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汉中市市郊旱地、水田、蔬菜地3类土壤进行监测比较,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蔬菜地土壤作为分析对象,对其N和P流失情况以及典型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市土壤N流失率为24.7%、P流失率为79%,在特殊测区重金属Hg超标,Cd含量达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汉中地区11个县随机抽取85个自然村的居民饮用水点进行随机取样监测,并结合样点资料分析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所取样品的全部监测指标均合格比率为84.7%,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浊度、色度、硝酸盐、细菌菌落总数和铁锰离子含量。其中浊度、色度、硝酸盐的超标都与水源有关,各项指标超标率以溪水最为严重,这些与当地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铁锰指数的超标与地域的矿场资源开发相关,超标区主要集中在宁强、略阳两地靠近矿区的浅层地表水源,其色度和铁、锰指数偏高;整个汉中地区水质硬度指标偏高,均为硬水,其中高硬水占了检测总量的83.5%,而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占了检测总量的8.4%,这些可以作为汉中地区农村饮用水安全改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非点源污染是威胁我国水体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30多年的研究,非点源污染技术由初期的定性化研究转向了定量化研究,由统计、调查与机理研究转向了实用治理研究。就目前国内外众多的防治技术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源防治和汇防治。源防治是从污染源头控制和减少氮、磷流失,也就是所谓的管道前端治理方法,主要通过耕种措施和田间管理、施肥措施管理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技术控制氮、磷的排放量和流失量,以减少非点源污染。汇防治是相对于源防治的一类防治技术,也就是所谓的管道末端治理方法,着重于对污染物的去除和削减,主要方式有建立植物缓冲带和水塘-湿地系统。总结了近年来在非点源污染防治中应用上述技术的研究成果和现状,为今后的非点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NaClO作为化学氧化剂对二次处理过的皂素生产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研究了pH和NaClO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对皂素生产废水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反应pH值是关键影响因素,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实验最佳条件为:pH=6,反应时间30 min,NaClO投加量10 mL/100 mL。在最佳条件下,皂素生产废水COD去除率可达94.4%,脱色率为58.0%。  相似文献   
5.
调查牧马河水质状况,选择有代表性的十里铺渡口、北坝渡口、乔山渡口3个监测断面对牧马河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7个常规水质指标8年连测数据中,除氨氮与总磷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标准.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及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同时根据监测结果总结各监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醋酸改性枫香木木屑、花生壳和稻壳对溶液中亚甲基蓝染料的吸附过程。探讨了pH、吸附剂投加量、染料初始浓度、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改性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影响不同。在各自最优条件下,改性木屑、花生壳和稻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分别为99.02%、97.70%和97.95%。3种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8.54 mg/g、49.51 mg/g和40.17 mg/g。吸附动力学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由大到小为改性花生壳≈改性稻壳改性木屑。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在皂素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粉煤灰在不同的投加量、pH值和反应温度下,对皂素废水处理前后的COD和色度变化,得出粉煤灰处理皂素废水的最大COD去除率可达56.35%,此时的投加量为10g/L,pH值为7,反应温度为20℃。表明粉煤灰处理皂素废水能够达到一定效果,在生产生活中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