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中国大陆地区扁核木属3种植物的花粉及叶表皮微观形态.结果显示:花粉均为近球形,辐射对称,三孔沟型,外壁纹饰均为条纹状,赤道萌发孔;叶表皮细胞形状均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略弯曲,气孔器均为无规则型.这些相同点支持它们为同属.此外,花粉存在许多明显差异:蕤核极面观为钝三角形,东北扁核木和扁核木极面观为三裂圆形;蕤核萌发孔为角萌发孔,东北扁核木和扁核木的萌发孔为周萌发孔;花粉外壁条脊排列的紧密度、条脊宽度、沟膜上颗粒疏密度均不同;蕤核花粉外壁有黏液滴.叶表皮微形态也存在差异:蕤核叶片具毛,东北扁核木和扁核木叶片无毛;叶表皮的角质层和蜡质形态均不同;蕤核叶上表皮角质层上有晶体.这些差异可为种的鉴定提供分类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当归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西南地区12种当归属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 (如气孔器类型、表皮细胞与气孔形状、气孔纹饰及细胞角质膜特征等) 进行了观察,测量并统计气孔长度和气孔指数. 研究结果表明当归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种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分布情况、气孔类型和细胞角质膜特征等是本属植物较为稳定的演化特征,可以作为物种分类与鉴别的依据. 最后根据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列出了12种当归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山东牵牛属植物叶片气孔器及花粉亚显微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对山东牵牛属(Pharbitis Choisy)植物叶片气孔器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研究所。结果显示:圆叶牵牛(P.purpurea(L.)Voigt.)气孔器为近圆形,牵牛(P.hederacea(L.)Choisy)和裂叶牵牛(P.nil(L.)Choisy)均为长椭圆形;它们的气孔类型均为平列型。3种植物的花粉外部形态均呈球形,外壁纹饰都是刺状,都具有散萌发孔;但花粉粒的大小、萌发孔和刺的形态各种间不同。因此,观察研究植物的气孔器和花粉亚微形态特征,可为植物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枸杞属(Lycium Linn.)7种3变种及3个种间杂交后代植株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3份枸杞属供试材料花粉为长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均为三裂片圆形;具三孔萌发沟,直达两极,沟的深浅、孔膜是否明显外突各种间存在差异;外壁条状纹饰作纵向排列,不同的条状纹饰、条纹表面的不规则细横纹以及表面的穿孔是不同种间花粉的区别点;花粉的大小在各种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根据花粉形态建立了7种3变种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百合科药用植物叶表皮及花粉的形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种多年生药用草本植物吊兰、黄花菜、卷丹和紫萼玉簪的叶表皮及花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4种植物叶片的上下表皮都由一层排列紧密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吊兰和卷丹的气孔只分布于叶片下表皮,而黄花菜和紫萼玉簪的气孔分布于叶片上下表皮。垂周壁式样分为平直、隆起和波浪状等3种;平周壁式样分为光滑、条纹状、中间突起等3种。4种植物花粉粒均呈舟形,远极单萌发沟,极赤比均超过2.00,均为超长球形花粉粒。黄花菜和卷丹花粉外壁均为网状,吊兰花粉外壁具有许多小孔,而紫萼玉簪花粉外壁具有许多瘤状突起。百合科不同属药用植物叶片的气孔密度相差很大;花粉粒外壁纹饰差别也很大。  相似文献   

6.
福建珍珠茅属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研究了产于福建的7种珍珠茅属植物 的叶表皮特征,描述了叶片表皮角质层纹饰、气孔器表面蜡质纹饰、表皮毛等有关叶表皮特征,统计并测量了气孔大小、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结果表明:珍珠茅属植物叶表皮特征属于典型的单子叶植物叶的特征,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表面角质层纹饰、气孔器表面蜡质纹饰、 硅酸体等特征在属内各种间十分相近,而气孔密度、 气孔指数、气 孔大小、气孔器分布和表皮毛等特征种间差异较大,可作为种间区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甘肃贝母属植物花粉形态与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分布于甘肃的贝母属10种(含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和叶表皮微型态特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其花粉形态结构,类型和叶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器类型,气孔大小,气孔指数以及在分类学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福建柃属植物(山茶科)叶表皮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研究福建山茶科柃属18种1变型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统计并测量了气孔类型、气孔大小、气孔密度等有关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植物的气孔为圆形或椭圆形,仅分布在下表皮,且多为无规则型,也有不等细胞型;叶表皮细胞形状有不规则形、不规则多边形;垂周壁较平直、浅波状、波状或深波状.在光镜下柃属植物在气孔大小、密度方面有明显不同,在表皮细胞形态、垂周壁样式和表皮毛等特征上差异较大,可作为种间区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喜树成熟叶的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形态,以及上、下表皮细胞外壁上的角质膜和蜡质纹饰.结果表明,上、下表皮层的形态结构差异较大.仅下表皮有气孔分布,气孔类型属不规则类型,常可观察到两个气孔着生在一起.上、下表皮均分布有非腺性单细胞毛  相似文献   

10.
对枸杞属(Lycium Linn.)7种3变种及3个种间杂交后代植株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3份枸杞属供试材料花粉为长球形或近球形,极面观均为三裂片圆形;具三孔萌发沟,直达两极,沟的深浅、孔膜是否明显外突各种间存在差异;外壁条状纹饰作纵向排列,不同的条状纹饰、条纹表面的不规则细横纹以及表面的穿孔是不同种间花粉的区别点;花粉的大小在各种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并根据花粉形态建立了7种3变种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1.
三种花灌木叶表皮特征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燕山东段三种花灌木木半夏(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urica (Laxm.)Sehindl.)和蚂蚱腿子(Myripnois dioica Bge.)的叶表皮特征。结果表明:①蚂蚱腿子的上下表皮均无表皮毛分布;木半夏上下表皮都有表皮毛分布;达乌里胡枝子的表皮毛仅分布在下表皮。②达乌里胡枝子的上下表皮都有气孔分布;木半夏、蚂蚱腿子仅下表皮有气孔分布。③达乌里胡枝子的气孔下陷;木半夏、蚂蚱腿子的气孔不下陷。④木半夏、达乌里胡枝子、蚂蚱腿子的上下表皮细胞表面平缓。  相似文献   

12.
金花茶为我国特产的名贵花卉植物,其形态学上的主要特点:常绿小乔木,花为金黄色,花形盅状和豌状:初生根内皮层具凯氏带加厚,其细胞含黄色分泌物,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中央无髓;次生根中央有髓,初生茎具外韧维管束,中央有髓;次生茎韧皮部和髓中均有近等径形的大小不等的石细胞分布。两面叶的叶片远轴面具有三细胞型气孔和两种不同形态的腺鳞:一种中央有一个下陷的气孔,另一种中央是数个大型细胞。叶柄和叶片的主脉维管束鞘外的薄壁细胞中有大形的分枝石细胞分布,叶肉中有单个的骨状和分枝的石细胞贯穿其间,雄蕊多数,萼片、花瓣、雄蕊基部联生,开花后整体脱落。雌蕊由三个心皮组成三室,中轴胎座,倒生胚珠,两层珠被,薄珠心。  相似文献   

13.
黄荆叶表皮形态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我国西南岩溶区典型次生灌草丛建群种-黄荆成熟叶的上、下表皮形态,观察指标包括气孔器、表皮毛、表皮细胞等.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分布广、适应性强的黄荆在叶表皮形态上具有气孔密度大(气孔密度为370~500个/mm2)并仅出现在下表皮、表皮细胞小、上下表皮被毛及具有蜡质文饰等特征,以上特征有利于减少黄荆体内水分的散失,进而适应岩溶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14.
6种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叶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石登红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3):39-4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6种杜鹃属植物的叶片结构,结果表明,它们具有共同形态结构特征:典型的异面叶,上表皮由2~3层细胞组成,内大外小或内、外等大,有较厚的角质膜,无气孔器分布;下表皮均由1层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栅栏组织由2层以上长柱形细胞组成,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较短,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较大;均有表皮附属物。但是在各种间也存在结构差异,如叶片的厚度,气孔大小、气孔形态、气孔指数以及分布类型,表皮附属物的类型以及中脉维管束的类型等的结构特征,这些结构特征差异既是抗寒抗旱性的表现形式,也在分类学上为种问鉴别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云南腾冲上新统Litsea cf.chunii的角质层微细构造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云南省腾冲县上新统芒棒组发现了保存较好的被子植物压型化石高山木姜子(相似种)Litseacf.chunii Cheng.该化石叶片呈窄椭圆形,基部楔形,顶端短尖,叶全缘,中脉直,二级脉羽状,与中脉夹角为30°~50°,近叶边缘微弯曲,羽状脉。进一步分析了化石叶片的角质层微细构造,利用叶结构结合表皮特征的分析方法提高了对化石植物分类鉴定的准确性。化石叶片的角质层特征主要表现为:上表皮无气孔器,表皮细胞多为四或五边形,排列呈规则的网格状,垂周壁直或微弯,平周壁光滑,毛基较少;下表皮细胞排列同上表皮,具平列型气孔器,其长轴无定向性,气孔器由下陷的保卫细胞和两个上拱的副卫细胞组成,具有单细胞毛基,根部由5~6个辐射状的细胞组成。同现生高山木姜子Litseachunii相比,化石叶片具有更小的毛基密度,推测毛基的增加是由于气候变冷所致。由此通过化石和现生叶片角质层的对比分析推断滇西地区上新世气候比现在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6.
Solenites murrayana L.et H.在甘肃窑街煤田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窑街中侏罗统窑街组发现了银杏类植物化石的重要代表穆雷似管状叶Solenites murrayana L.et H.,其外形显示出不分叉的细线形叶片,宽度小于1mm.根据室内实验对其表皮构造进行了研究,主要特征是:上表皮稍厚,细胞较大,多呈矩形,纵向延伸,具毛基;下表皮较薄,细胞相对小于上表皮细胞,不规则多边形;气孔器双生型,气孔定向排列,但不相连成带状;副卫细胞角质化程度较强,毛基较发育.Solenites murrayana的气孔参数可与现存最近对应种Ginkgo biloba的气孔参数进行对比,并可用来推论中侏罗世的古大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17.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首次对海南热带石灰岩特有植物海南大戟、海南凤仙花和海南十大功劳叶表皮进行微形态观察,比较这3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构并分析其对热带石灰岩生境的适应特征.结果表明:3种植物在适应热带强光干旱的石灰岩生境中,均表现出细胞面积小、细胞结构紧密、气孔器集中于叶下表皮、气孔指数小等典型旱生结构.同时又具有各自不同的适应性结构,海南凤仙花气孔具有独特的“T”型加厚现象; 海南十大功劳气孔体积最小,气孔指数和气孔密度均最低; 海南大戟叶的下表皮气孔周围环绕着乳突和间隙覆盖蜂窝状和鳞片状蜡质层.  相似文献   

18.
濒危植物黄山梅及其相关植物的叶表皮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山梅属(Kirengeshoma Yatabe)黄山梅(Kirengeshoma palmata Yatabe)及其相关植物--草绣球属(Cardiandra Sieb.&Zucc.)和银梅草属(Deinanthe Maxim.)植物作了叶表皮的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梅(Kirengeshoma palmata Yatabe)叶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叶上表皮不规则或近多角形,垂周壁平直、弓形或波状.叶上、下表面均具单细胞T形毛,毛上疣突显著.毛基为单细胞型.草绣球(Cardiandra mollendorffii Li)叶下表皮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叶上表皮细胞不规则,垂周壁浅波状,具针晶,单毛,具鞘状结构,表面光滑.毛基为多细胞型.二裂叶银梅草(Deinanthe bifida Maxim.)和银梅草(Deinanthe caerulea Stapf.)叶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气孔类型为不规则型;叶上表皮细胞形状与垂周壁式样同叶下表皮,且均具针晶.另外,在二裂叶银梅草叶上、下表面发现两种类型的毛:锥形毛和T形毛.结合三属的现有资料,通过比较分析,笔者初步认为: 三属性状高度重叠,关系甚密,银梅草属可能是黄山梅属和草绣球属的过渡类型;叶表皮特征观察结果不支持Takhtajan系统把黄山梅独立出来提升为亚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忍冬属8种药用植物叶表面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华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1):54-57
利用扫描电镜首次对忍冬属8种(包括亚种及变种)药用植物,即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黄褐毛忍冬[L.fulvotomentosa]、忍冬[L.japonica]、红腺忍冬[L.hypoglauca]、细毡毛忍冬(L.similes]、净花菰腺忍冬[L.hypoglauca subsp.nudiflora]、短柄忍冬(L.pileata]以及异毛忍冬[L.macrantha var.heterotricha]叶表面进行观察,以为其种类鉴别提供新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忍冬属8种药用植物叶表面特征均有一定的差异,如气孔形状、大小及密度、气孔外拱盖内缘的特征、有无腺毛及腺点、角质纹理的特征等。  相似文献   

20.
石蒜科6属6种植物叶表皮的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石蒜科(Amaryllidaceae)中石蒜属(Lycoris Herb),朱顶红属(Hippeastrum Herb),文殊兰属(Crinum,L),龙舌兰属(Agare L),网球花属(Haemanthus L),和君子兰属(Clivia Lindl)6属共6种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石蒜科表皮细胞形状多数为长矩形,椭圆形或近圆形,无副卫细胞,但表皮细胞形状,大小以及气孔器分布密度在种属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定该植物种及属的性状之一,同时也为石蒜科植物的系统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