相似文献   

10.
基因重组发光菌应用于环境样品毒性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基因重组发光菌E.coli HB101 pUCD607和费氏弧菌为试验生物,采用急性毒性微孔板法,发光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分别用锌离子、汞离子作为阳性对照,研究8种重金属分别对基因重组发光菌和费氏弧菌产生的生物毒性,结果显示:锌离子毒性小、稳定性高、变异系数小,更适合作为阳性对照.利用基因重组发光菌比较了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的生物毒性效应,同等条件下的毒性测试结果表明:基因重组发光菌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50)比费氏弧菌高,灵敏度更高;在铜离子、锰离子、铁离子和镉离子的毒性作用下,作为受试生物,基因重组发光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费氏弧菌(EC50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离子液体对基因重组发光菌的毒性显著高于有机溶剂.综上所述,基因重组发光菌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毒性检测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新疆准东煤的强沾污结渣特性严重制约和影响了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采用锅炉受热面表面涂层是降低准东煤沾污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在一维沉降炉试验台上重点研究了烟气温度、涂层材料对受热面管沾污、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可减缓准东煤灰在受热面表面上的沾污速率,减低灰污阻力系数。实验采用涂层A、涂层B和光管相比,750℃时,其沾污系数分别降低19.6%和7.1%;850℃时,其沾污系数分别降低24.73%和10.22%;950℃时,其沾污系数分别降低21.84%和34.29%。通过对沾污层灰样的分析测试,涂层材料对沾污层组份无明显影响,表明涂层对减缓沾污的效果以物理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2.
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的核心关键。风、光可再生能源的大比例接入给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对燃煤机组的安全、深度、灵活调峰控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据煤电机组智能灵活调峰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从被控对象建模和灵活运行控制方法两个层面进行梳理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辅以机器学习和其他智能系统辨识方法的混合建模方式,以及融合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多目标智能寻优等先进控制技术更加适合未来煤电机组灵活智能控制的需要,是未来煤电机组灵活、智能控制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丁二酸气溶胶的吸湿生长现象,研究了温度和水含量对颗粒平衡后结构和界面特性的综合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含量会影响丁二酸的溶剂化分子数,从而导致颗粒吸湿生长后呈现水包酸的分层结构、混合结构和酸包水的分层结构。颗粒表面丁二酸含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且随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温度高于260 K时,颗粒表面丁二酸分子的亲水基和疏水基分别朝向颗粒内部和气相。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道广西湿地植物1个新纪录属和3个新记录种,它们分别是玄参科的泽番椒属Deinostema T.Yamazaki和该属的有腺泽番椒Deinostema adenocaula(Maximowicz)T.Yamazaki、莎草科的扁秆荆三棱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F.Schmidt)T.V.Egorova和密穗莎草Cyperus eragrostis Lamarck。凭证标本存放于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馆(GNU)。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弄清桂西北种植光皮桦(Betula luminfera)的生长量,于1997年4月在广西林朵林场营造光皮桦人工纯林,与马尾松纯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5年生光皮桦林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7.42 m、7.50 cm和30.06 m3·hm-2,分别比同龄马尾松林分的平均高(4.58m)、平均胸径(4.96cm)、平均蓄积(18.193m3/hm2)提高62.0%、51.2%和65.3%。说明该区营造光皮桦人工幼林的生长量较大,建议在相似立地条件下局部推广营造光皮桦人工林。  相似文献   

16.
在具有双发光层结构的二元白光器件中,研究了混合主体材料的位置和混合主体与客体材料的不同组合对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WOLED)器件电光特性和光谱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在简单的器件结构中,同时获得了高效率和高颜色稳定性的器件,最优器件的最大亮度为29 630cd/m~2,最大功率效率和电流效率分别为20.84lm/W和33.87cd/A。当电压在5~9V之间变化时,色坐标(CIE1931)为(0.37±0.01,0.44±0.01)。  相似文献   

17.
18.
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是一种生长快速且肉质鲜美的经济型海水养殖鱼类,但是近些年为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不断扩大养殖的同时病菌也逐渐泛滥。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华南沿海地区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鱼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本研究对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抗菌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目的是为由溶藻弧菌引起的爆发性细菌性鱼病的高效防治提供科学的用药依据。本研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黄连水提物对卵形鲳鲹源溶藻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半数致死量(LD50),并使用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菌超声破碎上清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黄连水提物对溶藻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对溶藻弧菌的MIC、MBC和LD50的值分别为7.800mg/mL、31.250mg/mL和15.625mg/mL。胞内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的结果提示:黄连发挥抑菌作用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损伤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内容物的释放并引起菌体裂解死亡。黄连具有发展成为一种高效抗水产病害中草药制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导入改良的丁醇合成途径,使非生产菌株大肠杆菌具备产丁醇的能力。【方法】克隆大肠杆菌乙酰转移酶基因atoB和丙酮丁醇梭菌(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丁醇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crt、hbd、adhE),构建多顺反子表达质粒pSE380-atoB-adhE-crt-hbd;克隆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反式烯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ter,构建表达质粒pSTV29-ter,并将双质粒导入到大肠杆菌。【结果】构建的工程菌能半厌氧发酵产微量丁醇,产量为0.08g/L。【结论】大肠杆菌中的丁醇合成途径导入成功,构建了产丁醇的大肠杆菌工程菌。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中国南海北部凹顶藻物种的多样性以及加快该地的凹顶藻属物种资源开发和利用,本研究利用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对采自广东汕尾的大型海洋红藻凹顶藻类(Laurencia Complex)进行分类学研究。经鉴定共发现4个物种,即波状软凹藻(Chondrophycus undulatus (Yamada)Garbary et Harper)、凹顶藻(Laurencia chinensis Tseng)、三列凹顶藻(Lt.risticha Tseng,Chang,Xia et Xia)和小瘤栅凹藻(Palisada parvipapillata (Tseng)Nam)。文中对此4种凹顶藻类物种的内、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与介绍,并结合生物冷冻切片技术,获得了各个物种较清晰的解剖学特征图片,对未来凹顶藻类物种的鉴定提供一定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