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推荐的基准方法,对1997-2012年北京市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产业的CO2排放分布、CO2排放强度等进行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1)1997-2012年北京市能源消费总量和CO2排放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2)在各产业部门中,第三产业的CO2排放量显著增加,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北京市能源消费和CO2排放的主体.(3)1997-2012年北京市CO2排放强度明显降低;人均CO2排放量虽在2007年后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产业部门能源消费导致的CO2排放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福建省产业部门能源消费统计数据,利用推荐的基准方法,对1997~2009年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产业部门CO2的排放量、排放分布、排放强度进行计算并分析.结果表明:(1)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福建省近年来能源消费量以及CO2排放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在各产业部门中...  相似文献   

3.
对北京市城乡家庭人均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差异进行了分析.从构成来看,城镇的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高于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而农村的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低于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从变化来看,城镇的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量一直低于农村,原因在于虽然城镇的人均消费水平高于农村,但是直接能源消费强度和煤炭比重低于农村;1995年城镇的间接能源消费和CO2排放低于农村,但是2010年发生逆转,原因在于城镇的人均消费总量比农村增长更快,而且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可见目前北京市城镇家庭节能减碳的重点应放在间接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上,农村家庭节能减碳应更多地关注直接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方法计算了1997—2007年福建省纵向时间序列的能源生态足迹,结果发现:福建省1997—2007年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波动性较大,1997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为0.292 ghm2,而2007年人均能源生态足迹为0.878 ghm2,能源生态足迹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97年能源消费总量为2 168.82万t标准煤,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为7 774.52万t标准煤,年平均增长23.50%;福建省1997—2007年的能源足迹产值(VEF)和能源足迹压力强度(EFI)变化幅度不大,人均林地生态承载力从1998年的盈余0.058 hm2到2007年的赤字0.408 hm2,说明福建省生态环境压力增大问题日益严重,急需转变能源使用方式,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相似文献   

5.
CO2排放量是衡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CO2排放量多少与能源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有紧密关系。对济南市2005~2009年CO2排放结构进行了分析,其能源结构的高碳化特征比较明显,传统能源对CO2排放量的贡献较大;从经济结构来讲,CO2排放量保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格局,生活消费CO2排放城乡差异明显;从第二产业内部行业结构分析,CO2排放量和CO2排放强度的行业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衡量人类能源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用IPCC法,结合碳足迹的相关概念,分别估算了2001—2010年内蒙古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总碳足迹、制造业能源碳足迹、碳足迹的产值、碳足迹强度和生态压力,并以此为基础,应用STIRPAT模型对能源消费的碳足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内蒙古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逐年增加,煤炭是主要排放源;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增长迅速,制造业能源消费的碳足迹在总碳足迹中占很大比例,且一直呈上升趋势;能源消费的碳足迹产值有所增加,生态压力增大;在碳足迹的STIRPAT模型拟合结果中没有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相似文献   

7.
为了测算中国近年来进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及排放,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利用中国2002年、2005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2002年和2005年以及2006年和2007年出口产品的内涵能源和内涵CO2排放。研究结果显示:进出口加工贸易对于核算中国进出口内涵能源及CO2排放有重要影响;中国出口产品内涵能源(以C当量计)由2002年的2.09亿t增加到2005年的5.91亿t,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3.11%增长到25.04%;同时中国进口产品内涵能源也呈增长趋势,净出口的内涵能源2007年达到2.61亿t,占全年能源消耗总量的9.30%。中国依然是净出口内涵能源大国。  相似文献   

8.
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该文通过数据调研及碳排放估算,对辽宁省2005~2010年能源消费及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5年以来辽宁省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煤炭和石油消费量在总消费量中的比例超过95%,是辽宁省的主导能源.2005-2010年,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碳排放强度逐年降低.辽宁省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主导地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从高到底依次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相似文献   

9.
研究依据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中的方法对2003—2008年江苏太仓市一次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进行了估算,并利用Kaya恒等式进行了分解分析,同时计算了2003—2008年当地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CO2排放量(来自一次能源消耗);结果表明2003—2008年当地一次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而单位GDP CO2排放量呈现倒U型曲线;经济的发展和能源效率是影响排放量的主要因素,而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则是未来当地降低由能源消耗产生的CO2排放量、实现低碳生态发展模式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地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参考<广西统计年鉴>(1991~2010)中的社会经济指标和能源消费统计数据,采用能源消费耗总量及化石燃料系数估算法估算广西地区1991~2009年CO2排放量,归纳出CO2排放量变化趋势,并将因素分析法应用于Kaya恒等式定量分析广西的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能源强度及能源结构等驱动因素对CO2排放的影响.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