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确定血清浓度对犬肾细胞(MDCK)培养的影响.方法:在DMEM培养基中添加了2%、5%、8%、10%的新生牛血清,以10个/cm2密度接种MDCK细胞培养后通过细胞集落计数,计算贴壁率.结果:不同血清浓度培养MDCK细胞均能形成明显的细胞集落,贴壁率分别为23.15%、43.17%、61.00%、74.89%.结论:血清浓度对MDCK细胞集落的形成及细胞贴壁率有明显的影响,8%和10%血清的贴壁率较高,适合该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Ha-ras和Ki-ras癌基因转染和细胞对小鼠细小病毒(MVM)杀伤敏感性间的关系,两个细胞株,即Ki-ras癌基因转化细胞株DT和Ha-ras癌基因转化细胞株REF4-3,被用来作为研究材料.体外细胞集落形成率和细胞在裸小鼠体内的成瘤能力测定显示,和对照细胞NIH/3T3相比,REF4-3和DT对MVM的杀伤作用更敏感.同时,DNA杂交和蛋白免疫沉淀实验结果也显示,在REF-3和DT细胞中,无论是MVM的DNA增殖能力还是其NS-1蛋白的表达能力,均较在其对照组NIH/3T3细胞中高很多.FACA测定也显示,在感染MVM30h后,S期细胞的比例在REF4-3和DT细胞中都有增加,而在NIH/3T3细胞中却略微减少.通过PCR方法也可发现,在受到MVM抑制的REF-3肿瘤中仍可检测到MVM的DNA.  相似文献   

3.
为评估一种血清替代物(Billion cell)支持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效果,分别在含10%Billion cell(3个储存温区37℃、4℃、-20℃)和10%FBS的DMEM培养液中连续传代培养MDCK细胞,利用传代稳定性观察、克隆形成率、绘制生长曲线及生长动力学分析的方法,评价Billion cell对MDCK细胞促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静置培养,-20℃、4℃储存温区的Billion cell和FBS能较好促进MDCK细胞增殖,平均集落形成率从高到低依次为-20℃Billion cell、FBS、4℃Billion cell、37℃Billion cell;生长动力学分析发现平均比生长速率、平均倍增时间和最大增殖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20℃Billion cell、FBS、4℃Billion cell、37℃Billion cell,故-20℃储存温区的Billion cell支持MDCK细胞培养效果最佳且优于FBS.通过Billion cell对MDCK细胞培养效果影响的研究,旨在开发替代牛血清支持动物细胞培养的有效血清替代物,为生物制品生产提供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富集细胞在SCF+IL-3+IL-6+FL+Tpo细胞因子组合下的体外扩增特性.实验发现CD34+富集细胞具有很高的扩增潜力,通过3周培养总细胞扩增了(883.2±322.4)倍,而MNC仅扩增了(53.3±6.2)倍.对比细胞集落生成和CD34+细胞的扩增发现,MNC的集落密度由最初的(270.9±54.9)CFCs/105cells上升至第7天的(1 496.3±417.7)CFCs/105cells,CD34+细胞百分比则由最初的(0.99±0.18)%上升至第7天的(4.4±1.9)%,而CD34+富集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虽然集落总数和CD34+细胞总数始终呈上升趋势,但是其集落密度和CD34+细胞百分比则始终呈下降趋势.在两种起始细胞培养中,CFU-GM(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在集落中的含量逐渐增加,BFU-E(爆式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含量则逐渐降低.在3周的短期培养中,MNC可以得到更多的集落形成细胞(CFC)和CD34+细胞.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丙环唑及其代谢物对小鼠胚胎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结果发现丙环唑及其代谢活化产物均能够引起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发生转化,并形成大量典型的Ⅲ型转化灶.进一步利用刀豆球凝集实验和琼脂集落实验探究转化细胞表面刀豆球蛋白A(ConA)受体分布和锚定非依赖生长特性,确定丙环唑诱导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发现转化细胞在ConA稀释液中凝集成块;在半固体琼脂培养液中成集落生长,失去接触抑制的特性,具有成瘤的可能,因此丙环唑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应用细胞培养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脐带血,成人外周血,成人骨髓的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情况及培养前后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表明:脐带血的CFU-TL显低于成人外周血(P〈0.01),略低地成人骨髓(P〈0.05);培养前脐带因的CO3、C含量均显低于成人外周血(P〈0.01),成成人骨髓相近似。脐带血的CD8细胞含量与成人外周血和成人骨髓相似(P〈0.05);培养后的CFU-TL中的CT3细胞含量  相似文献   

7.
应用离心淘洗技术同步分离体外培养小鼠红白血病细胞,得到同步化的G_1期,S期和G_2M期细胞。经药物处理后进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发现钙拮抗刺异博定对各时相细胞集落形成率影响很小。而抗癌药物平阳霉素对各时相细胞都有较强毒性,特别是对G_2M期细胞,杀伤作用特别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全反维甲酸(trans-retinoicacid,TRA)对鼻咽癌细胞药物效应阈和毒性阈及其测试方法。方法:以鼻咽癌细胞CNE系体外培养,观察等比浓度系列(10-3~10-9mol/L)的全反维甲酸作用后,比较研究鼻咽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率(cloningplatingefficiency,CPE)和克隆细胞倍增率(cloningcelldoublinggrowthefficiency,CDE)的变化,并探讨细胞对药物作用的效应阈和毒性阈方法。结果:鼻咽癌细胞克隆形成率与克隆细胞倍增率随药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即与空白对照组的比较,尽管全反维甲酸浓度小于10-6mol/L时的克隆形成率都呈现出无明显差别(P>0 05),但当全反维甲酸一旦等于或大于10-6mol/L时,克隆形成率则立即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呈现更明显的抑制(全反维甲酸等于10-6mol/L时,P<0 05;全反维甲酸等于10-5mol/L时,则P<0 01),这说明,浓度为10-6mol/L是全反维甲酸在发挥其诱导细胞分化而促使细胞克隆形成率抑制的一个药效阈值。另一方面,当全反维甲酸在等于或小于10-6mol/L作用时,克隆细胞倍增率都呈现出无明显差别(P>0 05),而当全反维甲酸等于10-5mol/L时,克隆细胞倍增率却呈现出明显的抑制(P<0 05),说明,全反维甲酸浓度为10-5mol/L又是全反维甲酸在发挥其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即对其细胞群体倍增显著影响的一个毒性阈值。  相似文献   

9.
病毒对造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乙.丙烯肝炎病毒血清加入培养的正常细胞的上清中,研究其对淋巴细胞集落形成的作用,结果提示:乙、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对有分裂原ConA和PWM激活的辅助T淋巴细胞和非T淋巴细胞,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植物凝集素PHA激活的总T淋巴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不显著。乙-丙型肝炎病毒可能是引起某些造血细胞抑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小鼠体细胞核移植及ES细胞样集落分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进行体细胞核移植并从重构胚中分离胚胎干细胞(ES)样集落,以便对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来源的ES细胞样集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作为核供体,核移植重构胚激活率为60.48%(254/420),囊胚发育率为6.90%(29/420),6个囊胚中分离出ES细胞样集落,分离率为1.43%(6/420),3个ES细胞样集落能够稳定传代,至第5代时核型正常率分别为77.84%,75.18%,77.20%.分离出的ES细胞样集落具有岛屿状团状隆起结构,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体外可自发分化成上皮样或梭形细胞.实验证实小鼠唇部皮肤成纤维细胞能够支持体细胞核移植重构胚发育至囊胚,并能分离出可以稳定传代的ES细胞样集落.  相似文献   

11.
李容柏 《广西科学》1998,5(3):230-233,236
从几个籼稻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幼穗分离出密度平均为22×105个/mL~46×105个/mL的原生质体。将这些原生质体包埋在藻酸钠颗粒里并分别在粳稻愈伤组织滋养下培养和没有愈伤组织滋养。在这两种培养条件下原生质体稳定,分裂频率分别达到484%和388%,群体存活率达到53%和47%,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达到716%和623%。这两种方法优于常用的琼脂糖包埋法和琼脂糖颗粒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CRISPR/Cas9慢病毒载体系统建立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TP53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分析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克隆形成以及细胞转移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 构建LentiCRISPRv2-sgRNA TP53基因敲除质粒,用293F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转导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敲除细胞系,进行PCR、蛋白免疫印迹以及免疫荧光鉴定。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变化、克隆形成、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分别用MTT、流式细胞分析、单层培养以及Transwell小室进行测定。结果 TP53基因敲除小鼠原代卵巢上皮细胞中P53表达缺失;TP53敲除引起细胞迅速增殖,DNA合成加速,克隆形成以及迁移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获得了原代小鼠卵巢上皮细胞TP53基因稳定敲除细胞系,细胞生物学特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红豆杉单细胞平板培养的过程.研究了细胞悬浮培养时间、培养方式和接种密度对红豆杉单细胞平板培养植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悬浮培养10-14d的单细胞为材料,接种密度为3-5×103/ml时,进行条件培养和看护培养均能获得较高的植板率  相似文献   

14.
藻蓝蛋白来源于海洋藻类,是我国认可的食品着色剂和功能型食品.初期研究表明,藻蓝蛋白处理能抑制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系H460的体外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使得其体外集落形成能力减弱.通过转录组学测序分析进一步探究具体作用机制,从藻蓝蛋白处理前后发生显著变化的基因中,筛选出了一个藻蓝蛋白处理后发生显著下调的基因,即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并通过体外转染siRNA的方法抑制IRS1的表达,来研究其对非小细胞肺癌系H460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表明,下调IRS1的表达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的生长速率降低,迁移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受到抑制,同时使细胞周期被阻滞到G1期.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表明,藻蓝蛋白处理使得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受到抑制,下调IRS1的表达使得PI3K-AKT信号通路部分蛋白表达也下调,通路活性受到一定程度抑制.本研究结果表明,藻蓝蛋白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系H460体外活性功能的机制,可能与IRS1的表达和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有关,这为藻蓝蛋白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PPARγ配体在抗肿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配体具有抗肿瘤、诱导分化和抗血管生成等效果.目的主要是评估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结肠癌细胞株HT-29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罗格列酮可以有效地抑制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生长及克隆形成,并能抑制HT-29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与此同时,罗格列酮能够升高PPARγ, p- PPARγ的表达水平.以上结果初步证明罗格列酮在体内外均可抑制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成长,提示罗格列酮有可能发展成为治疗结肠癌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6.
Type-bet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s (TGF-beta s) are polypeptides that act hormonally to control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many cell types. Two distinct homodimeric TGF-beta polypeptides, TGF-beta 1 and TGF-beta 2 have been identified which show approximately 70% amino-acid sequence similarity. Despite their structural differences, TGF-beta 1 and TGF-beta 2 are equally potent at inhibiting epithelial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 The recent immunohis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high levels of TGF-beta in the bone marrow and 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s of the fetal liver has raised the possibility that TGF-beta 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haematopoiesis. Here we show that TGF-beta 1, but not TGF-beta 2, is a potent inhibitor of 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 proliferation. TGF-beta 1 inhibited colony formation by murine factor-dependent ha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in response to interleukin-3 (IL-3) or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as well as colony formation by marrow progenitor cells responding to CSF-1 (M-CSF). The progenitor cell lines examined were approximately 100-fold more sensitive to TGF-beta 1 than TGF-beta 2, and displayed type-I TGF-beta receptors with affinity approximately 20-fold higher for TGF-beta 1 than TGF-beta 2. These results identify TGF-beta 1 as a novel regulator of haematopoiesis that acts through type-I TGF-beta receptors to modulate proliferation of progenitor cells in response to haematopoietic growth factors.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DLL3(human notch ligand delta-like 3)过表达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PCR方法扩增人DLL3基因全长序列,并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载体Lenti-EFS-FLAG-puro而构建人DLL3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表达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质粒正确。通过慢病毒包装及感染,构建DLL3稳定过表达的人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DLL3蛋白的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DLL3过表达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的影响。采用平板克隆实验检测DLL3过表达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DLL3过表达对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D3的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人DLL3过表达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CCK-8实验显示DLL3过表达促进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平板克隆实验显示DLL3过表达提高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Western blot结果表明DLL3过表达增加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D3的表达水平。可见DLL3过表达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摩擦磨损试验、X射线衍射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电沉积Ni-P-Si3N4复合镀层的摩擦磨损机理及其与结构和力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干摩擦条件下,复合镀层中的Si3N4微粒能有效降低摩擦副之间的粘着脱落和犁沟效应;在油润滑条件下,复合镀层中Si3N4微粒起到支承载荷作用,同时有利于边界润滑膜的形成,避免粘着磨损,复合镀层中Si3N4微粒共析量的增加是提高复合镀层耐磨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葡萄籽原花青素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自噬性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改良MTT法(WST-8法)及克隆形成抑制实验观察原花青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碘化丙锭(PI)单染色检测细胞周期改变,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 blot...  相似文献   

20.
微细石墨粉表面镀覆Cu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化学镀Cu和电镀的方法,对微细石墨粉表面镀覆Cu层进行了研究,并扫描电镜(SEM)和金相显微镜直接观察了Cu镀层的外貌,结果表明,在石墨粉表面可以直接化学镀覆金属含量达到30-98%,完整、均匀、致室的Cu镀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