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志摩自由随性的创作态度,充分表现了诗歌之美,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考察其语言的特质和特性,揭示了其诗歌语言的特殊魅力,挖掘了其对白话文发展和白话文语言理论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我国初创期话剧语言具有讨论化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语言在话剧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阐释了话剧语言在白话文运动中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白话文为例,试图在勾画出白话文发展轨迹的同时,反映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特殊文化心态。一文言文产生在还没有简便的记录手段和书写材料的时代,而现存的大量商周文献都已是较规范的文言文。后来,发明了毛笔、造纸术、印刷术,但是文言文已被惯常使用,且被文人士子视为高雅的语言;而白话文作为人们日常口头语言的书面文学形式,它能准确、通俗地反映时代生活,在普通百姓中广泛使用。两种书面语言分别在社会上层和普通百性中找到了生态空间,并行不悖。在历史长河中,官僚贵族发展时期则文言文辉煌,商业繁荣、城镇兴起则白话文活跃。而…  相似文献   

4.
对小学生习作而言,所谓的言语智慧就是小学生在“言”与“意”的转换活动中呈现的表达智慧。小学生习作中培植言语智慧,指的是对题材的认识不仅仅停留于表面。具有独特的见解与感受;“言”和“意”的合一程度良好,用语不再干涩、平淡乃至苍白,体现小学生用语的慧性与灵性。当前小学生习作中行文平淡又程式化。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并有效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就必须而且应当注重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存在的研究。语文教育作为直接同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打交道的智慧、精神、美感的生成与发展过程,无论其观念状态还是实践形态都必然隐含着其所立足的存在论立场:主体——客体的存在论方式、在场——不在场的存在论方式以及交往——实践的存在论方式。语文(语言、文章、文学)是触及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的教育,它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用智慧、精神和美感去浇灌,需要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真情大碰撞。因此,语文教育要紧紧关注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并向着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智慧、精神和美感世界着意开拓。  相似文献   

6.
杨柠泽 《科技信息》2011,(18):I0128-I0128
模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分析广告语言,它的四个复制周期为我们详细剖析了语言复制传播的本质。本文着重分析了广告语言模因的特征,并总结为三大类。本文通过模因的视角。分析广告语言,为广告语言的设计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原味说”是老舍语言观念的内核和创作境界,并分析了其物质与构成,认为它反映了言文一致的历史必然性,肯定了白话文的表现力,指明语言的艺术在于其运用方式,终至于创作主体与客体最真实融合的境界,是解析老舍文学创作风格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8.
白话文运动是中国现代性在语言上的集中体现。“文”指书面语,“话”为口头表达,在清季民初的历史语境下“国语”则更多地带有了国族认同的意义。目前为止,从国语想象层面对其进行爬梳的文章尚不多见。文章在国语想象的视域下,再次梳理清末民初白话文运动中的“文”“话”之争,以探讨中国现代性道路上的反复与尝试。  相似文献   

9.
中文阅读与英文阅读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加强中文阅读是提高英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中、英两种语言在信息传递、文化交流等方面存在许多共性,仔细研究这两种语言所特有的必然联系,对英文阅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照是清末汉语拼音运动中的一位领袖人物。他创制和推广的官话合声字母,不仅在当时影响甚大,而且在中国文字改进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王照还主张语言统一,提倡白话文,在平民教育方面成绩斐然。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与东南亚华人族群的互动关系为切入口,借助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文字、语言、思维、文化四者相关联的角度,首次探讨客家人视野思维空间及其社会实践活动空间的拓展;由通晓多种语言文化而促进头脑可塑性与多样思维:中华民族特有的包举天地人的大观照、大审美、系统整体综合思维及其衍生的圈层思维、综合创新思维、系统比较思维;智慧的累积及其涌流的基础、条件、机遇、过程及个人素质、时代背景;客家精神的守成性与开创性,表现为远离中原而又怀念中原、财富创造过程的能收能放、带着“和”字进入多元文化之境,有助于共建和谐世界,促进全球高级智慧的集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王咏梅  付莹莹 《科技信息》2010,(21):I0341-I0341,I0394
幽默作为一种艺术,是智慧的体现;言语幽默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是语用技巧的体现。本文尝试从语用学理论之会话合作原则的角度,阐述幽默的产生与会话合作原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逯凌虹 《科技信息》2009,(16):98-99
Humor is a wisdom,which reflects a person's character,mind and educational level.Humor can be revealed in many ways,yet mainly by means of language.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 of English humor,this paper studies the ways of English humor,especially the English humor on the violation of Cooperative Principle.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of English humor and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this paper aims at bettering our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and English humor.  相似文献   

14.
 语言交互能力是人类认知发展、终身学习的基础,这为人类开启了智慧之门。人工智能时代,语言交互也将是人类和机器之间表达思想、交流知识、相互沟通的重要工具,这就需要让机器听懂复杂场景下的人类语言并且适应人类几千年进化形成的远场语音交互习惯,从而让机器真正认知人类世界,为机器产生类人智能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余秋雨的山水随笔,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立意的凝重美与模糊多蕴的审美效果,颇具品位的智性美,叙事美与探索式结构,独具风格的语言美,以及以上述特征为主体所形成的文体美。  相似文献   

16.
民间谚语、歇后语、谜语,是巴渠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极为广泛的短谣。作为口头语言艺术的精华这些短谣深入浅出地、高度概括地、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显现出巴渠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幽默情趣。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生活意境及其诗象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因其高度的抽象性、总结性和整体性,其内在价值和范导功能难以得到开显和敞亮;也因其理性的自我缠绕、非理性及其它社会文化因素的纠缠,其内在魅力和现实智慧也常处于遮蔽状态中;还因其语言表达的单调乏味、拒绝公众理解,而难以化理性为方法和智慧、化理性为德性和德行。;本文以中国古典诗为例,意在表明哲学的生活神意可借助诗象去表征,即以哈象通达那情理交融的玄妙境界。  相似文献   

18.
相卓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44-1448
谚语这一传统语言形式,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通过对谚语的研究,在语言上进行对比的基础上,还能探究出两国的文化差异。文中,通过对日语中与猫有关的谚语及其汉语译文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出其语义方面的特征,并就此弄清中日两国对于猫这种动物,在认识上的异同点,希望会对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翻译此类谚语的时候,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汉语、汉字是汉学的载体。汉学是汉语、汉字和汉族智慧的结晶。汉字是表意兼表音的,具有整体性、形象性特点,是朴素辩证方法的产物。汉字难学,但学习汉字的过程,是接受思维系统训练与美育教育的过程。这是中国人聪明的根源。与拼音文字相较,汉字的抽象性不及拼音文字,在思想方法上没有进入形而上学方法,与现代科学无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