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分析鉴别不同类型的中药昆布的方法,采用热重—微分热重(TG-DTG)和差热分析(DTA)对不同产地的海带和昆布进行热分析研究.以α-Al2O3为参照物,N2为气氛的条件下,固定反应的升温速率和温度范围,进行图谱峰形的比较鉴别.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海带和昆布之间TG、DTG、DTA图谱中峰形有所不同,利用海带和昆布热分析图谱的差异,可以快速鉴别不同产地的中药昆布.  相似文献   

2.
羟基磷灰石(Ca10(PO4)10(OH)2,HAP)是自然骨骼、牙齿的主要无机成分.人工合成的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高的生物活性与结合能力.因此,纳米级的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就显得很尤为重要.以珍珠粉珍珠层粉与磷酸为原料,通过湿法合成能得到20-30nm的羟基磷灰石.本实验对合成原料珍珠粉,珍珠层粉这一类组成复杂,用常规法不能滴定或者很难滴定的物质,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方法--电导滴定.通过实验证明:采用电导滴定珍珠粉珍珠层粉中的Ca2 是一种简便、快速、又很准确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用热分析方法对魔芋精粉的等级鉴别进行了研究,采用热重分析(TG-DTG)在静态空气气氛下对工业一级、工业特级、经5次乙醇提纯魔芋精粉的TG-DTG曲线进行分析,根据其图谱的特征差异进行鉴别,研究发现,在DTG曲线上魔芋精粉287℃以上时逐渐热解炭化,517℃以上开始燃烧,工业一级、工业特级、经5次纯化魔芋精粉的DTG曲线有明显差别,从峰的位置可快速简便的鉴别魔芋精粉的等级.  相似文献   

4.
该文分析了广西南珠产业标准现状和存在问题。我国现有涉及南珠的国家标准有3个,包括珍珠分级、标准样品和珍珠层厚度测定方法;广西南珠地方标准有十几项,包括南珠养殖、加工、质量检测、经营服务、地理标志产品、无核珍珠和珍珠层粉产品标准,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标准体系。但是,南珠标准建设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南珠化妆品标准缺失、真假鉴别标准滞后、标准协调性不够、标准宣贯和实施乏力。提出了急需制订以下南珠标准:海水与淡水药用珍珠鉴别技术规范、海水与淡水有核珍珠鉴别技术规范和南珠电商产品质量信息规范和南珠加工配送中心建设规范。今后应加强南珠标准的宣传和实施,从而提高南珠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振兴南珠产业。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DTA图谱(差热图谱)中峰的起点、顶点、结束点、峰面积、重叠峰的意义以及峰形所揭示的某些反应动力学意义;阐述了DTA图谱的解析方法,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可以定性确定样品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是否产生热效应,以及产生热效应的起始温度和相对热效应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生物医用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HAP)的合成方法及应用前景.在比较现有制备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珍珠粉、珍珠层粉等无毒无害且生物活性较高的物质为原料,克服了现有实验方法的一些缺陷,对pH值、NaOH的加入方式、温度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用湿法制备出了纳米羟基磷灰石.  相似文献   

7.
褶纹冠蚌贝壳结构特征及其珍珠层呈色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射光谱仪和扫描电镜(SEM)对淡水褶纹冠蚌贝壳壳层微结构及珍珠层彩虹色成因进行较系统研究,对珍珠层构色机制进行了理论模拟。结果表明:贝壳棱柱层为棒柱结构,且与珍珠层呈近垂直交接;同一贝壳的珍珠层,生长端存在明显的彩虹色,且反射波长位于蓝绿波段,而成熟端无明显颜色和反射波长;构成珍珠层成熟和生长端文石板片厚度存在明显差异,且两者厚度分别约为1 483 nm和426 nm;珍珠层中文石板片与蛋白质周期排列构成一光子带隙结构,该结构与蛋白质色素的共同作用是其颜色产生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矿物成分的差异对淡水珍珠质量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珍珠显微特征;采用粉晶X射线衍射仪测物相组成;用红外显微镜微区分析观察了珍珠物相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淡水珍珠物相组成与海水珍珠不同;并首次在淡水无光珠中发现了球文石.优质珍珠由单一的文石组成,未观察到方解石或球文石;无光珠有通体无光与部分无光2种,其中球文石与文石的含量随无光珠的种类不同而发现变化.自然界珍珠中球文石粉晶衍射强线D值由强至弱排列为3.266,2.723,3.553,1.811,2.057.球文石的含量、矿物颗粒的大小、排列方式、空间分布位置以及珍珠层的杂质含量是影响珍珠品质(颜色、透明度、光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工作利用差热(DTA)—热重(TG)法研究了催化剂表面积炭的清除问题,提出一种测定积炭的方法,并对失活工业催化剂r—Al_2O_3的表面积炭进行了测定;根据DTA—TG谱图对催化剂的再生条件的选择作了讨论,建议DTA谱图的差热峰在(d▽T)/(dt)=0时的温度宜为再生温度。  相似文献   

10.
七水硫酸锌脱水机理热力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差热/热重综合分析仪(DTA/TGA)测定ZnSO4.7H2O的失水过程,并对DTA,TG图谱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温下(373K以下),水合盐先失液态水,由ZnSO4.7H2O分别失去1分子、5分子液态水,而生成Zn-SO4.H2O。在高温下(513~553K),ZnSO4.H2O直接失去气态水,而生成ZnSO4。并从热力学理论上对ZnSO4.7H2O的脱水过程机理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差热分析法(DTA法)、核磁共振法(NMR法)和顺磁共振法(ESR法)分别获得杨树无性系I-69杨(Populus deltoidesBartr cv.‘Lux’)和I-45杨(P.×euramericana(Dode)Guineir cv.I-45/51)体内过冷水相变时的温度图谱,并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方法测定植物的过冷温度中,NMR法所测得的较准确;I-45杨的抗寒性优于I-69杨,I-69杨的过冷温度是-14℃左右,I-45杨的过冷温度是-20℃左右。  相似文献   

12.
用热分析方法对魔芋品种鉴别进行了研究.采用热重分析(TG-DTG)在静态空气气氛下对白魔芋原粉、花魔芋原粉、红魔芋原粉的TG-DTG曲线进行分析,根据其图谱的特征差异进行鉴别.研究发现,在DTG曲线上白魔芋原粉、花魔芋原粉、红魔芋原粉分别在272.8、270.8、265.1℃以上时逐渐热解炭化,分别在469、476.3、433.5SO以上开始燃烧,不同魔芋品种的DTG曲线有明显差别,从峰的位置可快速简便的鉴别魔芋品种.  相似文献   

13.
用扫描电镜(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淡水蚌壳在不同温度时的结构变化.SEM观察蚌壳纵断面结构发现,在280℃煅烧10 min的蚌壳出现了两条明显的裂缝,同时棱柱层和珍珠层微结构发生变化.FTIR测量蚌壳粉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蚌壳中的有机物逐渐分解,600℃时完全消失;同时无机物也逐渐分解,在600℃恒定2 h,碳酸钙完全分解为氧化钙.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法)鉴别细菌技术的可行性,尝试了在25 ̄500℃范围内对四种细菌进行快速的DSC扫描,并据所得图谱对细菌进行鉴别,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为鉴别细菌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用3十八烷基甲基溴化铵(TOAB)和蒙脱土(MMT)制备有机蒙脱土(OMMT),采用热重差热(TGDTA)法研究OMMT热分解动力学。结果表明:OMMT的热分解发生在170~530℃之间,通过Agrawal积分方程线性拟合,以线性相关系数为判据,得到OMMT热分解反应的机理函数为G(a)=a-(1-a)ln(1-a),活化能E=13.62 kJ/mol,频率因子A=1.92 min-1,动力学补偿效应方程为lnA=0.410 3E-4.442 8;根据热分解动力学求得的DTA曲线形状因子表明,OMMT的DTA曲线对称性差,这与其TGDTGDTA中的DTA曲线吻合。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分析方法(TGA)对5种武夷岩茶进行热重分析.讨论了不同的升温速率、氮气流量、热分析时间对热重分析图谱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品种武夷岩茶具有各自的热重图谱,根据5种武夷岩茶热重分析图谱之间的差异,可以对其进行区分和鉴别;大叶雀舌的热稳定性最高,矮脚乌龙的热稳定性最差.热分析时间越长、氮气速率越低、升温速率越慢都会使茶叶热失重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近十年来,热分析技术有了迅速的发展,各种类型的热分析仪,已趋向微量化,并向联动化过渡。国外,DTA—TGA(差示热分析—热重分析)联同热分析仪的应用已较普遍;DTA—EGA(逸出气体分析)联同热分析仪,因具有独特的优点,已引起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和兴趣,从而有更快的发展。国内尚少见这方面的研究和报导。  相似文献   

18.
代可可脂的热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分析方法对代、类可可脂进行研究,至今国内外尚未见系统报导.本文采用热分析方法,通过热重(TG)、微分热重(DTG)、差热(DTA)和差示扫描(DSC)求算了天然可可脂和代可可脂的热分解动力学参数;测定了可可脂的熔点、熔化热、可可脂口感与峰面积的相对关系、晶型的转变以及对选择性氢化作出评价等.该研究对代可可脂的热分析理论探讨,特别对代可可脂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硬脂酸凝胶法制备TiO_2纳米粉末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硬脂酸、钛酸四丁酯为原料 ,用硬脂酸凝胶法制备了TiO2 超细粉末 .运用差热 热重 (DTA TG)、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粉末衍射 (XRD)、透射电镜 (TEM)对纳米晶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 .不同温度处理可得到不同晶型和形貌的纳米二氧化钛  相似文献   

20.
提出热重/差热(TG/DTA)、红外光谱(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GC/MS)分析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酸盐的方法.用TG/DTA对标样(硬脂酸、硬脂酸镁、硬脂酸钙和碳酸钙)进行分析,确定有机酸气化而有机酸盐不气化的温度区间,由此设计从碳酸盐岩中分离和提取有机酸盐的实验步骤.研究结果表明:验证碳酸盐岩中确实存在有机酸盐;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酸盐的含量与样品中的碳酸盐含量无相关性,而与样品的沉积相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斜坡相沉积环境的沉积岩中相对富集有机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