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P(MA-co-AA-co-AM)水凝胶,并考察不同因素对水凝胶吸附亚甲基蓝染料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1g/L,吸附剂用量为1g/L,溶液pH=9,环境温度为20~25℃时,P(MA-co-AA-co-AM)水凝胶对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量为985.98mg/L,去除率达98.60%;水凝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2.
以高比表面改性煤系高岭土为吸附剂,分析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和染料初始浓度等因素对改性煤系高岭土吸附次甲基蓝染料的影响,并对改性煤系高岭土的再生效果进行了研究.静态吸附结果表明:改性煤系高岭土的用量为0.2g;pH为6.012时,改性煤系高岭土对次甲基蓝有较好的吸附;吸附时间取30min为宜.改性煤系高岭土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改性煤系高岭土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3.
以水葫芦活性炭为吸附剂吸附亚甲基蓝染料废水,探讨吸附剂投加量、振荡时间、pH值、温度及初始质量浓度对亚甲基蓝吸附的影响,考察水葫芦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在水葫芦活性炭投加量为1 g·L-1、吸附时间为16 min、pH值为9、反应温度为30℃、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60 mg·L-1的条件下,亚甲基蓝染料废水去除率最佳可达99. 7%;水葫芦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且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桃核直接作为生物吸附材料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桃核作为生物吸附剂,对模拟废水中的亚甲基蓝进行吸附研究。考察了吸附剂粒径、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p H、染料初始浓度、温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影响;并通过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来探讨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溶液初始p H6、粒径为60目的桃核用量为7 g/L、于60℃的恒温振荡器中振荡吸附反应10 h后,吸附率可达98.78%。桃核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附过程,其吸附行为均符合二级反应速率方程和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经计算得出桃核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为22.08 mg/g。桃核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染料废水处理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醋酸改性枫香木木屑、花生壳和稻壳对溶液中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过程。探讨了pH、吸附剂投加量、染料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性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影响不同。在各自最优条件下,改性木屑、花生壳和稻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分别为99.02%、97.70%和97.95%。3种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8.54 mg/g、49.51 mg/g和40.17 mg/g。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由大到小为改性花生壳≈改性稻壳改性木屑。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不同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初始浓度及pH等条件下的吸附情况,分析研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综合研究高锰酸钾改性花生壳吸附亚甲基蓝的特性.结果表明:吸附4h达到平衡,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25℃,pH为7,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为10mg/L,改性花生壳投加量为0.8g时,吸附率为85.48%,表明该改性花生壳对重金属离子和亚甲基蓝均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制备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H_6P_2W_(18)O_(62)/MOF-53(Al),研究其对水溶液中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为了探究其成分和结构,对材料进行IR和XRD表征.对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如初始浓度、溶液的初始p H和体系温度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溶液和高温有利于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在298 K条件下,该复合物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为87.41 mg/g,说明该复合物对阳离子染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复合物对染料MB的吸附动力学由二级动力学模型控制,热力学参数表明此反应是自发吸热的.  相似文献   

8.
大麻杆活性炭对染料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天然大麻杆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备大麻杆活性炭。利用低温氮吸附对样品的比表面积与孔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利用亚甲基蓝与甲基橙两种染料对活性炭在液相中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的比表面积与中孔孔容随着活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500℃时达到最大值1325.73m2/g,随后由于磷酸过度活化导致结构坍塌致使各参数有所降低;在25℃下,大麻杆活性炭对亚甲基蓝与甲基橙的吸附等温线均遵循Langmu ir方程,单层吸附量分别达到471.698mg/g和363.64mg/g,吸附量主要受微孔孔容、染料分子尺寸及染料分子与活性炭表面作用力三者的共同影响。吸附动力学能够很好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亚甲基蓝的吸附速率高于甲基橙。  相似文献   

9.
海泡石是一种性能突出、功能强大的粘土矿物,然而,在开采中,低品位(纯度﹤15%)的海泡石原矿因含杂量多,加工难度大,直接利用价值低,而常被废弃.本文分别考察了酸改性、热改性及酸热联合改性三种简易改性方法对低品位海泡石原矿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酸热联合改性效果最好,在盐酸浓度5mol/L、酸处理温度50℃、酸处理时间5h、煅烧温度800℃、煅烧时间6h条件下,改性后海泡石对活性艳蓝K-3R染料的吸附量可从初始的0.61 mg/g提高到6.42 mg/g,吸附效率从6.1%提高到64.2%,已可用于一些环境工程的预处理环节.  相似文献   

10.
低品位硅藻土对有机染料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低品位硅藻土对两种有机染料碱性桃红和直接墨绿的吸附性能,通过对吸附平衡时间、吸附剂质量浓度、温度、pH值等对硅藻土吸附性能影响的研究,建立了硅藻土对上述两种有机染料进行静态吸附的吸附等温式.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对碱性桃红和直接墨绿的吸附均较迅速,两种染料在硅藻土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温度对吸附的影响不大;酸性条件更有利于硅藻土对碱性桃红和直接墨绿的吸附;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式均能较好地描述两种染料在硅藻土上的吸附,碱性桃红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04.1mg/g,直接墨绿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4.98mg/g.  相似文献   

11.
以黄麻纤维和黄麻杆为原料,采用磷酸活化法制得两种黄麻基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以亚甲基蓝染料溶液为吸附质,探讨了染料溶液初始质量浓度、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水浴温度、染料溶液pH值等因素对黄麻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染料溶液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亚甲基蓝去除率逐渐降低,吸附量逐渐增大;随着活性炭投加量的增加、吸附时间的延长或染料溶液pH值的增加,亚甲基蓝去除率和吸附量均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水浴温度对亚甲基蓝去除率和吸附量影响较小.黄麻杆活性炭因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其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和吸附量高于黄麻纤维活性炭.  相似文献   

12.
为去除等污染物,以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羧甲基纤维素(CMC)和有机海泡石黏土(ST)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法,通过接枝共聚合成了CMC-g-PAMPS/ST水凝胶。研究了ST对水凝胶吸水倍率和对亚甲基蓝(MB)吸附量的影响,探讨了水凝胶用量、染料初始浓度、染料溶液p H、吸附时间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有机海泡石对MB的吸附量比原矿和酸活化海泡石有显著提高,在MB初始浓度为1 000mg/L,吸附剂为0.2g时,p H为5时吸附量达1 034mg/g,吸附动力学曲线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可以作为阳离了染料废水处理用的生物质吸附剂。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法改性柚皮制备的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方法对柚子皮改性后制备活性炭,考察溶液pH值、活性炭投加量、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动力学和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未改性和采用氯化铝、硫化钠、氢氧化钾改性柚子皮制备的4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脱色率分别为84.5%、87.3%、91.1%和95.5%。分析不同活性炭平衡吸附量的值可以得出结论:经过氯化铝和氢氧化钾改性的柚子皮制备的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能力明显提高;4种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氯化铝和氢氧化钾改性柚子皮制备的活性炭表面包含更多的有机官能团,这与活性炭对应较高的亚甲基蓝废水初始质量浓度和高的平衡吸附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制备壳聚糖交联天然沸石复合物吸附剂,用于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研究吸附过程中吸附剂用量、时间等条件的影响.实验表明,实验最佳条件为亚甲基蓝初始浓度50 mg/L,吸附剂用量2.0 g/L时,吸附180 min达到平衡,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到99.1%.壳聚糖交联天然沸石复合物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由热力学参数可知是自发的;据吸附动力学参数,该过程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5.
对磷酸改性玉米芯制备的吸附剂吸附水中亚甲基蓝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其吸附特性及影响吸附的因素,探讨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结果表明:磷酸改性后玉米芯吸附剂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能力明显增强.亚甲基蓝浓度100mg/L,改性吸附剂投加量0.05g,温度25℃,pH 6.0,吸附时间60min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为99.06mg/g.吸附等温线可很好地用Langmuir方程式拟合,吸附热力学参数ΔG0小于0,而ΔH0、ΔS0大于0,吸附使体系的有序性降低;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吸附很可能是分子计量置换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大型海藻石莼(Ulva lactuca)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染料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的吸附特性,文章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溶液起始pH值、吸附时间、海藻生物量和染料浓度对海藻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并结合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和红外光谱研究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石莼和龙须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容量随溶液起始pH值的增加而增加,最适pH值为4~10;60 min吸附达到平衡;吸附容量随着海藻生物量的增加而减少,但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很好描述石莼和龙须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拟合得出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709.22 mg·g~(-1)和231.48 mg·g~(-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描述反应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分析显示石莼和龙须菜的吸附反应均为自发的放热反应.此外,吸附前后红外光谱结果说明在海藻表面的羟基、氨基和酰胺基与亚甲基蓝的吸附有关.结果表明,石莼和龙须菜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是有潜力的染料废水吸附剂.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静态批式实验研究钢渣对亚甲基蓝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去除率随钢渣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而单位钢渣质量下亚甲基蓝的吸附量呈相反趋势.溶液初始pH值为4时最有利于钢渣吸附亚甲基蓝.钢渣吸附亚甲基蓝符合Lagergren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平衡吸附量随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钢渣投加量增加而减小.结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发现,钢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是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的优惠型吸附.亚甲基蓝阳离子在静电力作用下吸附在钢渣表面,并与CaO等反应形成聚合物,增强吸附效能.  相似文献   

18.
以酚醛纤维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化学活化法制备酚醛基活性炭纤维(PACF),并以亚甲基蓝(MB)染料溶液作为吸附对象,对其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仪对其微观形貌和比表面积及孔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CF得率高达47.01%,比表面积为1 378.48 m2/g,总孔容为0.60 cm3/g,平均孔径为1.52 nm,微孔率为90.62%,是一种以微孔为主的多孔性高吸附材料。当MB染料溶液的初始质量浓度为300 mg/L、pH为5时,最有利于PACF对其吸附,此时吸附量高达468.52 mg/g。吸附平衡和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PACF对MB染料溶液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此外,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表明:外扩散和粒子内扩散都是PACF对MB染料分子吸附过程速率的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索了阳离子染料吸附于柠檬酸酯化改性麦杆(EWS)上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行为,选择了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MB)作为吸附剂。采用静态批次实验改变不同实验因素(温度、pH值、吸附剂量、吸着物浓度、吸附时间)来测定染料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亚甲基蓝在pH≥4时达到最大吸附值,对于浓度为250mg/l的染料溶液,EWS用量≥2.0g/1能几乎完全去除。对于浓度在50—350mg/l的染料溶液,2.0g/l以上的EWS能够去除95%以上的亚甲基蓝。实验数据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描述其吸附过程。粒子内扩散的二重线性表明在染料吸附过程中有两个粒子内扩散步骤,热力学研究表明染料吸附行为是自发且吸热的,高温有利于吸附。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由Bacillus sp. SL合成的硒纳米颗粒(SeNPs)吸附染料特性.菌株SL合成的SeNPs以球形为主,粒径为100~200 nm.选用阴离子染料刚果红和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作为底物.亚甲基蓝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吸附,酸性条件更适合刚果红的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描述SeNPs对两种染料的吸附过程(R2>0.99).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318 K时,刚果红和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 158.30 mg/g和1 721.10 mg/g.该吸附过程自由能变化(ΔG)小于零,焓变(ΔH)及熵变(ΔS)均大于零.CaCl2处理后的SeNPs在5次循环后,对刚果红的吸附率保持在80%以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下降到38%.综上,菌株SL合成的SeNPs对刚果红和亚甲基蓝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和重复利用性能,是有潜力的微生物合成的染料吸附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