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模式识别法标度软硬酸碱理论中酸的软硬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本文用化学模式识别法对62种金属离子即SHAB理论中酸的软硬度进行标度,定量反映了酸的软硬度。  相似文献   

2.
软硬酸碱的概念是由美国化学家皮尔逊(Pearson)首先提出的,它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路易士酸碱理论。后来,皮尔逊又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概括了路易士酸碱反应的经验规律,得出了软硬酸碱规则。这个规则可以概述为:“硬亲硬,软亲软”。这是一个很有用的经验规律。它可解释和预示许多路易士酸碱反应方面的事实,因而受到广大化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人们并不满足于这个定性的经验规则,试图用理论来解释它,同时也想为这个规则寻找定量关系。不少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仅对这方面的某些工作给以简单介绍。一、软硬酸碱规则的理论解释最早人们曾对软硬酸碱规则做过这样的解释:一般说来,硬酸趋向于形成离子键(因其抓电子紧,不易极化和变形),因而与配位原子的电负性较大的硬碱较易结合;而软酸趋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硬对软(CS)、软对硬(CH)和软硬中(SHM)三种典型的力学性能非对称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力学性能非对称性对焊接接头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有很大影响。起始裂纹在软区的硬对软力学性能非对称焊接接头,起始裂纹越靠近硬区,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越快;起始裂纹在硬区的软对硬力学性能非对称焊接接头,起始裂纹越靠近软区,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越慢;起始裂纹在硬区的软硬中力学性能非对称焊接接头,硬夹层宽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硬对软(CS)、软对硬(CH)和软硬中(SHM)三种典型的力学性能非对称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结果表明:力学性能非对称性对焊接接头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有很大影响.起始裂纹在软区的硬对软力学性能非对称焊接接头,起始裂纹越靠近硬区,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越快;起始裂纹在硬区的软对硬力学性能非对称焊接接头,起始裂纹越靠近软区,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越慢;起始裂纹在硬区的软硬中力学性能非对称焊接接头,硬夹层宽度越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越慢.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从软硬酸碱的结构入手,建立了一套酸、碱软硬性的键参数标度。1、酸的软硬性的键参数标度:IA=26.5Z/r-Z^*z/r.2、碱的软硬性的键参数标度:Is=4.16X 0.25α-12.69。利用本标度,计算了80个阳离子酸和非金属原子酸的IA值以及14个负离子碱的Is值,其结果与Pearson的软、硬、交界酸碱分类能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6.
软硬酸碱理论的一些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软硬酸碱原理(HSAB原理),解释了物质的溶解度、化合物的稳定性等问题,并通过对傅—克烷基化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季铵盐萃取分离钒和铬等的讨论,阐述了软硬酸碱原理在催化化学和萃取化学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硬软酸碱(HSAB)原则,反馈π键(M→L)、空间效应等方面讨论了SCN^-与M^n+配位时,氮原子配位,还是硫原子配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软硬酸碱原理解释了碳碳不饱和键的加成反应以及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的竞争性。这些反应都按软-软和硬-硬结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9.
酸碱软硬度的新标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Lewis酸碱软硬度定量标度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Lewis酸软硬度标度的改进方法,用离子键与共价键力之差(即HSA=Z/r^2i-Z*/r^2c)来计算Lewis酸的软硬性标度;引用新的电负性的计算方法,计算有关元素或基团的电负性(X),并将其结果用为Lewis碱的软硬性标度,扩大了Lewis碱的标度范围。此酸碱软硬度标度结果与Pearson对硬软酸碱的分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Pd(Ⅱ)与HSA或BSA的结合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衡透析法研究了生理条件(pH7.43)下Pd(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或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平衡,Scatchard图分析表明,Pd(Ⅱ)在HSA和BSA中均有1个强结合部位,它可能位于HSA和BAS分子的N-端三肽段上。  相似文献   

11.
强酸促进的Mo/HZSM—5基催化剂上甲烷脱氢芳构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制出一种强酸促进的甲烷非氧化脱氢芳构经催化剂Mo-A/HZSM-5,在可比的实验条件下,其对甲烷的转化活性和苯收率比非促进的Mo/HZSM-5催化剂均提高约40%,且催化剂稳定性大为提高,实验结果揭示表面酸度,主要是表面B-酸位浓度,与甲烷的转化活性密切相关,本认为右强酸促进的Mo-A/HZSM-5催化剂,甲烷活化脱氢主要系经由B-酸助的C-H键异裂的反应途径;即CH4+H^(+)a→H3C(  相似文献   

12.
等点时Cu(Ⅱ)与HSA与BSA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平衡透析法研究了等电点时Cu(Ⅱ)与人血清白蛋白(HSA)或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Scatchard图分析表明,HSA和BSA对Cu(Ⅱ)各有1个强结合部位,它可能位于白蛋白分子的N-端三肽段上,为全面反映Cu(Ⅱ)与HSA或BSA的结合情况,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Bjerrum方程,首次报道了等电点时Cu(Ⅱ)-HSA和Cu(Ⅱ)-BSA体系的逐级稳定常数值,其K1的数量级为10^4.Hil  相似文献   

13.
运用软硬酸碱原理对亲核取代反应中的两可亲核试剂的亲核部位以及亲核取代反应中的两可基质(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亲电中心的物种)的亲电部位进行了讨论,硬软酸碱原理很好地解释了它们之间反应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ELISA法检测935例乙肝病毒(HBV)患者血清PHSAR,并对其与有关HBV标志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SAR检出率分别与HBsAg、HBeAg及抗-HBc有密切关系,尤以HBeAg的存在更为相关,是乙肝病毒复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构建了含pgk启动子驱动的HSV-tk基因的反转录病毒载体pLNTK,将HSV-tk基因转移至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命名为SHGLNTK)及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命名为B16LNTK).体外实验证实核着类似物ACV对SHGLNTK细胞和B16LNT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分别高于亲本细胞1000和400倍.转HSV-tk基因细胞与亲本细胞按不同比例共培养时,亲本细胞对ACV的敏感性明显增高,存在旁观者效应.首次应用人脑胶质瘤细胞株进行裸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ACV能完全抑制SHGLNTK细胞在裸小鼠体内肿瘤的形成,对裸小鼠体内已形成的SHGLNTK肿瘤的治疗效果与对照SHG44肿瘤相比,肿瘤体积缩小80%;用B16LNTK细胞接种同系C57/BL小鼠,经ACV治疗后,B16LNTK组小鼠的肿瘤较对照组B16肿瘤小95%.HSV-TK/ACV系统原位基因转移治疗SHG荷瘤裸小鼠、B16荷瘤小鼠,原位注射病毒悬液/ACV治疗组的SHG肿瘤、B16肿瘤分别较对照组肿瘤小50%,43%,原位注射PA317/LNTK细胞,ACV治疗的SHG肿瘤较对照组肿瘤小90%,以上实验结果,统计学上差异极显著,P<0.01.实验  相似文献   

16.
希夫碱系化合物的合成及SHG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芳胺与芳醛的缩合反应,合成了12个希夫碱系有机化合物。测试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结果表明:12个希夫碱系有机化合物的最高吸收波长都在紫外区内。随着芳环(A)取代基供电性的增加,芳环(B)取代基吸电性的增加,希夫碱系有机化合物的吸收波长红移。采用固体粉末方法测试了合成产品的SHG效应,结果发现其中4个品种具有SHG活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HDSL原理和性能的基础上,对其CAP(无载波调幅/调相)与2B1Q编码进行了分析比较,并结合实例给出了HDSL技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氨汞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讨论了二价汞盐与氨反应生成的氨汞沉积在过量氨水,铵盐及氨性缓冲溶液和常见酸中的溶解性,提出:在NH3.H2O-NH4NO3溶液中,二价汞与氨水反应生成可溶性氨配合物,沉淀溶解;在H^+与配离子Cl^-,Br^-,I^-,SCN^-等共存时,氨汞沉淀也能形成配合物而溶解,单一Cl^-的存在不利于氨汞沉淀的溶解,同时,还从配位平衡,硬软酸碱理论,结构等方面对实验现象作了简要解释。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HBsAg和e抗原的消长规律,作者使用ELISA技术,对187名HBV携带者的血清学指标进行了7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乙肝患者在HBsAg消除后HBeAg尚可长期持续存在,且e抗原出现与HBsAg无关。1观察对象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肝炎门诊病人187名。要求:乙肝三系三项阳性患者(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其中HBsAg阳性、滴度在1:64以上且携带该抗原半年以上,患者中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12岁,平均26.5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6个月平均…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等离子点附近Cd(Ⅱ)-HSA或-BSA体系的紫外光谱,与生理pH时的谱图相比较,Cd(Ⅱ)-BSA的250nm附近谱带普启蒙消失,而290nm谱带及Cd(Ⅱ)-HSA光谱基本不变。这一光谱结果差异进一步支持了Cd(Ⅱ)离子在HSA或BSA中最可能的结合位置在7对相邻的二硫桥处,金属中心为四面体型Cds4结构的推断。用配位微环境的差异对结果进行较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