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应用雏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 Ducklling Parvovirus.MPV)南海里水株番鸭胚传代病毒人工感染7日龄石歧杂雏鸡,每只用本病毒原液经颈部皮下、口服及滴鼻共接种1.5ml/只.接种病毒的雏鸡隔离饲养,注意观察有无异常症状,并分别于接种后24小时、72小时、7天、14天、28天各随机迫杀5只雏鸡,每次迫杀鸡只收集心、肝、脾、肾、脑无菌处理成1:10悬浊液,反复冻融5~6次,3000rpm15分钟,离心取上清液速冻保存.所获无菌上清液分别在11天龄健康番鸭胚连传3代.每个样品重复1次.收集传代胚液作病毒鉴定.结果应用MPV人工感染雏鸡,不见任阿异常症状.于接种后24小时、72小时、7天追杀者可重复分离到本病毒,人工感染14天后,不能复分离病毒.复分离病毒经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电镜观察可确认为MPV.试验结果表明,雏鸡属于本病的非易感动物,但人工大剂量接种MPV,体内带毒时间最少可持续7天.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氏杆菌疫苗在雏鸭体内诱导细胞免疫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选用1日龄仙湖鸭48只,随机均分为6组,其中1~5组为试验组,第6组为对照组.各试验组按不同的免疫次数、首免龄期、接种剂量,用鸭疫里氏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分别作免疫接种,对照组不作接种.各试验组(包括对照组)在免疫前及免疫后每周采血一次,涂片,用酸性α-醋酸荼酯酶(ANAE)反应方法进行染色,用油镜检测计算T、B淋巴细胞百分比值.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2日龄、7日龄或14日龄首免,首次免疫1周后,雏鸭体内都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但2日龄免疫应答能力弱,7日龄较强,14日龄最强.两次免疫的细胞免疫效果比一次免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不同日龄呼肠孤病毒番鸭脾脏的动态病理变化。方法常规病理组织染色方法,对感染呼肠孤病毒3、5、7日龄的番鸭进行脾脏病理学观察,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日龄中脾脏病变严重的进行Fas凋亡基因初步检测。结果感染呼肠孤病毒的不同日龄番鸭脾脏与正常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7日龄更重且Fas基因有表达与正常组相比表达数量增多。结论随着呼肠孤病毒感染番鸭日龄的增长,脾脏淋巴细胞坏死数量越多,7日龄脾脏Fas基因表达与正常组比数量增多,显示呼肠孤病毒对番鸭细胞免疫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不同添加剂量的大蒜素对蛋公雏免疫指标的影响。将120只14日龄蛋公雏随机分为4组,第Ⅰ组为对照组,Ⅱ~Ⅳ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0,150,250 mg.kg-1大蒜素,试验期35 d,测定了在35,42,49日龄时蛋公雏血清中白蛋白和总蛋白含量,主要免疫器官的重量及器官指数以及新城疫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在42,49日龄时,150 mg.kg-1和250 mg.kg-1添加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质量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150 mg.kg-1添加组的胸腺重量及器官指数在42,49日龄时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饲料中添加的大蒜素对蛋公雏的免疫指标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首次从广东分离的雏番鸭传染性“三周病”病毒南海里水株MPLI进行理化特性的测定.试验表明本病毒株能耐热、酸、氯仿、乙醚,对紫外线敏感,将本病毒的番鸭胚液经差速离心浓缩,以Sepharose 4B柱层析纯化,用电镜观察,病毒是晶格排列,有实心和空心两种粒子,直径为20~24nm,无囊膜.经SDS—PAGE测定,病毒含有4种结构蛋白,即Vp1(85kd),Vp2(72kd),Vp3(56kd),Vp4(39kd),其中Vp3 为主要结构蛋白.病毒核酸经提取和酶切分析,证明为DNA,分子量约5.1kb.综合前期对本病毒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室诊断和本次的理化特性测定结果,确认MPLI毒株为雏番鸭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鸭禽流感免疫程序,对不同日龄的雏鸭进行禽流感母源抗体的检测,并对雏鸭接种禽流感H5、H9二价油乳剂苗后的HI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雏鸭的母源抗体水平在1日龄达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H5抗体20日龄后降低到4.5log2以下,H9抗体25日龄后降低到4.8log2以下。根据试验采用的免疫方案,对雏鸭在8日龄时进行首免,并多次免疫后可提高H5、H9抗体水平,有效预防禽流感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网上平养和网上垫料养殖模式对黑羽番鸭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选取14日龄黑羽番鸭360只,随机分为网上平养组和网上垫料组,每组180只,常规饲养至70日龄后采血进行检测,比较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2种饲养模式各个血清生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2)网上垫料组的T-AOC、CAT以及SOD水平显著高于网上平养组(P<0.05);而网上垫料组的MDA的水平则显著低于网上平养组(P<0.05);3)网上垫料组的IgG和IgM水平均差异高于网上垫料组(P<0.05),而网上垫料组的IL-2和IL-6则显著低于网上平养组(P<0.05).由上可知,网上垫料养殖不会损害番鸭的机体健康,且一定程度有利于番鸭的抗氧化水平及免疫能力的提高,该养殖模式在番鸭健康养殖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网上铺设锯末和稻壳养殖番鸭对粪污及栏舍内空气质量的影响,试验选取14日龄公番鸭18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为番鸭直接在网上进行养殖,粪污通过网眼排到地面,试验组番鸭则是在铺设锯末和稻壳后的网上进行养殖,每周对栏舍内NH3和CO2浓度进行测定,70日龄养殖结束后收集所有粪污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达到污水零排放,显著降低粪污的含水率(P<0.01),显著减少粪污排放量(P<0.01),并显著提高垫料和鸭粪混合形成的粪污总氮含量(P<0.01)及pH值(P<0.01),提高粪污中有机质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栏舍内NH3浓度没有显著差异,而CO2浓度有显著提高(P<0.05).因而,网上铺设锯末和稻壳养殖番鸭可减少粪污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用鸭胚测定半数致死量并进行中和试验,测定了用雏鸭肝炎病毒(Ⅰ型)免疫蛋鸭收获的鸭蛋所制成的蛋黄抗体的滴度.结果表明,雏鸭肝炎病毒(Ⅰ型)的半数致死量为3.50,该毒株的高免蛋黄抗体以1:532稀释可保护50%的鸭胚免于死亡;病毒对照组全部死亡;空白对照组全部存活.该雏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蛋黄抗体滴度较高,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具有母源抗体的雏鸡采用新城疫Ⅱ系苗滴鼻首免,20日龄Ⅰ系苗饮水二免,通过对1000羽试验雏鸡血清HI抗体效价的连续检测和攻击强毒试验结果,证明雏鸡首免和二免后,HI抗体效价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强毒攻击具有坚强的保护力,至100日龄时保护率仍可达80%,而对照鸡在30日龄时保护率即降至0。Ⅰ系苗饮水二免后,经80天观察,未见鸡群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二免后3天采取免疫鸡和同日龄同群感染鸡的脑,肺脏、脾脏,腔上囊和血液分别作成匀浆接种9日龄鸡胚,未能分离到Ⅰ系病毒。关于新城疫苗免疫应答的形态学变化,国内外尚乏报道,本试验作了比较系统的观察,注意到雏鸡首免和二免后各个时期的免疫器官:胸腺,腔上囊,脾脏,盲肠扁桃体,肠道淋巴组织和气管,肺脏,肝脏及肾腔等器官的免疫应答表现,特别在Ⅰ系苗二免后,更为明显,免疫后淋巴母细胞和浆细胞的增多反应了HI抗体效价提高的相关免疫状态,气管和肺脏次级支气管上皮下淋巴细胞的大量集聚和形成淋巴小结是另一突出特点,提示采用滴鼻和饮水免疫途径可以诱导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应答和增强呼吸道的局部抵抗力。试验表明:1日龄雏鸡Ⅱ系苗滴鼻首免,20日龄Ⅰ系苗饮水二免,效力可靠,安全,方法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在形态上对免疫效力予以佐证,结合文献论证了呼吸道局部免疫力在抵抗新城疫强毒感染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对次生阔叶林中的普通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窝雏数的在巢雏鸟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t-检验P<0 05),且各生长参数出现差异的日龄有所不同.对不同窝雏数雏鸟的体重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出飞前雏鸟的平均体重与窝雏数呈负相关.该区域普通的平均窝雏数为(7 59±0 94)只(n=17).对不同窝雏数的亲鸟的日活动进行了全天观察,发现亲鸟喂食次数、清理粪便次数与窝雏数呈显著正相关(F-检验P<0 05).  相似文献   

12.
普通(币鸟)不同窝雏数雏鸟的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左家自然保护区,对次生阔叶林中的普通(币鸟)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窝雏数的在巢雏鸟生长发育存在显著差异(t-检验P<0.05),且各生长参数出现差异的日龄有所不同.对不同窝雏数雏鸟的体重生长状况进行了比较,发现出飞前雏鸟的平均体重与窝雏数呈负相关.该区域普通(币鸟)的平均窝雏数为(7.59±0.94)只(n=17).对不同窝雏数的亲鸟的日活动进行了全天观察,发现亲鸟喂食次数、清理粪便次数与窝雏数呈显著正相关(F-检验P<0.05).  相似文献   

13.
杨金保 《山东科学》2006,19(6):82-86
肉鸭养殖场采取严格消毒、隔离饲养、加强种鸭免疫和雏鸭免疫、利用血清或抗体对雏鸭被动预防、药物预防等综合防制措施,对选定养殖户的养殖跟踪表明,在20日龄的鸭病毒性肝炎发生率从60%降低到20%。对来自非免疫种鸭和免疫种鸭的雏鸭群分别采用雏鸭疫苗接种、免疫血清注射和喂中药“鸭肝灵”,结果表明,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防制DVH所必须的,且与中草药“鸭肝灵”配合应用防制效果明显;注射血清能起到一定的防制作用,但其效价维持的时间较短,至少要经过两次注射才可能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而对来自规则免疫种鸭的健康雏鸭其母源抗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预防DHV的早期感染起关键的作用,但保护不到15日龄,最早需在5日龄进行首免,15日龄才能达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同时饲喂中药“鸭肝灵”保护效果明显。无论雏鸭的母源抗体如何,隔离饲养、严格消毒,疫苗免疫(首免时间依种鸭免疫情况而定),并同时饲喂中药“鸭肝灵”保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兔脾淋组织液增强猪瘟细胞苗免疫抗体效价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健康兔脾淋组织液稀释猪瘟细胞苗分别免疫10日龄经猪瘟乳前免疫的仔猪和经60~65日龄采用细胞苗二免的120日龄中猪,与生理盐水稀释组对照,免疫后15d采血检测抗体(IHA法)。二次试验结果表明:用兔脾淋组织液稀释猪瘟细胞苗免疫猪比用生理盐水稀释猪瘟细胞苗免疫猪可产生更高的保护性抗体效价,两者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探讨腺病毒在鸭胚和雏鸭体内的感染情况,为腺病毒作为外源基因载体在活体上进行RNA干涉奠定基础.将GFP基因重组腺病毒(Adv-GFP)静脉注射15日龄鸭胚和10日龄雏鸭,在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组织器官,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基因在鸭胚和雏鸭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结果发现,GFP基因在Adv.GFP感染后24-72h能在鸭胚肝脏及心肌细胞中表达,在感染后1-5d,GFP基因可在雏鸭肝脏、脾脏、腔上囊中稳定表达.本试验首次证明腺病毒作为安全的外源载体,可介导外源基因在鸭胚和雏鸭体内的靶器官中持续稳定表达,为在鸭上进行病毒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测定了6窝母猪免疫后产小猪0、1、7、14、21、28、35、42日龄猪瘟母源抗体消长情况和28~35日龄首免及二免后免疫效果观察。结果:未吃初乳的0日龄仔猪无母源抗体,1日龄仔猪母源抗体滴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降低;猪瘟母源抗体对1~28日龄的仔猪有保护,少部分仔猪在35日龄还有保护。28~35日龄首免后21日达到73.3%免疫保护,28日则达到93.3%;首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一次,其较高的免疫抗体水平可以维持到二免后4个月,到5个月还能产生免疫保护,免疫合格率为73.3%,但6个月后免疫合格率降至46.7%;因此建议生产实际中,商品猪进行两次免疫即可,种猪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黑羽型番鸭不同生长期的能量代谢、饲料能量摄入及其同化率,结果表明:雏鸭的代谢本与体重呈强的线性负相关(鸭,r=-0.88,t=4.9>t_(0.01);鸭,r=-0.855,t=4.36>t_(0.01)),不同周龄雏鸭的摄食量、能量摄入、可代谢能量和生长能量的增长值与体重的增长情况基本一致,能量同化率除1周龄(42.66%)较低外,其余各周龄均保持在82.44~90.52%之间。  相似文献   

18.
8日龄雏鸡(免疫组)每只接种3×103个堆型艾美尔球虫(Eimeria.acervulina)早熟株孢子化卵囊,在第16日龄免疫组和不免疫攻毒组每只攻毒堆型艾美尔球虫强毒株孢子代卵囊5×104个,用а 醋酸萘酯染色法计数T淋巴细胞数量,得T淋巴细胞所占淋巴细胞的百分率。t检验结果表明,免疫攻毒组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与不免疫攻毒组和空白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差异极显著,显示该早熟株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微生态发酵物对雏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泌多健、富乐美微生态发酵物混饲雏鸭,至5日龄用鸭疫里默氏杆菌(RA)人工诱病,同时设5~6日龄投喂抗菌素对照组,试验至15日龄结束。观察各实验组鸭的发病与死亡情况,对死亡鸭进行细菌的复分离与鉴定,并在1、5、10、15日龄对各组随机抽取7只鸭血清检测SOD(U/mL)活性和MDA(nmol/mL)含量。结果饲喂微生态发酵物及抗菌素实验鸭的RA人工发病率为30%~36.6%,死亡率为13.3%、16.6%,人工感染对照组发病率达63.3%,死亡率50%。感染后5天饲喂抗菌素组和攻毒对照组SOD活性下降明显,其余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组鸭的致病过程较为明显,"泌多健"与"富乐美"对鸭疫里默氏杆菌具有一定程度抵御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探讨腺病毒在鸭胚和雏鸭体内的感染情况,为腺病毒作为外源基因载体在活体上进行RNA干涉奠定基础.将GFP基因重组腺病毒(Adv-GFP)静脉注射15日龄鸭胚和10日龄雏鸭,在感染后不N时间采集组织器官,制作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观察GFP基因在鸭胚和雏鸭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结果发现,GFP基因在Adv-GFP感染后24-72h能在鸭胚肝脏及心肌细胞中表达,在感染后1-5d,GFP基因可在雏鸭肝脏、脾脏、腔上囊中稳定表达,本试验首次证明腺病毒作为安全的外源载体,可介导外源基因在鸭胚和雏鸭体内的靶器官中持续稳定表达,为在鸭上进行病毒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