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断层纵向水侵严重影响气藏地质储量动用甚至报废气井,开展断层水侵研究关系气藏开发成败,现有断层水侵研究主要集中在水侵数学方程建立与求解的理论层面及断层复杂形态描述等方面,商业数值模拟软件也仅能研究断层侧向封堵性质而无法模拟其纵向开启对边底水的沟通作用。本文参考数值模拟中对压裂裂缝的处理理念,首次提出通过加密断层面两侧网格、赋予加密网格活跃属性的方法来实现对断层纵向水侵的数值模拟;实例显示断层面两侧加密网格渗透率越大,水体沿着断层纵向推进速度越快,说明文中模拟断层纵向水侵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针对断层水侵数值模拟依然存在的问题,提出断层独立的网格粗化技术、断层独立的数值模拟技术、多功能集成的属性编辑技术共三条技术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2.
断层纵向水侵严重影响气藏地质储量动用甚至报废气井,开展断层水侵研究关系气藏开发成败,现有断层水侵研究主要集中在水侵数学方程建立与求解的理论层面及断层复杂形态描述等方面,商业数值模拟软件也仅能研究断层侧向封堵性质,而无法模拟其纵向开启对边底水的沟通作用。参考数值模拟中对压裂裂缝的处理理念,提出加密断层面两侧网格并赋予加密网格活跃属性的方法来实现对断层纵向水侵的数值模拟。实例显示,断层面两侧加密网格渗透率越大,水体沿着断层纵向推进速度越快,说明模拟断层纵向水侵的方法是有效可行的。针对断层水侵数值模拟依然存在的问题,创新性提出断层独立的网格粗化技术、断层独立的数值模拟技术、多功能集成的属性编辑技术三条技术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伸展构造地区,大规模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不仅可以评估特殊的关键细节,而且可以了解拉张性质及伸张量。以单剪假定为基础,考虑压实作用的影响,并对剖面进行校正,建立反演断层数学模型。将其应用于苏北溱潼凹陷,模拟给出了3条剖面的主断层形态和滑脱深度,结果表明该区边界断层的滑脱深度在8~10km左右、它为该区运动学模拟的开展提供了断层边界条件。此模型同样适用于挤压构造地区。  相似文献   

4.
三维复杂断层网建模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复杂断层网, 提出一种新的路径切割算法, 能够处理各种复杂的断层相交情况, 如Y型、λ型、X型、半Y型、半λ型等削截关系; 避免了Pillar方法和二叉树等传统方法的限制, 提高了断层建模的灵活性和精确度。该方法提高了断面之间接触关系的半自动处理程度, 方便断层网的快速更新。通过实际模型的验证, 解决了复杂断层网的快速构建问题, 提高了建模效率。  相似文献   

5.
为正确评价断层对于岩石高边坡安全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接触力学的求解方法——直接约束法模拟断层的滑移和脱开等不连续行为。重点分析了岩体中断层不同的接触性状(如考虑断层与岩体的滑移脱开)。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彭水水电站船闸高边坡分步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通过不模拟滑移脱开与模拟滑移脱开的对比研究,模拟滑移脱开后断层的变形和塑性区显著增大,在断层处变形较大以致于有滑坡的可能。该项研究在岩石高边坡稳定分析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菊雯 《科技信息》2009,(15):335-337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三江并流区植物多样性和各片区特点,通过参加三江并流区部分县"二类调查"及白茫雪山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深入三江并流区调查并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得出三江并流区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全世界单位面积内生态系统类型最丰富的地区,是欧亚大陆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也是世界最著名的植物模式标本产地和生物基因库。这个区域特别适合旅游、科考和教学实习。  相似文献   

7.
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以来文化断层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来考古发掘表明,太湖地区乃至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新石器化遗址中普遍存在多期化断层,取而代之的是在连续的化层序中出现不含化遗物的自然沉积地层。 本通过对太湖地区化断层与特征沉积物(埋藏古树和埋藏泥炭)时空分布的比较研究,并结合典型剖面所反映的古气候演变状况,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地区普遍存在着两层埋藏古树和埋藏泥炭层,它们的年代与化断层形成时代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各期化断层的形成均非海侵造成,而是与全新世中晚期气候-海面波动有关。崧泽晚期化断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面上升,地下水位抬高,引起地表低洼处泥炭沼泽的扩大所致,而良渚晚期化断层则是因大规模的陆地洪水泛滥,引起地表水域扩张造成的;唐宋前期化断层与太湖水系的变迁密切相关。 在整个历史时期,太湖水系大致沿着三江→湖泊→水网化的方向演变。本区湖面曾几度扩展,这是该期化断层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汝城热水镇出露98℃天然热泉,该地区深部干热岩地热资源相当可观。通过大量钻孔地温测量和大地热流测试等勘探工作,评估了该地区干热岩地热资源的基本情况。勘探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平均地温增温梯度为18.7℃/100 m,最高值达35.2℃/100 m,主要高温钻孔的大地热流量介于60~170 MW/m2,地热资源较为可观。该地热田的热源来自深部岩浆余热,热储主要是F1、F3断裂带上盘及其他次级断层派生的密集裂隙系统。区内热水河以东花岗岩体为浅部水热热储盖层;热水河以西震旦系的板岩为深部热源盖层。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田热储层下底面温度为260℃,热储层上顶面温度为255℃,热储层以上厚度为3500~4000 m。汝城地区热储埋藏深度较浅,热储温度较高,是较好的干热岩开发靶区。  相似文献   

9.
东辛地区营26断层变换带形成机制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叠覆型断层变换带的形成机制,揭示变换带内断裂体系的发育规律,根据区域应力机制设计相应的张扭及底辟复合作用实验装置,从湿度不同的砂、黏土及砂泥混合物中选取微湿的细砂作为实验材料,并与应力场数值模拟相结合,对东营凹陷东辛地区营26变换带沙河街组沉积期进行构造物理模拟。结果表明:营1与营31断裂是沙河街组沉积前由NE10°的伸展作用同时形成的两条平行断裂,二者向两侧的伸展位移在叠覆带边缘诱导出一条与伸展方向呈50°斜交的张扭性变换断层,随着二者叠置程度的增大,变换断层的发育程度也增大。之后,区域性的右旋走滑运动形成一系列雁列式分布的变换断层,其优势走向与剪切应力场方向一致,后期的底辟作用加剧了断裂系统的复杂程度。断层的转折端、交汇和分叉处以及次级断层形成的局部小断块内,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差值较大,为低级序断层的优势发育区。另外,平面上斜交的剪切断层在不同方向的走滑活动造成的局部断块的掀斜运动加剧了低级序断层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10.
沙埝地区阜宁期构造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沙埝地区阜宁组断裂平面组合及发育顺序,针对斜坡带设计一组物理模拟实验,并从湿度差异的沙、黏土、沙泥混合物中优选出干黏土作为实验材料,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并作出相应的地质解释.实验结果表明:沙埝地区T33反射层上断层以6条近平行的大断层为主干,其中边界处的2条断层形成时间略早于中间4条,在贴近主干断层的位置派生一些与主干断层平行或斜交的低序级断层.工区内大部分断层是在大约NNW334°方向的伸展力下形成的,局部断层受派生剪应力的影响.另外,还讨论了实验材料的湿度和粒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江西五大河流之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阳 《江西科学》1994,12(2):105-112
江西五大河流(赣江、修水、饶河、信江和抚河)之源,都已有成说,但一般资料所载大都不够具体和正确。笔者自1983年至1993年陆续考察了这五大河流之源。本文综述此考察结果,阐明这五大河流的源河和发源地。  相似文献   

12.
云南中甸—丽江地区新构造活动异常活跃,新构造保存较全。通过对晚新生代地层、新构造地貌及第四系内褶皱和断层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区内新构造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3.
14.
云南省东北部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云南东北部两栖爬行动物组成,垂直分布,与邻近地区的相似性.提出我国两栖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华中区与西南区在该地的界线应以乌蒙山分水岭为界.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海东地区蝗虫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地区蝗虫的调查工作,在解放前没有任何报导.1956年青海省农业厅曾组织人力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调查,其中记载过蝗虫15种,1956年周尧等在门源县调查,记载蝗虫12种.1963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对草原地区蝗虫进行了调查,调查材料由郑哲民鉴定于1974年发表,报导海南州蝗虫2科27种,内有5新种.此后郑哲民、张勉(1981),郑哲民、霍科科(1992)发表了蝗虫2新种.而全面系统的调查为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进行的,印象初于1984年记述了青海省蝗虫2总科7科31属62种,其中有4新属16新种.对于海东地区已记载有1总科5科17属23种.1996—1998年,青海大学农学系在海东地区进行害虫调查,在采到的标本中整理出蝗虫2总科6科17属  相似文献   

16.
17.
陆良盆地是云南省第三系沉积盆地的典型代表。盆地中识别出四个不整合面,即Tg、T6、T3和T0。其拉张史可分为两大阶段:(1)Tg→T5,拉张强度渐增期;(2)T5→现今,拉张强度渐弱期。与拉张史相对应,陆良盆地的沉降史可分为两个阶段:(1)N2c为快速沉降阶段;(2)Q为沉降缓慢阶段。据此,陆良盆地的形成演化阶段为:(1)盆地初始形成期(Tg—T6);(2)盆地扩张发育期(T6—T3);(3)盆地发展稳定期(T3—T0);(4)盆地萎缩充填期(T0—现今)。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生态足迹方法,对云南省1992—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云南省生态足迹总体呈上升趋势;2)生态赤字存在,说明云南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3)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看,林地和水域表现为生态盈余,而能源用地、耕地、草地和建筑用地表现为生态赤字.综合分析结果,提出了未来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可选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沂、沭河中游地区的突出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而对区内的地貌演进过程和新构造运动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