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抗生素对松材线虫病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某些抗生素的内吸性,筛选出可使黑松幼苗组织抑制B619菌的抗生素溶液浓度;进行了抗生素对松材线虫病影响的试验,在非无菌条件下,用松材线虫对幼苗接种。结果表明用抗生素溶液增养的幼苗未发生萎蔫,而用无菌水培养的幼苗均出现萎蔫病状;同时试验后检查抗生素溶液培养的幼苗,发现其组织内均有活线虫存在。这一结果不仅进一步说明了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染引起的复合侵染病害,而且首次用试验证明了通  相似文献   

2.
分别用强、弱致病力松材线虫虫株和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虫株接种2年生黑松,观测接种后不同时间段黑松茎段水势和根系活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种强、弱致病性松材线虫虫株后,在未表现出明显症状时,黑松水势都有一个降低然后回升的过程,但当树体内线虫开始大量繁殖、外部表现萎蔫症状时,黑松水势发生不可逆转的急速降低,松树死亡,强致病性松材线虫虫株比弱致病性松材线虫虫株导致黑松茎水势丧失速度快。接种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后,开始黑松水势下降,然后缓慢回升接近正常水势,随着线虫的死亡,树体水势恢复正常。接种3种线虫虫株后,黑松根系活力随着线虫的侵入都有一个升高的过程,接种强、弱致病力松材线虫虫株后,黑松出现萎蔫时,根系活力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较好的根系活力,直到松树干枯后根系活力才丧失,这与干旱胁迫下,植物首先丧失根系活力然后表现萎蔫不同;接种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后,随着拟松材线虫在黑松体内的死亡,黑松的根系活力在升高后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携带细菌的致病性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松材线虫携带的3种细菌(菌株Njh,菌株Njt和菌株Njw)和2种线虫(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为接种体,以黑松愈伤组织和黑松无菌苗为接种对象,分别用无菌线虫单独接种,细菌单独接种,细菌和无菌松材线虫混合接种,细菌和无菌的拟松材线虫混合接种等,测定对黑松愈伤组织和黑松无菌苗的致病能力,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单独用无菌松材线虫或松松材线虫接种,均不能使黑松愈伤组织褐变和无菌黑松苗枯萎,而用无菌线虫与上述3种细菌分别混合接种均能使黑松无菌苗发生枯萎及愈伤组织严重褐变,其中线虫和菌株Njh,线虫和菌株Njt致萎活性很强,线虫和菌株Njw致萎活性较弱,在自然界致病力弱的拟松材线虫与细菌混合接种同样能引起松苗严重萎蔫及愈伤组织褐变,实验室条件下,人工接种幼苗病害的发生与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密切相关,而与线虫的在关系不大,松材线虫所携带的细菌在这一病害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透射电镜研究辣椒疫霉菌病对辣椒组织细胞侵染后的形态发生。侵染后的幼苗外部出现典型症状:茎部褐变、枯萎、叶片腐烂。疫霉菌主要侵染地表以下的主根和根茎部,致使植株萎蔫、坏死。电镜结果证实了疫霉菌侵染在辣椒茎部的韧皮薄壁组织细胞。疫霉菌的茵丝细长,是无隔膜菌丝,其内有核和核仁及电子密度高的深色物质和空泡。  相似文献   

5.
利用愈伤组织验证细菌分离物B619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细菌分离物B619、无菌松材线虫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接种黑松愈伤组织,发现无菌线虫或B619单独接种的黑松愈伤组织表现为轻微褐变;二混合接种的黑松愈伤组织严重褐变、萎缩、表现高度感病;而二得混合接种的预先用抗菌素处理的愈伤组织发病较轻。这些结果与接种黑松幼苗的结果相似,再次证明了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染引起的复合侵染病害。在愈伤组织中单独接种B619,接种后其数量逐渐下降,而在愈伤组织中混合接种,B619繁殖很快,其数量呈上升趋势,表明在愈伤组织内松材线虫的存在有利于B619的繁殖。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黑松受不同毒力松材线虫与无毒拟松材线虫侵染后,超氧自由基(O2.-)在互作早期对松材线虫病发生发展的作用,采用2年生黑松接种强毒、弱毒松材线虫与无毒拟松材线虫,于接种后4、12、24、48、72、96、120 h对受侵染黑松的茎干和针叶取样测定。结果表明:黑松受不同毒力供试线虫侵染后体内O2.-和SOD活性变化差异显著。接种后12 h,松树茎、叶中的O2.-均出现第1次突增,茎部突增的强度与供试线虫毒力呈负相关,在针叶内O2.-出现第2次突增,且无毒拟松材线虫处理(48 h)的启动时间早于强毒松材线虫(72 h)的。SOD活性在接种无毒拟松材线虫的松树茎、叶中出现两次突增,而接种强毒松材线虫的处理仅出现1次突增。3种处理黑松茎、叶的Mn-SOD含量在24 h后第1次突增,且接种无毒拟松材线虫的高于接种强毒松材线虫的。O2.-与SOD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但SOD的特异变化滞后于O2.-的变化。由此可见,超氧自由基可能是松树受松材线虫侵染后进行信号转导的重要桥梁物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线虫在黑松体内的扩展速度与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别用强、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和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2年生黑松苗.观察结果表明:强致病力松材线虫在黑松体内扩散速度较快,4 d针叶开始发黄,7d松苗新梢开始萎蔫下垂,10 d松苗萎蔫,线虫在松苗体内大量繁殖,超过接种时的线虫数;弱致病力松材线虫在黑松体内扩散速度较慢,7 d针叶出现发黄的迹象,15 d新梢开始蒌蔫,25 d松苗整株萎蔫,线虫数量开始增加,超过接种时的线虫数;无致病力拟松材线虫接种后7 d仅在树梢分离到少量线虫,梢部部分针叶发黄,之后线虫基本未繁殖,25 d松苗体内已分离不到线虫,梢部针叶症状未加剧,松苗生长与对照类似.因此,黑松感染线虫后,是否发病与线虫能否在松苗体内存活有关,发病速度快慢与线虫在松苗体内扩散速度及能否大量繁殖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松材线虫、致病细菌荧光假单胞菌及其鞭毛蛋白毒素、非致病细菌缓慢葡萄球菌等材料对3年生黑松进行接种试验,通过其样枝切片的超微结构病理学变化,了解致病细菌毒素在松萎蔫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野生松材线虫悬液、荧光假单胞菌菌株GcM5-1A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荧光假单胞菌菌株GcM5-1A、荧光假单胞菌菌株GcM5-1A的鞭毛蛋白毒素Flg、无菌松材线虫+缓慢葡萄球菌菌株AM2C、无菌松材线虫悬液接种黑松,以健康松树为对照。对于发病的处理,在接种后病程的第2或第3阶段取样; 对于未发病的处理,则在接种11 d后取样。取样时,在距离接种点不同位置进行,然后制备透射电镜样品,观察这些切片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野生松材线虫、GcM5-1A无细胞滤液、无菌松材线虫+GcM5-1A、GcM5-1A鞭毛蛋白毒素等4种处理下黑松树体组织的超微结构均遭受严重破坏,病理学变化趋势一致。无菌松材线虫、无菌松材线虫+AM2C等两种处理下树体组织基本未遭受破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与健康松树的基本一致。GcM5-1A无细胞滤液与野生松材线虫的处理中,在靠近接种点处,前者处理下切片的超微结构受害比后者严重; 在远离接种点处,前者受害反而比后者轻。通过GcM5-1A无细胞滤液与野生松材线虫接种观察结果比较,发现松材线虫在树体内的移动加速了致病菌的扩散,导致毒素的增产和扩散,加速了松树的死亡。【结论】在接种处理的第2阶段是松萎蔫病发展的关键阶段。无菌松材线虫不能致死松树,而松材线虫携带的致病细菌产生的毒素是致死松树的真正原因,验证了松萎蔫病是松材线虫与其携带致病细菌的复合侵染导致病害的假说,而松材线虫在树体内的移动加速了致病菌的扩散,最终导致松树加速死亡。  相似文献   

9.
2006年在韩国松林土壤中分离出来一种稀有的丝孢菌(分离物CNU 120806)。该菌具有两种孢子,但是仅月型孢子能黏附于线虫虫体上,并感染线虫。该菌消耗线虫营养并生长出线虫虫体,形成新孢子,然后进行新的感染循环。基于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该菌被鉴定为Esteya vermicola,它是已经被报道过的首例松材线虫的内寄生菌。由于其高度侵染性,有希望成为防控毁灭性的松萎蔫病害的生防菌。生测表明,E.vermicola CBS 115803在4~5 d内就能感染致死几乎全部松材线虫,这是由于其产生了较多的月型孢子。研究还表明,应用该菌的配方具有防控松萎蔫病的生防商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松萎蔫病与松材线虫的关系,笔者研制了一种简单试验装置"冷闸",使接种的线虫被隔离在松树接种枝内而不能迁移.用该装置进行接种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松材线虫被局限于接种枝内而不能移动到寄主其他部位的情况下,接种无菌松材线虫与致病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rns(GcM5-1A),以及该致病细菌体外培养的无细胞滤液,同样能诱发该病.该致病细菌又从接种无菌线虫和致病细菌后病死寄主中分离到并被鉴定,证明符合柯赫法则.致病荧光假单胞菌GcM5-1A体外培养的无细胞滤液接种试验结果说明,该致病菌株培养物中的内吸性毒素导致了寄主的萎蔫和死亡.由此,松萎蔫病经实验证实为首例由细菌和线虫互惠共生复合体引起的植物病害.  相似文献   

11.
松材线虫对黑松、湿地松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以2月龄黑松(Pinus thunbergii)、湿地松(P.elliottii)幼苗为材料,研究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感染对松幼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在接种松材线虫后,黑松较湿地松发病快且重,黑松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逐渐降低;湿地松内SOD和CAT在接种早期活性增加,随后下降。两种幼苗接种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H2O2和MDA的积累与植株发病速度呈明显正相关。因此,松材线虫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寄主植物组织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植物内生菌Bacillus spp.与松材线虫病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是重要的森林病害,其致病机理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从马尾松健康树和松材线虫病树中分离到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的植物内生菌,此菌及其代谢产物对断根松苗和离体松枝均有致病作用,且致病症状与松材线虫病类似,但对正常生长的松苗没有作用.这说明这种植物内生菌与松材线虫病有关,是一种弱致病菌.用1 mmol/L的苯甲酸溶液处理接种了松材线虫的松枝,松枝内的线虫照常增殖,但松材线虫病得到抑制.这说明植物内生菌是导致松材线虫病的内因,松材线虫是激发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松材线虫病的研究方面,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松材线虫在整个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多数学者认为松材线虫是唯一病原,还有认为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与松材线虫一起导致发病。在致病机理的研究中,有三种主要观点:(1)松材线虫分泌的酶破坏了松树薄壁细胞的壁和膜,导致松树死亡;(2)松材线虫入侵松树后,松树体内出现了导致松树死亡的毒素;(3)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木质部内挥发性物质增加,管胞中形成了空洞,致使松树体内水分输导受阻,松树萎蔫死亡。在松树对松材线虫的抗性方面,树种之间抗性的差异性较显著,而同种松树不同地理种源之间抗性的差异性的显著程度因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14.
松针褐斑病种子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对进口湿地松、火炬松种子抽样检验没有发现种子带菌,也未发现其中夹杂有针叶碎片。松针褐斑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对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感染松材线虫后,用不同干旱胁迫(PEG)处理,包括干旱(不浇水)与浇水对松树的蒸腾作用,树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及干旱对发病进程松树死亡影响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干旱能明显地加快感染松材线虫后黑松的死亡速度,干旱胁迫和松材线虫的杂能迅速破坏松苗体内保护酶(CAT)的活民生,而加快其死亡速度;高温干旱年份能加快提高黑松,马尾松的发病死亡率,多雨年份马尾松的发病率则较轻,但黑松仍能大量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研究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羽化后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起始和结束日期、传播松材线虫的数量及百分比、传播松材线虫数量的时间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天牛成虫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取食数量、寿命、传播松材线虫时长与数量之间的关系等,为松材线虫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于松墨天牛羽化前在松材线虫病疫区收集松材线虫病病死马尾松疫木,将疫木截为1.0~1.5 m长木段并置于室外大养虫笼(2.0 m × 2.0 m × 2.0 m)中,在天牛羽化期间逐日收集新羽化的松墨天牛,并用1年生新鲜马尾松枝条(直径1~2 cm,长度25~30 cm)于室外养虫笼(0.5 m × 0.5 m × 0.5 m)中单只喂养。每3天更换1次枝条,并用测量纸测量天牛在枝条上的取食刻痕面积记为取食天牛数量,然后将枝条剪碎采用贝尔曼漏斗法分离天牛取食枝条中的松材线虫;统计每头松墨天牛每3天传播松材线虫的数量及传播松材线虫的起止日期。天牛死亡后将天牛剪碎用贝尔曼漏斗法分离天牛体内残余松材线虫,统计松墨天牛成虫寿命及携带松材线虫的数量。【结果】羽化初期传播松材线虫的天牛比例较低仅为16.7%,大多数(77.8%)松墨天牛集中在羽化后的7~12 d开始传播松材线虫。大多数(88.8%)松墨天牛在羽化后的16~30 d结束松材线虫传播。松墨天牛羽化初期传播线虫的数量较少,但1周后传播线虫数量迅速上升,并在天牛羽化后的12和24 d出现传播松材线虫的两次高峰;松墨天牛羽化1个月后维持在较低传播水平继续传播松材线虫至结束。松墨天牛携带松材线虫的平均数量为(4 303.3±7 399)条。大多数(94.4%)松墨天牛未能将携带的松材线虫全部传播到松枝上,平均传播松材线虫数量为(490.7±611.6)条,传播比例为29.8%。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平均时长为(15.4±7.8) d。松墨天牛平均寿命为(37.8±5.6) d。【结论】雌雄松墨天牛羽化后起始传播松材线虫的日期无显著差异,但结束传播松材线虫的日期存在显著差异;松墨天牛起始传播松材线虫的日期较为集中,但结束传播松材线虫的日期较为分散,天牛传播松材线虫起止时间的特性可能与线虫在天牛体内的生理变化有关。雌雄天牛携带和传播松材线虫的数量无显著差异。雌雄天牛传播松材线虫数量的时间动态变化规律无显著差异。松墨天牛携带的线虫数量越多、传播松材线虫持续时间越长,则传播松材线虫的数量越多。松墨天牛传播松材线虫的时长不受天牛寿命以及天牛携带线虫数量的影响。松墨天牛传播线虫的数量与天牛寿命无关,但是松材线虫对天牛寿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松墨天牛羽化后的取食量在整个成虫阶段一直保持较高水平,但无明显规律性,天牛取食数量与线虫传播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细胞自噬在真核生物细胞应对不良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探讨细胞自噬对松材线虫取食繁殖的影响,测定松材线虫与松树互作过程中松材线虫BxATG1和BxATG8两个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方法】在前期研究发现松材线虫存在细胞自噬现象,并克隆了松材线虫BxATG1和BxATG8两个自噬相关基因的基础上,采用外源自噬诱导剂探讨了细胞自噬对松材线虫取食繁殖的影响,测定了松材线虫与松树互作早期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经雷帕霉素处理后,松材线虫的自噬启动基因BxATG1和自噬标志性基因BxATG8表达量显著上调,且松材线虫的取食速率及繁殖量也显著增加; 松材线虫在饥饿状态下的存活能力明显上升,脂肪含量的堆积也略有增加。松材线虫与松树互作早期(6、12、18、24 h)的qRT-PCR结果表明,松材线虫侵染松树12 h时,细胞自噬爆发达到最高峰。【结论】外源自噬诱导后促进了松材线虫细胞自噬的发生; 细胞自噬在促进松材线虫生长发育中具有一定作用; 在松材线虫侵染松树过程中,细胞自噬有助于线虫适应松树的早期抵抗反应。  相似文献   

18.
马占相思苗木茎腐病的调查和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1年4~7月,对广西高峰林场总场中心苗圃和银岭分场新造林地的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 Willd)苗木茎腐病进行调查和病原鉴定。结果发现,茎腐病对1年生以内的马占相思扦插苗危害严重,3月份开始发病,4~6月份为盛发期,新造林地,炼苗苗床,扦插苗床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2.1%、18.3%、72.6%,平均病死率分别为10.5%、16.2%、53.5%,苗木幼嫩、有伤口、培养基质带菌,温暖潮湿等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与曼延,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和尖镰孢霉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iecht),2种菌的致病力均很强。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苗木中松醇的分布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苗木中松醇的分布及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苗木针叶内松醇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随着苗木的生长,1年生马尾松苗针叶内松醇的含量逐渐增加,到生长季结束时达到最大值。2年生苗木针叶在生长初期松醇含量较高,但随着苗木进入旺盛生长阶段,其含量下降,进入苗木硬化期后,针叶内的松醇含量又有增加的趋势。(2)马尾松苗木茎中松醇含量(DW)最高,达25.86 mg/g,其次是1年生苗的针叶,1年生苗木的根系中松醇含量(DW)最低,仅3.60 mg/g。2年生苗木根系中的松醇含量较高,与针叶中的松醇含量相当。(3)马尾松苗木针叶内的松醇含量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多。胁迫36 d后,5个种源在重度胁迫下的平均松醇含量(DW)为41.38 mg/g,比对照增加25.51%。胁迫54 d后,5个种源在重度胁迫下的平均松醇含量(DW)为47.14 mg/g,比对照增加64.14%。不同种源间马尾松苗木针叶内松醇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胁迫开始时的松醇含量越低,因胁迫松醇的积累越多;在重度干旱胁迫的最后,各种源苗木针叶内的松醇含量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红桦采用不同类型和规格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托盘育苗能克服普通容器育苗(塑料袋)的侧根盘绕现象,空气切根能避免容器苗底部根系盘绕,而且也能避免人工修根感染。干旱地区托盘育苗适宜选用导根类托盘。攀西地区红桦容器育苗适宜采用H250导根线类托盘空气切根育苗,其平均苗高、地径、根干重、茎干重和叶干重分别达19.82cm、3.31mm、0.40g、0.31g和0.4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