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利用DR-1型多功能细胞电融合仪分别对烟草和元素(正常及黄化)的叶肉原生质体进行种内电融合研究。当正弦交变电场强度分别为40-50伏/厘米时,烟草,元麦的叶肉在生质全能在电极间排列成串;这时若施加电压分别为120-200伏,100-140伏和100-110伏,脉宽为25微秒的脉冲电场于烟草,正常和正常元素,正常和典化元素叶肉原生质体时,就会出现原生质体局部接触区发生质膜的可塑性击穿,形成融合体。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枯草杆菌α-淀粉酶,酪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在TritonX-100-(NH4)2SO4和TritonX-100-NaH2PSO4盐水相和聚合物固相的分配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控制一定的pH值和(NH4)2SO4浓度,酶大部分进入TritonX-100固相,其杂蛋白主要留在盐水相。用该体系提取酶,方法简便,平均酶活力收得率100%,一次纯化倍数1.31。  相似文献   

3.
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地衣状芽孢杆菌53-A6为出发菌株,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53-A6菌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达99.7%和30.9%,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和原生质体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地衣状芽孢杆菌53-A6为出发菌株,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53-A6菌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达99.7%和30.9%。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和原生质体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烟草K326无菌苗为材料,成功地将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出再生植株.并同时就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酶解条件、培养方法及培养基中的激素组成等因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壁的再生是原生质体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行为之一。这种行为是建立在代谢基础上的。前文我们已报道了再生壁形成中,EMP(糖酵解)和HMP(戊糖支路)呼吸途径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于TCA(三羧酸循环)途径尚未研究。本文系报道应用TCA呼吸途径的抑制剂丙二酸钠对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再生壁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的研究结果。材料与方法选择烟草(Nicotiana tabacum)叶片为材料,按前法分离叶肉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的培养按前法进行。丙二酸钠附加于NT培养基中,经高压灭菌后接种。检查原生质体细胞壁的再生,用荧光增白剂VBL染色荧光法。细胞面积的计算按前法。  相似文献   

7.
设计切割烟草花叶病毒RNA的锤头型核酸Rz-2,分别以pKyLx7和pBin19为载体,构建含Rz-2基因及核酸和底物连接的RzSb-2基因的重组质粒,通过三亲交配将目的基因转入土壤农杆菌中的Ti质粒.重组Ti质粒通过PEG法转化烟草原生质体,同时对转化的原生质体接种TMVc一定时间后以半叶法检测原生质体中病毒的侵染性.结果表明转基因原生质体中TMV侵染性明显低于未转基因的对照,推测病毒在转基因的原生质体中复制受到干扰;且核酸Rz-2(正向)表达后作用最为明显,核酸连底物RzSb-2(正向)与RzSb~2(反向)之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硫胺素(VB1)与钒(V)的荧光反应,选择了最佳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并对荧光物质的性质以及Triton X-100对反应的增敏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硫胺素(VB1)与钒(Ⅴ)的荧光反应,选择了最佳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并对荧光物质的性质以及TritonX-100对反应的增敏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酵母嗜杀质粒融合转移──Ⅰ.融合转移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嗜杀酵母ERR1和啤酒生产酵母AS2420出发菌株,建立了供体菌MK2-3:K+R+Leu-ρ+(n)和受体菌AS2420-1:K-R-leu+ρ°(2n).对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不尽相同;同一菌株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也不相同.有利于融合再生的原生质体制备条件是MK2-3:菌龄30h,蜗牛酶解量30g/L酶解时间30min,此时原生质体形成率为80%,而再生率达17.1%,这些条件对嗜杀活性无影响,再生菌落的嗜杀活性率达100%;而AS2420-1;菌龄24h,蜗牛酶量20g/L,酶解时间30min,原生质体形成率为81%,再生率为18.1%.对四种渗透压稳定剂的再生效果实验表明甘露醇效果最佳,氯化钾次之,考虑到廉价,氯化钾是很好的代用品,在30%PEG6000及Ca2+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融合率可达8.9×10-6,对其中的融合子MAR4的遗传性状及嗜杀活性的稳定性检测,DNA含量及细胞大小测定,dsRNA质粒的提取及电泳结果分析和发酵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融合子MAR4具有较高的嗜杀活性并可以稳定遗传,有与供体菌MK2-3嗜杀质粒dsRNA相同的电泳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不同紫花苜蓿栽培品种生物能源性状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取了54个苜蓿品种,采用温室盆栽方法进行两次刈割,对产草量、细胞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分数、株高、分枝数和叶茎比等生物学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苜蓿品种间产草量和细胞壁各成分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品种内变异大于品种间变异;产草量和细胞壁成分变异系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产草量(42.42%)>木质素质量分数(17.22%)>纤维素质量分数(12.74%)>半纤维素质量分数(10.04%);刈割处理显著降低了半纤维素质量分数(P <0.01),但产草量、纤维素和木质素没有显著变化;根据产量、株高、细胞壁成分等性状将供试苜蓿品种分为五个大类,其中第Ⅱ类群和第V类群生产性能最高,且第Ⅴ类群表现出良好的再生性能;综合评价提出甘农3号、黄羊镇、和阗、WL903、三得利、大郁山、平凉和意大利作为进一步开展生物质能源性状选育的优良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2.
采用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方法定量大米草原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72%浓硫酸水解1 h、4%稀硫酸水解1 h可将大米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降解为可用HPLC定量的单糖,适宜的样品添加量为0.3 g。同时,NREL法测定大米草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含量分别为32.92%、27.65%和24.2%。这三个组分的含量是评价大米草预处理、酶解及发酵工艺条件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是提高厌氧消化性能的有效添加剂,由于生物炭性质的多样性和厌氧体系的复杂性,生物炭对厌氧消化的促进机理尚未得到全面认识。以生物质纯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原料,分别采用水热法和热解法制备了生物炭,考察了生物炭对葡萄糖厌氧消化的影响,并从微生物分析、官能团组成和电导率等方面探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生物炭的添加能加快葡萄糖厌氧消化速率,提高消化效率;相较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木质素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的效果更好;以木质素为原料制备的水热炭和热解炭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富集互养型发酵细菌,这可能有助于促进直接种间电子转移(DIET)机制的建立,从而提高产甲烷速率;生物炭丰富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较大的电导率可能是其强化厌氧消化效果的关键特性;通过变异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制备方法,累积产甲烷量对生物炭原料的依赖性更大。  相似文献   

14.
生物炭是提高厌氧消化性能的有效添加剂,由于生物炭性质的多样性和厌氧体系的复杂性,生物炭对厌氧消化的促进机理尚未得到全面认识。以生物质纯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为原料,分别采用水热法和热解法制备了生物炭,考察了生物炭对葡萄糖厌氧消化的影响,并从微生物分析、官能团组成和电导率等方面探究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生物炭的添加能加快葡萄糖厌氧消化速率,提高消化效率;相较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木质素为原料制备的生物炭的效果更好;以木质素为原料制备的水热炭和热解炭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富集互养型发酵细菌,这可能有助于促进直接种间电子转移(DIET)机制的建立,从而提高产甲烷速率;生物炭丰富的表面含氧官能团和较大的电导率可能是其强化厌氧消化效果的关键特性;通过变异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制备方法,累积产甲烷量对生物炭原料的依赖性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根系力学特性与化学组成的关系,揭示根系固土的机理,为边坡的生态修复预测及树种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贵州省石漠化土层浅薄地区乡土树种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和刺鼠李(Rhamnus dumetorum Schneid)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根系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及根系抗拉特性的测定,结合根系横截面的表观形态分析,从更为微观的角度分析根系固土护坡机制。【结果】根系力学性质与根径间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根径越大,极限抗拉力越大,极限抗拉强度和极限延伸率越小。随着根径的增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呈增加趋势,木质素含量呈减小趋势。其中火棘木质素含量高于刺鼠李,纤维素含量低于刺鼠李。木质素含量越高,根系极限抗拉力和极限抗拉强度越大,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越高,极限延伸率越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在微观的化学结构上韧性和强度可能对根系宏观的力学特性有较大影响。根系在微观结构方面具有与木材一样的微观“多孔结构”,从而对根系产生一定的增韧作用。【结论】根系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均对根系的抗拉力学性能有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影响根系力学性质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6.
农林废弃生物质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具有可再生、总量大、分布广和低污染的特点,是目前唯一具有可再生性能的含碳清洁燃料。相比于其它种类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还具备良好的可存储性和易运输特点,将丰富的农林废弃生物质应用于炼铁生产将助力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但农林废弃生物质也存在水分高,固定碳和发热值低,碱金属含量高和燃烧过程不稳定的缺点,不经提质处理难以满足炼铁生产对固体燃料的性能要求。本文采用水热炭化技术处理玉米秸秆制备水热炭产品,并采用多元高斯分布活化能模型(DAEM)研究玉米秸秆水热炭的燃烧动力学。结果表明,采用DAEM模型能够精确表征玉米秸秆以及玉米秸秆水热炭的燃烧动力学行为,玉米秸秆原料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焦的燃烧,玉米秸秆水热炭的燃烧可分为三种阶段: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焦的燃烧。动力学计算表明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焦燃烧的平均活化能范围为分别为273.7–292.8 kJ/mol、315.1–334.5 kJ/mol和354.4–370 kJ/mol,标准差分别为2.1–23.1 kJ/mol、9.5–27.4 kJ/mol和12.1–22.9 kJ/mol,随着水热炭化温度的升高,玉米秸秆水热炭中纤维素和木质素质量分数先升高后降低,而半焦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7.
细菌纤维素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细菌纤维素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及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现状.着重介绍了细菌纤维素在无纺布中的应用研究,研究表明细菌纤维素作为无纺布的胶粘剂,具有良好的粘结能力和广泛的适用范围,可有效改善织物的强度和性能.其生物降解性能有助于环境友好的无纺布产品的技术开发.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水中半纤维素气化制氢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碱性化合物KaCO3、Ca(OH)2以及Ru/C为催化剂,在间歇式高压反应釜中,对半纤维素在超临界水中的气化制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催化剂都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其中Ru/C的效果最佳,当加入0.8g时,每千克半纤维素可生成14.365m01 H2,约为不加入催化剂时的3.8倍,为单独加入K2CO3、Ca(OH)2时的1.6和1.9倍,气化率和氢转化率也有很大提高,分别达到77%和126%.同时,催化剂混合使用要比单独一种催化剂的效果好.温度的提高可明显提高H2产量,同时降低CH4产量.此外,停留时间对气化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20min时气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香蕉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分,并对其发酵产沼气的潜力进行研究,以期为香蕉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方法】分别采用改进后的硫酸-重铬酸钾氧化法、2mol/L盐酸水解法和72%浓硫酸法测定香蕉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在35℃恒温条件下进行厌氧发酵产沼气,绘制不同原料产沼气过程变化曲线图。【结果】香蕉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17.47%、11%、6.86%,其厌氧发酵产沼气最高可达到(155±3)mL/g TS。【结论】香蕉杆纤维含量较高,可作为沼气发酵原料使用,为香蕉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外源酶对大熊猫日粮营养物质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外源性复合酶制剂,对移地保护圈养大熊猫进行了消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喂1.5‰和3.0‰的营养性复合酶或纤维素复合酶,均能显著提高大熊猫对日粮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其中,对日粮粗蛋白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添喂3.0‰的效果优于添喂1.5‰水平的效果;对日粮粗酯的消化率:添喂1.5‰的效果优于添喂3.0‰水平的效果;对日粮纤维素、半纤维素和NDF,ADF的消化率:添喂纤维素复合酶的效果极显著;而且,随添喂水平的提高(1.5‰到3.0‰),其日粮纤维素等物质的消化率亦随之显著提高;添喂复合酶纤维素等物质的消化率亦有良好的助消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