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1 毫秒
1.
本文在引入外摆参量δ的基础上建立了螺杆泵摆线和摆线螺面的方程,并通过对δ的研究,提出了螺杆泵的部分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引入外摆参量δ的基础上建立了螺杆泵摆线和摆线螺面的方程,并通过对δ的研究,提出了螺杆泵的部分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3.
摆线转子泵因其结构紧凑、运转平稳、噪音低等优点而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本文就各种摆线的基本概念作了介绍,并阐述了内、外转子齿廓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内转子齿廓为短幅外摆线圆内等距线,而不宜采用普通外摆线及长幅外摆线的原因。同时指出,并非任一短幅外摆线均适合作为内转子的理论齿廓曲线,而是使特征参数,即短幅系数K应处在一个合理的取值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外摆线螺旋插齿刀的制造精度和可用合格齿长 ,本文给出用锥形砂轮磨制外摆线螺旋插齿刀的 CAD/CAM数学模型 .最后 ,结合具体算例 ,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摆线齿轮齿形是变幅外摆线的等距线,加工摆线齿轮的滚刀齿形更为复杂,提出用齿轮啮合原理的向量矩阵法求加工摆线齿轮的滚刀的齿形,并分析滚刀加工齿轮时的啮合界限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摆线钢球传动啮合副的运动状态,提出了两种计算摆线钢球减速器传动比的方法,为分析摆线钢球传动的传动性能及传动类型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据三尖摆线的形成原理,以摆线的内包络线为定子内腔曲线,动径实体化后作为转子,定子、转子按照一定关系运动则形成一种新型摆线泵。对此种新型泵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内、外转子结构及泵的排量、压力脉动等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短幅外摆线的等距线为原始齿廓(外齿轮),求取了与之共轭的内齿轮齿形(准摆线齿形)及切削这种内齿轮的插齿刀齿形,并寻求了用三圆弧替代插齿刀齿形的方法。实例证明,该方法能获得足够的齿形精度,而给插齿刀的制造带来了方便。  相似文献   

9.
摆线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摆线在齿轮上较为常见,从实际与理论角度来研究与讨论摆线的形成,可弄清它的理论结构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二齿差摆线齿轮是摆线针轮减速机的关键基础件。国内广泛采用的展成磨齿法加工精度和效率极低,是行业中亟待解决的共同问题。本文研究的成形磨齿技术经生产验证表明,是一种高效、优质、经济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出发,分析带电粒子在正交恒定电磁场中的运动方程,由此得到宏观、低速条件下带电粒子在正交恒定电磁场中的运动轨迹.运用电磁场的相对论变换和初始条件,分析了相对论变换下带电粒子在正交电磁场中的3种运动轨迹:普通摆线、内摆线和外摆线.  相似文献   

12.
内摆线柴油机行星齿轮传动机构的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内摆线形成原理,利用Solidworks和ADAMS软件建立了内摆线单缸柴油机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实体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机构动态特性仿真数据能为内摆线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设计与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并将所建立的模型进一步与传统195单缸柴油机进行仿真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内摆线柴油机活塞实现了完全简谐运动,克服了传统195型柴油机活塞存在复杂往复周期运动的许多缺点,大大降低了汽缸动侧压力,减小了活塞零部件承受的惯性力.文中结果为取代传统内燃机曲柄-连杆动力传动机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出发,利用相对论变换理论系统地研究了稳恒正交电磁场中带电粒子运动的状态,并由初始条件得到粒子运动轨迹的三种状态,即普通摆线(它相当于滚动的轮子边缘上一点轨迹)、内摆线(它相当于滚动的轮子边缘内一点的轨迹)和外摆线,(它相当于滚动的轮子边缘外一点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纲领下 ,进行摆线齿轮泵内外转子曲面磨削的方法。确定了磨削参数、机床的改装方法及专用工艺装备。本加工方法不需改动机床传动结构 ,具有传动链短 ,砂轮修磨简单 ,可稳定的保持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5.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均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提高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承载能力的角度,系统地进行了在柱销上加均载环后的载荷和强度计算分析,建立了柱销设计公式,对提高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的承载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改进摆线针轮行星减速器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新意。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等时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证明旋轮线为摆锤运动轨迹,难以说明旋轮线作为等时摆线的唯一性。本文通过引入抽象的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从描述运动最基本的哈密顿量出发,严格证明了等时摆轨迹确为旋轮线。  相似文献   

17.
于影  于波 《佳木斯大学学报》2002,20(3):257-259,267
对修正齿形摆线轮与针轮啮合时所承受最大作用力和最大形变应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符合工程实际的力分析新方法和流程图。  相似文献   

18.
针对设计规范中未考虑齿廓参数对复合摆线行星齿轮副应力影响的问题,采用四阶复合摆线作为内齿廓,基于Lewis定理求解出共轭齿廓,对摆线齿廓进行了修形,最后建立实体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析各齿廓参数对摆线齿轮副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复合摆线行星齿轮传动为多齿啮合传动,在啮合接触的位置呈典型的赫兹接触的应力分布特征,在齿根处有轻微的应力集中区域,齿轮副的承载能力主要受限于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选取较大的模数、较大的齿高调节系数和较小的齿形调节系数,以提高齿轮副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分析了摆线的一些特性,为带摆线曲柄的齿轮连杆机构综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