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体外共培养技术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调节胰岛瘤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将培养的细胞分为:大鼠胰岛瘤细胞系(INS-1)单独培养的三组(培养的INS-1细胞系、培养的INS-1细胞系+IGF-1、培养的INS-1细胞系+NVPAEW541)、培养的INS-1细胞系加BMSCs上清液后培养组的三组(培养的INS-1细胞系+BMSCs上清液、培养的INS-1细胞系+BMSCs上清液+IGF-1、培养的INS-1细胞系+BMSCs上清液+NVPAEW541)共6组,按不同干预进行刺激48h,取各组细胞的上清液、细胞爬片、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胰岛素及IGF-1分泌水平及免疫荧光学检测,对比分析各组的实验结果.结果显示,培养的INS-1细胞系+NVPAEW541组与培养的INS-1细胞系+BMSCs上清液+NVPAEW541组的细胞都呈缩小状、细胞数量也较其他各组少;培养的INS-1细胞系+BMSCs+IGF-1组的胰岛素分泌水平、IGF-1的分泌水平及免疫荧光强度是所有组中最高的(P0.05);培养的INS-1细胞系+BMSCs组的胰岛素分泌水平、IGF-1分泌水平以及免疫荧光强度较INS-1组高(P0.05);而培养的INS-1细胞系+BMSCs组的胰岛素水平较培养的INS-1细胞系+IGF-1组略低(P0.05);但培养的INS-1细胞系+NVPAEW541组的胰岛素水平及IGF-1水平和免疫荧光强度仅较INS-1组略低(P0.05);培养的INS-1细胞系+BMSCs++NVPAEW541组的各分泌水平以及免疫荧光强度也较培养的INS-1细胞系+BMSCs组低(P0.05).研究发现BMSCs上清液具有和IGF-1因子相似的功能,能通过刺激IGF-1R通路调节大鼠胰岛瘤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药喘可治注射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喘可治注射液(CKZ)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凋亡、一氧化氮(NO)释放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无菌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制备单细胞悬液,加入CKZ(终体积分数20 μL/mL)孵育4 h后, 加入过氧化氢(H2O2)、放线菌酮(CHX)、环磷酰胺(CTX)诱导细胞凋亡,荧光酶标仪结合Sytox Green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加药孵育4 h后,加入细菌脂多糖(LPS,终质量浓度10 μg/mL)和IFN-γ(终质量浓度80 ng/mL),24h后Grass试剂盒检测巨噬细胞NO的量;加药孵育4 h后,加入LPS(终质量浓度10 μg/mL)和IFN-γ(终质量浓度80 ng/mL),24h后流式细胞仪结合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技术检测细胞因子的释放.结果:CKZ能抑制H2O2、CHX、CTX诱导的细胞凋亡;促进非刺激状态下巨噬细胞NO和IL-6、IL-10、MCP-1、IFN-γ、TNF-α 5种细胞因子的产生, 抑制LPS和IFN-γ刺激的NO和IL-6、IL-10、MCP-1、IFN-γ、TNF-α5种细胞因子的产生.结论:CKZ可抑制巨噬细胞凋亡,并对巨噬细胞NO的分泌和IL-6、IL-10、MCP-1、IFN-γ、TNF-α5种细胞因子的生成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二甲双胍与白花丹参浸出液联用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本文采用MTT法检测联合用药对INS-1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并采用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联合用药对血糖和胰岛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双胍与白花丹参联用具有抗INS-1细胞凋亡的作用.在糖尿病大鼠治疗过程中,检测血糖和胰岛素含量可知二甲双胍与白花丹参联用能有效控制血糖,效果比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明显.HE染色也显示联合用药能抑制胰岛细胞凋亡,且比二甲双胍或白花丹参单独使用的效果好.免疫组化染色中,与糖尿病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相比,联合用药组的Bcl-2蛋白量增加,Bax蛋白量减少.二甲双胍与白花丹参联用具有抑制胰岛B细胞凋亡,增加胰岛素释放的作用,同时促进血糖摄取和利用,能起到很好的降血糖作用.白花丹参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辅助药物能有效提高二甲双胍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马齿苋多糖组分(POP I)对四氧嘧啶致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 cell line)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POP I (0.05,0.1,0.5,1.0,2.0,5.0和10.0 mg/mL)作用四氧嘧啶氧化损伤的INS-1细胞1d、3d和5d后,分别测定其细胞存活率、胰岛素分泌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POP I可明显抑制由四氧嘧啶所致的INS-1细胞存活率降低、SOD活性下降、GSH浓度减少和.MDA含量增加,并存在时-效和量-效关系;在5.6 mmol/L或16.7 mmol/L葡萄糖刺激下,POP I浓度依赖性地促进了INS-1细胞分泌胰岛素.结论:一定浓度范围内,POPI对四氧嘧啶致胰岛β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POP I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生成及iNOS和TNF-α分泌的作用.通过ELISA方法检测25、50、100μg/mL的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LPS(1μg/mL)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iNOS和TNF-α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对LPS诱导iNOS和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LPS能够明显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NO、iNOS和TNF-α,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25、50、100μg/mL)均能抑制其活性和基因表达,并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其作用强弱依次为威灵仙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因此得出,威灵仙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作用效果不同;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和释放可能是威灵仙发挥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芹菜素(Apigenin,AP)对RAW264.7细胞增殖、分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和吞噬功能的影响,首先培养RAW264.7细胞至细胞对数生长期,然后MTT法检测不同浓度(25、50、100、150和200μmol/L)的AP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再用Griess试剂盒检测上述浓度AP对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分泌NO的影响,并用荧光微球检测其吞噬功能的变化.结果显示25-200 μmol/LAP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增殖,并明显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分泌NO,同时明显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的吞噬功能(P<0.01),且呈剂量依赖关系.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P显著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增殖、分泌NO和吞噬功能,故有望通过进一步研究将其开发成为免疫调节药物.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及其抗胰岛RIN-mβ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的抗氧化及其抗过氧化氨(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的胰岛RIN-mβ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以500μmol/L H2O2作用于胰岛RIN-mβ细胞6 h建立凋亡模型;采用荧光探针DCFH-DA法进行活性氧检测细胞内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NO测试试剂盒检测细胞N0释放的变化,Annexin 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经H2O2损伤诱导凋亡后,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细胞产生NO减少,活性氧ROS增多.与阴性对照组相比,EGb761能清除ROS,增加NO,改善凋亡情况,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EGb761对β细胞凋亡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白花丹参是一种珍稀的中药材, 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本文针对白花丹参进行了多项实验, 采用MTT法检测白花丹参浸出液对INS-1细胞的凋亡的抑制作用, 并且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白花丹参对血糖和胰岛素释放的影响, 取实验大鼠的胰岛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白花丹参抑制胰岛B细胞凋亡的效果和胰岛组织中抑制凋亡的Bcl-2蛋白和促进凋亡的Bax蛋白的分布. 实验结果证明, 白花丹参能促进Bcl-2蛋白的产生, 削弱Bax蛋白促进凋亡的能力, 抑制了胰岛B细胞的凋亡, 从而使胰岛素的释放增加, 最终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对开发治疗糖尿病的辅助药物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山药多糖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以不同质量浓度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胰岛β细胞活性,同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胰岛细胞的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研究山药多糖与大鼠胰岛细胞共培养对胰岛细胞活性与胰岛素分泌水平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1600 mg/L组胰岛细胞活性稍有下降,但是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随培养液中山药多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胰岛细胞活性增加.低糖或高糖质量浓度环境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胰岛素分泌没有显著差异(p0.05),RT-PCR发现实验组的bcl-2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00 mg/L山药多糖明显提高胰岛细胞的存活率,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炎症小体(NLRP3)通路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P)抑制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机制。方法 脂多糖(LPS)刺激BV2小胶质细胞促细胞炎症损伤,建立体外模型,观察TP对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的影响。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诱导的模型组(1 mg/L LPS)、TP组(1 nmol/L TP+1 mg/L LPS)。对照组不做处理,其它组药物作用24 h,镜下观察药物组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并和对照组比较;细胞上清液用Griess法测定一氧化氮(NO)的释放量;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间炎症小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1)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差别。结果 LPS诱导BV2细胞炎性活化,形态呈阿米巴样,降低细胞活性,促进NO的释放。TP作用后降低NO水平,使NLRP3炎性小体激活受到抑制,NLRP3、ASC、caspase-1和IL-18表达水平低下。结论 TP对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有抑制作用,发挥了TP的抗炎作用,抑制了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和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野漆树苷(Rhoifolin,RHO)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释放炎性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脂多糖(0.5μg·mL~(-1))刺激体外生长良好的RAW264.7细胞24h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以MTT法测定不同浓度RHO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用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含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IL-6)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分泌致炎因子NO,TNF-α,IL~(-1)β,IL-6(P0.01);与模型组相比,25~100μmol·L~(-1)的RHO可明显下调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炎症因子NO,TNF-α,IL~(-1)β和IL-6(P0.05,P0.01),并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野漆树苷还不同程度的抑制了Erk和JNK激酶的磷酸化.结论:RHO可以抑制LPS所致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NO分泌,抑制TNF-α,IL~(-1)β和IL-6mRNA的合成,抑制JNK/SAPK及Erk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利用小鼠巨噬细胞建立体外实验模型,对茶叶糖蛋白(TGP)的免疫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Griess法和ELISA法检测不同剂量茶叶糖蛋白对RAW264.7细胞一氧化氮(NO)和细胞因子TNF-α、IL-1β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0μg/mL茶叶糖蛋白可显著促进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和细胞因子TNF-α、IL-1β(p<0.01),说明茶叶糖蛋白可通过促进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和细胞因子,起到活化RAW264.7细胞和调节机体免疫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重组的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re FIP-fve)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对白细胞介素-2(IL-2)的促分泌作用及对血细胞的凝集作用.方法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SP Sepharose XL色谱柱纯化重组的免疫调节蛋白;将纯化后的蛋白作用于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血细胞,用MTT法检测蛋白对脾细胞增殖和血细胞凝集的影响;用ELISA法检测蛋白对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结果经过SP Sepharose XL色谱柱纯化后可获得纯度为86%的重组蛋白;纯化蛋白浓度在80μg/m L时最大限度促进细胞增殖;蛋白浓度在2μg/m L时开始出现凝血;ELISA检测结果显示:重组的金针菇免疫调节蛋白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结论经过SP Sepharose XL色谱柱纯化后可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纯化后的蛋白与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同培养,不仅可以促进脾细胞的增殖,而且能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的水平;蛋白与血细胞共同培养能够促进血细胞的凝集.  相似文献   

14.
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都已表明,空气中有机颗粒物可引起肺部炎症反应,该反应的显著特点为细胞因子表达上调和分泌增多.葡聚糖是霉菌和细菌代谢及裂解的产物,当颗粒物受到霉菌和细菌污染之后,就会含有葡聚糖.最近的研究表明,含葡聚糖颗粒物的暴露会影响鼻腔和肺部的功能,并伴随炎症反应.然而,含葡聚糖颗粒物的暴露对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亚硝基谷胱甘肽还原酶(GSNOR)的影响仍不太清楚.本研究旨在检测含葡聚糖颗粒物暴露对呼吸道中NO信号通路的影响.本实验力小鼠被分别暴露于20μL PBS(空白组),20μL浓度为25μg/20μL的OVA和20μL浓度为100μL/20μL的含葡聚糖颗粒物环境中,暴露持续12d.暴露结束后在肺组织匀浆中检测NOS和GSNOR的活性.同时测定肺组织中谷胱甘肽(GSH)浓度和SOD活性用以评估氧化应激水平.另外,检测肺组织中的IL–6浓度确定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否.结果显示,12天OVA和葡聚糖颗粒物暴露并未明显影响NOS活性、GSH含量、SOD活性和IL-6浓度.然而,含葡聚糖颗粒物12d的暴露却明显增加GSNOR的活性和表达.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含葡聚糖颗粒物暴露会激活呼吸道中的GSNOR,但不激活NOS.由于GSNOR在NO信号通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临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抑制剂芬必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方法 通过压迫背根神经节及移植自体尾椎髓核至腰椎对大鼠进行造模。COX(cyclooxygenase)抑制剂芬必得给药剂量为0.051 g/kg体质量,连续28 d。对动物进行运动功能评分、机械刺激回缩反应测定、动物大腿周径测量及步态测量。给药28 d后取腰椎(L4~L6)及其神经用4%甲醛溶液固定后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取血清及神经根病变组织进行炎性因子浓度测定。结果 COX抑制剂芬必得能够改善模型动物的动物运动功能评分、50%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大腿周径比(造模侧/对侧)、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背根神经节及椎间盘组织病理改变,降低血清和病变位置的炎症因子(PGE2、COX-2、NO、IL-1β、IL-6)的水平。结论 COX抑制剂可改善大鼠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RAW264.7细胞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ldn-10,IL-10)分泌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采用ELISA法、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IIJ-10分泌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LPS刺激RAW264.7细胞后IL-10的分泌及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5),并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LPS可刺激RAW264.7细胞IIJ—10分泌及mRNA表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宜昌润楠正丁醇提取物(MCB)的体外抗炎活性.方法:利用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经佛波酯(PMA)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建立体外炎症模型,MTT法检测样品的细胞毒性,ELISA方法检测药物干预前后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和NO的分泌量,综合评价MCB对炎性细胞因子和介质的抑制作用.结果:MCB显著性地抑制了IL-6和TNF—a以及NO的产生,并且其抑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耐性,但对IL-1β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宜昌润楠的体外抗炎作用,为其民间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进-步分离生物活性物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建立甲醛((Formaldehyde, FA))与铜绿假单胞菌ATCC15692(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气溶胶联合吸入暴露的大鼠呼吸系统损伤模型。方法 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31只(中科院实验动物中心),体质量(180±10) 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3.4±0.3) mg/m3 FA吸入暴露组(8只)、(0.5~1)×107 cfu/m3 PAO1气溶胶吸入暴露组(8只)、FA联合PAO1气溶胶吸入暴露组(8只)。用HOPE-MED 8050型动态气溶胶暴露舱建立大鼠染毒暴露模型,HE染色法检测肺组织结构损伤,ELISA方法测血清IgM、白介素-1β(interleukin-1 beta, IL-1β)、白介素-8(interleukin-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clara细胞分泌蛋白(clara cell secret protein, CC10)因子分泌水平。发光比色法检测血清SOD活性。结果 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3实验组大鼠肺泡间隔增宽、肺间质水肿、肺组织内炎性细胞侵润,肺组织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加,以FA与PAO1联合暴露组病理学改变最明显。血清学结果显示,3实验组IgM、 TNF-α、IL-1β、IL-8水平、SOD活性升高,以联合暴露吸入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 甲醛与PAO1联合暴露后明显促进大鼠肺组织叠加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石耳科多糖的理化特性、微观结构和抗炎症作用,从石耳科两个相近物种石耳(Umbilicaria esculenta)和疱脐衣(Lasallia papulosa)中制备得到多糖CUEP和YUFP,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两种多糖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利用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炎症因子,进而研究多糖对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Umbilicaria esculenta和Lasallia papulosa中分离纯化得到CUEP和YUFP的得率分别为25%和27%,二者均含有糖类物质的特征官能团,CUEP由162~474 u的多糖链聚合而成,YUFP由98 u单一多糖组成;CUEP和YUFP均由葡萄糖、木糖、半乳糖、甘露糖组成,摩尔比分别为177.96∶1.00∶4.45∶3.19和33.21∶3.17∶1.00∶2.40;CUEP呈线状,糖链间相互缠绕且聚合度高、不易分散,而YUFP则呈蝴蝶结状,更易解聚;75 μg·mL-1 YUFP 能显著地降低IL-1β的mRNA相对表达量,而75 μg·mL-1 CUEP则能显著地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COX-2的mRNA相对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