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助熔剂对BaM:Eu2+蓝色荧光粉形貌和发光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三基色荧光灯用BaMgAl10O17:Eu2+(BAM:Eu2+)蓝色荧光粉,考察了助熔剂对BAM:Eu2+物相纯度、粉体颗粒形貌和发光强度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样品的物相、形貌和发光强度.结果表明,以AlF3、BaF2和NaF为助熔剂的样品相对于以LiCl、NH4Cl和未加助熔剂的样品更有利于BAM:Eu2+的生成;采用适当的助熔剂可以得到不同形状的荧光粉颗粒;在254nm的紫外线激发下,使用不同种类助熔剂样品的发射光谱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AlF3、BaF2、NaF、LiCl、未加助熔剂和NH4Cl.对不同助熔剂作用下BAM:Eu2+样品的发光强度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NH4Cl助熔剂对Li2SrSiO4:1%Dy3+晶体结构、形貌、发光强度和色坐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加入2%NH。C1可以改变Li2SrSiO4:1%Dy3+的反应过程,形成适量液相,抑制杂相的产生并形成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加入2名NH4Cl,Li2SrSiO4:1%Dy3+发光强度提高了110名,色坐标(0.262,0.293)位于白光区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NH4Cl助熔剂对Li2SrSiO4:1%Dy3+晶体结构、形貌、发光强度和色坐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加入2%NH4Cl可以改变Li2SrSiO4:1%Dy3+的反应过程,形成适量液相,抑制杂相的产生并形成表面光滑的球形颗粒.加入2%NHaCl,Li2SrSiO4:1%Dy3+发光强度提高了110%,色坐标(0.262,0.293)位于白光区域.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用燃烧法合成掺加SiO2的长余辉材料CaWO4∶Eu^3+,以H3BO3为助熔剂,NH4NO3为氧化剂,柠檬酸(CA)为还原剂,掺加正硅酸乙酯(TEOS),研究了NH4NO3,柠檬酸,TEOS的最佳添加量及其对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的影响.使用X射线衍射仪,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其晶相,激发和发射光谱以及发光强度.X射线衍射检测结果表明:在500℃时得到CaWO4∶Eu^3+长余辉材料,800℃的发光效果相对最好.荧光/磷光发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表明:最佳摩尔比nCa^2+∶nCA∶nNH4NO3∶nTEOS是1∶2.75∶20.63∶5.添加TEOS能显著提高CaWO4∶Eu^3+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H3BO3为助熔剂,在1200℃、H2还原气氛下成功制备出绿色荧光粉SrAl2O4:Eu^2+,并研究了不同H3BO3含量对SrAl2O4:Eu^2+发光性能和余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3BO3含量的增加,样品的发射光谱发生了“蓝移”现象,并随B^3+的掺入,Sr0.96 A12O4:0.04Eu^2+呈现出了长余辉特性,同时增强了样品的发光强度和余辉时间,最佳的H3BO3含量为15%,其余辉时间可以达到6h。  相似文献   

6.
采用燃烧法在700℃下成功合成了用做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的Li2BaSiO4∶Eu^2+蓝绿色荧光粉,研究了不同摩尔分数的H3BO3对Li2BaSiO4∶Eu^2+荧光粉材料晶体结构、颗粒粒径大小、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硼酸量的增加,激发和发射光谱有着显著的提高,H3BO3的最佳摩尔分数为0.06.过量硼酸的加入,基质会有新的物相产生.可见适量的H3BO3对白光发光二极管用Li2BaSiO4∶Eu^2+蓝绿色荧光粉材料的光学性质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再加入助熔剂煅烧合成Gd2O2S∶Tb荧光粉,并对制备的荧光粉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助熔剂的选择对Gd2O2S∶Tb荧光粉合成影响显著;当L i2CO3与L i3PO4添加量的摩尔比为2∶1时发光亮度最大,且颗粒分布较均匀;当助熔剂的质量分数为0.35时发光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8.
在合成(Y,Gd)BO3:Eu的过程中,通过加入适量助熔剂制备出了颗粒小、颗粒形貌为球形、粒径分布较窄和分散性好无团聚的(Y,Gd)BO3:Eu荧光粉,探讨了在焙烧时添加复合助熔剂对荧光粉的最低烧成温度、粒径、颗粒形貌和相对亮度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粒度分析仪和辐射光谱仪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复合助熔剂的添加,可降低高温固相反应温度,促进硼酸盐纯相的生成,在800℃即可得到纯的(Y,Gd)BO3:Eu相,比未添加助熔剂的反应温度降低了400℃,同时有利于(1302)、(100)、(102)、(110)的生长;在(Y,Gd)BO3:Eu的烧结过程中,产生黏度较低的液相有利于球形颗粒的生长,易得到颗粒尺寸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结晶完整的荧光粉;助熔剂的添加可以使(Y,Gd)BO3:Eu的相对发光强度提高10%以上.用此方法合成的荧光粉具备了直接实际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采用熔盐法制备了Y2O3:Eu3+红色荧光粉,与传统的固相——助熔剂法制备的相应粉体在晶体的形貌和外表特征及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实验测试了它们的相对亮度(设定测试中亮度最高之样品亮度为100)和色坐标及用SEM观察了晶体的表面形貌及外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熔盐法能有效改善荧光粉晶体的形貌和外表特征,制备出的荧光粉与助熔剂法相比,表面更光滑,分布更均匀,颗粒趋于近球形生长.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3Y2(GeO4)3∶Dy3+荧光粉,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荧光粉样品进行了表征,分析了其发光特性.讨论了Dy3+离子掺杂浓度以及添加不同助熔剂对Sr3Y2(GeO4)3∶Dy3+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并计算了发光材料的色坐标.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在388nm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强烈的蓝光(481nm)和黄光(573nm);Dy3+浓度影响其发光强度,随着Dy3+浓度的增大,荧光强度增强明显,色坐标越接近纯白光色坐标(0.33,0.33);当Dy3+浓度达到12%时,样品的荧光强度最强,色坐标为(0.32,0.33).  相似文献   

11.
使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不同NH4Cl(作为助熔剂)加入量和不同Eu2+浓度的Sr3MgSi2O8:Eu2+,并研究其成相和发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NH4Cl加入量为24%时,样品为纯相,发光最强.Sr3MgSi2O8:Eu2+样品在近紫外区存在强激发带(250~400 nm),谱峰位于366 nm相应的发射谱带位于蓝光区(...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3Y2 (GeO4)3∶Dy3+荧光粉,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 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荧光粉样品进行了表征, 分析了其发光特性. 讨论了Dy3+离子掺杂浓度以及添加不同助熔剂对Sr3Y2 (GeO4)3∶Dy3+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 并计算了发光材料的色坐标. 研究结果表明, 样品在388nm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强烈的蓝光(481nm)和黄光(573nm); Dy3+浓度影响其发光强度, 随着Dy3+浓度的增大, 荧光强度增强明显, 色坐标越接近纯白光色坐标(0.33, 0.33); 当Dy3+浓度达到12%时, 样品的荧光强度最强, 色坐标为(0.32, 0.33).  相似文献   

13.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Sr3Y2 (GeO4)3∶Dy3+荧光粉,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 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荧光粉样品进行了表征, 分析了其发光特性. 讨论了Dy3+离子掺杂浓度以及添加不同助熔剂对Sr3Y2 (GeO4)3∶Dy3+荧光粉发光强度的影响, 并计算了发光材料的色坐标. 研究结果表明, 样品在388nm近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强烈的蓝光(481nm)和黄光(573nm); Dy3+浓度影响其发光强度, 随着Dy3+浓度的增大, 荧光强度增强明显, 色坐标越接近纯白光色坐标(0.33, 0.33); 当Dy3+浓度达到12%时, 样品的荧光强度最强, 色坐标为(0.32, 0.33).  相似文献   

14.
助熔剂法合成Gd2O2S:Tb荧光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前驱体,再加入助熔剂煅烧合成Gd2O2S:Tb荧光粉,并对制备的荧光粉样品的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助熔剂的选择对Gd2O2S:Tb荧光粉合成影响显著;当Li2CO3与Li3PO4添加量的摩尔比为2:1时发光亮度最大,且颗粒分布较均匀;当助熔剂的质量分数为0.35时发光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5.
花状Sr3Al2O6:Eu^2+晶体的干燥方式与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稀土发光纳米晶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对发光性能的影响,用凝胶-微波干燥法和凝胶-烘箱干燥法制备了花状形貌的Sr3Al2O6晶体.研究了微波干燥和烘箱干燥两种不同的干燥方式对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r3Al2O6:Eu^2+发光粉体粒径、形貌、团聚程度、干燥时间及发光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波干燥不仅可以大大缩短干燥所需时间,而且有利于减弱Sr3Al2O6:Eu^2+发光粉料的团聚和团聚程度,制得了颗粒分散均匀、团聚程度低、发光强度高的Sr3Al2O6:Eu^2+花状形貌粉体.研究了Sr3Al2O6:Eu^2+发光粉体的新型形貌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微波干燥法制备的均匀分散的花状形貌发光粉体发光强度高,余辉时间长达20min.  相似文献   

16.
以Na3AlF6+NaF+Al混合熔体做渗铝剂,NaCl+KCl+NaF碱金属卤化物混熔体作助熔剂,在900℃下采用非电解熔融盐法在AISI 1020钢表层形成一层Fe(Al)固溶体渗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渗铝层的物相组成,用附带能量色散谱仪(EDS)附件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渗层截面的形貌和成分,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结合确定最佳的渗铝工艺,分析非电解熔盐法制备渗铝层的形成机理和渗层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燃烧法结合高温还原技术合成了LiBaPO4∶Eu2 的蓝色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了材料的结构,表明形成了LiBaPO4物相;用荧光光谱仪测定了材料的发光性质.LiBaPO4∶Eu2 的激发光谱峰值位于328 nm,发射光谱的峰值位于468 nm.研究了Eu2 掺入量以及助熔剂硼酸用量对LiBaPO4∶Eu2 材料发光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LiBaPO4∶Eu2 体系中加入适量的助熔剂有助于提高其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燃烧法工艺合成了Ca3(VO4)2:Eu^3+,Bi^3+荧光粉,对其结构、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该荧光材料颗粒形貌规则、均一、发射主峰位于615.0nm,是一种良好的红色荧光粉。  相似文献   

19.
采用喷雾干燥热解二步法制备Y3Al5O12∶Ce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分子荧光光度法等研究柠檬酸和NaF等助剂添加对荧光粉结构与发光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1 100℃时,荧光粉中已不含YAP等过渡相;NaF能够增加荧光粉的光致发光强度,浓度为0.30 g.L-1时其发光强度最大;加入柠檬酸能够改善荧光粉成型性能,且以与金属离子等摩尔加入时最佳;制备的荧光粉在467 nm处获得最大激发,相应的发射光谱为峰值波长530 nm处的宽带发射.  相似文献   

20.
Li2CaSiO4:1%Dy3+发光材料在2500C时的发光强度为室温的62%,加入NH4F助熔剂,不仅提高了Li2CaSiO4:1%Dy3+在常温时的发光强度,2500C时的发光强度也提高到85%。通过红外光谱(FITR)、扫描电镜(SEM)、衰减行为和发光光谱(PL)检测,分析了NH4F提高Li2CaSiO4:1%Dy3+热稳定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