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正承受着极端高温天气的影响,基于此,介绍极端高温天气对人类、动植物、环境的伤害,简要分析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原因,并给出减少极端高温天气出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近极端温度天气对产生极端温度天气的指示意义,本文基于平均广义态密度的近似形式,构建了近极值广义态密度的参数,并定义了最概然近极值强度和最大平均广义态密度,运用广义态密度研究了1961-2013年间中国近极端温度天气的聚集现象.结果表明,当南京夏季日最高温度达到33.15℃时,下一时刻产生极端高温天气的概率最大,为33.43%.而冬季出现-2.78℃的近极端低温时,出现极端低温的概率最大,为29.83%.从全国范围来看,夏季在西北地区西部、西南及华南地区,当日最高温度达到距离高温阈值1.0~2.6℃的近极端高温时,最有可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冬季,对于西南地区北部和东部以及华南地区西部,当日最低温度高于低温阈值1.2~3.2℃时,应及时给出极端低温天气的预警.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南通市委宣传部5月1日通报,4月30日18时至22时,南通部分地区出现冰雹和大范围强雷暴大风天气,造成11人死亡. 11条鲜活生命的意外离去,令人不胜唏嘘.自然灾害在展示其无穷破坏力的同时,也再次向我们敲响了加强灾害防御能力建设的警钟. 当晚,南通市出现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最大风力达到了 14级.显然,这是极端天气突袭,具有偶然性,但也有必然性.客观上,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总体还比较薄弱.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邹宁提出,我国沿海地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气候灾害多发、易变、风险高、危害大,对沿海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大威胁,提高沿海地区气候灾害应对能力刻不容缓.人们至今记得,2016年6月23日,与南通比邻的盐城市阜宁、射阳等地出现强对流天气,造成99人死亡846人受伤.既往,极端天气带来的教训足够深刻.  相似文献   

4.
李泽椿 《科技潮》2011,(2):40-43
2010年我国极端天气灾害发生频繁2010年,我国频繁遭遇极端天气事件的严重影响,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前,频繁的极端灾害事件大部分都是极端天气事件引起的延伸灾害。  相似文献   

5.
<正>时下,已进入夏季汛期,暴雨、雷电、台风等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许多省市连续出现大范围强降雨,一些地方频频出现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因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6月1日,"东方之星"游轮因遭遇恶劣天气翻沉,致400余人遇难,震惊国人。6月24日晚,重庆市巫山县大宁河一区域滑坡,形成巨大涌浪,致13艘无作业人员小型船只翻沉,岸上1人失踪,4人受伤。与  相似文献   

6.
雪灾考验2008     
《世界知识》2008,(4):14-15
今年1月10日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低温、雨雪和冰冻极端天气,引起50年一遇的特大雪灾,造成重大损失。全国全力投入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斗争。与此同时,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区也先后出现了雪灾。美国多州遭遇暴风雪。保加利亚遭遇严重雪灾,部分地区断电断粮。巴基斯坦持续严寒。阿富汗多人死于大雪、雪崩及严寒天气。伊朗突降整晚暴雪,大量道路封锁、航班取消。甚至素称温暖的中东也大雪成灾。阿曼街头大雪堆积如山。耶路撒冷也遭暴雪袭击。  相似文献   

7.
奥运期间的天气预报工作已进入临战状态气象部门将提前一周左右预报8月8日开幕式的天气,此外还针对可能出现的一些突发极端天气如暴雨、强对流天气,提前几个小时甚至在更短的时间内发布预警信息。而根据目前人们对天气预报的认识,向公众发布如大范围降水、寒潮天气的预报,通常是在一周时间之内;而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高温、干旱、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气候变化成为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进入21世纪,绿色低碳逐渐成为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取向,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希翼打造出美好的无碳未来.  相似文献   

9.
今年刚刚进入3月份,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先后连续遭遇了沙尘暴及大风沙尘天气的侵袭,京津两市甚至湖北、安徽、南京、上海等地也未能幸免.  相似文献   

10.
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模拟夏季极端降水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累积频率的统计方法和Community Climate Model 3(CCM3)模拟的10年逐日降水结果,分析了模拟的夏季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CM3模拟的极端降水阈值的大值区主要在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上游、印度半岛及其邻近海域和孟加拉湾及其北部地区.CCM3能够模拟出我国长江流域极端降水量与极端降水日数显著增加的趋势.对极端降水平均强度、降水日数以及极端降水量与总降水量比值的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极端降水基本呈现同相变化,且以长江和黄河中游地区较为显著.CCM3模式基本能够模拟出观测到的极端降水阈值与总降水、极端降水日数及其距平的高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研究全球碳循环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GIS的支持下,采用深圳市2004年和2008年的MODISNDVI时间序列数据和逐月气象数据,利用CASA模型估算了逐月的NPP值,对比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极端暴雨天气对NPP月变化特征的影响及其气候因子对NPP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市的NPP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在出现极端暴雨天气的2008年6月,NPP值急剧下降,年内NPP逐月变化时间序列被延后;月均气温显著影响深圳市NPP的变化,而当极端暴雨天气出现时,太阳辐射对NPP的影响比降水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冬季除雪防滑工作是寒冷地区高速公路冬季养护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特别是出现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时,容易造成高速公路雪阻、冰雪路面等现象,严重影响公路行车安全和畅通.根据齐齐哈尔高速公路管理处几年来除雪工作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高速公路除雪的一些经验,提出目前除雪防滑保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善意见,供互相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极端天气事件极易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严重损害。使用欧洲中心(ECMWF)的ERA5再分析资料,选择对极端天气有分析和预报有效的原始异常度(RA)和标准化异常度(NA)对南通地区2016年7月11日极端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报。研究表明,相比于常用的原值场,RA和NA等异常场对分析和预报该次强降水过程更有优势。日常业务中常用的原值场,很难明显给出对极端降水有较好指示意义的预报指标,相比之下,RA和NA这种异常场,可以给出更为有效的极端降水预报指标。这表明,极端降水事件与气象要素的异常部分直接相关。极端降水的落区与位势高度RA和NA的负异常中心接近,湿度的RA和NA正异常出现的时段和位置也与降水出现的时段和位置有较好的相关性,降水强度与湿度和位势高度的RA和NA的异常强度也有一定关系。综合分析不同高度和位置位势高度和湿度的RA和NA,对分析和预报潜在极端天气的落区、强度和出现时段有重要帮助。使用ECMWF的模式预报资料,通过分析不同时效对该次过程的降水和850 hPa位势高度的预报结果,相比于对降水本身的预报,模式对850 hPa位势高度NA场的预报更为稳健,更有利于预报员该次极端降水事件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李沉碧 《科技资讯》2012,(33):167-167
由于极端天气的增加,几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出现积水和洪涝现象。围绕目前的情况,文章从造成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的方面阐述了一定的观点,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丰满库区附近的吉林、蛟河、桦甸三气象站1951-2010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目前中国运行时间最长的大型混凝土重力坝——吉林丰满水电站大坝全面治理工程所涉及的天气气候问题.重点从气温、降水、风向风速、冻土深度及短时灾害性天气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两大方面对重建施工和建成运行后可能出现的影响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极端温度事件区域性的分析方法及其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1961-2002年42年中国站点的日最高、最低温度资料,运用累积频率的阈值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高温、极端低温以及全国的温度日较差极端事件的区域性特征.本研究中的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性指的是,当某单站发生极端温度事件的同时,全国其余各站也发生同一种极端温度事件的概率分布,即成片发生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尺度.对每个研究站点均可寻找出一个与基准站同时发生极端温度事件的高概率站群,近似地用面积指数来表征站点群的区域大小,以此衡量成片发生极端温度事件的区域大小.结果指出:我国东部地区的极端高温、低温事件的面积指数的大值区分布较为一致,我国华南地区、江淮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面积指数的大值区分别集中在江西省和湖南省的南部,江西省北部和长三角地区,陕西省和山东半岛以及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南部.即说明,无论是极端高温事件还是低温事件,上述地区的区域敏感性均较高,同时发生极端高温(低温)事件的区域尺度较大.四个区域的区域平均的差异表现为:在极端高温事件中,江淮地区的面积指数最大,华北地区的最小.在极端低温事件中,华南地区的面积指数最大,而江淮和东北地区的最小.同时,对温度日较差的极值事件分析可知,极端高值事件...  相似文献   

17.
我国极端降水过程频数时空变化的季节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我国586个气象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在对每个站点极端降水过程阈值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揭示了近45年我国年和各季极端降水过程频数的线性变化趋势及其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年和季节极端降水过程频数主要为趋势性变化,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趋势性变化差异显著,极端降水量在降水总量的趋势变化中占主导地位 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北部和西南地区西部年极端降水过程频数呈现趋势性增加,而我国华北等地区呈现趋势性减少,并且主要反映的是夏季的特征 年和季节极端降水过程频数具有明显不同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 我国各季极端降水过程时空变化异常型明显不同,但与极端日降水的时空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对云南2011年冬季降水的延伸期天气预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期对MJO研究基础上于2011年11月8日根据MJO的活动情况及发展趋势,作出"云南延伸期天气预测第3次试验(11月12日—12月15日)".通过对天气形势及云南省天气实况的具体对比分析,就该实验进行了认真检验:在干窗口期云南日降水距平百分率几乎维持在-100%,基本无有效降水,与试验结论1基本一致;在湿窗口期有2次合适的环流形势引导赤道地区的水汽进入云南,分别造成云南南部及云南东部的降水和雨雪天气过程,与试验结论2和3一致;在干窗口后期滇中以南、以东地区出现一次小雨降水过程,预报试验对MJO的传播速度估计偏慢;本次在西南地区极端干旱背景下的延伸期预测实验是成功的,为云南省气象台提高冬季延伸期干湿预报和雨雪天气预报的水平提供了实用的理论依据,对提前准备人工降雨等工作以缓解西南地区的旱情有很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雷暴大风的预报服务,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风廓线产品、江西雷达拼图产品等资料分析了2021年5月21日景德镇地区一次大风、冰雹强天气过程。主要结论如下:1)此次强对流过程强度大,具有一定极端性。雷暴影响前后出现气压涌升、气温骤降等特点。通过相邻2站要素对比发现,极端大风与2站温压差最大时刻吻合。2...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地极端天气频发,导致水库水位暴涨,水库水温变化,而水库水温的变化会产生温度应力,水位导致坝体水压增大.通过应力仿真手段对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大坝受力进行计算,分析其温度场和应力场,并将其与正常情况下坝体受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坝体暴雨之后,混凝土坝体压应力和拉应力均增大,但不超出坝体混凝土材料的允许值,该结果可为极端天气下水库的运行和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