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频率波数域实现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叠前深度偏移是理想的改善复杂地区和强横向速度变化的地震资料成像技术,对于复杂变速介质成像,常用的时间域成像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借助于深度域成像方法,特别是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推导了三维叠前深度波场延拓算子公式,指出其实质含义,并通过模型测试进行了验证,介绍了一种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实现方法,最后进行了偏移算子的误差分析.理论分析与实例计算表明,该计算方法是合理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VSP偏移成像技术在VSP资料处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精确成像,常要求对VSP数据进行三维叠前偏移处理。传统的单程波方程延拓计算时只能保证相位信息的正确性,没有对振幅做任何处理,仍存在保幅性较差的问题,不利于将其结果运用到岩性分析中去。本文以保幅型单程波偏移算子为基础,研究了三维VSP单程波动方程保幅偏移成像方法。并在实际资料中,采用了保幅型三维地震道插值方法,对非规则网格炮点采集的三维VSP数据进行插值,保证了波动方程保幅偏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常规Rytov近似傅氏偏移方法对于剧烈横向变速介质不能精确成像的状况,提出了变参考慢度Rytov近似傅氏偏移方法,从理论上解决了任意速度变化地质模型的偏移成像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复杂地层的成像精度和波场延拓算子的稳定性,对散射波场的计算公式作了改进。将该方法运用于盐丘模型的正演和偏移试验,与常规Rytov近似偏移方法相比较可明显看出,变参考慢度Rytov近似傅氏偏移方法的处理效果得到了改善,其处理横向速度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4.
针对常规Rytov近似傅氏偏移方法对于剧烈横向变速介质不能精确成像的状况,提出了变参考慢度Rytov近似傅氏偏移方法,从理论上解决了任意速度变化地质模型的偏移成像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复杂地层的成像精度和波场延拓算子的稳定性,对散射波场的计算公式作了改进。将该方法运用于盐丘模型的正演和偏移试验,与常规Rytov近似偏移方法相比较可明显看出,变参考慢度Rytov近似傅氏偏移方法的处理效果得到了改善,其处理横向速度变化的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5.
塔河地区裂缝及溶蚀孔洞非常发育,储层的非均质性极强,如何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及精细描述储层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精细的储层预测不仅要有一个高质量的成像结果,更需要一个好的成像道集。而目前的常规处理方法大部分都是为了得到好的成像效果而提出的,所以得到的道集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能满足高精度储层预测的需求。偏移距矢量片(OVT)技术是一种面向宽方位地震资料的处理方法,较常规窄方位处理技术有着更多的优势,应用OVT道集进行偏移能够更好的发挥宽方位地震资料的优势,不仅能够得到成像精度更高的偏移剖面,还能提供振幅、方位信息保真的共反射点(CRP)道集为后续的精确储层预测等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地震成像方法在处理地表起伏大、表层速度结构复杂、地下构造复杂及断层发育、地层产状变大等较难的问题,传统的地震成像方法。采用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能够修正陡倾地层和速度变化产生的地下图像的畸变,使反射能量聚焦,正确确定同相轴的空间位置,可以用于解决断层发育、低幅度构造、复杂速度场等造成的成像问题。以LN区块为例,进行深度偏移处理试验,对工区内井的钻井分层与叠前深度偏移剖面上对应的地震层位进行了细致比对,目的层地震反射层位深度误差均很小,成像深度位置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7.
研究区勘探面积2.8 km2,位于吕梁山脉中段,西山煤田马兰向斜东翼。区内地形复杂,属典型的山区地貌,地表冲沟、陡坎较发育。这种地质条件下三维地震勘探存在的非均匀介质成像、山区静校正、共中心点偏移,资料采集质量和资料处理等问题,通过正确的观测系统设计、科学的施工方法,可以取得高质量的成果资料。  相似文献   

8.
作为复杂地表条件下的城镇区域三维地震勘探(炸药震源)中,最关键的技术难点在于三维地震观测方法不能按常规观测系统实现,因爆炸安全因素的限制,许多地方根本无法布设地震激发炮点,只能大距离炮点偏移或直接丢炮,严重影响采集资料的质量及地质任务完成。非纵观测系统是一种不规则的束状观测系统,适合城镇三维地震的观测系统布设方法,它能有效地改善了反射面元的均匀性、保证了叠加次数、减小了剖面缺口及浅层资料品质的提高,从而为提高叠加效果及成像精度奠定了基础。对炮检点布设困难的复杂地表及大型障碍物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效果是明显的、有效的,为这类地区应用炸药震源进行三维地震采集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走时双曲线方程依据偏移距小于或等于反射界面深度的假设,以至于不适合长电缆的大偏移距和多覆盖次数采集方式的地震资料速度分析及时差动校正处理,提出了长排列非双曲线反射同相轴的动校正(NMO)方法,并且首次用于南海地震资料处理。该方法通过在常规时移双曲线方程引入2个NMO参数,即不均匀性参数s和各向异性参数η,使走时方程满足长电缆采集数据处理要求。模型试算及实际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大偏移距及陡倾角处的道集得到拉平,叠加后的剖面成像更清晰、信噪比更高。  相似文献   

10.
项中  许婧 《科技资讯》2012,(8):99-99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地震道缺失和空间采样不足是常见的,其表现为死道或由于含有强烈的噪声而在预处理过程中被剔除的道记录。道内插是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其目的是在偏移之前加密空间方向(特别是三维横线方向)的采样,防止因采样过疏、在偏移过程中产生空间假频,从而提高小构造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与纵波地震资料相比,由于多分量资料的矢量特征、各向异性和转换波传播路径非对称性,因此需要一套特殊的资料处理技术,解决多波地震资料处理中的难题,同时发挥矢量波场的优势,从而改善三分量地震资料处理的质量.利用多分量的矢量特征、偏振特征以及面波特征,压制随机和相干噪声,进行纵波和横波的波场合成与分离.针对转换波非对称传播路径问题,提出转换波共反射面元计算、建立近地表浅层横波速度模型的解决方案,从而解决转换波共反射面元和转换波静校正问题.各向异性对转换波的影响比纵波更加明显,因此如何从多波资料中反演各向异性参数,消除各向异性参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在这个处理环节中,建立了4参数各向异性反演方法,实现转换波各向异性动校正和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处理.同时在国内最早提出和实现了转换波弯曲射线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改善偏移能量的聚焦性,降低成像剖面低频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规滤波方法没有考虑背景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背景噪声统计规律的小波域随机噪声衰减方法.在假设背景噪声是统计平稳的前提下,首先估计背景噪声与直达波到达之后的实际地震记录的相关系数,在这个系数比较小的情况下,利用每一道直达波到达前的背景噪声估计该道噪声的统计参数,然后给出噪声阈值估计,进而在小波域衰减垂直地震剖面(VSP)资料的随机噪声,获得高保真的VSP资料.对合成地震记录和实际资料的仿真实验表明,新方法比常规滤波方法的信噪比提高了约2dB,且更能体现地震信号的时变特点,处理后的剖面同相轴更清晰.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三维地震数据的组织结构出发,详细介绍了海量三维地震数据分块的处理方法。使用该方法结合二维纹理贴图技术可实现三维数据体的快速切片显示。  相似文献   

14.
为了应用断层增强技术来提高断层识别的精度, 提出基于多方向识别的三维断层增强方法。通过方向滤波来增强地震同相轴的连续性, 并压制背景噪声, 通过边界保持滤波来保持地震剖面的断层信息。进一步地, 对方法流程做两点改进: 一是使用多方向断层识别, 增强对倾斜地层情况的适用性; 二是将二维断层增强方法扩展到三维地震数据, 实现以较低的运算量达到三维断层增强的效果。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应用实例均表明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压制背景噪声, 增强地层同相轴的连续性, 并提高断层图像的分辨率, 有利于后续的构造解释。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斜拉桥的地震动力分析方法,包括三维斜拉桥线性地震分析的多点激励地震输入问题。对两典型跨径斜拉桥进行了一致激励和多点激励情况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多点激励对于长大跨径斜拉桥地震响应有很大影响,在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必须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6.
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其地震数据处理成果会影响后期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复杂地形因素的影响,其处理结果导致实际地震分辨率不是很高,品质不好,不适用于后期的构造解释和储存预测。本文是基于S变换的原理,通过改变S变换窗函数的算法,提高时频分辨率,以薄互层模型为基础,在实验中通过各种不同时频分析方法的对比研究,以及对处理实际问题中得到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最后得出广义S变换在地震资料处理相比中提到的其他方法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海洋地震勘探采用拖缆进行数据采集,拖缆采集数据的信噪比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通过改变拖缆的
沉放深度,可以降低环境对采集地震数据的影响。受国内海洋地震勘探装备作业能力的限制,在中国海域实现海洋宽
频地震采集相对较困难。为了打破这一限制,探讨了拖缆与海缆联合宽频采集设计的方法,对联合采集的参数论证、
面元合并、羽角对宽频的影响和深度优化求解等4 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在参数论证方面,论证了如何通过最浅目
的层深度设计线间距的方法;针对拖缆和海底电缆检波器间距差异设计了面元合并方案,同时考虑了面元合并对信噪
比的改变;在羽角存在的情况下,讨论了横向变化率对采集数据限波点频率和能量的影响;最后论述了深度变化试验
求取拖缆最优沉放深度的方法。通过对拖缆与海底电缆联合宽频采集设计4 项关键技术的分析,搭建了拖缆与海缆
联合宽频采集设计的基本流程。  相似文献   

18.
王春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6):4617-4621
我国陆上薄互储层有效储层砂岩厚度一般小于5 m,砂体规模小,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地震有效识别该类储层难度较大。地震资料处理中通常采用提高分辨率处理,实现对薄储层的识别,过分提高分辨率又破坏地震资料保真度。针对这一问题,采用叠前地震资料宽频保幅处理技术,在保幅处理的基础上充分应用分频处理技术有效提高地震资料高频段的信噪比,并针对高分辨处理的特殊要求,采用两步法反褶积、空变Q补偿等来拓宽地震资料有效频带。该项技术目前在大庆长垣扶余油层取得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目的层有效频带拓宽(10—15)Hz。  相似文献   

19.
分布式声传感器技术(DAS: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是一种新近提出的高精度勘探数据采集方法,受制于复杂背景噪声的影响,DAS记录处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基于替代序列的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方法和Lilliefors检验法对DAS记录中复杂背景噪声的平稳性和高斯性进行研究.用以分析的实际地震数据是按照勘探工业要求采集的井中DAS记录.研究结果表明,DAS背景噪声是非平稳、非高斯随机过程且噪声特性随记录时长发生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实现了针对DAS背景噪声特性的可靠认知,对提高DAS记录处理水平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