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不同程度干旱周期性胁迫对广东乐昌、湖北远安、湖南汝城、浙江江山、安徽霍山5个种源马尾松苗木针叶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马尾松苗木针叶内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麦芽糖的含量有显著影响。甘露糖在马尾松苗木针叶内的积累总体上随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加,处理36 d后,对照平均上升37.75%,中度干旱胁迫下平均上升59.07%,重度干旱胁迫下平均上升60.95%;马尾松苗木针叶内葡萄糖含量在胁迫的前两个周期内变化规律性不强,但在3个周期的干旱胁迫后,可以明显地看出对照与处理间葡萄糖含量的差异;半乳糖含量在干旱胁迫的前期变化不稳定且种源间差异不显著,但随胁迫时间延长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干旱胁迫下,各处理周期马尾松苗木针叶内麦芽糖含量变化不一,但总体表现下降趋势。总体上,可溶性糖组分在安徽霍山种源中积累较丰富,广东乐昌种源中次之,湖北远安、浙江江山、湖南汝城3种源中积累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缺磷胁迫下马尾松和杉木苗根系有机酸的分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缺磷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和杉木苗木根系有机酸的分泌.结果表明:缺磷胁迫下杉木和马尾松苗木根系有机酸的分泌量显著增加,在P0(KH2PO4,0 mmol/L)、P1(KH2PO4,0.03 mmol/L)和P2(KH2PO4,0.09 mmol/L)3种缺磷水平下,马尾松根系有机酸的平均分泌量分别比正常供磷P3(KH2PO4,0.5 mmol/L)时提高328.6%、267.9%和126.4%,其中浙江马尾松根系分泌有机酸最多;浙江杉木根系有机酸分泌量分别比正常供磷时提高325.0%、150.0%和50.0%.缺磷胁迫下,不同种源的杉木和马尾松增加分泌有机酸的种类不同,浙江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和苹果酸,广西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草酸和酒石酸,贵州马尾松主要增加分泌酒石酸、草酸和苹果酸;杉木主要增加分泌草酸和酒石酸.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源马尾松灰分矿质营养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分析了马尾松具有代表性的10个种源在休眠期间针叶内15种矿质灰分营养元素含量变异状况。结果发现:(1)马尾松针叶内15种灰分营养元素含量的排序:钙>钾>镁>铝>钠>硅>锰>铁>锌>铜>镍>钴>钼=硒(钼和硒低于ICP测定范围)。(2)马尾松针叶内钙、铝、钠和硅含量相对较高是该树种抗逆性强的见证,也是该树种长期分布于南方酸性土壤的结果。(3)多数矿质灰分营养元素在不同种源马尾松针叶内含量呈显著差异,并表现出南部种源高于北部种源,西部种源高于东部种源的倾向。但锰的含量却是北部高于南部种源。(4)从理论上进一步证实广西宁明和忻城种源为优良种源。而安徽霍山、浙江庆元为较差种源。  相似文献   

4.
水分和热胁迫对苗木针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为对象,研究了在水分和热胁迫下,苗木生长期间针叶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杉木针叶果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对杉木针叶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却有显影响。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的交互作用对杉苗针叶的蔗糖含量也有显影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1.80%,蔗糖含量提高幅度达318.86%。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16.54%,蔗糖含量提高幅度为169.83%;(2)水分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针叶葡萄糖和蔗糖含量的影响显,而热胁迫则对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影响显。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针叶3种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水分胁迫条件下葡萄糖含量提高了45.92%,果糖含量提高了34.01%,蔗糖含量提高了138.32%。热胁迫条件下葡萄糖含量提高了36.07%,果糖含量提高了28.01%,蔗糖含量提高了22.82%;(3)水分和热胁迫尽管对花旗松苗木针叶的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有较显影响,但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3种可溶性糖含量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有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花旗松苗木针叶的3种可溶性糖含量才呈现出上升趋势;(4)水分和热胁迫对北美乔柏苗木针叶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显影响。其中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89.46%,果糖含量提高了90.32%,蔗糖含量提高了71.68%。随着热胁迫程度的加深,葡萄糖含量提高了21.18%,果糖含量提高了45.97%,蔗糖含量提高了107.67%。水分胁迫和热胁迫的交互作用对北美乔柏苗木针叶的蔗糖含量有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开展马尾松容器苗添加不同水平磷(P)及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明确添加不同水平P与接种菌根菌的互作效应。【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与不接种2个处理,接种处理为播种时在播种穴下方置入由蛭石与松乳菇菌丝体悬浮液制作成的固体菌剂0.3 g;副区为添加P处理,设置以P为主的水溶肥添加梯度共7个水平,样地P添加量介于50~600 g/m3。于7—10月分15次等时间间隔将不同梯度水溶肥溶于水后均匀喷洒在苗木上,分析苗木生长性状和氮(N)、P吸收利用与添加P量及菌根菌的关系。【结果】 接种菌根菌后,1年生马尾松容器苗平均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直径等生长指标比不接种分别增加了9.87%、3.35%、41.50%和12.41%,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等养分指标分别增加了5.05%、25.03%、100.36%和70.53%;高径比、总根长、N和P含量分别降低了5.98%、22.47%、24.97%和11.26%,除苗高和N吸收量外各生长和养分性状指标接种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P添加量增加,接种前后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整株P吸收量均呈增加趋势,高径比呈下降趋势,整株N和P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添加P水平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总生物量、根系直径、整株P吸收量、N和P利用指数均为接种大于不接种;而高径比、总根长和整株P含量均为不接种大于接种。接种菌根菌和添加P对马尾松容器苗生长和养分性状无显著的互作效应。接种后马尾松容器苗生长性状对整株N含量的变化更敏感,对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的响应进一步增强。【结论】 接种菌根菌(松乳菇菌)可与马尾松容器苗建立较好的协同共生关系,不仅促进了马尾松容器苗的生长,而且提高了N、P养分利用效率。接种后苗木的高径比降低,N、P利用指数增加,能以较低的养分浓度进行正常的生长和代谢,有助于培育优质马尾松苗木和节约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6.
随着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林大面积减少、选育程度提高以及遗传多样性减少,有必要开展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筛选遗传品质优良的马尾松家系和单株,为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种群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本文以74个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半同胞家系为材料,测定其胸径、树高等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并将主坐标降维分析与遗传增益分析相结合筛选优良家系与单株。结果表明,马尾松桐棉种源各生长性状(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化明显且家系间差异显著(P<0.05),家系遗传力由大到小依次为单株材积(0.224 5)、胸径(0.107 5)、树高(0.091 0)。采用主坐标分析筛选出8个优良家系,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为1.42%、0.71%、6.68%;从8个优良家系中筛选出23株优良单株,各性状遗传增益分别为5.50%、1.88%、29.15%,选择效果显著。综上,马尾松桐棉种源优树子代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和单株可为马尾松桐棉种源天然种群的保护和遗传改良提供极佳的种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以马尾松针叶野外高光谱测量数据和叶微量元素含量为基础,分析了铅锌矿区和对照区马尾松针叶反射光谱特征和红边效应,对蓝移偏移量和叶绿素归一化指数与叶主要微量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矿区马尾松针叶在近红外区域反射率要低于对照区,马尾松针叶红边位置发生了6~19 nm的蓝移,马尾松针叶红边蓝移偏移量与铅、锌两种元素含量成正相关,叶绿素归一化指数与铅、锌、锰3种元素含量成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马尾松PmCBL3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明确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CBL基因结构特征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特性,探讨该基因在马尾松抗旱调控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以马尾松优良家系为试材,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克隆马尾松CBL基因全长cDNA,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蛋白质性质和亲缘关系,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干旱胁迫下的基因表达特性。【结果】获得马尾松的一个CBL同源基因,命名为PmCBL3,该基因cDNA序列全长1 035 bp,包括681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226个氨基酸。PmCBL3蛋白含4个EF-hand功能域,且相邻EF-hand功能域之间的氨基酸数目非常保守,属于EFh家族蛋白。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与其他植物CBL同源性达62%~98%,其中与北美云杉(Picea sitchensis)CBL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PmCBL3在马尾松根中表达量最高,茎和叶次之; 干旱第15天表达量最大,随干旱胁迫加剧,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PmCBL3基因属于CBLs家族,与北美云杉亲缘关系最近。该基因响应干旱胁迫,推测其可能参与马尾松干旱逆境的应答调控。  相似文献   

9.
外生菌根对马尾松幼苗生长、生理特征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土生空团菌、白色豆马勃、松乳菇的接种对马尾松苗木的生长、生理代谢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最终筛选出对马尾松幼苗促生效果较好的菌种。结果表明:(1)接种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和土生空团菌均能显著增加苗木的苗高、地径、侧根长、侧根数,促进苗木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而接种白色豆马勃和松乳菇则对马尾松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无显著影响,其地径生长还低于对照。(2)外生菌根促进了马尾松苗木体内水分增加,根吸收能力加强,叶绿素含量增加,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降低了脯氨酸、丙二醛含量。(3)外生菌根促进了苗木对磷、钾养分的吸收,对马尾松幼苗氮素营养的吸收效果不显著。与对照比,所有菌根化苗木根中氮、磷、钾分配比例减少,而茎中钾的分配比例增加,叶中磷的分配比例增加。总的来看,褐环乳牛肝菌、鸡油菌、彩色豆马勃和土生空团菌无论对苗木的生长、生理、养分吸收促生效果较好,而白色豆马勃和松乳菇则促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期广西马尾松优良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乡土树种,近30年来,受人为干扰和破坏十分严重。为了解目前广西马尾松天然遗传资源现状,评价当前种质资源收集对遗传多样性保护的有效程度,采用SSR标记对3个时期收集的广西马尾松3个优良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马尾松桐棉种源群体的Shannon 多样性指数(I)为 0.64,观测杂合度(Ho)为 0.35,期望杂合度(He)为 0.36; 古蓬种源群体Shannon 多样性指数(I)为 0.53,Ho为 0.36, He为 0.32。说明广西马尾松遗传多样性仍处于较高水平。将3个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发现桐棉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最高,古蓬种源次之,云开大山种源相对较低。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4,Wright固定指数(FST)平均值为0.026,基因流(Nm)大小为9.56,说明3个种源间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交流顺畅。将不同时期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分析可知:桐棉种源在18 a内 Shannon 多样性指数(I)下降了5%、期望杂合度(He)下降了10%; 古蓬种源Shannon 多样性指数下降了13%、期望杂合度(He)下降了14%。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尾松天然资源受到人为干扰愈来愈强烈,遗传多样性正逐步丧失,急需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缓释肥施氮(N)量对4种国外栎苗木生长、矿质养分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及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以期得出4种国外栎1年生容器苗最佳施N量,为培育高品质苗木提供指导。【方法】以夏栎(Quercus robur)、猩红栎(Q. coccinea)、北美红栎(Q. rubra)和沼生栎(Q. palustris)1年生容器苗为试验对象,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在苗圃期使用缓释肥设置5个水平施N量处理:25、100、150、200和400 mg/株。第1个生长季末测定苗高、地径、生物量、矿质养分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翌年春季移栽至大田,移栽1 a后测定苗木成活率。【结果】夏栎在施N量200 mg/株时,苗木规格、矿质养分含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达到最大值,400 mg/株时生物量显著下降。猩红栎在施N量为150 mg/株时,苗高、地径、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最大;200 mg/株时矿质养分积累和淀粉含量最大。北美红栎苗高、地径、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N含量、磷(P)含量随施N量增加而增加。沼生栎地径随施N量增加显著增加,施N量大于100 mg/株后苗高和生物量不再增加,矿质养分含量仍然增加,各处理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显著。移栽1 a后沼生栎的成活率最高(95.0%)、猩红栎的不足30.0%、夏栎和北美红栎的分别为55.0%和45.0%。【结论】夏栎1年生容器苗缓释肥最佳施N量为200 mg/株;猩红栎1年生容器苗缓释肥最佳施N量为150~200 mg/株;北美红栎和沼生栎1年生容器苗缓释肥最佳施N量大于400 mg/株。沼生栎移栽成活率最高,苗圃期适当施肥能增加夏栎、猩红栎和沼生栎容器苗规格和养分贮存,北美红栎养分含量得以提升,但苗圃期施肥对4种国外栎移栽成活率没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2.
 在河北唐山南堡开发区, 结合穴状衬膜改土整地, 移栽了绒毛白蜡、国槐、桧柏、柳树等研究用苗木, 以土钻取土法进行两年土壤水盐动态定期监测, 研究了移栽苗木对滨海盐渍土水盐动态规律的影响, 以期为滨海泥质盐碱地造林绿化的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与未移栽苗木的处理(对照组)相比, 移栽苗木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 并增大二者的月际变化幅度, 但对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的总体变化趋势影响不大。苗木的生长季、树冠结构和根系吸水是移栽苗木后影响土壤水盐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 其中苗木的生长季影响主要表现为同一时期, 各种苗木所在土壤含水量差异较大;苗木的冠型结构主要影响表层土的土壤含水量;根系吸水作用则是改变了土壤含水量和盐分的垂直分布。4 种苗木间对比, 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无明显差异;土壤电导率动态变化呈显著差异, 其中以桧柏对土壤电导率动态变化影响较为显著、脱盐降盐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烯效唑在杂交水稻育秧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杂交水稻的湿润育秧、两段育秧和温室育秧中喷施烯效唑,能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根、增蘖、降低苗高,使后期有效穗增加,产量提高13.6%~19.6%.最佳施用方法为:采用100mg/L浓度烯效唑,湿润育秧在1叶1心期喷施1次,两段育秧、温室育秧在1叶1心期和寄秧期各喷施1次.旱育秧秧苗不宜施用烯效唑.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火干扰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时空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与空间格局的形成原因,分析火烧迹地恢复初期土壤速效钾营养水平,为林地土壤钾营养调控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在大兴安岭北部兴安落叶松林地布设固定采样点,进行林火点烧试验,分别于火烧前、火烧后、融雪季后和生长季采用土钻法在固定点位30 cm半径内采集土壤样品,采用乙酸铵法测定土壤速效钾含量,分析轻、中、重度火烧区土壤速效钾时空变化特征。【结果】①轻度火烧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未因火烧立即发生明显变化,但在融雪季显著上升,生长季仍维持较高水平;中、重度火烧区,则在火烧后立即升高,融雪季进一步上升,而后相对稳定;②火烧强度空间格局与土壤速效钾含量空间格局在融雪季和生长季均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率在火烧后的各时期均极显著正相关;原生土壤速效钾含量与火烧后各时期土壤速效钾含量及其变化率均显著相关;火烧后,土壤速效钾空间格局是原生土壤速效钾含量空间格局与火烧强度空间格局综合作用的结果。【结论】经过融雪季与生长季,兴安落叶松林轻、中、重度火烧区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有利于火烧迹地恢复初期森林植被更新与改造。  相似文献   

15.
指数施肥对紫椴实生苗生长和根系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指数施肥是根据苗木的相对生长速率添加与幼苗对应养分需求剂量的养分加载方式之一。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及不同施氮(N)量对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幼苗生长、养分含量、根系形态的影响,旨在揭示紫椴对N素的需求利用规律,为苗圃培育优质合格紫椴苗木提供参考。【方法】以1年生紫椴播种(实生)苗为供试材料,在大田培育环境下,设定常规施肥(200 mg/株,CK)、1倍指数施肥(207.46 mg/株,编号E100)和2倍指数施肥(414.92 mg/株,编号E200)3种施肥处理。每次施肥间隔时间为7 d,共施氮肥10次至整个生长季结束,每周进行紫椴幼苗苗高、地径的测定,用于绘制生长曲线。最终苗木收获时,先分离出根系进行形态指标的扫描,获得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最后全株烘干用于测定各器官的生物量、N积累量及N浓度。【结果】指数施肥比常规施肥显著促进紫椴幼苗的苗高、地径的增长。不同指数施肥处理下,单株生物量以E100、E200处理分别比CK高出1.63与1.66倍(P<0.05),不同处理下根茎比大小表现为CK>E100>E200。3种处理下苗木的根、茎、叶含N量大小顺序均为E200>E100>CK,全株含N量分别达到349.24、338.21、94.48 mg/株。不同处理下根、茎、叶中N浓度大小顺序均为E100>E200>CK。不同处理下幼苗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根系组织密度具有相同的趋势均为E100 >E200 >CK。不同施肥处理苗木N素收获指数大小表现为E100>E200>CK,E100是CK的3.45倍。E100处理下的苗木质量指数比CK提高了0.89倍。【结论】指数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显著提高了苗木的生长、养分积累利用、根系形态特征和N肥收获指数,依据以上评价指标,可得指数施肥E100(207.46 mg/株)处理下的紫椴播种苗生长表现为最好。  相似文献   

16.
翅果油树(Elaeagnus mollis Diels.),是我国特有种,目前处于严重濒危状态,因此,进行幼苗的大量培育及移栽对翅果油树的保护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土壤水分胁迫对翅果油树幼苗株高、叶面积和叶片含水量等生长指标的影响,探讨了翅果油树幼苗生长的水分条件,同时结合实际工作讨论了幼苗的培育、移栽方法.结果表明在土壤田间持水量为30%~50%的干旱条件下,翅果油树幼苗可得到一定的抗旱锻炼,并能提高幼苗移栽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秋季施肥处理条件下油松容器苗和裸根苗苗期生长、养分积累和造林效果的差异,为生产上培育油松良种壮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大田培育的当年生油松播种容器苗和裸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0(对照)、12、24、36 mg/株4种秋季施肥水平,于90%以上苗木形成顶芽后进行施肥处理,并于翌年进行雨季造林试验。测定造林前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养分含量及造林后苗木成活率和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等指标,分析出圃苗木性状与造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秋季施肥24 mg/株处理下的油松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均表现最佳,该处理下容器苗整株生物量、氮、磷、钾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1.8%、31.4%、65.6%和48.8%;油松裸根苗受秋季施肥影响较小。容器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表现为根>叶>茎,裸根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表现为叶>根>茎;磷、钾含量在容器苗和裸根苗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均表现为叶>根>茎。雨季造林试验结果显示,油松造林效果受苗木类型影响显著,容器苗造林当年和第2年春季的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人工草地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1985~1988年四年的动态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人工草地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水分含量波动剧烈,对降水反应迅速,主要受大气降水的影响.0~40cm土层的水分含量从生长季初期到7月下旬逐渐减少,随后开始回升,其波动情况除受大气降水的影响以外,还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节律及根系吸水有密切关系.下层土壤水分含量波动幅度较小,有比较明显的滞后现象,在整个生长季中表现出“U”形曲线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圃地施肥是重要的育苗方式,合理施肥可有效提高苗木质量,降低成本,提高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以2a生冷杉移植换床苗为对象,研究在立地条件相同情况下,施有机肥、无机肥、叶面肥和不施肥等4种施肥处理对冷杉苗高和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生长季节后,施叶面肥、有机肥、无机肥和不施肥苗高分别增加了346%,249%,210%和69%;地径分别增加了200%,140%,128%和109%.与不施肥相比,施3种肥均可显著提高苗高,但只有施叶面肥和有机肥才能显著提高地径生长.对苗高和地径的相关关系分析显示,与对照相比,施叶面肥和无机肥降低了两者间的相关关系;而施有机肥则显著提高了两者间的相关关系.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冷杉在圃地阶段,不同施肥处理对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影响显著,其中,施叶面肥对苗木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有机肥和无机肥;施肥对苗高的影响大于地径.  相似文献   

20.
不同遮荫条件下少花桂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生长在不同遮荫条件下的少花挂幼苗内源激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少花枝幼苗的IAA,GA,iPA,ZR和ABA含量在5月至9月间均出现了明显的季节性波动同一种激素在各处理间的变化规律也基本一致,IAA最大峰值出现在6月份,GA,iPA和ZR的峰值出现在8月份,ABA含量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光照和水分胁迫有利于ABA含量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