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现代科学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项目形式运行的,完全基于科学工作者内部管理的科研项目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激发公众参与热情。通过现有科研项目流程特点、公众参与的路径选择、制度配合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根据各阶段特点,建设并运用各阶段公众参与模式,将迅速增加公众参与科研活动的力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世界银行贷款某渔港项目是拟向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项目,根据世行环评要求,公众参与调查分两轮进行,并建立公众申诉机制。该文结合实例对世行项目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方法进行说明,阐述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世界银行贷款辽宁中等城市交通改造项目为例,对项目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公众参与机制能够有效地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公透明度,平衡社会各层面的利益,减少项目在制定、实施过程中的矛盾,为今后公众参与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以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基本农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现场踏勘、访谈、问卷、村民代表大会、意见征询等多种方式深入分析公众参与,分析表明,有效的公众参与能够使土地整治工作更加符合当地实际,使规划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土地整治工作更科学、高效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修河流域防洪工程环保工作中的公众参与实践表明,公众参与不仅能提高对项目建设的公众支持率,而且能取得公众对项目建设及环境影响的充分理解.该文意在总结该项工作,同时为今后类似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识别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意义重大。本文在系统回顾中国环评制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厦门PX项目和四川什邡事件进行再审视,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存在时点滞后、效果不佳、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参与权和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和满足、滞后于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速度等5方面问题。鉴于此,文章从4方面提出建议:一是强化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外部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细则;三是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决策的倒逼机制;四是加强环境宣传和教育,提升公民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参与和不参与是公众个体在环境影响评价参与契机下的两种行为选择,作者从理性经济人假设出发,分析出环境偏好、责任意识、制度供给与政府行为规范、舆论情景等构成了理性公众个体行为选择模型变量的主因子,它们决定着参与或不参与成本,并影响着公众个体对参与效力的预期。通过对可能存在的公众行为选择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公众行为选择倾向,潜在的积极参与个体,以及改变其选择倾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是项目建设方或者环评方同公众之间的一种双向交流方式。通过对国内公众参与调查实施的主要形式及相关要求进行分析,并且对日常工作中项目环评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中国面临着公共安全风险的叠加和集聚。文章从广义的公众安全感视角出发,认为公众安全感体现在寻求保障、免受威胁、建立信任、呼唤秩序等方面,当前中国公众安全感的流失源于政府公共安全管理失范、公众政治参与边缘化、社会组织发展梗阻、法制体系不完善、道德失范与信仰缺失、公共权力体系中的官员贪污腐败。通过综合分析主客观因素,提升中国公众安全感的可能路径有以下方面: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构建大安全防控体系、强化法治建设、构建多元化的公共安全协同治理体系、发挥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注重公众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公众参与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进入我国,公众参与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分析其热点主题与研究前沿可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计量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公众参与领域论文成果的总体概况、研究机构、期刊来源进行特征分析,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与突现词信息图。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公共治理、环境治理以及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并且研究热点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不断演化,当前的研究前沿聚焦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公众参与制度的提升以及相关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要求和现实需要两个层面探讨和谐社会构建活动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我国当前还存在公民与政府之间缺乏互信、公众参与机制短缺、公众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必须从转变传统决策观念、完善法律体系、建立有效机制等方面,促进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表示,OLIGO项目在今后的运作中,将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工作:1、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政府部门营养立法规划和政策建设工作。2、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营养知识教育普及工作,培养公众的科学营养意识。3、加大对OLIGO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OLIGO事业的发展。4、动员企业共同参与OLIGO项目,做大做强OLIGO产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公众参与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进入我国,公众参与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分析其热点主题与研究前沿可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运用文献计量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公众参与领域论文成果的总体概况、研究机构、期刊来源进行特征分析,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与突现词信息图。结果表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公共治理、环境治理以及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并且研究热点随着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不断演化,当前的研究前沿聚焦于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公众参与制度的提升以及相关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对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的产生、发展进行了回顾,阐述了不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内容,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公众参与制度进行了对比,指出了我国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公众参与制度在评价范围、公众主体、政府介入以及评价阶段等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严圣明 《长春大学学报》2013,(3):253-256,274
电子政务背景下的公众参与较以往的公众参与具有便捷性和丰富性的优势。我国电子政务背景下的公众参与经历了由零星发展到基于事务的公众参与,再到沟通、互动的公众参与的演变。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相对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中对公众参与的回应力度不够。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需要政府更加开放,有序地推进民主进程,并加大对公众参与的回应力度。  相似文献   

16.
廖满琼 《海峡科学》2006,(12):77-79
本文针对220KV户内、地上式变电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点及对该项目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所开展的工作做浅要的论述,并对此进行总结体会,为今后同类项目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城中村改造:缘由、困境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在城中村改造中引入公众参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城中村改造中的公众参与存在制度缺失、参与层次较低等问题,通过重构角色,提供制度保障,发展社区组织等措施,有助于消解公众参与中的问题,提升公众参与水平,为相关利益主体提供公平的博弈平台,实现和谐改造。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背景下的公众参与较以往的公众参与具有便捷性和丰富性的优势.我国电子政务背景下的公众参与经历了由零星发展到基于事务的公众参与,再到沟通、互动的公众参与的演变.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相对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政务中对公众参与的回应力度不够.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需要政府更加开放,有序地推进民主进程,并加大对公众参与的回应力度.  相似文献   

19.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尚斌 《甘肃科技》2009,25(12):45-48
分析了我国在规划制定、项目建设方面环境影响评价中有关公众参与的立法状况、实践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借鉴国外在环境影响评价方面公众参与的经验,对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有效性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厦门建设低碳城市特色项目研究——低碳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机制的构建》课题研究,以综合、可持续性的视角来探讨低碳城市发展的公众参与体系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政府主导,多方联动;体制创新,政策扶持;突出重点,典型示范;机制保障,全民行动"的低碳城市建设公众参机制,推动社会各界及全民参与,以最低的成本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