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物流节能减排政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物流与经济、能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物流节能减排系统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模型中促进我国物流行业节能减排的政策影响因素,并从增加环保资金投入、转变运输方式及改变物流能源消费结构三方面进行政策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增加环保投入短期内对节能减排效果比较明显;降低公路货物周转,提高铁路及内河水路比重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而增加一定量天然气消费比重,短期内对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效果并不明显,但从长期考虑,意义重大。对模拟效果的进一步分析显示,我国物流业节能减排应重点加大对运输结构调整及运输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两方面的政策投入,具体包括增加铁路、内河水路货运供给能力及清洁能源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入分析道路运输、经济、能源及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关系,建立了道路运输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节能减排路径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相比于补贴纯电动客车消费者,补贴其生产方取得的节能减排效果更好,且提高生产方中核心零部件企业的补贴占比,资金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更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顺利推广及能源结构的调整。第二,与"提高新能源车补贴"相比,"提高道路运输二氧化碳治理投资"的节能减排效果更好,但此途径长期效果不佳。第三,从技术角度来说,降低汽柴油车的单位能耗和汽柴油的排放系数,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显著,应加大研发力度,着力提升汽车性能和燃油品质。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将新能源纳入四维能源供需系统,构造具有新能源约束的五维能源供需系统.讨论了五维能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以及系统中参数和方程增加扰动项后的混沌吸引子, Lyapunov指数谱图和分岔图.研究结果表明,该五维能源供需系统是超混沌系统;增加扰动项后五维能源供需系统会出现更复杂的混沌现象.这说明新能源的发展打破了能源市场中消费结构和供需系统的平衡,从理论上阐述了新能源的发展对实际能源市场产生紊乱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德邦规模养殖生态能源经济区是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农业产业区,是要求实现规模养殖和种植循环经济的开发区,是要求实现开发沼气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 的低碳生态产业区,是由大学、公司、农户、地方政府等共同参加建设的有普遍意义的创新基地.此规模养种循环与节能减排系统是一个反馈复杂系统, 对此,创建系统动力学三步顶点赋权反馈图的管理对策生成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对德邦牧业实地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建立了两个增长正反馈环和一个制约负反馈环构成的2005-2009年五个规模养殖生态能源经济区增长制约顶点赋权反馈图,定量揭示现行系统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其次,围绕五个顶点赋权反馈图中两个增长正反馈环和一个制约负反馈环的内涵再提出系统可持续发展实现规模养种循环与节能减排的3条管理对策.最后, 通过五个顶点赋权反馈图顶点值的反馈变化规律,证明了系统发展中必须实施以猪尿资源为原料养殖场开发沼气工程并周边养种结合开发沼液资源,必须实行以养殖场的猪粪资源为原料促进全乡户用沼气池开发且全乡实施沼液种植,必须加大投入实施规模经营改变生产方式3条管理对策的正确性.此三步顶点赋权反馈图法及研究结果有重要理论和普遍实际意义,且为后续定量仿真管理对策未来实施效应评价中仿真方程的建立提供了积累.  相似文献   

5.
中国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政策优化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并比较不同节能减排政策对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作用,从政府、经济、人口、科技、能源和环境等系统要素出发,构建了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福建省为例,确定模型参数及主要方程,在各个子系统上分别赋予税收、金融、财政、环保、产业和科技等政策调控因子,动态仿真不同工具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情景及参数下,政策的调整与实施往往能够促进节能减排,但不能盲目改变政策的实施力度.不同政策其节能减排效果不同,税收、环保和产业政策对节能减排产生的效果最为明显,其中环保政策下环境相对污染度虽降幅不及税收政策,但主要污染物的前端治污效果凸显;而金融、财政和科技政策的节能减排效果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6.
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由卡车运输和甩挂运输构成的公路货运行业运行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甩挂运输对于公路货运业实现节能减排的意义,比较有关政策对公路货运行业开展甩挂运输的影响效果。借助理论分析,构建能够为公路货运业的甩挂运输政策选择提供决策参考的SD模型;借助实例运算,论证现阶段甩挂运输对公路货运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依托SD模型的政策模拟优势,提供针对公路货运业发展甩挂运输的组合式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能源消耗严重,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日趋成为研究热点。基于1985~2011年的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格兰杰检验探索了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研究变量间的长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能源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存在协整关系。另外,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的格兰杰原因,能源结构和政府干预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结果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并且,研究结果揭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实施能源保护政策,实施新能源的技术攻关亟待推进。面临我国的能源消耗现状,虽然经济发展最终带来能源强度的减小及能源结构的优化,但是还必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能源消耗的效率。新能源行业的技术突破以及政府的政策性补贴成为新能源得以被广泛使用的关键。同时,政府则需要加大财政支持,并保证适度的宏观调控,找到对经济发展干预与调控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8.
在化石能源不断减少和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的背景下,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及汽车类型的不断增加,未来中国汽车的节能减排效益值得分析.本文首先引入反映生物种群竞争机制的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传统汽车、电动汽车及天然气汽车三种车型未来40年的保有量变化趋势;结合汽车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量、燃料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量、三种车型的保有量等相关数据,定量分析未来汽车类型变化带来的节能减排效益.结果表明:未来传统汽车和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将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变化,电动汽车保有量呈"S"趋势持续增长;未来汽车的总能耗及碳排放量均呈先增后减的抛物线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9.
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与能源环境的诸多问题,本文尝试构建城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06~2016年30个省会城市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价,然后分析非有效城市的节能减排投入冗余率和产出不足率,并进行空间收敛性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我国整体城市节能减排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由2006年的1.181增至2016年的1.217。节能减排有效城市数量在21~26个波动;非有效城市的冗余率集中在能源消耗、节能环保支出、废水、COD、SO2、烟尘排放等方面,产出不足率集中在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和重复用水等方面,因此改进空间较大。从空间收敛性来看,2006~2016年东部城市呈收敛态势,中部和西部城市逐渐发散,东北城市先发散后收敛。  相似文献   

10.
动态能力的提升是促进企业稳步发展,给企业带来独特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分析了动态能力、投资和收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动态能力和投资对收益影响的非线性行为方程。借助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析了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得到了动态能力约束下的投资收益吸引子和系统在不同情形下的动态演化图。结合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和调查数据,借助非线性最小二乘回归法,得到联想公司实际系统的参数,分析了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动态能力、投资和收益之间的一系列演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提升动态能力短期内企业收益不会显著增加,但是后期会对企业收益增长带来巨大贡献;投资发展速度过快会造成企业收益波动幅度较大;投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收益增加,投资水平要综合考虑现阶段的动态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实施了创新和投资双轮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是否会显著影响经济增长的双轮驱动效应?为系统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基于实物期权原理揭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投资和创新双轮驱动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设定时变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投资和创新双轮渠道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冲击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经济增长,且呈现出时变特征,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这种抑制效应在新常态后得到了一定程度缓减;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干扰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向驱动效应缓慢降低,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正向驱动效应略显增强.政府应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一惯性,警惕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双轮驱动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解决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式.目前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补贴政策主要集中在需求侧,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调整补贴政策,有利于促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本文考虑将国家财政补贴调整为向企业提供,并设计产业内补贴,两种补贴同时实施。研究结果发现,将补贴调整为向生产企业提供,也能起到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促进作用;两种补贴同时采用,一方面可以激励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领域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可以激励新进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加大投入,从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行业内补贴会逐渐消失,具有良好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两家竞争性制造企业面临自我节能和节能效益分享两种节能方式如何选择最优节能方式问题.首先建立两家制造企业相互对称的多阶段博弈模型,分析制造企业节能方式选择的均衡策略.结果表明存在两个对称的纳什均衡,当节能服务公司与制造企业的投资成本系数比率较小时,制造企业均应选择后者;反之,制造企业均应选择前者.之后将基本模型分别拓展到两家制造企业的投资成本系数不对称、初始能效不对称和分享期小于节能系统生命周期三种情形,进一步揭示了三种情形下制造企业节能方式选择的均衡策略.有意思的是,研究结果表明,在前述四种情形下两家制造企业的竞争强度均不会对制造企业节能方式选择均衡策略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枢纽经济发展背景,以江苏省为例,揭示了物流枢纽服务与综合交通运输的综合发展水平、协同发展状态及一体化发展必然趋势,构建了物流枢纽服务与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运输结构、投资系数、投资效果系数、设备增长率与就业人数增长率等角度展开了仿真优化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促进物流枢纽服务与综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推进枢纽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系统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Vensim平台与政策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模式,比较发现,城市群空间结构向位序-规模分形分布的演进模式最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长期增长。降低生产要素迁移障碍、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提高城市间贸易强度、扩大政府支出等措施能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但会阻碍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而扩大城市间地价差距、增强风险投资、提高教育投入、增强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知识溢出等措施能同时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和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为了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需要努力培育风险投资和构建有偏向知识溢出网络。  相似文献   

16.
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源净进口急剧增加,能源原材料进口关税税率持续下调.为了研究中国能源进口政策,本文建立一般经济均衡模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我们利用2010年国家统计数据,设定2010年为基准均衡,考察能源关税税率政策和能源净进口政策,调整能源关税税率或者调整能源净进口量对各产业生产产出、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能源投入、总收入、社会福利等经济指标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各产业之间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能源关税税率或者适当提高能源净进口一方面会引起国内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能源投入(进而生产产出)向第三产业发生转移,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对收窄中国贸易顺差影响显著.最后我们利用CES形式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7.
如何做好节能减排,提高用能效率进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之一.在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双重目标约束下考察中国能源效率现状;同时结合四阶段全局DEA和方向距离函数,从外部运营环境和能源生产/消费行业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揭示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中国能源效率提升的可行路径.结果表明:外部运营环境中的产业结构、经济开放程度、基础设施以及行业内部的技术、管理、规模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分别提高-0.0601、0.0179、0.0136、0.4679、0.3972、0。4350个百分点;2003—2010年间,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从0.8391降至0.8202主要是因为行业内部效率的总体下降,而行业内部效率下降则归咎于行业内部规模效率的逐年降低.因此,合理调整行业规模,提高规模效率是现阶段中国提高区域用能效率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首次从外部运营环境和行业内部因素两个角度来探讨能源效率问题,有助于厘清各影响因素对能源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解决企业根据经济波动及自身的情况如何进行绿色转型技术最优战略选择的问题.本文利用实物期权法,对经济的发展状况及技术进行了情景分析,得到了企业绿色转型技术的最优投资规律和选择路线.结果表明碳交易价格的初始作用是促进高能耗企业进行绿色转型投资;企业的资金实力是影响企业绿色转型成功和路线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最终影响高能耗企业绿色转型成功和路线选择的关键因素是经济的繁荣程度,投资贴现率的高低,以及绿色转型技术的发展水平.理论模型启示政府应控制好经济环境的稳定和繁荣,制定动态的最优碳交易机制,积极重点地鼓励培育投资贴现率高的绿色转型技术.  相似文献   

19.
SD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是一个具有耗散结构的开放巨系统,具有高阶次、多变量、多回路和强非线性的反馈结构,系统行为往往具有反直观性、对内部参数变化的不敏感性等特性.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与方法建模较传统的数学模型更能充分刻画系统的非线性结构和动态特征.论文着眼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复杂动态关系,以县级区域为研究对象,探讨经济自然增长、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适度增长三种方案下的县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并比较优选出最佳模式,旨在为促进县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