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常规走时双曲线方程依据偏移距小于或等于反射界面深度的假设,以至于不适合长电缆的大偏移距和多覆盖次数采集方式的地震资料速度分析及时差动校正处理,提出了长排列非双曲线反射同相轴的动校正(NMO)方法,并且首次用于南海地震资料处理。该方法通过在常规时移双曲线方程引入2个NMO参数,即不均匀性参数s和各向异性参数η,使走时方程满足长电缆采集数据处理要求。模型试算及实际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大偏移距及陡倾角处的道集得到拉平,叠加后的剖面成像更清晰、信噪比更高。  相似文献   

2.
根据地震反射记录正确解释地下地质构造,必须进行地震射线偏移归位—迭加偏移或偏移校正。正确选择地震射线偏移归位速度是提高迭偏剖面质量和资料解释可靠性的关键。近几年来,这个问题已经引起许多地震勘探工作者的重视,进行了许多研究和试验。但是由于缺少根据已知速度分析资料换算偏移归位速度的方法,至今在迭偏处理的速度参数选择中仍是按经验选用,或者均方根速度,或者比它高一些的速度,或者比它低一些的速度;而对迭偏速度随偏移距的变化认识不足。迭偏速度参数选择尚缺少正确的理论依据。文献中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利用松辽盆地深层地震资料的有效反射信息来研究盆地基底构造特征,通过分析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地震地质条件和地震资料的特点,利用多套地震数据处理系统的优势模块,重新进行了深层资料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恰当的静校正、串联去噪、有效信号加强、速度分析和偏移归位等技术是获取高品质深部地震剖面的关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套较适用于深层地震资料处理的方法,这些成果为今后其它地区的深层地震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龙断陷位于松辽盆地西部断陷区,中浅层采集地震资料在深层反射能量弱、信噪比低,深层偏移距不够,造成深层成像困难,导致基底结构和地层分布特征认识不清,难以满足深层勘探。为此,我们开展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研究,本文在克希霍夫叠前时间偏移原理以及偏移速度模型精确建立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高密度自动速度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孔径试验及偏移距分组实验,讨论了影响叠前时间偏移成像效果的因素,选择合理的处理参数,对本区资料进行了处理。处理结果表明,与老剖面相比,新剖面深层的成像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为较好地消除表层低速带速度与厚度变化而存在的剩余静校正量的影响。在对地震资料进行动校正之前先进行剩余静校正处理是必要的,故在赛伯720机上研制了应用模块。本方法的优点是在波形不受动校拉伸影响,在速度不准、界面倾斜情况下求取剩余静校正值。为速度分析,动校迭加、迭前偏移等处理直接提供较好的原始资料。文中展示了用所编模块处理实际地震剖面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塔河地区裂缝及溶蚀孔洞非常发育,储层的非均质性极强,如何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及精细描述储层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细的储层预测不仅要有一个高质量的成像结果,更需要一个好的成像道集。而目前的常规处理方法大部分都是为了得到好的成像效果而提出的,所以得到的道集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满足高精度储层预测的需求。偏移距矢量片(OVT)技术是一种面向宽方位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较常规窄方位处理技术有着更多的优势,应用OVT道集进行偏移能够更好的发挥宽方位地震资料的优势,不仅能够得到成像精度更高的偏移剖面,还能提供振幅、方位信息保真的共反射点(CRP)道集为后续的精确储层预测等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震反演由叠后发展到叠前,地震叠前弹性阻抗反演要求更大的入射角范围,即需要更大的偏移距范围,这就要求叠前偏移得到的共反射点(CRP)道集更加平直,动校拉伸效应更小。这就需要在叠前偏移之后,对CRP道集进行更精细的处理,尽量消除剩余时差的影响。消除剩余时差和动校拉伸效应最有效的方法是各向异性动校正,而各向异性动校正的应用需要相对正确的各向异性参数VNMOη。本文应用一种高密度双谱扫描的方法,首先在CRP道集中进行高密度扫描,得到两个与各向异性参数有关的量值τ0dtn,配合横向和纵向的插值、平滑,再应用位移双曲方法,将τ0和dtn转化为各向异性参数VNMOη,最后应用各向异性动校正,最终消除由地层各向异性引起的叠前道集不平和剩余时差。本文给出了这种方法的基本流程,并在合成记录和实际数据上加以应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双谱扫描的方法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各向异性参数,应用于各向异性动校正能够较好地消除剩余时差和动校拉伸对CRP道集的影响,提高有效偏移距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垦71地区多分量地震数据采用微型机电系统(MEMS)数字检波器采集,受转换波的非对称路径和各向异性的影响,剖面中非双曲同相轴广泛存在.传统的速度分析法基于各向同性理论,动校正时无法把同相轴拉平.为了实现同相轴的同相叠加,利用不同偏移距的动校正信息估算不同的参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四参数速度分析法.四参数指转换波叠加速度vC2、垂直速度比γ0、等效速度比γeff和转换波各向异性系数xeff.应用该方法对胜利油田垦71地区三维多波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效果较好,且对该地区多分量资料的成像质量及PP波与PS波同相轴的相关性也有很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胜利油田垦71地区多分量地震数据采用微型机电系统(MEMS)数字检波器采集,受转换波的非对称路径和各向异性的影响,剖面中非双曲同相轴广泛存在。传统的速度分析法基于各向同性理论,动校正时无法把同相轴拉平。为了实现同相轴的同相叠加,利用不同偏移距的动校正信息估算不同的参数,提出了一种新的四参数速度分析法。四参数指转换波叠加速度VC2、垂直速度比γ0、等效速度比γeff,疆和转换波各向异性系数拗。应用该方法对胜利油田垦71地区三维多波资料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效果较好,且对该地区多分量资料的成像质量及PP波与PS波同相轴的相关性也有很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依据现代信号分析理论,对叠前地震道集剩余动校正黾的消除技术进行研究,在模型数据和实际数据的试验基础上,探讨基于时频分析技术的叠前道集校平方法.结果表明:通过对地震信号进行时频分解,并在信号重构时完成高精度的剩余动校正量的消除,处理前后信号振幅不变,道集同相性增强,叠加后信号有效频带变宽;利用近偏移距地震道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在有效消除剩余时差和校平同相轴的同时,避免了叠前道集动校拉伸畸变对模型道的影响,保证了技术实现的精度;该方法在消除叠前道集中剩余动校正量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使用标准相似系数算子计算速度谱和等效各向异性参数谱时, 谱上会出现能量团的拖尾现象, 谱横向分辨率低, 给准确拾取参数带来困难。针对这一问题, 引入基于确定性道重排的微分相似系数算子, 将归一化微分相似系数及确定性道重排法相结合, 利用微分算子中的做差运算对地震道间时差的敏感性, 放大相干算子, 提高谱分辨率。将该方法应用于非双曲型走时等效各向异性参数分析, 通过对模型及实际数据的测试, 得到分辨率较高的速度谱和等效各向异性参数谱, 且分辨率明显优于标准相似系数法。  相似文献   

12.
各向异性介质转换波速度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层存在各向异性时,将使地震波速度和时距曲线变得很复杂.在现有理论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地层各向异性系数与速度及时距曲线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各向异性介质纵波,特别是P-SV转换波的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可求得各向异性介质的地震波速度,而且可求得地层各向异性参数.经理论模型试处理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地震勘探精度的不断提高,仅考虑VTI介质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方法已不能满足宽方位地震资料速度分析和动校正的需要.针对宽方位纵波资料方位各向异性特点,讨论了HTI介质各向异性速度分析方法.根据方位各向异性理论,得出了速度和裂缝方位满足的椭圆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求出了椭圆方程的参数解.根据椭圆方程求出每个方位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叠加处理是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主要手段。动校正处理限制了野外观测系统覆盖次数的增大,从而影响了现有的共中心点(CMP)水平叠加方法的去噪能力。文中提出的自适应面元(ADA)叠加法以面元估计代替点估计,等效地增大覆盖次数,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自适应地选择面无方向,对资料的剩余动、静校正误差进行补偿;对间断点处进行非线性处理,保持资料的横向分辨率。理论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ADA叠加可得到很好的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见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7):7039-7045
南海地区的海底地貌复杂,起伏落差大,水道复杂、高角度构造发育,造成长期以来在该地区所获得的地震资料品质普遍偏低,不能满足后期地震解释及地质综合研究的需要。采集的原始地震资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拖缆漂移严重,羽角大; ②涌浪噪声干扰强;③多次波发育严重,给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常规的二维地震处理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中、深部成像问题,本文重点针对拖缆漂移问题,采用伪三维处理思路: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三维网格化;其次,对网格化后的数据进行规则化处理;第三步,选取偏移距分布均匀的线段重新合并回一条二维测线,最终CDP道集内偏移距分步趋向均匀,这样可以减少共中心点横向发散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压制涌浪噪声和多次波,最终的处理成果表明此方法的有效性,与常规处理结果相比成像品质明显提高,解决了中、深部成像模糊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场正演及偏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量数据表明地下岩层的地震各向异性是普遍存在的.然而在常规处理中,通常视地下介质为各向同性介质,这必然导致一定的误差.作者从弹性波动方程出发,用虚谱法正演模拟了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场,用弹性波多分量联合逆时深度偏移法,并在计算中很好地解决了边界反射问题,实现了多波多分量资料的偏移,获得了一些与各向异性介质有关的波场信息和认识.这些信息和认识有助于复杂地层成像和岩性参数反演.  相似文献   

17.
对井间地震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观测系统和井间地震波场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处理井间地震资料的新方法,由理论推导得到了井间反射波的旅行时方程。利用井间地震特有的共偏移距道集,找出了适宜于分析井间地震偏移速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井间地震反射波偏移成像的超级叠加技术。通过对有限差分模型资料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获得了清晰的反射波剖面,验证了反射波超级叠加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地震剖面的反褶积经常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阶段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公认的提高剖面分辨率的有效方法.常规的反褶积方法已经很多,但如何在提高剖面分辨率的同时又有效地抑制噪声,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始终是困扰人们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神经网络及其衍生物(TH网络)的地震剖面反褶积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效果明显,尤其在地震剖面中存在一些相隔较远的反射层时有很好的效果,充分显示了神经网络方法处理地震剖面反褶积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