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模糊—自适应神经元解耦控制在VAV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佟威 《西安科技学院学报》2002,22(2):134-136,140
采用模糊控制器和自适应神经元解耦补偿器的解耦控制技术,对耦合强烈的具有变风量空调系统传递函数矩阵形式的4维传递函数矩阵系统进行解耦控制。通过解耦系统仿真研究,为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解耦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糊控制器和自适应神经元解耦补偿器的解耦控制技术 ,对耦合强烈的具有变风量空调系统传递函数矩阵形式的 4维传递函数矩阵系统进行解耦控制。通过解耦系统仿真研究 ,为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解耦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冰蓄冷变风量空调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基于蓄能变风量空调设计了一种基于组态软件的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式远程模块完成数据的采集与控制信号的发送,底层控制程序由VC开发,通过DDE与"组太王"开发的人机界面进行数据交换.利用可视化监控软件可实现蓄能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实时监控,实现了系统能量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针对变风量(VAV)空调系统的特性,将VAV系统分解为多个智能体,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分布式智能控制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变风量空调系统回路间的解耦和协调问题。建立了VAV系统的动态仿真程序,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变风量系统的介绍与系统分析,知道了变风量系统的特点,并且与传统空调系统的比较知道该系统在空调节能方面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配合变风量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满足一般民用空调温湿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变风量空调末端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的稳定控制问题,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提出了采用模糊神经网络(FNN)控制变风量空调系统末端的方案.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对模糊神经网络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模拟仿真,并与普通模糊控制器及典型PID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可以稳定、有效的控制变风量系统的末端装置.  相似文献   

7.
针对变风量空调模糊控制系统控制规则的获取依赖人类经验的问题,提出将遗传算法与模糊控制相结合。在推导适应度值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获取控制规则,改善控制效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为调试获取规则困难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将遗传算法与模糊控制相结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前馈补偿法在空调系统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机理分析和实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变风量空调的数学模型,并依据此模型建立了四输入、四输出的变风量空调系统的传递函数矩阵.针对该系统采用前馈补偿法设计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解耦补偿器,该解耦补偿器可以使所研究的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的开环和闭环传递函数矩阵都变换为对角矩阵,从而解除各个控制回路之间的耦合,使变风量空调系统实现解耦.实验结果表明,该解耦控制方法在变风量空调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提高了系统的控制品质和性能。  相似文献   

9.
PID神经网络解耦控制技术在VAV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采用PID系统神经元网络解耦控制技术,对耦合强烈的具有变风量空调系统传递函数矩阵形式的4维传递函数矩阵系统进行解耦控制,通过解耦控制仿真研究,可以看出取得了很好的解耦效果,为变风量空调系统(4个回路)的解耦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变风量空调箱是变风量空调系统中最关键的设备,其串级控制系统由内、外环2个回路组成.作为内环的风量控制回路对变风量空调的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将高等过程控制中的软测量技术应用于内环回路的风量测量,使用软测量技术得到的测量结果对风量传感器的运行进行动态监测,当风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与软测量结果相差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认为风量传感器出现了故障,在报警的同时,使用软测量结果临时替代风量传感器作为风量的测量值,仍可以使变风量系统具有较好的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1.
变风量空调系统中基于预测的末端再热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多区域变风量空调及其控制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优化的新风控制策略———基于预测的末端再热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预测的方法对系统实施前馈控制,使用末端再热器调整区域的送风量,从而能够合理地分配新风.仿真结果表明,该新风控制策略与最大新风比控制策略相比,可以使系统保持较小的总新风吸入量,通过有效地控制各区域新风的配给,在保证各区域新风要求的同时,节约系统的能耗.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应用HLA技术开发分布式交互仿真应用系统的方法,基于HLA开发工具Lab-Works、PRTI构建了航空兵场站飞行保障仿真系统的总体框架;利用建模工具MultiGen Creator、视景仿真工具Vega和VC 开发平台构建了航空兵场站飞行保障视景仿真系统,规划了视景仿真系统的各项功能单元,详细说明了视景仿真系统的工作流程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海勒式空冷系统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该系统的变工况模拟程序,以200MW海勒系统为例作了实时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相当接近,揭示了海勒系统变工况运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变风量空调系统室内湿度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风量空调及其控制系统动态仿真软件的基础上,根据ASHRAE Standard 62-2001标准对于湿度控制的要求,分析了送风温度和冷媒水供水温度对空调区域相对湿度控制的影响.同时提出并分析了满足ASHRAE Standard 62-2001标准对湿度控制要求的送风温度优化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5.
针对未来空战中新的作战样式和作战对象,研究了电子支援下截击空战仿真的关键问题。以歼击机、无人机和电子战飞机组成的空中联合编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利用UML的用例图、类图研究了截击空战的静态功能结构,通过序列图、活动图建立了截击空战的交互模型和活动转换模型,系统地描述了作战流程,重点突出了电子对抗建模,最后实现了截击空战仿真系统。仿真实验证明:该系统能为航空电子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提供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6.
集中通风系统中污染物分布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准确地评价集中通风系统中的室内空气品质 ,提出了污染物可及度的指标对全新风时污染物分布的不均匀程度进行描述 ,并针对实际的系统连接形式 ,建立了带回风时污染物浓度分布的计算模型。该模型综合了集总参数法和计算流体力学 (CFD)的特点 ,充分考虑了污染源位置、回风和局部排风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各个房间的一次CFD模拟 ,获得了系统所有房间内的实际污染物分布。该算法可克服传统集总参数法结果不准确和 CFD需要多次迭代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数据中心空调系统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服务器的安全可靠运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很多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在欠负荷下运行,造成能源的浪费.这主要是因为气流组织的不合理造成局部区域报警从而启动了多余的制冷设备.为了节省能源和研究合理的气流组织,以一个存在上述问题的小型数据中心为例进行了研究.首先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然后用实测数据提供了模拟中需要的边界条件,模拟得到其速度场和温度场情况,再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模拟结果,然后根据实测和模拟结果用评价参数评价其能耗水平,最后提出改造方案.结果表明,在热扩散不好的区域增加智能风扇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气流组织的情况,与一般的通风系统相比,这种系统每年可以降低38%的能耗.  相似文献   

18.
以重庆市某采用THIC空调系统的试验房为研究对象,采用TRNSYS建立了该空调系统的仿真平台,通过夏季设计工况的计算模拟,发现其存在热舒适性欠佳、能耗较高等问题.针对上述现象,在原系统中增设了室内排风显热回收装置进行改进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相比原空调系统,室内热舒适性达标时段增加约13.58%,能耗降低约6.79%.  相似文献   

19.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present work is to make a further insight into the procedure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between water droplets sprayed and air stream in a direct evaporative air cooler used i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n textile mills. The thermodynamic models of the two-phase flow in such a air treatment system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one row parallel flow spray. The fields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in spray chamber, as well as the trajectories of sprayed drops have been obtained by calculation. A series of experiment aiming at quantifying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have been conducted. It indicates that the increases of air velocity and water/air ratio while the decrease of nozzle density are favorable. Finally, the comparison between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Good agreements have been found for outlet air temperature while a maximum error of 10% has been observed for air relative humidity.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由全热回收与热泵热回收组成的两级排风热回收新风机组,并将其应用于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选取南京地区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利用DeST软件计算了建筑全年逐时冷负荷,建立了系统性能计算数学模型,编制程序对该系统在典型年供冷性能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供冷平均性能系数为4.58,与常规空调相比,节能率约为4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