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车站信号自动控制是铁路信号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文中针对课程的特点,并基于实验室的联锁实验系统,给出了配套实验课程的建设方案。方案包括课程性质、目标、思路和每个实验设计的目的、内容、操作要点,以及整个课程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实验使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车站信号自动控制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和工程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教学要求,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实验课程建设方案。该方案分别从理论和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并考虑学生对Matlab等编程工具的使用能力,设计了七个实验课程。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该实验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从教学实践情况和学生反馈信息也验证了该实验课程方案的可行性和创新性。该方案是一种由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教学模式转变的新尝试,将工程背景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回顾湖北师范学院生物学综合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历史的沿革,着重对该课程的建设思路、措施与成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微机原理与接口》课程及其实验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着重介绍了在该实验课程内容的改革与建设、实验配套的硬件与软件建设、教材建设、实验教学安排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与成效。  相似文献   

5.
丁敬龙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10):146-147
本文基于工作实践,分析了当前排球优质课程建设中的现状,并着重介绍了教师在排球教学课程中,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充实学习内容,切实突出实践性等,同时改革陈旧的传统排球教学模式,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排球优质课程建设等相关策略以及具体应用。希望给有关人员以借鉴和思考,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探究出建设排球优质课程的方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与优化,进一步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内涵。方法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实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经验,对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进行了修订与优化。结果 将该专业培养目标由原有的强调实验动物技术的专门人才调整为具备医学实验技术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删除了原培养目标中对于动物实验、实验动物培育与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对应新的培养目标,增加了新的思政课程、与医学实验技术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以及临床实习,减少了关于实验动物繁育、环境建设、外科手术及诊断相关的课程,完善了实验动物模型、病理解剖相关的课程。结论 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将有助于培养更全面的医学实验技术人才,进一步提高医学实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新时期对该专业一专多能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大连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与技术综合实验"的建设与教学实践,该课程通过系统规划,整合了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层次推进实验环节,实现了专业理论课程的有机衔接,通过开放性环节和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动手能力,拓展了学生视野,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实验教学交流增强了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和团队意识。  相似文献   

8.
魏芸 《科技信息》2011,(13):424-424,796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扩大招生等方案的实施,给高校带来了软件和硬件等各方面不足的多种问题。尤其是在高校开设的许多课程中都是非常重视实验课的,然而面临各类实验器件过于陈旧、易损坏又难以维修、经费等各种问题阻碍了实验课程的发展建设。我们更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高校实验课程中实验设备的及时补充与更新,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LabVIEW的虚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系统,学生通过计算机利用相关虚拟仪器来完成实验课程,虚拟实验不仅可以降低教育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莉 《科技咨询导报》2008,(25):136-136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局限性已经成为高校实验教学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本文以《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课程为倒,介绍了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并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实践等方面着重介绍了基于虚拟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构建。实际应用表明,该实验课程的虚拟实验室运行良好,该教学模式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10.
网络工程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网络工程专业在全国高校的设立,网络工程实验已成为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网络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及实验课程的规划成为当务之急。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了一个合理的实验室建设方案,规划了网络工程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经实践证明,该实验室建设方案及教学大纲较好地满足了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1.
赵强  殷瑾 《科技信息》2011,(16):I0104-I0104
本文分析了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着重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实践证明,通过深入开展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推动了工程测量专业的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2.
重点课程建设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文章以线性代数重点课程建设为背景,阐述了以计算能力为特色,基于合作研讨式教学方法的课程建设方案。该方案从"教学内容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两个方面入手,科学合理地整合了教学内容体系,引入了数学实验与讨论课,完善了教学评价体系,将合作研讨式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达到培养学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满足部队建设需求相统一的目的,海军工程大学兵器工程系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新修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该课程进行了大幅度改革。该文从优化实验内容设置、统筹实验条件建设、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及完善实验管理制度4个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力求扩展实验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改革后的实验教学方案已应用到2012级本科生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团队将视教学效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产品开发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该课程通过创新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食品科学理论和技能知识开发新产品。探讨了新产品开发实验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和教学改革方案,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了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改革的原则基础上,对师范院校非师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培养方案的改革与修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框架性建议,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进行了探讨。认为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制定要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着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通过采取"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以教师高水平科研课题为依托,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为目标"的发展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通过采取学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教学形式,突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特点,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预期。  相似文献   

16.
目前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手法相对单一、实验效果较差等问题,虚拟现实技术通过三维建模与场景重现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解决方案。该文主要阐述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轨道交通信号专业实验教学建设思路,着重在实验教学建设过程中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建设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对应用型高校轨道交通信号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基于Web的虚拟实验室、开设Web环境下的虚拟实验可以解决现代远程教育中实验课程异地开设的难题。给出了在Web环境下虚拟实验的一种开发方案,着重从用户界面的实现、服务器的搭建和两者之间的通信这三个方面讨论了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虚拟实验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教学资源等方面阐述了《电工基础》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通过课程建设,使教师学到了新颖的授课技巧和独特的课改方案,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感觉到了自己在教学和教改中的差距和不足,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课程建设中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设了能动类专业开放型综合实验课程.开放型综合实验课程提供的实验项目开放性好、综合性强,分为综合型、设计型和实践创新型三个层次.学生在实验项目中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训练了实践创新能力.开放型综合实验课程通过采用网上预约选课,构建了基于小班制的翻转课...  相似文献   

20.
在电路实验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中,对电路实验的课程定位与设计进行了重新思考,电路实验是电子技术的基础课,重视培养学生基础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和研究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根据课程定位,探索了课程建设、实验内容设置、实验模式、教学方法和实验考核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加大课程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力度,整合更新实验内容,在实验模式上采用硬件实验与仿真实验相结合,规定实验与自主实验相结合,引入预习考核机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互动,实验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