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用X光电子能谱(XPS)方法研究了界面特性和Ge/GaAs(100)异质结的能带偏离关系。实验表明,当在清洁的GaAs(100)表面生长Ge异质结时,其价带偏离(△Ev)与界面特性无关,而在Ar离子注入的GaAs(100)表面上生长的Ge异质结,其价带偏离与Ar^+离子的浓度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
表面材料性质对生物垢形成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找到表面材料性质与生物垢形成难易程度之间的关联因素,以设计出能控制生物垢形成速率的新表面材料,对水系统中荧光假单胞菌在17种表面材料上形成生物垢的动态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生物的生长曲线,并将生长曲线划分为诱导期和生物垢快速生长期。发现表面材料不同,形成生物垢的诱导期及生物垢量也不尽相同。还对9种表面材料的表面能和界面能进行了实验测定及相关计算。结果表明,只有固体材料与生物垢之间的固-固界面能与生物垢形成之间有明确的关系,而未发现材料的表面能和固体材料与液体水之间的固液界面能与生物垢形成的诱导期或生物垢量之间有任何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借助纳米颗粒的高比表面积特性,将纳米二氧化硅通过化学接枝方法修饰玻璃纤维表面,制备玻璃纤维/聚丙烯(PP)热塑复合材料。通过SEM表征纳米二氧化硅在玻璃纤维表面的分布形态,结果表明纳米颗粒在纤维表面分散良好;通过界面剪切强度测试(IFSS)和界面断裂韧性测试(GⅡC)表征复合材料界面的静态力学性能,结果显示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与界面断裂韧性同时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动态热机械分析测试(DMA)的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在动态测试下的综合界面结合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利用同步辐射和铁磁共振研究了经硫代乙酰胺硫钝化处理的GaAs(100)表面生长的Fe,Co超薄膜与衬底的界面形成及磁性。实验结果表明,硫钝化能阻止As向Fe,Co超薄膜扩散,减弱As和Fe,Co的相互作用并增强在GaAs(100)表面生长的铁磁金属薄膜的磁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采用铸造旋涡法制造SiCp/ZL108复合材料的工艺,重点探讨铝液温度、颗粒表面处理及合金元素(Mg、B、Ti)对颗粒的回收率和分布的影响;与传统的活塞材料(ZL108,ZL109)相比,该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是摩托车活塞的理想材料。此外,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界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界面区域内有一过渡层存在。最后,对改善浸润性的机理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铸造旋涡法制造SiCp/ZL108复合材料的工艺,重点探讨铝液温度、颗粒表面处理及合金元素(Mg、B、Ti)对颗粒的回收率和分布的影响;与传统的活塞材料(ZL108,ZL109)相比,该材料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是摩托车活塞的理想材料。此外,通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对界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界面区域内有一过渡层存在。最后,对改善浸润性的机理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7.
潘慧铭教授     
潘慧铭(PanHuiming),男,汉族,广东德庆人,1937年出生。潘教授1959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名华南理工大学)化工系橡胶专业,1991年晋升教授,1994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导师,自1987年以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9人,在读博士生1人。潘教授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知中心总工程师,曾任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所长,德国Erlangen-Nurnberg大学LehrstuhlfurKunst-stoffTechnik(LKT)研究所客籍科学家。潘教授数十年来在高分子粘合界面机理和新型高性能胶粘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约20项成果。其中,(一)关于粘合界面机理的研究,探索了粘合体系中表面能匹配及界面酸碱作用等对粘合性能的影响。该研究包括高表面能物质(金属材料等)的表面能测算新方法的研究,高聚物酸碱功能基团对粘合(吸附)及反粘合(反吸附)性能影响的研究等。潘教授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好评。(二)关于高性能或功能型新型胶粘剂的研究,包括含氟粘接剂的研究(获国防科工办1987年度重大革新成果奖);耐热性单组分绝缘密封胶的研究(获1986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填...  相似文献   

8.
对表面活性剂和固体粒子参与形成的油水界面膜的动态界面剪切粘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polyoxyethylene(4)nonyl phenyl ether)、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在0.04%(质量分数)浓度下其界面剪切粘度随时问延长而逐渐降低,然后趋向恒定;而蒙脱土界面剪切粘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然后趋向恒定.  相似文献   

9.
研究用电子束蒸发方法把Si淀积在GaP表面的界面生长过程。用XPS在线测量Si/GaP(111)界面形成过程中各原子芯能级的移动趋势来研究界面原子间的成键情况;借助Ga3p峰强随Si覆盖厚度的变化确定Si的生长模式。还用LEED监测Si生长时的表面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利用激光溅射沉积工艺室温下在n型Si(111)基片上沉积氮化镓(GaN)薄膜,并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其表面形貌进行测量,分析了薄膜生长的动力学过程,发现其表面具有自仿射分形特征.通过对高度-高度相关函数的分析,得出在此工艺条件下GaN薄膜生长界面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空间标度特性,并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颗粒特征,粗糙度指数α随着生长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生长指数β在0.42左右,薄膜生长在短时间内可以用Kuramoto-Sivashinsky模型来描述,当生长时间较长时,可以用Mullins扩散模型来描述。  相似文献   

11.
使用多弧离子镀在铜基镀Cr的衬底上制备TiN薄膜,借助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离子镀TiN与Cr/Cu接触的界面与表面性质。通过SEM、TEM观测表面形貌,微结构随温度变化;用AES和XPS测量接触界面成分随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90℃下,表面TiN薄膜欠均匀,界面较清晰可辨;随着温度的升高,表面微结晶性能有所改善,在170℃时可见局部球聚隆起,出现粗细不同的类枝状结晶结构,此时TiN与Cr/Cu界面层增厚,形成较为稳定的Tr-Cr金属间化合物。TiN薄膜在金属衬底上的生长行为与衬底表面的原子结构、晶向,以及TiN与金属间的电荷转移和键合状况有关,适当的衬底温度(120℃)可以改变TiN形貌,改善其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惰性气氛下热压方法,研究了Ti-33Al-3Cr(质量分数,%)合金粗大(α2/γ)层片组织材料/粗大(α2/γ)层片组织材料及粗大(α2/γ)层片组织材料/细小双态组织(γ+α2/γ)材料焊接界面及其显微组织,以及随后的热处理退火制度对此界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粗大(α2/γ)/粗大(α2/γ)界面的显微组织特征受界面粗大层片状晶团位向的影响.此类界面经过1250℃退火,其显微组织变化不明显,但促使γ相等轴晶退火孪晶的形成;而经过1280℃退火,原焊接联接界面变宽,在(α2/γ)晶团界面上发生部分再结晶现象;而经过1350℃退火(Ti-33Al-3Cr合金的tα≈1305℃),整个联接件材料发生重结晶,形成新的、粗大的全层片状组织,原焊接联接界面消失.采用细晶双态组织材料与粗大全层片状组织材料对焊,可得到良好的固态焊接结合面.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子动量和坐标的线性组合算符方法对电场中的极性半导体表面(或界面)极化子行为进行了研究。当电场较弱时(104V/m以下),表面(或界面)极化子的基态能量和有效质量随电场增加而线性地减小,但其影响甚小,在中等强度的电场下(104~105V/m),电子-声子间的耦合逐渐减弱,电子-电场相互作用逐渐增强,体现在表面(或界面)极化子的基态能量和有效质量更加明显地减小。当电场高于某一极限电场时,电子成为准自由电子。  相似文献   

14.
通过界面张力测定,研究了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C12BE)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结果表明,C12BE与SDS复配,其界面尖性产生较强烈的增效作用,C12BE/SDS=6:4(摩尔比)时增效作用最显著,比此配比的C12BE/SSDS作为复配表面活性剂FS,采用旋离法探讨了FS/碱/聚乙二醇PEG20000与弧乐原油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IFT),并考察了离子强度和烷醇酰胺对体系IFT的影响,发现了碱与外加表面活性剂FS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使界面张力达到超低的条件:适宜的离子强度及烷醇酰胺加量,而聚乙二醇PEG2000的加入既改善了体系的流度,又可延长低界面张力状态稳定存在的时间,但对体系界面张力所能达到的最低值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用日本协和界面剪切粘度计测定了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油酸钠及固体颗粒的动态界面剪切粘度。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4)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油酸钠在适当浓度下,其界面剪切粘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最后趋向稳定;固体颗粒蒙脱土界面剪切粘度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然后趋向平衡。这说明不同物质形成的油水界面剪切粘度的动态变化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定了2,4-二硝基苯丙氨酸钠·2.4-二硝基苯丙氨酸(NaAP·HAP)晶体在乙醇溶液中的溶解度、过饱和度曲线和(201)、(110)晶面的生长速率,由溶液热力学计算了界面熵因子(α).根据α值讨论了该晶体在溶液中的界面状况,并用BCF模型和B+S模型联合影响的生长机理来解释晶体生长速率与过饱和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酰胺共聚物与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锥板粘度计和旋滴界面表张力仪研究了丙烯酰胺(AM)-N-乙烯-2-吡咯烷酮(VP)-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AM-VP-AMPS)共聚物水溶液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18H29NaO3S)及中性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的相互作用以及该复配体系与原油之间界面张力,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18H29NaO3S)会引起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的下降,而中性表面活性剂(OP-10)对共聚物水溶液表观粘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纤蛇纹石石棉纤维的界面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性或偏酸性水介质中,纤蛇纹石石绵纤维表层的Mg ̄(2+)和(OH) ̄-解离后进入水溶液带走,难溶的SiO_2质组分残留在纤维表面和纤维之间,从而形成纤维的界面相。界面相的存在赋予纤维以硬直性和刚性特征,并难于分散。由于失去了吸引表面活性剂的活性原纤维表面,故不能进行湿法加工。界面相的形成取决于石棉纤维的形成条件,界面相的发育程度是影响纤蛇纹石石棉柔软性和其他性质的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金属有机气相沉积技术生长InGaAsP/InP多量子阱结构,通过改变生长程序,得到了优化的陡峭量子阱界面.并利用光致发光(PL)和X射线双晶衍射对其界面质量分析,X射线双晶衍射表明界面起伏为一个原子层厚度,在10K温度下PL谱半峰高宽(FWHM)为7meV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胶体泡沫(CGA)上浮电位U_f的测定装置,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NaLS)为表面活性剂,研究了CGA的界面电性质和界面吸附性质,根据Gouy-Chapman理论,计算了其表面吸附量,研究了溶液的pH、NaCl浓度及SDS浓度对其U_f、ζ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