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静 《科技信息》2009,(30):126-126
本文阐述了文化语言学理论对隐喻现象研究,并且对诗歌进行了文化语言学角度的分析,讨论了诗歌隐喻的翻译,并通过弗罗斯特的Stopping by the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余光中译本的分析,试从文化语言学视角浅析译文中诗歌隐喻翻译的得与失,以期能在诗歌隐喻翻译研究方面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西省部分旅游景点翻译现状的实地调查研究表明了目前景点翻译存在的问题。系统功能语言学从三大元功能的视角可以对景点翻译中的问题进行评析,对数据的评析证明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景点翻译在理论上的“适用性”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再现原文语言的文体特征,以达到最大近似等效的翻译效果,探讨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翻译方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在语言变异和方言等社会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文学作品《飘》中的不同译文的实例分析,讨论了从源语语言与目的语语言语篇之间的相互转化问题,为语言变异翻译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在国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在80年代末将其引入国内。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有些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积极地探索外语翻译教学中译者主体性的表现。本文分析了这种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教学中的相关研究,以期达到改进翻译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再现原文语言的文体特征,以达到最大近似等效的翻译效果,探讨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变异现象翻译方法。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出发,在语言变异和方言等社会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文学作品《飘》中的不同译文的实例分析,成功地实现了从源语语言与目的语语言语篇之间的相互转化,为语言变异翻译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法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出现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翻译研究的主张和新趋向,使翻译的社会本质愈益彰显,从而开辟了翻译研究的一块新园地.从90年代以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翻译中的社会语言学问题引起了国内译学界的关注,开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问题.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深入、系统的翻译研究,将社会语言学与翻译学相结合,可以解释诸多翻译现象,将促使翻译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从功能语言学视角,用语篇翻译理论对几本参考书中的教材语篇的课文翻译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以此来探索教材语篇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8.
梁琦 《科技信息》2010,(28):I0182-I0183
近年来,翻译理论更多的转向文化方面的研究,从多元文化的背景出发探讨翻译的目的和意义等问题。然而,语言学作为翻译研究的最早途径,其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从翻译的语言学角度出发,总结分析了著名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许钧教授翻译研究中的语言学方面。从而更深刻的从语言学方面了解翻译的本质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介绍语篇对比的起源入手,述评了传统语篇宏观对比研究、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微观研究、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语篇对比研究以及计算语言学视角下的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研究表明,英汉语篇对比的发展历史与语言学理论紧密结合,是从宏观对比到语篇内部的微观对比,从探讨个性向共性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试论“后现代语言学”时代的语言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珍 《科技信息》2011,(3):190-191
从"后现代语言学"的视角来看,任何学术研究都有其本身的局限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才能看清楚语言学研究这些年变化的来龙去脉。"后现代语言学"的语言研究也不再只关注于语言在原有思维定势中所凸显的那些维度,而是试图从更广大、更多元的视角来看待语言和语言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黄兴军 《科技资讯》2007,(32):159-160
奈达认为,翻译科学研究是比较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种研究应以语义为核心,要在动态对等的层次上进行比较.他认为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科学分析是极其有帮助的,语言学及其研究方法,在翻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奈达将翻译作为一门科学去对待,采用一种语言学的、描写方法来解释翻译过程,他借鉴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提出了著名的逆转换翻译理论.乔姆斯基与奈达的理论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动因与研究内容.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探讨人脑的结构,讨论语法的普遍规则,而奈达的翻译理论试图寻找在不同语言间转换这些实体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论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娜 《科技信息》2008,(9):206-206
到本世纪中期,西方翻译理论总的发展趋势始终贯穿着两条主线:文学线和语言学线。其发展过程又是阶段性的,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文学翻译观占上风,主要讨论直译与意译、形式与内容、同化与异化、忠实与美等问题。在第二阶段中,语言学翻译观取代了文学翻译观,居主导地位,主要探讨翻译与语言层次,与语境、语义和语言功能的关系。尽管两派各持己见,其自身的某些观点又不乏矛盾之处,但其所探讨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无疑为后来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进入本世纪80年代后,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又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翻译开始与各种学科相互渗透。另外,在原来的文学和语言翻译观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另外一条线索,即文化线索。本文将从文学线、语言学线和文化线几条线索来剖析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探讨了文化差异中的隐喻翻译,就如何把文化差异中的隐喻翻译最好地表现出来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翻译观有两种:一种把翻译看作是一门艺术,一种把翻译看作是一门科学。无论把翻译看成艺术也好,还是科学,翻译作为一种实践,作为一种能力都离不开语言学的知识。人类对语言认识的进步同时推动了对翻译的研究。近十年来随着翻译研究的展开,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利用现代语言学知识研究翻译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而指导未来的翻译实践。本文便是对这十年来我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成果的一个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翻译观有两种:一种把翻译看作是一门艺术,一种把翻译看作是一门科学。无论把翻译看成艺术也好,还是科学,翻译作为一种实践,作为一种能力都离不开语言学的知识。人类对语言认识的进步同时推动了对翻译的研究。近十年来随着翻译研究的展开,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利用现代语言学知识研究翻译中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而指导未来的翻译实践。本文便是对这十年来我国语言学与翻译研究成果的一个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徐卓 《科技信息》2009,(30):360-360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将意象作为核心概念,将文化融入进去,认为意象是由社会文化和个人经历经验决定的,意象和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本文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出发,以《功夫熊猫》为例,浅析文化意象在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语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目标语言信息内容替代源语言信息内容的过程,认知语言学的兴起给翻译教学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本文从翻译教学现状、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以及认知语言学给翻译教学带来的启示三个方面,阐述认知语言学与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原灵杰 《科技信息》2010,(4):31-31,33
语料库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研究翻译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特征。本文首先回顾国外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然后对国内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并指出语料库翻译研究的趋势与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的发展使翻译过程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翻译过程触及的不只是语言问题,语言学对于研究翻译过程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考虑字表面现象,很少涉及目的语产生的思维过程。本旨在讨论翻译过程中译的思维活动模式及翻译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20.
刘洁慧 《科技信息》2010,(26):173-173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图式理论的视角,以中外各大媒体对谷歌引擎退出中国大陆事件的报道为例,对比了英汉新闻语篇中的社会文化背景图式和视角图式,充实了文化语言学中图式理论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