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浅析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逐渐加大,有关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规定日渐显现其在司法适用中的不足之处。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是当知识产权制度所保护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成果和识别性工商业显著标记在受到不法侵害时,对不法侵害人予以惩处,对受害人予以救济的一项制度。如何明确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定义、归责原则和计算方法,将损害赔偿标准更具体化、可操作性与可量化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证分析了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司法实践中赔偿额确定现状,基于知识产权价值视角,发现存在赔偿额未充分涵括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赔偿额计算缺乏经济学分析、合理使用费的适用比例较低等问题.发挥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还需加快相关制度体系建设,重点要完善以知识产权市场价值为基础的侵权损害赔偿司法定价机制,加快构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专家制度,完善规范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科技》2009,(1):60-61
<正>一、什么是知识产权:我国的著述中有:有二种代表性的关于知识产权的定义。一种将知识产权定义为人们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另一种将知识产权定义为人们对其创造性的智力成果和商业标记依  相似文献   

4.
浅析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赔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宏雁 《天津科技》2006,33(1):52-54
x针对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的难点问题,提出全部赔偿原则、法定标准赔偿原则、法官斟酌我量赔偿原则、精神损害赔偿限制原则,并明确赔偿的范围,对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在过错责任基础上的现行人身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在实现其两大功能即预防侵权功能和补偿受害者上有着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因此建立其他的救济制度是必要的。国外在人身侵权损害赔偿制度领域不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理论,并且进行了改革实践,人身损害赔偿制度朝更具综合性的救济制度发展,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亦应重新审视人身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使之更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胡述亚 《创新科技》2014,(18):69-69
关于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一般存在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原则等诸多学说。具体到著作权领域,传统的民法理论及民事立法对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未作出定论,在著作权专门法律中,也未对此问题做出明确规定。近年来,关于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问题争论不休,一直未取得共识。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著作权领域的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做出初步探讨,以期对学术界和司法实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知识产权侵权的情况日益增多,我国理论界对于知识产权侵权适用何种归责原则存在较大的分歧。知识产权侵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笔者认为在其归责原则方面,知识产权侵权赔偿领域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在其他领域按照具体情况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infringemen"和"tort"的区分以及对知识产权、物权、人格权请求权等绝对权请求权和侵权责任的比较分析,认为将知识产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纳入侵权法一体规定,弊大于利。我国未来民法典的立法选择上,应选择确立绝对权请求权,即将知识产权请求权、物权请求权、人格权请求权分别规定在知识产权篇(法)、物权篇、人格权篇,从而与侵权之债即损害赔偿请求权相互配合,形成对绝对权的一个完整而周延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日读了发表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原则探析》一文,笔者认为是对时下知识产权赔偿方向上的一次矫正之作。目前,在知识产权界围绕知识产权侵权损害应采纳补偿性原则还是惩罚性原则的论争中,一些讨论已沦为"原理"之争、言  相似文献   

10.
离婚损害赔偿的性质是侵权责任。赔偿的义务方涉及到第三人共同侵权的,可以让第三人作为无独立请求权人参与诉讼。离婚损害赔偿应该是在财产分割以后进行。婚姻法有关财产约定制度的规定是不符合法理的。  相似文献   

11.
惩罚性赔偿的实质在于权利人所获得的赔偿金大于其损失,该原则只能作为补偿性原则的例外和补充而存在.我国现行法律针对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所确立的全面赔偿原则不仅符合民事法律的基本原理,而且也符合TRIPS协议所规定的保护标准.我国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将惩罚性赔偿引入到知识产权法中.  相似文献   

12.
侵权损害赔偿是追究著作权侵权行为最主要的民事责任形式,同时也是著作权法理论的一项重要课题。长期以来,我国著作权法侵权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学界和实务领域所诟病,《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对著作权法存在的问题和争议作出了积极回应。我国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中存在的赔偿数额计算方法缺乏可操作性、法定赔偿适用单位模糊、是否应当引入惩罚性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等问题和争议亟需立法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著作权侵权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保护著作权人的一项重要制度,同时也作为著作权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一项重要方式,是民法中的重要制度之一,然而,对于其是否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不同法系国家有着不同的态度,而我国有关于著作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立法还相对滞后,因此,探讨分析其在我国现有制度下的完善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侵权责任法》颁行之后,对于我国适用民事法律有效调整社会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对我国现行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检讨,指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所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立法经验,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问世和实施不仅标志着我国人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但是,现有法律、法规以及司法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尤其对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对象、界限、赔偿数额等问题规定很不具体,缺陷较多,且操作性不强,造成法官判案各行其是,有必要进行完善。撰文论述此类问题的学者较多,但是笔者认为,多数文章相对研究较为宽泛,故决定博采众家之长,再行探讨范围与数额问题,以期更加明晰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鹏飞 《南昌高专学报》2006,21(4):25-26,39
学界在医疗事故责任性质的认识上有违约说、侵权说和竞合说三种。我国相关法规对医疗事故性质采竞合说。司法实践中对医疗事故的损害赔偿主要通过侵权责任来处理,但仅通过侵权责任来处理是不够的,应当对此作具体分析。基于此,在医疗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中,应当实行过错推定原则和过错责任原则,特殊情况下可适用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侵权责任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然而,由于第22条之规定较为原则,势必会导致司法实践的困境。就我国而言,我们应该重新界定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制度的适用范围,完善涉及刑事案件的精神损害赔偿诉讼,建立完善的精神损害赔偿专家证人制度及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8.
从婚姻的本质出发,探讨如何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纳入婚姻法的规定中去。完善现行婚姻法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规定,以确定婚姻损害赔偿制度,弥补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空缺。  相似文献   

19.
王昕 《华东科技》2001,(2):18-19
计算机技术奠定了信息化社会的基础并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这一技术领域里,一方面新发明、新产品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侵权盗版事件愈演愈烈。在我们法律制度不够完善的今天,如何依靠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更好地保护我们的智力成果?这是众多发明人和企业倍感困惑的问题,也是知识产权法律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纵观历史和现实,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振兴都是继承在思想创新和科技先导之上的。在"偷书不算偷"的历史中,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智力的竞争是人类永恒的竞争,而保护人类智力竞争成果的法律制度就是——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