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1 毫秒
1.
以皖江城市带的9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增长绿色水平、环境宜居绿色水平、环境承载绿色水平、环境治理绿色水平四个层面出发,构建皖江城市带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计算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给出9座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排名,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从城市经济、基础设施、科技文化、对外开放、环境竞争力五个方面,共选取34个指标,对黑龙江省12个中心城市进行评价分析,并对各城市的分项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作了比较研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城市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利用主成分分析,选取社会经济和水环境发展指标,确定权重,进而设计辽宁省环渤海城市社会经济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协调度评价模型对辽宁省环渤海5市2010年的社会经济与水环境协调发展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辽宁省环渤海5市社会经济与水环境协调发展度整体上比较高,其协调发展度均已经达到"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福建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选取了11个有效指标,运用聚类分析划分福建省各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3个主成分建立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对各地区进行排名,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针对各地区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宜居城市的建设,可以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合理构建城市生态体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阅读大量有关宜居城市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对宜居城市进行理论分析,结合国内各市自身的城市特点,从城市经济、社会、居民生活和环境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国内各市宜居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统聚类法,对国内某些程市的宜居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以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指数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可持续性4个方面,选取指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以及协调度方面对济南市2000—2015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2000—2015年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粗放利用水平提升到2015年的中度集约水平,城市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成效显著;2015年济南市内部各区县发展各不相同,集约水平由中心城区向外围依次降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子目标间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协调度水平阶段划分看,2000—2006年为较高协调水平,2007—2014年处于高协调水平,2015年下降到较高协调阶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影响济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主要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生态环境动力.最后基于济南市各区县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存在的差异性,提出了今后应因区制宜、因县制宜、多措并举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0年统计数据对新疆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实证分析,运用主成分的Topsis分析法对南疆地区42个县域区经济发展进行排序和综合评价,利用GIS软件制出南疆地区县域区经济综合实力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南疆地区县域经济差异较大,其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库尔勒市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阿克苏市、喀什市、库车县域等8个县域区次之,伽师县、轮台县、疏附县等25个县域为中等水平,策勒县、乌什县、岳普湖县等8个县域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8.
以安徽省为例,对其各区域间的经济新动能进行统计测度,并研究各区域间经济新动能的差异性.首先从创新驱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开放水平四个维度选取15个指标构建安徽省经济新动能评价指标体系.接着,根据以上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徽省16市2016~2018年的经济新动能进行量化分析处理,计算得出各市的评分及排名.最后,通过对两种分析法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研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产业,以低碳为支点创造附加值,不仅能大大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福利,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在未来区域竞争和产业竞争中,将立于不败之地,使武汉成为中部城市发展低碳产业的龙头,可以进一步提升其作为中心城市的形象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从休闲城市的评判准则出发,根据环境、基础及核心休闲力3个层次对河南省各城市进行了概括评估.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选取32个对休闲性有作用的初始指标,同时创建了休闲城市评判标准.依据主成分分析的降维思想,运用SPSS软件对初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的处理,以便消除数量级的影响,再根据这些数据得到方差贡献率、成分矩阵和主成分综合分值,最终获得河南省各城市的休闲排名.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上海经济影响力以及对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构建经济影响力综合评价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曲线拟合等方法,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求解.综合分析了2004—2013年上海市的经济影响力变化趋势,上海市对周边12个城市在外资引用方面的影响程度,以及经济辐射力对长三角经济圈内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经济影响力逐年攀升,上海市外资利用存在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城市外资利用额的增长,长三角经济圈内产业结构日益趋同这一现状,将会制约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圈内各城市应当加强经济合作,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优势产业,创立各城市的品牌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14个地市为研究单元,通过确立相应的分析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各地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排序,并且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将发展层次相似的地市归类.分析结果表明了广西区域旅游经济呈现出较强的不均衡态势,各地在主成分上的差异十分显著且与现状较为一致,并探讨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广东省各地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的现状和差异,为提升广东省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水平,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19年广东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选择综合经济实力、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发展竞争力、医疗资源发展潜力和医疗服务业定价能力4个方面共18个评价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因子分析模型对广东省各城市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K-means聚类模型,将其划分为高、较高、一般和低发展水平4种类型.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21个城市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存在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发展不均衡,且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关联较大.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和各地区实际发展情况为提高广东省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发展水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主成分、聚类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湖南省区域高新技术能力作了综合评价.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省14地州市高新技术能力指标进行分析,提取了代表各州市高新技术能力的3个主成分,并得到了各州市高新技术能力的综合得分.其次将主成分分析获得的3个新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据此将湖南省14个地州市按高新技术能力分为6类.接着对各州市高新技术能力进行GIS空间分析,获得各区域高新技术能力的空间分布状况.最后,通过数理分析得到科学而合理的结论,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湖南省高新技术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选取黑龙江、湖南、浙江等9省同一品种大豆经硝酸消解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其中7种矿物质元素K、Mg、Ca、Fe、Cu、Mn、Na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得2个主成分及相应的主成分方程,详尽地解释了2个主成分的理化意义.结果表明2个主成分的数值大小与各省大豆矿物质元素含量的高低一致.用主成分分析,更能清楚反映不同省份大豆矿物质元素的含量的显著差异性,是一种分析大豆多种矿物质元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和全国许多城市群一样,随着中部崛起,在中部各省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地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等级有序的几个城市,分别形成了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太原经济圈、昌九工业走廊等城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以经济效益指标为主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集成主成分分析法、特尔菲法,并辅以系统聚类分析,对福建省9个地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8.
利用浙江省2005年有关统计数据,分别采用加权平均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浙江省58个县级市、县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位.其方法科学、合理.对于帮助各地区看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明确自己的经济实力提供了一个度量准则.  相似文献   

19.
区域物流反映了区域经济中物流的作用,对区域物流的评价也有了客观必要性.为了分析成都都市圈物流竞争力,以成都都市圈内的8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建立物流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spss19.0根据主成分载荷以及得分对各城市物流竞争力得分进行排序,从而对各城市物流竞争力进行客观比较、评价.分析得出成都市因都市圈的核心地位其竞争力强于其他城市.此外,物流人员与物流竞争力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以安徽省16个市的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例,收集整理评价指标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选取经济推动力、关联推动力、外向力、行政力、内源力、创新力等六个方面因素,运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尝试构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驱动因素分析体系.研究结果对于促进安徽省各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