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通过中传统道德中重视整体利益,崇尚爱国主义;推崇仁爱、和谐;提倡人伦价值,强调道德义务;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等优秀道德精神的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道德对当前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加强国民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德治”与“法治”统一;“言都”与“身教”统一等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光辉,必将对当代国民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腾蛟  刘海萍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32-133,138
网络语境中大学生的道德取向出现了新的变化,高校图书馆传统的育人功能应融入网络时代的特征,通过深化"耻感文化"教育、构建合理的道德空间、强化学生的"慎独"精神三大路径来构筑图书馆德育工作长效机制,最终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慎独是古代儒家提出的道德要求和一种道德的修养方法,加强慎独修养追求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人们道德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通过对慎独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主要作用研究,把握慎独的关键环节,促成慎独修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4.
在多元文化交互渗透和相互激荡下,公民道德建设出现文化失调等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影响到社会发展。要解决此类突出问题,需厘清文化与公民道德建设间的丰富内涵,考量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意蕴。通过“思政课堂”与“社会课堂”有机融合、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筑牢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从而增强公民文化自信,提升公民道德自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遗产,其要求与高校道德教育体制发展的需要相一致。认真梳理中国传统诚信观中关于“诚信”的基本内涵,并对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状及诚信教育机制进行理性审视,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慎独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和境界,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是检验医务人员医德修养高低的标准,因此具有重要的现实伦理价值。医务人员要达到医德慎独的境界,则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坚定的道德信念、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较强的自律精神,要做到慎隐、慎欲、慎省和慎微。  相似文献   

7.
国际合作办学是我国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高校在合作办学中的比较优势之一是得天独厚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润和熏陶。“淳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本源。对于在国际合作办学中培育淳朴的大学文化,《论语》所包涵的治学思想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策应这一方略,高校德育必须全面理解“德“的内涵,辩证看待“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努力建构良性互动的德育格局;在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德育工作中,应着眼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三个基础教育;同时通过同社会德育的衔接,培养道德评价能力,促进“慎独“的自我锻炼,切实加强对大学生道德实践的引导.  相似文献   

9.
传统中国的礼仪文化根植于古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孔子把“道德”和“仁义”的内涵注入传统礼仪文化之中,使外在礼治的强制性走向了内在道德信仰的自觉性。宋明以后的儒家礼仪更加注重内在的自省和自律,所以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强调个体的道德境界和内在修养。学习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应注重它的内在道德性,而不只是追求它的外在形式。传统礼仪文化在道德和精神信仰、日常行为规范、家庭和社会秩序重建等方面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应以理性的态度拒斥形式化、表面化以及满足权力需要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科学荣辱观,是对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和发展,也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吸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以重构现代道德规范。在高校大学生中树立科学荣辱观就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国的礼仪文化根植于古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孔子把“道德”和“仁义”的内涵注入传统礼仪文化之中,使外在礼治的强制性走向了内在道德信仰的自觉性。宋明以后的儒家礼仪更加注重内在的自省和自律,所以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强调个体的道德境界和内在修养。学习传统儒家礼仪文化应注重它的内在道德性,而不只是追求它的外在形式。传统礼仪文化在道德和精神信仰、日常行为规范、家庭和社会秩序重建等方面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应以理性的态度拒斥形式化、表面化以及满足权力需要的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12.
阮文玲 《科技信息》2009,(21):I0100-I0100,I0110
即便在人类已经飞天登月、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传统道德仍然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当代高校德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每一个教师、每一门课程都有责任推进传统美德在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化实践。  相似文献   

13.
 唐君毅认为,“道德自我”与“现实自我”属于同一“自我”,是“自我”的两个方面。“现实自我”是现实具体的自我,是受时间、空间限制的自我,是有缺陷的、不完善的自我,易受外在他物限制,是有待被超越的自我。而“道德自我”是内在于人自身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自我、精神的自我、主动的自我、具超越性的、形而上的自我,具有辨别善恶、趋善除恶的“道德意识”与“道德理性”。道德生活便是根据“道德自我”的应当意识(合乎“道德理性”的“道德意识”),自觉地自己支配自己去破除“现实自我”的限制,超越自我,创造出真实的自我。这一思想构架显示了唐君毅传统儒家“尽人之性以立天之命”的情怀,突显了人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机制与效力。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涵盖了官民关系、人物关系以及“人本身”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关系;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其落脚点在于谋求大学生精神状态、精神结构的改善和优化;我们要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昂扬的民族精神、基本的道德观念、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又具有健康的道德诉求的、心灵和谐发展的“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15.
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优秀传统文化是现代道德体系的重要来源。因此,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16.
诚信原则:师德建设中的杠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诚信意识、诚信践履的导向有利于学生诚信品德的形成。培养教师为主的高等师范类院校展开诚信品德教育十分必要,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立人”、“立业”。教师要有效地践履诚信,一要持有“慎独”、“向善”之心。二要丰富诚信的道德情感和磨炼诚信的道德意志。此外还必须建立高校教师诚信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自然会想到儒家思想。孔子在他的代表作《论语》中有190次提到“仁”,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也是处理人际关系使之和谐,协调,达到社会和谐、个人幸福的最高道德理想和道德准则。“仁”的思想中包含的积极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培养和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价值。一、儒学思想“仁”的含义。在儒家哲学中,这种内在价值就是“仁”。“仁”是一种道德情感,也是一种道德理性。关于“仁”的学说,有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内容。它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仁是人的最高德性,是从天地“生生…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统儒家文化的解体,中国存五四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危机和生存意义危机,五四知识分子提出了几种不同的新文化建设方案以解决这种危机,梁启超的“趣味主义”是五四新文化建设的方案之一,它是梁启超在汲取东西方优秀精神成果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与创造,是一种人生意义的美学建构。它把传统儒家文化解体之后所导致的道德、知识和审美三个分离的领域重新融合在一起,使梁启超的人格理想建均得以实现,新文化建构得以完成。  相似文献   

19.
在《中庸》一书中 ,居有核心地位的两个范畴 ,就是“中庸”和“诚”。本文对“中庸”和“诚”的道德义蕴 ,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同时 ,对《中庸》包含的其它伦理思想 ,如“五达道”、“三达道”、“慎独”、“内省”、“忠恕”等 ,亦有简明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道德道德理论中,义利关系问题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一般来说,义利关系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层面。首先,指道德与利益的关系,或者说是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其次,因为“义”本质上代表着社会整体利益的要求,“利”代表着个人利益的要求,所以义利关系是公利与私利的关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公利与私利的关系,仍是人生中不可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我们今天必须正确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