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眼用内窥镜引导睫状体光凝术(ECP)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患者26例(36只眼),所有患者均先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眼用注射液,注药后3~7 d内再行眼用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术后进行1~6个月随访,观察包括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和降眼压药物的使用等情况.结果:26例患者(36只眼)中30只眼手术完全成功,3只眼为条件成功,3只眼为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1.67%.治疗前患者眼压平均值是(42.49±2.36)mmHg,经过治疗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其眼压平均值分别为:1周(20.14±5.88)mmHg、1个月(18.81±6.14)mmHg、3个月(18.45±6.05)mmHg、6个月(17.60±6.23)mmHg.治疗之后各个随访时间点测量的眼压值同治疗前眼压值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少量前房积血、瞳孔区纤维素样渗出及渗出性脉络膜脱离是ECP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经过对症治疗后均能恢复.结论: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内窥镜引导行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6例确诊为AP-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的52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观察视网膜病变的改变疗效.结果: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后,因附加病变持续不退超过1周接受激光光凝治疗12只眼,因出现新增嵴样病变或纤维增生膜加重接受激光光凝治疗40只眼.二者联合治疗后,42只眼视网膜血管网或嵴消退,其他病变消退,视网膜平坦.仍有6只眼病情未控制,病变处纤维增生明显,再次给予激光光凝治疗.另有4只眼考虑复发,再次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期复查均痊愈.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激光光凝术可能是AP-ROP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渠道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2例(12)眼,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2例,术后随访虹膜新生血管、眼压、滤过泡、视力变化.结果:术后部分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术后眼压平均值(17.30±2.75)mmHg,功能性滤过泡10例,视力未见提高.结论:渠道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疗效比较,分析阐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难点。方法:随机对照研究。将41例(41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随机分为2组:A组(20眼)行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B组(21眼)行睫状体冷凝术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观察1周内眼压及眼内情况,随访1年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A组眼压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P〈0.01);A组疼痛消失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1)。术后1年A组眼压90%(18/20)正常,B组49%(10/21)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P〈0.05)。两组病例中虹膜新生血管均有减退,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3,P〈0.05)。结论:手术区域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光凝及小梁切除联合前视网膜冷凝术疗效更优越。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3例已发生房角粘连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深层巩膜咬切术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虹膜新生血管消失、眼压降低、疼痛缓解;视力维持术前水平12例,1例术后视力略有提高,是目前治疗较(?)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高聚焦超声睫状体成形术(UCP)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20年12月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35例(36眼)进行前瞻性观察.其中男性7例7眼,女性28例29眼,年龄12~81、平均(53.2±11.4)岁.所有患者UCP术前6 d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UCP术后随访10个月,包括视力、眼压、疼痛等级、裂隙灯检查新生血管退缩情况、房水闪辉光度值测定、睫状体体积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UCP术后1 d仅表现为轻度疼痛.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与术前相比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眼压缓和下降,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平均眼压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265、11.438、16.927、7.685、13.311,P<0.05);但9眼在随访第6个月时眼压再次升高,联合降眼压药物局部应用后,3眼眼压降至小于25 mmHg,6眼眼压仍大于25 mmHg再次接受UCP,眼压逐渐降至正常范围.房水闪辉值于术后第1天达到峰值,术后1周明显下降,至术后1个月时接近正常.术后第1周,31眼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完全退缩,但第6个月有4眼(眼弓蛔虫病继发视网膜脱离1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眼)虹膜再次出现新生血管,接受第2次抗VEGF治疗.睫状体呈皱缩趋势,与术前基线相比,术后第1个月体积减小约5%,随后变化稳定.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结膜充血水肿(24眼,发生率66.7%)、前房积血(5眼,发生率13.9%)和前葡萄膜炎(13眼,发生率36.1%),所有患者无眼内炎、持续性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眼球萎缩等.结论:抗VEGF药物联合UCP降眼压效果可靠并可反复操作,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轻微,患者耐受性更好,因此可作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的优选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嵌置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20例26眼,按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步骤作约6 mm×5 mm大小1/3厚板层巩膜瓣,于巩膜瓣下切除4 mm×2 mm大小小梁组织,其巩膜条鼻侧或颞侧一端成游离状,用虹膜恢复将巩膜条反转送往前房,视病情决定是否作虹膜根切,如有严重虹膜后粘连作虹膜根切,根切前先电烙切除部分的虹膜以免发生出血.间断缝合巩膜瓣2针,缝合球结膜瓣2针,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 mg.结果:随访18例22眼,视力增加13眼;眼压:术前平均(7.73±0.35)kPa,术后平均(2.53±0.47)kPa,明显下降.疼痛:术后疼痛全部消失.治疗后新生管情况:16眼虹膜无变化,6眼略增加,但无眼压增高及疼痛.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巩膜条嵌置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较好,视力增加,疼痛全部消失,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VEGF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方法,积累工作经验,规范护理配合流程,提高护理配合水平.方法:对血管源性眼底病患者抗VEGF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256例手术/136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分析总结护理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结果:所有手术进行顺利,注射后除4例患者病情没有改善(与黄斑萎缩或瘢痕化有关)外,其余患者病情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生眼内感染和出血.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和随访依从性的执行情况明显提高.结论:做好玻璃体腔内注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有助于抗VEGF治疗的顺利进行,增强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正确认识,避免盲目治疗.提高患者日常预防保健和自我检测病情变化能力,医患关系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探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作用。将本院收治的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48例)与治疗组(n=48例),分别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裸眼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P0.05),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对照组的27.08%相比较低(P0.05)。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裸眼视力大大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增加,眼压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对23例(27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0 4mg/ml的丝裂霉素C ,联合前房穿刺 ,外置巩膜瓣可拆除缝合的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23例中功能滤过泡达100%,术后6mo眼压稳定 ,术后仅1例发生Ⅱ级浅前房。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不仅提高了抗青光眼手术的效果 ,而且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探讨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选取酒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仅接受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接受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联合治疗,比较其视力和眼底评估情况,观察不良反应。经治疗后观察组视力改善率高于对照组(χ2=12.482,P=0.000)。观察组眼底出血吸收时间、渗出吸收时间和视网膜水肿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12.264,P=0.000;t=6.808,P=0.000;t=15.771,P=0.000)。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联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能显著改善视力及视网膜相关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50例64眼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术后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组。结果术后两组眼压控制率分别为96.6%和93.3%,在术前眼压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相比较视力,视野相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对晚期青光眼术后视功能的改善取得满意的效果;小梁切除术后,加减驻景丸联合复方樟柳碱可以提高晚期青光眼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对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1.75 mg)治疗的20例(26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分析治疗前后1、2、3、6月最佳矫正视力、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对所有病例进行6月以上的随访观察。结果:在20例(26眼)患者中平均年龄(57±18.56)岁。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log MAR 0.82±0.63),CFT为(624.2±176.1)μm,注药后1周CFT没有显著改善,但BCVA有显著提高,经平均随访9.8 mo,BCVA,CFT均较基线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随访时BCVA提高≥两行有22眼(84.6%),稳定2眼(7.7%)。本组患者共接受了9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每眼注射次数为(3.98±1.52)次。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可明显改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减少CNV渗漏,重复治疗效果更佳。但远期疗效尚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8例20只眼,单纯白内障手术3只眼,白内障手术联合抗青光眼手术17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0只眼,周边虹膜切除术7只眼)。一期植人人工晶体17只眼。结果术后16只眼眼压正常,占80%,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0.3者占7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根据发作时房角是否开放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提高视力及控制眼压。持续高眼压引起的视神经萎缩是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强调膨胀期前手术是预防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的临床对照研究。选取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白内障青光眼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3例,对照组23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央前房角深度、周边前房深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2组患者房角开放度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视力水平与眼压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疗效显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6.
探究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早期肺癌治疗中的疗效。选择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患者54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6例,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与研究组(28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研究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置管引流天数、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上升(P0.05),且术后研究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治疗早期肺癌,可行且有效,炎症反应程度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可调节巩膜瓣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3例(92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46只眼。A组术中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B组术中不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体、眼底、眼压等。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5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5.65%。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2.61%(χ^2=9.94,p=0.00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71.74%(χ^2=9.95,P=0.002)。结论可调节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可调节巩膜瓣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73例(92只眼)青光眼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均46只眼。A组术中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B组术中不缝可调节巩膜瓣缝线,观察术后视力、滤过泡、角膜、前房、晶体、眼底、眼压等。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6.5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95.65%。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2.61%(2χ=9.94,P=0.002),随访6~24个月,眼压控制率为71.74%(2χ=9.95,P=0.002)。结论可调节巩膜瓣缝线的小梁切除术能有效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型肽VIP-TAT(血管活性肠肽重组肽)对NMDA(N-甲基-D-天门冬氨酸)诱导的大鼠视网膜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向SD大鼠双眼玻璃体腔注射40nmol NMDA(2μL)建立视网膜损伤模型,治疗组向玻璃体腔注射2μL不同浓度(10 pmol/L、1 nmol/L、100 nmol/L、10μmol/L)的VIP-TAT,NMDA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替代,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7天用黑白箱装置对其行为学进行检测,观察每组大鼠术后视觉行为的变化;采用视网膜电图评估每组大鼠视功能的差异;石蜡切片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视网膜形态学的差异.结果:行为学检测显示,各组大鼠在暗室停留时间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视网膜电图检测结果表明浓度为1 nmol/L的VIP-TAT能够显著提高因NMDA损伤而降低的b波与明视负向反应(Ph NR)的振幅;HE染色显示:在NMDA诱导的青光眼模型中,浓度为1 nmol/L的VIP-TAT能有效增加NMDA诱导的青光眼模型视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数目.结论:NMDA诱导的SD大鼠青光眼模型中,VIP-TAT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人工泪液治疗青光眼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将甘肃省高台仁济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编号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FL)等眼部检查,以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眼部功能,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BUT、SIt、FL各项检查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治疗后各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眼睑瘙痒、刺激感、眼膜充血、眼睑炎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1.1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拉洛芬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青光眼术后干眼症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用药,能显著改善患者眼部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