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MAPK参与调节猪卵母细胞和受精卵细胞周期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猪卵巢中获取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电激活后的不同时间采集样品,经裂解变性后利用蛋白电泳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检测其中MAPK磷酸化变化,并且用免疫荧光化学法观察ERK2的迁移,结果显示,猪卵母细胞中MAPK的量基本不变,体外培养前GV期猪卵内MAPK无磷酸化,培养20h和MAPK开始发生磷酸化,30h时进一步增加,36h时有所下降,40h时达到最高,一直到60h仍未降低,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ERK2由胞外向胞内迁移,并分布于核区,猪卵母细胞电激活后18,20hMAPK磷酸化降低,几乎被灭活,但22h时开始上升,体外受精12h后MAPK完全去磷酸化,16h时重新磷酸化,以上结果表明,MAPK磷酸化/去磷酸化在猪卵母细胞MⅠ向MⅡ转化,受精后原核的形成及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启动等方面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核受体对小鼠体细胞重构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昆明白小鼠不同类型的卵胞质对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的影响, 采用C57BL/6小鼠耳成纤维细胞为核供体, 昆明白小鼠卵母细胞为核受体进行单次核移植, 同时采用将重构胚类合子核移入去核合子、重构胚2-细胞卵裂球细胞核移入去核MⅡ期卵的方法进行连续核移植, 通过将重构胚2-细胞卵裂球与正常昆明白小鼠2-细胞胚胎卵裂球交换融合得到四倍体胚胎. 对所得胚胎进行体外培养, 结果发现, 以去核的昆明白小鼠MⅡ期卵母细胞为核受体进行单次核移植所得到的重构胚胎发育率很低, 且只能发育到8-细胞阶段. 两种连续核移植重构胚发育率均有所提高, 但仅重构胚类合子核移入去核合子时有囊胚出现, 囊胚发育率为1.9%. 重构四倍体胚胎囊胚发育率却很高(62.3%), 染色体分析表明其中51.5%为真正的四倍体. 结果表明, 昆明白小鼠不同类型核受体对重构胚胎的发育能力有显著影响, 其去核卵母细胞胞质对体细胞核重编程的能力较弱, 而当其与正常受精卵胞质共同作用时可较好地对体细胞核重编程.  相似文献   

3.
王壬学 《科学通报》1990,35(18):1422-1422
一般的转基因鱼的产生,都是通过将外源基因注入受精卵。只有Ozato是用青鳉鱼的体外成熟卵母细胞进行转基因鱼的研究。用卵母细胞进行基因转移研究,可将外源基因直接注入卵核(生发泡),而一般鱼的受精卵在显微镜下看不到核。根据已有的文献报道,只有青鳉鱼的卵母细胞已做到在离体状态下成熟,并能受精、发育和孵化出小鱼。解决鱼类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及授精的问题,在转基因鱼研究和发育生物学其它领域的研究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卵丘细胞产生的一氧化氮促进小鼠卵母细胞的成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卜淑敏  夏国良  谢辉蓉  郭勇 《科学通报》2002,47(22):1730-1733
采用体内注射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L—NAME)和在体外培养基中分别加入L—NAME或次黄嘌呤以抑制卵母细胞自发成熟的3种模型,研究了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内、外成熟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只有腹腔注射2.5mg/kg SNP这一剂量组能显著逆转10mg/kg L—NAME对卵母细胞第一极体(PB1)释放的抑制作用(P<0.05),而高剂量SNP(10mg/kg)使小鼠在注射药物半小时后全部死亡;10^7,10^-6和10^-5mol/L浓度的SNP能显著促进由4mmol/L次黄嘌呤抑制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EO)中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而10^-3、10^-4,10^-8mol/L SNP对CEO中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无影响;最适浓度的SNP(10^-5)和10^-6mol/L)不影响裸卵(DO)的体外成熟;10^-3mol/L L—NAME能显著抑制CEO PB1的释放,但对生发泡破裂(GVBD)无影响、而10^-5mol/L SNP能显著逆转其抑制.结果提示,卵丘细胞产生的生理剂量的NO可以促进体内、外卵母细胞的成熟。  相似文献   

5.
罗晓艳  黄秀英  孙方臻 《科学通报》2002,47(19):1489-1493
在受精过程中,哺乳动物卵子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呈现连续性反复升高,有证据表明;将受精的1-和2-细胞期的胚胎细胞核移植到未受精卵中能导致卵子产生钙升高并使该重构胚激活,然而,尚不清楚胚胎细胞核这种诱导卵子内钙升高的能力是如何获得的,是否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早期胚胎细胞核都具有这种能力,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将小鼠受精早期胚胎细胞核移植到成熟卵母细胞中,并测定该重构胚细胞内钙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受精1-和2-细胞期的细胞核具有诱导成熟卵子钙释放活性的功能,而4-和8-细胞期细胞核,融合的2或3个4-细胞期的细胞核及乙醇孤雌活化的原核均不具有这种能力,结果说明,胚胎细胞核诱导卵子细胞内钙升高的能力是受精过程中产生的,是受精胚特有的,它存在于早期受精胚的特殊发育阶段,这暗示早期受精胚这一特有的能力对胚胎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猪卵丘的扩展不依赖于卵母细胞,因此推测,猪卵母细胞可能不是卵泡内促卵丘扩展因子(cumulus expansion enabling factor,CEEF)的惟一来源,实验应用小鼠摘除卵母细胞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oocytectomized complex,OOX)检验猪透明带,不同质量生发泡期卵母细胞以及卵泡内的其他细胞成分产生CEEF的情况,结果证明:(1)猪和小鼠控透明带都不能产生CEEF。(2)猪不同质量(A,B,C三类)未成熟卵母细胞均能分泌CEEF,其分泌CEEF的能力和CEEF活性没有明显差异(P>0.05),(3)猪3-6mm卵泡的OOX和小于1mm卵泡的颗粒细胞都有较高的CEEF分泌能力,且此能力不依赖于激素作用。但3-6mm卵泡的壁颗粒细胞不能分泌CEEF,(4)3-6mm卵泡的卵泡液中含有CEEF,但其活性与培养时所用的卵泡液浓度有关,浓度过高CEEF活性反而下降,(5)进行培养时必须添加促性激激素小鼠OOX才发生扩展,说明由猪卵母细胞和卵泡成分产生的CEEF的促卵丘扩展作用依赖于促性腺激素。  相似文献   

7.
非休眠期成年牛耳成纤维细胞用于核移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哺乳动物的自然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 ,需要精子和卵子进行受精作用 .核移植技术为哺乳动物无性生殖提供手段 .以前 ,人们多采用未分化或分化不完全的胚胎细胞作为供核细胞 .自Wilmut等人应用成年绵羊体细胞作为供核细胞进行核移植获得全程发育以来 ,体细胞核移植已在多种动物上获得成功 .Wilmut等人认为 ,应用G0 期成年体细胞作为供核细胞是核移植成功的关键 (“G0 期假定”) .为了验证“G0 期假定” ,我们用非休眠期成年牛耳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 ,以去核牛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作为受体进行核移植 .实验中核移植后电融合率达5 1 .6 % ,融合后重组卵卵裂率达 5 4.5 % ,并且有 9.1 %发育到 32细胞期 .这些结果表明 :处于非休眠期的成年牛供核体细胞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至少能进行早期发育  相似文献   

8.
猕猴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受精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季维智 《科学通报》1992,37(22):2090-2090
卵母细胞成熟的调控机制,胚胎的发育与分化是生殖机理研究中最重要而尚不够清楚的问题。自Pincus和Enzmann首次体外培养卵母细胞成功以来,体外受精已在家畜和人类的研究中取得很大进展。尽管世界上已有超过5000名“试管婴儿”诞生,但进一步的研究受伦理、法律和实验条件的限制。基于非人灵长类在生理上与人类的极其相似的特征,非人灵长类的体外受精的研究不仅是解决人类的不育,也是解决受精机制(包括精、卵的成熟调控)、胚胎发育、植入和遗传病理最有效的工具。卵母细胞的成熟是体外受精的首要问题,它可能受到  相似文献   

9.
D-半乳糖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D-半乳糖(D-galactose, D-gal)诱导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MVECs)衰老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以含D-gal(10 g/L)DMEM培养液培养PMVECs, 经内皮细胞鉴定后, 再通过下述鉴定建立了大鼠PMVECs衰老模型: (1) 约90%的细胞呈现b-半乳糖苷酶活性阳性染色; (2) 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细胞周期分布变化, 90%细胞停留在G0/G1期, 而S期和G2/M期细胞近于消失. 与未诱导的对照组细胞比较得到如下结果: (1) 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可见D-gal诱导的PMVECs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和凝聚, 并可见凋亡小体; (2) 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 /PI双染色的D-gal诱导的PMVECs中, 早中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加, 其细胞凋亡率为(39.8±2.8)% (对照组为(14.0±3.7)%); (3) PMVECs在衰老终末阶段出现典型的晚期凋亡亚二倍体峰. 实验表明: D-gal可诱导体外培养的PMVECs老化, 从而复制细胞衰老. 经D-gal诱导的衰老PMVECs易发生凋亡, 提示细胞凋亡参与了D-gal诱导细胞衰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昇杰 《科学》2013,(4):15
正[本刊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以政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C3(TRPC3)参与调节线粒体摄取Ca~(2+)",揭示了线粒体摄取Ca~(2+)的新机制。论文在线发表于6月17日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o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的钙稳态调节细胞的膜电势、ATP合成以及维持胞质中的钙离子水平。研究发现线粒体可从细胞质中摄取钙  相似文献   

11.
正常生理条件下,红细胞内Ca~(2+)浓度为10~(-6)mol/L,而血液中的Ca~(2+)浓度则约10~(-3)mol/L,因此红细胞膜两侧存在着1000倍的跨膜Ca~(2+)梯度.有报道在贫血病人的红细胞或老化的红细胞中,红细胞内的Ca~(2+)浓度大幅度上升,导致了跨膜Ca~(2+)梯度的下降.我们曾报道过一个合适的跨膜Ca~(2+)梯度可通过膜脂调节质膜腺苷酸环化酶、肌质网Ca~(2+)-ATP酶的构象和活力.最近,我们又初步报道了一个合适的跨膜Ca~(2+)梯度是红细胞带3蛋白(Band-3)表现较高阴离子转运活力所必须的.那么这种调节作用是否也是通过膜脂进行的呢?众所周  相似文献   

12.
董志扬 《科学通报》1995,40(7):653-653
肌动蛋白是所有真核生物细胞骨架蛋白的重要成分之一,它在细胞中通过聚合,组装成微丝骨架,对于维持细胞的形状、细胞的运动如胞质流动,细胞器运动,甚至细胞的分裂等重要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简称粘菌)是一种低等真核生物,它具有许多典型的细胞运动特征如胞质的穿梭运动,原生质团的迁移、吞食运动,原生质团的分裂等.其中胞  相似文献   

13.
尹力 《科学通报》1994,39(16):1519-1519
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_2)降解形成细胞内第二信使——三磷酸肌醇(IP_3)和双酰甘油(DG),IP_3激发胞内钙库释放Ca~2 [1],DG激活蛋白激酶C(PKC)~[2],引起一系列靶蛋白磷酸化级联反应,作为细胞内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反应,调节细胞各种生理活动.我们发现G_0期C_3H_(10)T1/2/小鼠成纤维细胞经细胞松弛素B(CB)处理,促微丝(MF)解聚,可显著刺激PKC活性,显示了MF组装的改变,可能对某些信号通路具有影响.为了弄清其关系,本文就MF重组对磷脂代谢,特别是对DG-PKC信号通路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席小慧  王攀  王朝阳  于荣 《科学通报》2019,64(1):95-106
以拟南芥WDL3RNA干扰株系(WDL3RNAi)和Tubulin5A-YFP植株等为材料,从叶片的失水率、气孔开度、保卫细胞微管骨架动态排布以及Ca~(2+)流动等不同角度探究在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诱导的气孔关闭信号通路中,微管结合蛋白WDL3与微管骨架以及Ca~(2+)之间的功能关系,深入了解气孔运动机理.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WDL3RNAi的叶片蒸腾速率明显慢于野生型.(2)气孔开度实验中,WDL3RNAi对ABA信号比野生型更敏感,气孔关闭更快;微管稳定剂紫杉醇(Paclitaxel)可部分阻碍ABA的作用,微管解聚剂黄草消(Oryzalin)则进一步促进ABA诱导的气孔关闭,但WDL3 RNAi与野生型之间仍存在显著差异;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 ABA条件下WDL3 RNAi保卫细胞内微管解聚明显加快,微管成束程度(bundling)显著降低.(3)胞内Ca~(2+)螯合剂BAPTA与ABA共同处理,野生型和WDL3RNAi的气孔关闭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关闭减缓,处理前后差异显著.亚细胞结构观察发现, BAPTA阻碍了ABA引起的保卫细胞微管解聚,但WDL3 RNAi与野生型相比,依然维持相对较高的微管解聚比例.此外,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发现,ABA引起的保卫细胞Ca~(2+)内流在WDL3RNAi中较野生型的流速更快,流量加大,显示Ca~(2+)在该信号通路中具有重要作用.综上实验结果表明,微管结合蛋白WDL3通过与微管骨架及Ca~(2+)相互作用参与ABA诱导的气孔关闭过程.  相似文献   

15.
动物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也存在于植物体内, 并发挥多种重要生理功能. 一定浓度的ACh可诱导气孔开放. 以Ca2+荧光指示剂Fluo-3AM为探针,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ACh调控气孔运动中保卫细胞胞质Ca2+的动态变化. 结果证明, 外加ACh促使保卫细胞胞质Ca2+的瞬时增加.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AChR)的激活剂毒蕈碱与ACh的作用类似, 也能激活胞质Ca2+的瞬时增加; 反之, 毒蕈碱型受体的抑制剂阿托品预处理则抑制ACh诱导的Ca2+增加, 这与动物中mAChR的作用机制类似. 用EGTA螯合胞外Ca2+或用钌红阻断液泡Ca2+的释放, 结果表明ACh诱导的保卫细胞胞质Ca2+增加主要来源于胞内Ca2+库的Ca2+释放. 研究表明, 经过mAChR介导, Ca2+参与保卫细胞响应ACh刺激的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参与水杨酸对蚕豆气孔运动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一氧化氮(NO)在水杨酸(SA)诱导蚕豆气孔运动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 在一定范围内, SA和NO都可诱导气孔关闭. 100 mmol/L SA能够提高保卫细胞胞质中NO的水平, NO清除剂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都能够降低SA引起的胞质NO的增加. 同时, NO的清除剂PTIO和NOS的抑制剂L-NAME几乎能够完全抵消SA诱导气孔关闭的效应. 推测SA通过NOS途径诱导形成NO, 进而诱导气孔关闭. 鸟氨酸环化酶的抑制剂ODQ和 cADPR的拮抗剂烟碱能够减弱SA和NO诱导气孔关闭的作用. 表明在SA和NO诱导气孔关闭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有cGMP和cADPR介导.  相似文献   

17.
英国年青学者S.M.Willadsen研究成功一种能在良好条件下冰冻牛和绵羊胚胎的方法。为此,他成为此项世界科学研究中第一个杰出的科学家。他以一种独创的方法,分离多产牛的最初二个胚胎细胞(分裂球)来得到双胎绵羊。他从供者绵羊身上取出2个细胞期的胚胎,然后将其储存在富磷酸盐的盐性缓冲溶液中。借助微型外科仪器,胚眙周围的透明带被撕裂,吸入并分离2个分裂球。每个分裂球重新进入事先排泄的透明带内。然后,每一对分裂球插入一个袖口状琼脂保护套膜内。在分裂球循环的第一、二天,袖口状琼脂保护套膜转移到受者绵羊的输卵管内。在输卵管里,由于补偿透明带损失的琼脂的作用,那时的每个分裂球就象卵一般地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陆长富  林戈  谢常青  龚斐  周虹  谭跃球  卢光琇 《科学通报》2003,48(17):1844-1847
人类体细胞克隆胚的构建是治疗性克隆的基础和前提. 将供体细胞核注射到成熟卵母细胞, 然后用钙离子载体(A23187)和6-甲基氨基嘌呤(6-DMAP)激活卵母细胞. 在卵母细胞活化并出现原核样核(2PN)后, 去掉雌原核而保留供体细胞核, 避免了去核时对卵母细胞进行DNA荧光染色和紫外线照射, 同时也避免了去除过多的细胞质. 经体外培养后, 有少量核移植胚发育到囊胚阶段.  相似文献   

19.
九钨三金属硅酸盐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福 《科学通报》1993,38(11):1000-1000
近年来,取代型杂多阴离子的催化性能日益受到重视.Hill,Finke,Neumann分别报道了过渡金属一取代的PW_(11)M,P_2W_(17)M和SiW_(11)Ru具有催化烯烃环氧化的性能.我们发现,三取代的Keggin杂多阴离子也具有这种性质.本文报道了α-和β-[SiW_9O_(37)M_3(H_2O)_3]~(n-)(M=Co~ⅡNi~ⅡCuⅡTi~Ⅳ)杂多阴离子的钾、铯、季铵盐的合成、性质及其催化亚碘酰苯(PhIO)环氧化烯烃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刘菁  刘国华  侯丽霞  刘新 《科学通报》2010,55(20):2003-2009
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为实验材料, 用药理学实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保卫细胞胞质pH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乙烯(ethylene, Eth)调控气孔运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结果表明, 乙烯利和乙烯前体物ACC都能够引起保卫细胞内胞质pH和NO的水平升高; 弱酸(乙酸)以及质膜H+-ATP酶的抑制剂钒酸钠可以逆转乙烯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 同时减弱乙烯所引起的NO含量增加和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活性的增强; 而NO清除剂cPTIO对胞质pH无显著影响. 可以推测, NO和pH均参与乙烯诱导的拟南芥气孔关闭作用, 且胞质pH的变化(主要由质膜H+-ATPase引起的)可能位于NO (主要由NR途径产生)上游介导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