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均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该专业涵盖了丰富的知识,涉及到了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和电子科学等诸多内容,属于应用型学科,对于实践性的要求较高,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提供高专业素养的人才。我国于2013年启动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建设工作,首次提出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高校的实验教学中,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文对电子信息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信对抗基础实验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信对抗基础是信息对抗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信息对抗专业学生培养的必要环节。为促进信息对抗专业建设,解决现有通信对抗基础课程缺乏实验教学的问题,该文设计了通信对抗演示实验平台,学生通过该实验平台能够完成测频、单频干扰、扫频干扰等实验,提高了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了信息对抗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该文通过对传统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分析,基于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融合学生知识、能力和行业需求,提出建设专业实践平台、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改变专业实训模式等方法,将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毕业设计中,从而研究与建设应用型通信人才实训体系,同时为相关理论实践研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三网融合通信背景下,传统语音、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应用在一个终端上得以实现,而通信网络由传输、交换和终端三个要素构成。面向工科实验教学环节,就通信工程综合实验平台的建设、实验项目设置以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对通信工程专业的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根据当前电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实际情况,结合云南大学信息学院通信综合实验室建设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科技采矿对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实践教学是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很好的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该文在介绍我校采矿工程专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采矿工程学科实践教学平台存在的问题,并从校内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加强校际实践交流合作三方面介绍了如何建设好采矿工程学科的实践教学平台,为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背景下的机器人工程专业具有以需求引导、注重实践的特点。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角度出发,深入研究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方案以及实践教学的开发,提出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体系与改革办法,以完善专业创新与实践教学的协同发展。通过教学结果表明:该实践教学平台达到了拓展学生机器人技术综合素养和强化实践创新能力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作为新型工科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在综合分析该专业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培养方案入手,通过构建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大实践创新学分,改变考核机制,提出了实践—创新—实践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通过多种实践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交换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也应不断更新。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针对《交换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际情况,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有利条件,从实践教学内容的安排、实践环节的设置、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本课程的研究性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长江师范学院开展通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背景;引入中兴通讯公司全程全网通信设备开展通信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以及设备所能支撑的实验教学内容;基于该实验室建设完善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平台体系,重构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形成的多重建设成效。实践表明该实验室的建设有效提升了地方师范院校实验室建设水平,推进了通信工程专业的建设和改革,为兄弟院校类似实验条件建设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的现象,分析了目前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工程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课程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与构建学生科技和竞赛活动平台5个方面对开放式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思考,并结合池州学院计算机专业介绍了开放式实践教学的一些改革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1.
《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Z1):186-186
<正>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2008年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专业实验教学示范建设单位。中心以学校"通信与信息系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依托学校"985工程"、"211工程"建设的平台支持和"通信抗干扰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专业技术支撑,秉承"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开展通信与信息系统类实验教学。自实验中心成立以来,从教学理念到管理体制,从教学改革到师资队伍建设,从科研促进实验内容建设到实验设备和系统开发,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中心已发展成了专业特色  相似文献   

12.
测控专业仪器仪表课程群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方院校的特点和定位,扬州大学将测控专业的仪器仪表类课程作为重点建设的课程。精心规划仪器仪表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综合性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实习和专业实习。介绍了仪器仪表类课程实践平台的建设,以及仪器仪表类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通过这些教学实践和措施的落实,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建立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是通信与信息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程。为配合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建设了现代交换技术仿真实验平台与软交换实验平台。并从实践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合理的、具有特色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理解课程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专业建设,对开展科学研究、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起基础性作用。本文以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为例,根据学科专业基础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提出本专业建设指导方针。依托我校通信与电子信息学科平台,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实验、实践基地,加强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大力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在新形势下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由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介绍了根据课题教学进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方案,并更新了实验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接着介绍了在各种实践平台下进行的具体改革方案和通过比赛活动与毕业论文指导来促进平台建设,最后,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一些要求。实践表明,实践平台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侯亮 《科技信息》2008,(17):176-176
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现状,结合当今通信技术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实际。针对通信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相配套的实验平台提出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等院校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原理等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开发信息通信虚拟教学平台的目的,以及信息通信虚拟教学平台的简介,并结合实例说明了信息通信虚拟教学平台的使用情况和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在通信原理等课程的实验教学阶段引入该自主开发的软件平台,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技术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收到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石油工程人才迫切需要构建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平台。从硬环境、软环境、运行模式等方面对石油工程专业提高原油采收率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进行了探讨。实践表明,石油工程专业提高原油采收率创新实验平台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兴趣营造了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19.
虚拟仪器改变了传统仪器行业,虚拟仪器技术是21世纪新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建设的虚拟仪器实践平台,以及基于此实践平台构建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不同层次实践教学内容,开展了课内实验、开放创新实验和专题实验。虚拟仪器实践平台让学生了解了现代测试技术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随着通信与信息行业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于高质量的通信人才有着很大的需求。文中讨论了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发挥学科优势,构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与教学资源的探索与实践。构建项目包括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打造整体的精品课程体系、构建先进的专业教材系列、改善创新实验平台与借助国际交流促进拔尖人才成长等。通过几年的建设与实践,形成了较高质量的通信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与更好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