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青年诗人齐红霞是新世纪河南诗坛的一朵奇葩,她的诗作在大胆贴近现实的同时,注重哲理意蕴的升华;同时借助大胆的想象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使诗作中闪烁着浪漫性。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的诗歌没有激进的女权主义姿态的表演,而是采取了一种理性客观的姿态。这些正是她的独异之处。  相似文献   

2.
张合作为明代滇产诗人群中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涵盖明代云南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究其大部份诗作来说,离不开他与杨慎的唱酬交游内容。从“知人论世”的文学研究角度出发,考证这些诗歌作品背后二人的交游史实,了解二人交往的心路历程是有一定价值的。自张、杨二人的父辈交往入手,通过对张、杨二人的诗歌研读,考释出二人在杨慎入滇前后的交往唱酬经历及杨慎在滇的部分行程,或对以后张含、杨慎的诗歌研究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后期新月派代表诗人林徽因的诗歌才华往往被她的爱情传奇所淹没,实际上她是一个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女诗人,她的诗作清雅睿智,充满对生命的思考。由于生活范围所限,林徽因的诗作取材范围较狭窄,但是诗歌中所表现的意象却丰富而富有韵味,表达意象的不同类别也体现了其不同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4.
甘小群 《科技资讯》2013,(27):244-244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美国著名女诗人,一直被称为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的先驱.她诗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新颖,奇特,凝练的意象,来表达抽象的内心感情和深奥的哲理.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的角度来分析狄金森诗歌中新奇独特的隐喻,以期加深对其诗歌的理解,本文还将尝试对诗歌进行语法隐喻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曹操诗作的创作特色及其艺术魅力在于“气吞山河的壮志”、“大悲大壮的情怀”、“阔大雄奇的意境” ,这些充分体现了曹操诗歌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6.
元代掀起第一次蒙汉文化交流高潮,文学交流亦广泛展开。其中反映蒙古生活的汉族诗人及其诗作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些诗作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将对蒙汉文学关系以及元代诗歌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迪金森抒情诗如是观李辉在十九世纪的美国诗坛上,艾米莉·迪金森(EmilyDickinson,1830—1886)是一位堪与惠特曼①齐名的伟大诗人。她的诗作被盛誉为“美国文艺复兴的一部分”②,其本人他被推为“美国诗歌的开拓者”和“现代美国诗歌中其他一切...  相似文献   

8.
19世纪美国女诗人狄金森毕生抛弃婚姻生活、社会交往和一切功名利禄,始终与诗歌为伴,她的诗作展现了一位独特女性对生活表面形式的拒绝和对生活内在本质的恋慕之间矛盾的心路历程,也是最真实的狄金森精神世界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曹操诗作的创作特色及其艺术魅力在于“气吞山河的壮志”、“大悲大壮的情怀”、“阔大雄奇的意境”,这些充分体现了曹操诗歌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0.
吴均军事诗歌中塑造了一群英雄侠士形象。在诗作中,他将自我形象融入其中,从而加强了军事诗歌的个人抒情色彩;在抒情模式上借助人物形象将内在情感与外在描摹相统一,体现了文人军事诗作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1.
李贺诗作在唐诗中别树一帜 ,颇得后人赞许 ,其遣词造句更被推崇。本文从遣词这一修辞艺术视角分析李贺诗作的艺术境界与诗歌成就  相似文献   

12.
皮日休创作诗序的目的和作用是为诗作服务,这决定了其诗序依附诗作而存在,并与诗作凝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皮日休诗序的篇幅规模大,且极具有完整性和文学艺术性,诗序在意义和作用上大于诗歌,呈现出脱离诗作束缚的趋势,一些诗序可以被当作独立的作品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杜牧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其诗作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本文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其诗歌中出现的隐喻进行归类,分为实体隐喻、方位隐喻和结构隐喻。并阐述这些隐喻的认知特点,旨在实现对其作品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14.
谢坦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108-113
华兹华斯是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倡导用老百姓的语言入诗,为浪漫主义诗歌运动写下了纲领性文献——《抒情歌谣集二版序》。但他的诗中也存在些瑕疵,即他的一些诗歌中诗情与诗意间有些许的裂痕,这点在与同时代诗人诗作的比较中可看得更加的清晰。而诗情与诗意二者的化合程度却是评判诗作优劣的最终标准之一。艾略特认为英国自17世纪以后诗歌中出现了"感性脱节"现象。其他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诗作中也有类似的瑕疵。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当代新诗与古典诗词之间有着一脉不断的血缘承传关系,朦胧诗派代表诗人舒婷诗歌的美感风格,即酷肖以浪漫感伤为抒情基调的唐宋婉约词.舒婷诗歌的观念和手法均相当传统,她的诗作题材的人性内涵,执著忧伤的悲美情调,柔婉清新的语言,曲折层递的结构,隐约朦胧的意境,皆深得唐宋婉约词之神髓.“虽小却好,虽好却小”,这两句辩证评价唐宋婉约词得失的话,对于评价舒婷诗歌的艺术成就与局限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6.
《杨克诗歌集》触及了20世纪90年代社会和经济空间的诗意转换、“新的城市经验”、新的诗歌意象等,其中的一些诗作具有显著的诗学价值,诗人那些表现城市商业形态之下人的精神与情态的诗作,弥补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诗歌整体面目中存在的某些缺损,其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掘。  相似文献   

17.
在清代诗人和瑛的诗歌创作中,表现有关西藏的诗篇占其全部诗作的将近一半,足以证明西藏对和瑛诗歌创作的影响。文章以和瑛创作的有关西藏的诗歌为研究对象,试图再现其出入西藏的活动情况,通过其对西藏历史风云的追述、西藏具体风物的描绘,探究这些因素对诗人诗歌作品内容、情感和诗人心态的影响,从而论证西藏这一特殊地域与和瑛诗歌创作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黄治于道光十八年随兄遣戍乌鲁木齐,共计创作西域诗61题189首。其西域诗按照题材内容大致分为三类:吟咏西域风景及民俗、怀念内地亲友和记叙乌鲁木齐幕府文人群体的文学活动与交往。这些诗作是我们研究道光时期乌鲁木齐幕府及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魏晋时期的一些重要诗人和诗作的分析,试图说明:执着人生探索是魏晋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形成了一条主线,贯穿魏晋诗歌的始终,这正是魏晋风度的魅力所在,也是魏晋诗歌的底蕴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图以新的诗歌观念、新的方法重新评价李金发的象征派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