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布氏粘度计测定了丙烯酸酯共聚物/小分子乳化剂乳液体和丙烯酸酯共聚物/高分子乳化剂乳液体系的流变性能,并测定了各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高分子乳化剂体系较之小分子乳化剂体系,粘度增加数倍,其流变行为与小分子乳化剂乳液体系相似,为假塑 流体,但流动指数增大;高分子乳化剂使乳液体系的耐是耐电解质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以水性聚氨酯为乳化剂的丙烯酸酯乳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性聚氨酯(WPU)为高分子乳化剂进行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制备了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胶,探讨了影响乳胶粒径、黏度、稳定性、涂膜附着力和光泽度等性能的因素.此外,还将PUA乳胶和由小分子乳化剂制备的聚丙烯酸酯乳胶的稳定性和涂膜附着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以WPU为乳化剂制备的乳胶稳定性和涂膜附着力优于用小分子乳化剂制得的乳胶.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四元丙烯酸酯共聚物(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丙烯酸)。通过DSC和GPC分析了共聚物的组成和分子量分布。经二乙氨基乙醇(DEAE)中和的共聚物加水调制得微乳液。利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微乳液及其室温交联体系的流变行为,测定了剪切应力(τ)剪切速率(D)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微乳液的流动指数n近似于1,属牛顿流体;其交联体系则属非牛顿流体,并具有触变性  相似文献   

4.
VAc-BA-NMA三元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了醋酸乙烯酸(VAc)-丙烯酸丁酯(BA)-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三元共聚物乳液的流变性能,研究了功能性单体NMA和原料配比对液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对流变性能数据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VAc-BA-NMA三元共聚物乳液为假塑性流;随NMA含量的增加,乳液粘度增加,流动指数n减小;原料配比中VAc含量的增加,使得乳液体系的流变行为有向牛顿流体方向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采用可聚合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硫酸铵(DNS-86),通过种子预乳化半连续法合成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不同乳化剂体系、可聚合乳化剂DNS-86用量、引发剂(APS)用量、反应温度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TEM等对产物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使用可聚合乳化剂DNS-86能提高单体转化率,改善乳液的稳定性;随着DNS-86用量增加,涂膜的耐水性增加,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酯-苯乙烯核壳结构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段乳液共聚合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苯乙烯复合乳液。研究了聚合配方和工艺条件,如乳化剂种类和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加料方式及温度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TEM),差热分析(DSC)等方法初步探讨了该共聚物具有核壳结构,并对该共聚物乳液进行了化学、机械、冻融、稀释等稳定性的测试。  相似文献   

7.
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自交联型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乳液。对这类乳液的耐电解质、耐碱和机械离心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乳液的电导度,考察了聚合方式、活性单体种类及其用量对聚合物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酸酯/聚硅氧烷的分子设计与阻尼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含乙烯基大分子硅单体与丙烯酸酯共聚,成功地制得了具有接枝结构的丙烯酸酯共聚乳液.该接枝共聚物的阻尼温域可跨越100 ℃,力学损耗因子(tan δ)最高可达到2.0.系统研究了大分子硅单体的用量、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和丙烯酸酯单体的种类对共聚反应动力学的影响,并用动态力学谱表征了一系列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引入对聚合转化率及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大分子硅单体的加入大大改善了丙烯酸酯共聚物的低温阻尼性能,而引发剂用量对共聚物的阻尼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以含全氟基团的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氧化乙烯壬酚基醚(OP-10)为混合乳化剂,以水为介质,用间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的含氟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乳液的贮存和离心稳定性,考察了聚合物涂膜的双疏性(疏水、疏油性)、耐腐蚀性、热稳定性、成膜特性和表面化学组成.  相似文献   

10.
以聚酯二元醇、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羟甲基丙酸(DMPA)、水合肼等为原料,制得了自乳化的肼基封端聚氨酯稳定乳液。以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和双丙酮丙烯酰胺为单体,通过乳液聚合制得了含酮羰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将含肼基和酮羰基的两种乳液共混,所得复合乳液用作塑 塑复合粘合剂,使其在室温下发生酮肼交联反应以提高粘接性能。考察了预聚反应时间对预聚反应程度、不同DMPA含量和R-值(预聚体中n(—NCO)/n(—OH))对聚氨酯乳液性能以及两种乳液配比对胶膜凝胶含量、吸水率及180°剥离强度的影响,并比较了含肼基聚氨酯和小分子己二酰肼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当预聚反应210min、DMPA质量分数4.5%、R值小于1.5时,可制得稳定的聚氨酯乳液;随着共混乳液中肼基含量的增加,乳胶膜凝胶含量增大,吸水率增加,180°剥离强度降低;含肼基的聚氨酯对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改性效果优于小分子己二酰肼的改性。  相似文献   

11.
微乳液聚合制备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三异构醇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采用半连续滴加预乳化单体与引发剂,微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丙烯酸全氟己基乙基酯(PFEA)、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考察了PFEA、乳化剂的质量分数和温度等因素对微乳液聚合及共聚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乳化剂质量分数在2%~3%,PFEA质量分数在12%~20%,聚合温度在75~80℃时,聚合反应稳定,且制得的共聚物憎水性优异.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核壳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核壳阶段的单体,通过半连续滴加的种子乳液聚合的合成工艺,得到了一种粘度适中,稳定性良好,具有核壳结构的乳液.讨论了聚合工艺,乳化剂及引发剂用量种类,核壳两阶段单体用量比例对乳液聚合工艺和乳液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含功能性单体的苯/丙乳液的聚合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含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含功能基单体含量、聚合工艺和聚合温度等对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聚合温度降低,采用半连续聚合工艺以及适当提高乳化剂的浓度均有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分别采用丙烯酸丁酯和苯乙烯作为软硬单体,NP和DBS的混合乳化剂作为乳化体系,采用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并引入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来制备苯丙乳液.在聚合过程中改变加入的乳化剂量.研究了乳化剂对苯丙乳液的平均粒径、稳定性、吸水率、粘度和流变性等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大,乳液胶粒的平均粒径减小,而乳液的粘度和胶膜的吸水率却增大.乳液的稳定性受乳化剂中非离子乳化剂和阴离子乳化剂的质量配比影响较大,而乳液的流变性则与乳化剂的浓度无关.并对乳化剂对乳液性质的影响原因进行解释和分析.因此,在制备不同用途的苯丙乳液时,必须要严格控制乳化剂的浓度及配比.  相似文献   

15.
以苯乙烯(St)、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单体,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和丙烯酸二羟乙酯(HEA)为交联剂合成了苯丙乳液.红外光谱表明所有单体均参与共聚反应,透射电镜表明乳液粒径均匀,粒度分布窄.以苯丙乳液对滤清器滤纸进行了浸渍处理,经过浸渍以后明显提高了滤纸的耐水性、耐破度、挺度等性能.以透射电镜对浸渍后滤纸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苯丙乳液包覆在滤纸纤维表面、纤维交织点,改变了滤纸的微观孔洞结构,提高了滤纸的过滤效率.  相似文献   

16.
氧化还原引发剂引发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氧化还原剂用量、乳化剂种类、聚合温度对丙烯酸酯共聚反应的影响,利用差热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了聚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共聚物结构,并对共聚物胶膜进行了力学性能、耐热性、耐油性和耐水性的测试.  相似文献   

17.
增粘树脂与丙烯酸酯共存下的乳液聚合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多种增粘树脂溶解在丙烯酸单体中,预乳化后参与乳液聚合。并研究了其乳液聚合反应行为,讨论了乳化剂、引发剂、保护胶体、增粘树脂选择以及其最佳用量,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得到与塑料粘结力高且贮存稳定性高、单体转化率达到99%以上的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并用IR和DSC分析表征了溶有增粘树脂的丙烯酸乳液聚合物,可以证明的是单体都参与了聚合反应,加入的增粘树脂种类不同会影响聚合物的Tg值。通过试验发现当两种增粘树脂配比达到最佳值时,可以得到性能最好的胶粘剂。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苯乙烯(St)-丙烯酸乙酯(EA)共聚物的热性能,以St、EA和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为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复合乳化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含有机硅氧烷的共聚物。用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温度以及引发剂、乳化剂和VTMS浓度对乳液共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外谱图中1096cm-1处Si—O—Si键的吸收峰说明VTMS成功的与St、EA发生了共聚合反应;共聚物分子链中的硅氧烷水解产生的硅醇发生自缩合反应,从而使聚合物由线型结构变成交联的网状结构,因此提高了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升高反应温度、增大引发剂或乳化剂浓度以及降低VTMS浓度都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得到了聚合反应活化能和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