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探讨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将80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同时设正常儿组(40例),对干预组实施干预,定期体格检查及智能发育测试。结果,干预组智能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干预可改善高危儿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精神发育迟滞合并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7例精神发育迟滞合并情感性精神障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发育迟滞合并情感性精神障碍占同期嫁接性精神病的13.8%,情感障碍的临床特征:躁狂发作缺乏明显的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抑郁发作缺乏明显的情绪低落、运动减少。治疗前后智能缺损程度无改变。结论:精神发育迟滞影响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故诊断关键是识别这类患者的症状特点,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脱亚莉 《甘肃科技》2013,29(15):147-148
观察早期干预联合抚触按摩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智能发育的影响。将庆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干预组25例。对照组采用三项对症三项支持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干预,在抚触治疗同时给予全身按摩,尤其进行足部按摩。治疗前后做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随访。NBNA评分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结果显示:干预组发育商(DQ)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组智能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早期干预联合抚触按摩治疗后智能发育明显提高,脑瘫等致残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藏族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血浆内皮素的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70例藏族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生后72小时10天血浆内皮素(ET)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足月儿对照。结果:HIE急性期的血浆ET的含量在轻、中、重度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HIE急性期血浆ET含量HIE程度密切相关,HIE越重ET值越高。结论:HIE时ET参与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患儿的早期临床特点、救治经验和转归。方法:对52例重症HFMD合并脑干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2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患儿发热38例(73.08%),精神萎靡40例(76.76%),易惊46例(88.46%),肢体抖动36例(69.23%),步态不稳21例(40.38%),嗜睡31例(59.61%),膝反射亢进或消失25例(48.07%)。早期积极予甘露醇、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等治疗,52例患儿全部达到临床治愈,未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现肺水肿前兆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结论:EV71引起的HFMD发生重症脑干脑炎的机会高,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易惊、肢体抖动、嗜睡、肢端凉是重症HFMD合并脑干脑炎的早期判断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指标,早发现,早干预可降低本病病死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围术期体温管理的重要性。方法将手术患儿100例,随机分为综合保温(A)组和传统保温(B)组。A组50例采取综合措施进行保温,B组50例采用传统保温方式,观察两组的体温变化。结果综合保温组术中术后体温恒定,传统保温组患儿体温下降显著(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手术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必要的体温管理,可以减少患儿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4岁脑瘫患儿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与身心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岁脑瘫患儿142例,按体格发育情况分为脑瘫伴发育迟缓组(Cp-R)100例、脑瘫发育正常组(Cp-N)42例;按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分为运动功能轻度障碍Ⅰ~Ⅱ级组(Cp-GⅠ~Ⅱ)40例、中重度障碍Ⅲ~Ⅴ级组(Cp-GⅢ~Ⅴ)102例;根据美国婴幼儿发展评估量表-Ⅲ中的智力发育评估指数分为脑瘫伴智力低下组112例、脑瘫不伴智力低下组30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儿童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儿童GH、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水平.结果 Cp-R组GH峰值和IGF-1均明显低于C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N组和Cp-R组GH峰值、IGF-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H基础值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p-GⅢ~Ⅴ组GH峰值、IGF-1值均明显低于Cp-GⅠ~Ⅱ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GⅢ~Ⅴ组和Cp-GⅢ~Ⅴ组GH峰值、IGF-1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伴智力低下组IGF-1值明显低于脑瘫不伴智力低下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伴智力低下组和脑瘫不伴智力低下组GH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H,IGF-1水平低下会导致脑瘫患儿运动伴认知功能发育迟缓,GH/IGF-1轴受损是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发展的影响.方法:儿童系统管理中38例接受早期干预的早产儿为干预组(Ⅰ组);43例未接受早期干预的早产儿为对照组(Ⅱ组).结果:Ⅰ、Ⅱ组体重、身高SDS值比较,出生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6、12、24个月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月时MDI、PDI值Ⅰ、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6、12、24月个各年龄段,Ⅰ组MDI、PDI值明显优于Ⅱ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以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有利于早产儿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应用替比夫定对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24个月疗效。方法66例对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替比夫定(600 mg,1次·d-1,口服),单药治疗,B 组在原阿德福韦酯治疗(10 mg,1次·d-1,口服)的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治疗。治疗期间监测肝功能、HBV标志物、HBV DNA变化情况及耐药情况。观察24个月。结果治疗24个月,A组HBV DNA转阴率为78.8%,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1.2%,而B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为97.0%,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共有4例(12.1%)患者出现耐药,B组为0。无患者因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终止抗病毒治疗。结论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替比夫定进一步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性高,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观察围产期块氧对脐血凝血状态的影响及其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关系。方法:选择性检测35例HIE患儿出生时脐血及出生后股静脉血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应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定量,并与33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结果:HIE组患儿脐血PT、APTT较对照组患儿延长(P<0.001,<0.05),FIB降低(P<0.001)。HIE组患儿脐血与静脉血检测值基本相近,无显著差异(P>0.1)。结论:HIE患儿早期存在以高凝为主的凝血异常,脐血PT、APIT、FIB检测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程度与预后的关系,笔者收集有围产期窒息史、CT诊断为HIE的40例患儿分别于3个月、1岁、1岁半进行了CT复查和临床智能发育随访.结果表明:(1)HIE预后与CT分度密切相关,轻中者预后良好,重患者预后差;(2)早产窒息儿颅内病变重,如脑实质弥漫性低密度灶伴有出血或脑室内出血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 Alb)水平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数值在急性脑梗死病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制定合理的评估和预后策略.方法随机筛选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尿液白蛋白(m Alb)指数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数值随机分组:对照组(n=60例,m Alb20 mg/24 h;80 m L/minCCr120 m L/min)和观察组(n=60,20 mg/24 hm Alb200 mg/24 h;CCr80 m L/min).依据美国国立卫生员卒中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Barthel生活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残疾程度进行评定,并于脑梗死后12,24月再次测定BI和m RS评分,同时随访2 a,观察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C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评分在入院时及脑梗死后12,24个月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伴尿微量白蛋白患者同脑梗死尿白蛋白正常患者相比病情更重,且预后较差,病情复发率更高.尿液中m ALb水平和CCr数值可作为梗死病情诊断、干预和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在诊断及随访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有围产期窒息史,I临床诊断为不同程度HIE的足月新生儿220例的CT资料,其中。102例进行了CT复查。结果:220例HIE中,轻度128例,中度63例,重度29例;102例CT复查中,正常47例,外部性脑积水35例,胼胝体发育不全11例,脑软化灶22例,脑萎缩13例,脑穿通畸形15例,脑白质减少10例,死亡2例。轻度者复查表现为正常或外部性脑积水,而中、重度者复查则多表现为上述其它各种不可逆后遗症。结论:(1)CT在诊断和随访HIE中具有重要价值;(2)HIE的预后与CT分度有关,轻度者一般预后良好,中、重度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干预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对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选择79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自入院开始即行早期护理干预结合术后护理措施,对照组只采用术后护理.结果:实验组通过早期干预围手术期护理,心理障碍、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伤口感染液化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癌患者早期干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80例门诊及住院缓解期或轻度哮喘发作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给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 g/250 g(舒利迭),每日2次吸入;治疗组同时给予每月2次心理治疗.疗程24周.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SCL-90评分的总分及人际关系、敌对、偏执3项因子分均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5项因子分亦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低,且躯体化、抑郁、焦虑3项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更明显,在哮喘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探讨对改善患者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采用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与干预前,干预3月末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定两组患者的病耻感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末精神疾病病耻感量表的总分及各纬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对照组在干预后仅在歧视、病情掩饰的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干预3个月末的总分和歧视、病情掩饰、积极效应3个维度分均显著减低(P0.05或P0.01)。在干预3个月末,WHOQOL-100评分如下:观察组独立性、社会关系心理状态及生理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病耻感,提高治疗和康复效果,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长程给药治疗脑梗死和预防其再发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于尼麦角林30mg,早晨服用,治疗半年以上.观察两组1个月的临床疗效和1年内的再发率,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分别进行血脂和血小板聚集率检查.结果:实验组在治疗1个月的显效率为80%,总有效率98.3%,明显高于对照51.6%和71.6%(均P<0.01);1a内的再发率为5.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9%.(P<0.01).与脑梗死再发率有关的血黏度、血脂、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率等指标防治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尼麦角林长程给药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可有效预防脑梗死再发.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式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式教育在控制血糖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 ,自我管理教育干预组 (50例 )和非干预组 (50例 )。两组指定相同的读物 (教材 ) ,受过相关知识培训的医务人员与干预组患者建立固定关系 ,以多种方式给予具体的自我管理教育 ,非干预组则以自学为主。每例患者在教育前及教育后测试糖尿病相关知识 ,随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情况 ,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干预式教育对糖代谢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空腹血糖控制不良占10% ,低于非干预组 (24% ) ,餐后2h血糖控制不良占6% ,低于非干预组 (10% )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不良占2 % ,低于非干预组 (8% )。结论 :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式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 ,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主动配合治疗 ,对控制血糖 ,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26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26例患者术后存活120例(95.3%),本组死亡6例(4.8%).生存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用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疗效.ADL1:恢复日常生活34例(26.9%);ADL2:生活自理35例(27.7%);ADL3:部分生活自理33例(26.1%);ADL4:卧床不起但有意识21例(16.6%);ADL5:植物状态3例(2.4%).结论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中线移位4项因素对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预后价值,超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